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慢慢消失的老行當,鏟蹄釘掌,箍桶的,鋦盆鋦碗鋦大缸的……

幾個老友相聚,話題信馬由韁。從兒時見聞說到今日趣事。最讓大家感慨的是許多消失的手藝。有人說有50種,有人說有100種,究竟有多少,難以說確切。

一位老大哥說,他小時候,有一種行當稱為“縫窮的”,就是一些上了歲數的老太太,有時也有一些中年婦女,在離家不遠的地方,用塊包袱皮鋪在地上,拿著剪子與針線、碎布頭,為過往的窮人縫補舊衣服或襪子,得點手工錢。

幹這個行當的也都是窮家婦女,主顧也大多是窮苦單身漢。給人縫窮也用不了什麼本錢,只有些針頭線腦,一把剪子就行了。當然,也賺不了幾個錢,畢竟主顧也是窮人。

那些慢慢消失的老行當,鏟蹄釘掌,箍桶的,鋦盆鋦碗鋦大缸的……

我小時候生活在農村,記憶比較深的就是村西口有一戶鐵匠鋪,除了打一些鋤頭、鎬頭以外,還兼著給牲口鏟蹄釘掌。

對於“鏟蹄釘掌”,可能很多90後或是00後的小朋友都沒見過。似乎到了90年代的中後期,這種行業在農村也漸漸消失了。過去時,農民種田要依靠馬、驢、騾子等牲口出力,這些牲口除了幹農活以外,平時還要馱人駕車跑運輸。跑的道多了,蹄子磨的就快,如像人的腳板和指甲,如果不及時修剪,就會磨破、掰折致殘。所以給馬、驢、騾鏟蹄,好比給它們修腳剪指甲;釘掌,好比給它們穿雙鐵鞋子。

鏟蹄和釘掌是兩回事兒。有的牲口鏟蹄不見得要釘掌,但釘掌則必須先鏟蹄。

一個半米高的小方凳,一把一尺多長有“丁”字木把的大鐵鏟,一把鋒利的的半月形的彎刀。對於那些掰了或有毛病的蹄子,鏟蹄人會把牲口先拴在木樁上,搬彎牲口的腿,然後將蹄子放在捆有鞋底子的方凳上,用腋部頂著大鏟,切削掉蹄子壞的部分,直到露出平整的新茬後,再用彎刀把蹄的外沿修成圓弧狀。如果需要釘掌,就從眾多半圓形的馬蹄鐵中,找出一隻與該蹄子大小合適的馬蹄鐵,用扁釘釘在蹄子上。整個過程就是鏟、削、修、釘。

那些慢慢消失的老行當,鏟蹄釘掌,箍桶的,鋦盆鋦碗鋦大缸的……

鏟蹄釘掌既是一門手藝,也是一種高危職業。碰到脾氣暴烈的大牲口,如不小心會被踢傷。這個時候也會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好幾匹在村裡出了名調皮搗蛋的牲口,甚至把誰都踢折了幾根肋骨的傢伙,到了他們手裡會溫順許多。

聽老人們講,他們身上帶著特殊的氣質,就和豬圈裡的豬見了甚至不用見到只要聞到那種以屠宰為生的人的氣味一樣,嚇得腿都軟了。也有的人會那種類似習武人點穴的功夫,用力地點牲口的某個部位,就能使其不再踢跳,老老實實地接受鏟蹄釘掌。

鏟蹄釘掌的都有固定的場所,有需者便牽牲口前來鏟蹄或釘掌。後來,村裡的拖拉機慢慢普及,用馬、驢、騾來耕地拉車的已經沒有了。有的人家也頂多養一頭毛驢,而驢是最不講究生活方式的牲口,只要槽裡有草就能好好地活,鏟不鏟蹄子好像並不重要。

再後來,村裡的青壯年大多進城務工,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殘,有些地都荒了,牲口近乎絕跡,現在即使是農村的小孩子,認識這些動物也只能在電視中或動物園了。而鏟蹄釘掌這門手藝也消失了。

那些慢慢消失的老行當,鏟蹄釘掌,箍桶的,鋦盆鋦碗鋦大缸的……

再早以前,村裡人用得都是木桶或木盆,比如淘米用的木桶、小便用的小木桶、洗臉用的木盆等。 木桶若是長期水浸,是不容易壞的,只有桶外竹篾或鐵條經過多年風吹日晒,才容易斷裂, 所以那時有一個特殊的行當叫“箍桶的”。所謂“箍”,就是 將已散了的木桶片用竹蔑或鐵條重新捆緊,重新箍好的桶或盆以不漏水即算完工。

