精準發力 凝聚黨建促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西寧市第一書記和扶貧工作隊開展“四個一”活動紀實

農村 三農 農民 農業 西寧黨建 西寧黨建 2017-09-01

今年以來,西寧市大力推動抓黨建促脫貧攻堅,開展了以“建制度、帶班子、引人才、育產業”為內容的“四個一”活動,引導全市第一書記和扶貧工作隊幹部盡心盡情履職履責,以實際行動和優異成績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紮紮實實推進脫貧攻堅”的重大要求,凝聚起黨建促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建好一套管用制度

“我們村能從垃圾亂扔亂堆的髒亂村變成現在環境整潔、文明衛生的村落,離不開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的努力”城中區總寨鎮陳家窯村村民劉大爺感慨地說。駐村工作開展以來,陳家窯村駐村工作隊針對村容環境衛生較差,村民文明意識不強等問題,從建章立制入手,先後指導制定《陳家窯村環境衛生管理制度》《陳家窯村村規民約》等,向村民倡導鄉風文明,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

西寧市著眼於維護村莊穩定、壯大優勢產業、發展集體經濟、激發黨員活力、提升村民素質等方面,積極引導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幹部找準工作“著力點”,不斷健全完善村級民主管理制度和村規民約,為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大通縣城關鎮好來村試點籌建“幸福鄉村黨建基金”,發動聯點幫扶單位、外出致富黨員等力量,多渠道籌集資金,助力精準扶貧。湟源縣和平鄉和平村以鄉情親情為紐帶,組建“鄉賢參事會”,吸納退休幹部、創業能手等共同參與鄉村發展和鄉村治理,完成了村史編寫,建成村級民俗文化博物館,有效推動了村莊文化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城西區漢莊村實行黨員參加活動簽到制度,並經黨員大會評議,將3名經常不參加活動的黨員評定為警示黨員,提高了黨員參加組織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規範了組織生活。同時,廣大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幹部緊密結合村“兩委”換屆選舉前期準備,開展村情民意摸排走訪3050次,在“三類村”中普遍建立矛盾糾紛工作臺賬,主動與重點人員開展談心談話677次,化解矛盾糾紛209起,為營造良好的換屆氛圍打下了堅實基礎。

帶好一個村級班子

“越是到了脫貧攻堅決勝階段,越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在駐村工作中,有一件事讓湟源縣日月鄉本炕村的第一書記郭謙特別著急上火,村黨支部前任書記辭職後,班子一直不健全,村黨組織作用發揮不明顯,嚴重阻礙了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為此,郭謙和駐村工作隊把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作為頭等大事,積極走村入戶,與群眾談心談話,掌握民意導向,並在此基礎上,成功推選出以致富帶頭人祁永財為書記的支部班子,為本炕村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

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西寧市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要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維護農村穩定的堅強領導核心”指示要求,引導廣大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幹部突出問題導向,強化工作舉措,著力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城北區二十里鋪鎮孫家寨村因為組織生活不規範、不經常而被確定為了後進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到位後,認真分析原因,針對黨員白天出去務工,晚上才回村的現實問題,調整思路,協助村“兩委”開辦了支部夜校,圍繞惠農惠民政策,由駐村幹部集中授課,使黨支部參加學習的黨員從最初的6、7名增加到了現在的20多名,支部也按期完成整頓轉化。湟中縣魯沙爾上重臺村駐村工作隊緊緊抓住“‘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契機,針對村“兩委”幹部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觀念陳舊、時間觀念不強等問題,採取工作組成員“一對一”結對幫扶村幹部的方式,開展“傳幫帶”,有效提升了“兩委”幹部的綜合素質。在各級黨組織和廣大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幹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371個“三類村”中共培養後備幹部2087名,發展黨員751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340名,為脫貧攻堅工作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

引入一批優秀人才

看著一件件農產品被擺放到電商綜合服務站的貨架上,遜讓鄉農村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黨支部負責人米存民有些興奮。“我就是要把本村地裡種植的農作物做成品牌賣到網上。”作為返鄉創業的青年致富能手,米存民積極響應黨和國家扶貧攻堅的號召,發揮自身優勢和特長,探索“互聯網+黨建+精準扶貧”模式,通過網絡進行農產品銷售,拓寬群眾增收渠道,為大通縣遜讓鄉的精準扶貧工作發揮了重要的示範帶動和引領作用。

精準扶貧工作中,西寧市堅持內激活力,外引急需“兩條腿”走路,做到“選”“育”“用”多管齊下,促進人才資源向脫貧攻堅工作聚焦,充分發揮各類人才在脫貧攻堅中的引領支撐作用,為脫貧攻堅增添新動力。湟中縣甘河灘鎮頁溝村駐村工作隊積極發動本村土生土長的創業致富能手葸全財,牽頭創立了湟中新浩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頁溝賽緯農場,形成集養殖、種植、體驗和農村觀光旅遊為一體的產業格局,增加了群眾的致富渠道,2016年,被認定為湟中縣扶貧龍頭企業。湟源縣巴燕鄉下胡丹村駐村工作隊積極動員本村外出致富能人付有太反哺社會,在村內投資建成了“有太敬老食堂”,將全村17名獨居老人、孤寡老人納入食堂就餐,每人每餐僅需1元錢,營造了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圍。同時,廣大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幹部積極利用自身和派駐單位、市級“專家服務隊”等資源優勢,為幫扶村引入種養殖、醫療衛生、手工藝品製作等方面的人才,定期為本村黨員群眾進行技能培訓、醫療服務和生產指導等,截至目前,共舉辦文體、義診等活動316場次,幫助就醫929人次,舉辦各類培訓班382期次,接受培訓15390人次,解決就業1603人次,有效提升了黨員群眾的致富能力。

 培育一份脫貧產業

治貧是我市第一書記和扶貧工作隊的第一要務。全市第一書記和扶貧工作隊結合本村實際,運用產業發展、易地搬遷、資產收益、交通、水利等扶貧的政策,堅持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林則林、宜商則商、宜遊則遊的原則,為本村規劃重點扶貧的項目和實現路徑,在本地培植了一批適合本土、符合規劃、收效良好的特色產業,增強了脫貧致富的持續性。大通縣新莊鎮臺其莊村第一書記何濤多次聯繫派駐單位青海大學,為農戶免費提供花卉種苗4萬株及農藥、化肥、支撐網等配套物資,爭取項目實施溫棚舊棚改造,引導群眾種植康乃馨及蔬菜,注重擴大品牌宣傳,暢通了了花卉銷售渠道,為群眾帶來了一筆可觀的收入。湟中縣魯沙爾青石坡村第一書記陳永海探索了“來料加工+扶貧就業”的發展模式,邀請青海中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駐青石坡村成立枸杞初級篩選加工點,由公司負責送貨上門,貧困戶自由安排時間在家篩選務工掙取勞務費,這種操作簡便、易於上手、不耽誤家務和農務的用工形式得到了貧困戶的積極響應,目前已有18戶貧困戶報名參加。湟源縣波航鄉納隆村第一書記姚輝章,確定了“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將扶貧資金折股量化給貧困戶,在本村修建高標準溫棚15棟,發展果蔬產業,並通過流轉土地、解決勞力、股份分紅等形式讓貧困戶圍繞同一產業,多次受益,目前,納隆村貧困戶均收益達到0.96萬元,摘掉貧困帽子的時間指日可待。

駐村工作近兩年,西寧市廣大第一書記和扶貧工作隊幹部在農村廣闊的田野上,用腳步丈量民意,用心靈傾聽民情,用汗水澆灌民生,在加快實現整體脫貧、建設“幸福西寧”的實踐中譜寫出了絢麗動人的時代樂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