除了箍桶的,還有“鋦盆鋦碗鋦大缸”的。做這行的常常是一位老人,肩挑一副擔子,一頭是一個帶有抽屜的小木櫃,小櫃上面放有鋦碗用的竹弓子,並有一個支架,上面掛有銅製小圓盤,用鐵鏈懸掛著。 在銅盤的兩邊各拴有小銅碗一個,挑起擔子,兩個銅碗撞擊銅盤就會發出叮噹的響聲,可以代替吆喝。住戶聽到聲音,就知道“鋦碗的”來了。 另一頭挑著一隻小木凳,供鋦碗的幹活坐用。

那些慢慢消失的老行當,鏟蹄釘掌,箍桶的,鋦盆鋦碗鋦大缸的……

做這行的,所帶的工具是金鋼鑽頭,小鐵碗(扣鑽頭用),小鉗子,小錘子,白灰盒以及幾個小鐵盒,各裝大小不同的銅鋦子(小的鋦子用黃銅片製成,大的鋦子用鐵片製成)。因為做這行的整天與瓷器打交道,瓷器的硬度很大,只有用金剛鑽才能鑽出孔眼。所以民間有句俗話:“沒有金剛鑽,沒攬瓷器活。”

如果有人送來活了。匠人們就撂下挑子,坐在木凳上,雙膝上蒙一塊白布便開始幹活。鋦碗的順序是這樣的,先將破碗用繩子捆住,人坐在板凳上用腿夾住碗,左手拇指與食指捏拋酒盅,餘下三指拿著鑽。右手持弓,將鑽在弓弦上繞一圈,先將鑽尖在嘴上沾點唾液,然後鑽尖在碗上裂縫的一側定位,鬆開左手三指,右手拉弓。鑽好一個眼後放上鋦子,再鑽另一個眼兒。兩個眼兒鑽完,鋦子認進眼兒,輕輕兩錘打牢,一個鋦子鋦好。

那些慢慢消失的老行當,鏟蹄釘掌,箍桶的,鋦盆鋦碗鋦大缸的……

鋦盆鋦碗是按所用的鋦子大小多少論價,只收鋦子錢,不收手工費。 鋦一個飯碗的價比買新的便宜很多,如果遇到棘手費事的活(如古瓷花瓶罐子等),手工費要多花一些,也是在收鋦子的費用之外還得另付一些手工錢,掙的也是辛苦錢。

幹這活的很少有年輕人,大多是歲數大的老人。因為老人有耐心,活也做得細緻。盆碗鋦好了,經過小錘敲打一番,鋦子就不易脫落了,再抹上些灰膩子(白灰加油)就算完成了。鋦好的碗或是盆,滴水不漏,可以繼續使用。

如今,這個行當的己成為過去,“鋦盆、鋦碗、鋦大缸!”的呦喝聲已經消失四十多年了。然而,這種技術卻並未消失,隨著近些年古玩收藏熱,這種老手藝又迎來了第二春。只不過,它所服務的主顧早已不是普通人家或是窮苦百姓,而是那些對古瓷或是陶瓷愛好者,收費自然也不可同日而語了。

那些慢慢消失的老行當,鏟蹄釘掌,箍桶的,鋦盆鋦碗鋦大缸的……

把破碎的瓷器、紫砂等通過上鋦釘、鑲嵌等鋦瓷工藝修補起來,這是鋦瓷的實用性。因為鋦瓷使用的材料是銅、銀等,而且修補過程中不使用膠、無焊接。這些特性使它與其它修復工藝比起來更適合修補壺、盞、碗等使用器。不但滴水不漏,也不會遇熱脫落,而且安全可靠。

鋦瓷的美學,就是在不同器物上修飾不同的鋦子,鋦上合適的圖案,完全就是一種藝術再創作的過程,巧妙運用衝線或殘缺,創造出更美的藝術。這種藝術之美,非常考驗匠人的美學素養和文化底蘊。

那些慢慢消失的老行當,鏟蹄釘掌,箍桶的,鋦盆鋦碗鋦大缸的……

重拾破碎而不失尊嚴,撫平傷痛卻有新歡喜。

也許也生活中的諸般不美好皆可以溫柔對待,或者亦能別開生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