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的老淚'

農村 不完美媽媽 春節家書 李繼明 2019-07-20
"

今天,趁著新年放假,去看年邁的奶奶,遇到一個熟悉我媽媽的老人,說起過往的光景,一個勁的抹淚。

她老人家說起我母親,問起我母親的身體,我一一說了。她說她是我二舅媽的姑姑,我二舅媽早在我還小的時候就過世了,老人又偷偷地抹眼淚。流淚的老人,我並不熟悉,離開家鄉的時間不短,應該熟悉的家鄉人都沒有熟悉,應該記住的家鄉人的樣子卻日漸模糊不清。熟悉的豬叫的聲音,熟悉的狗叫的聲音,熟悉的家鄉的腔調。於是,我用老人縱橫的眼淚,喚醒某種忘卻的記憶。

當年,豬們在圈裡叫啊叫,因為餓,因為主人還沒有回來,太陽已經落山,因為所有的一切均無著落。實際上,我身處的地方已經不是嚴格意義上出生地,雖然離得不遠,我卻極少極少回去,當離開太久,連回去的理由都難編了。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鈴聲還在山谷迴盪,就在鈴聲裡展望的理想,或許已經實現。當初,一個蓬頭垢面的自己,偌大的鍋鏟敲擊偌大的鐵鍋的響聲,在耳畔揮之不去。

坐在四面透風的教室裡,摳著指頭,想著作文的下一句應該怎麼寫,幻想著外面的世界是一幅什麼樣的畫面,小村小寨的人,未必非常向往外面的世界,因為外面的世界在封閉的山村的孩童眼裡太複雜了。

那一本又一本的書,像一扇又一扇的窗,翻了一遍又一遍,透過窗口,影影綽綽的看到外面的世界,書裡說,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其實,外面的世界不精彩也不無奈,外面的世界就是一個更大的寨子,寨子裡面的人更多,外面的人沒有熟悉幾個,家鄉的人也差不多忘記了。

有時候,會感覺到自己一隻腳跨著家鄉,一隻腳跨著外面,方知家鄉是老人們念念不忘的那一滴滴的老淚。

家鄉的人說著家鄉的話,喝著家鄉的水。不知道什麼時候,竟然適應了四處走動的生活方式,不再像兒時那樣,總有一種悠悠然的感覺。

家鄉的人們講的故事總是重複了好多遍,重複到一次和一次的細節已經雷同得不像樣子了,自從學會認字,我就不太聽那些重複多遍的故事。是書感悟了家鄉還是家鄉感悟了書,一直都無法分清楚。

一條條縱橫交錯的羊腸小道,被哪怕不太規範的鄉村硬化路給淹沒取代,農村人的腳,也不像老一輩那樣累了,不再動不動就走十幾公里的山路。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是魯迅先生說的。

實際上,地上原本的路,沒有人走了,也就沒有了路。

我鑽進曾經熟悉的羊腸小道,早已沒有路,早已沒有人在它上面走了。我不知道第一個祖先是怎麼來到這兒的,當後輩們又用不同的方式離開了早就捂熱的故土,祖先想的是如何落腳,後輩們想的是如何離開。

快過年了,年味的氣息一陣緊似一陣。經過兩天的大雨洗禮,天似乎更藍了。雲不高也不低,一片一片的成型,一片一片的定在某個地方,太陽收起光亮,暮靄裡,雲開始抹上褐色,鳥兒呼喚著同伴歸巢,蟲兒開始唧唧復唧唧。

"

今天,趁著新年放假,去看年邁的奶奶,遇到一個熟悉我媽媽的老人,說起過往的光景,一個勁的抹淚。

她老人家說起我母親,問起我母親的身體,我一一說了。她說她是我二舅媽的姑姑,我二舅媽早在我還小的時候就過世了,老人又偷偷地抹眼淚。流淚的老人,我並不熟悉,離開家鄉的時間不短,應該熟悉的家鄉人都沒有熟悉,應該記住的家鄉人的樣子卻日漸模糊不清。熟悉的豬叫的聲音,熟悉的狗叫的聲音,熟悉的家鄉的腔調。於是,我用老人縱橫的眼淚,喚醒某種忘卻的記憶。

當年,豬們在圈裡叫啊叫,因為餓,因為主人還沒有回來,太陽已經落山,因為所有的一切均無著落。實際上,我身處的地方已經不是嚴格意義上出生地,雖然離得不遠,我卻極少極少回去,當離開太久,連回去的理由都難編了。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鈴聲還在山谷迴盪,就在鈴聲裡展望的理想,或許已經實現。當初,一個蓬頭垢面的自己,偌大的鍋鏟敲擊偌大的鐵鍋的響聲,在耳畔揮之不去。

坐在四面透風的教室裡,摳著指頭,想著作文的下一句應該怎麼寫,幻想著外面的世界是一幅什麼樣的畫面,小村小寨的人,未必非常向往外面的世界,因為外面的世界在封閉的山村的孩童眼裡太複雜了。

那一本又一本的書,像一扇又一扇的窗,翻了一遍又一遍,透過窗口,影影綽綽的看到外面的世界,書裡說,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其實,外面的世界不精彩也不無奈,外面的世界就是一個更大的寨子,寨子裡面的人更多,外面的人沒有熟悉幾個,家鄉的人也差不多忘記了。

有時候,會感覺到自己一隻腳跨著家鄉,一隻腳跨著外面,方知家鄉是老人們念念不忘的那一滴滴的老淚。

家鄉的人說著家鄉的話,喝著家鄉的水。不知道什麼時候,竟然適應了四處走動的生活方式,不再像兒時那樣,總有一種悠悠然的感覺。

家鄉的人們講的故事總是重複了好多遍,重複到一次和一次的細節已經雷同得不像樣子了,自從學會認字,我就不太聽那些重複多遍的故事。是書感悟了家鄉還是家鄉感悟了書,一直都無法分清楚。

一條條縱橫交錯的羊腸小道,被哪怕不太規範的鄉村硬化路給淹沒取代,農村人的腳,也不像老一輩那樣累了,不再動不動就走十幾公里的山路。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是魯迅先生說的。

實際上,地上原本的路,沒有人走了,也就沒有了路。

我鑽進曾經熟悉的羊腸小道,早已沒有路,早已沒有人在它上面走了。我不知道第一個祖先是怎麼來到這兒的,當後輩們又用不同的方式離開了早就捂熱的故土,祖先想的是如何落腳,後輩們想的是如何離開。

快過年了,年味的氣息一陣緊似一陣。經過兩天的大雨洗禮,天似乎更藍了。雲不高也不低,一片一片的成型,一片一片的定在某個地方,太陽收起光亮,暮靄裡,雲開始抹上褐色,鳥兒呼喚著同伴歸巢,蟲兒開始唧唧復唧唧。

縱橫的老淚
"

今天,趁著新年放假,去看年邁的奶奶,遇到一個熟悉我媽媽的老人,說起過往的光景,一個勁的抹淚。

她老人家說起我母親,問起我母親的身體,我一一說了。她說她是我二舅媽的姑姑,我二舅媽早在我還小的時候就過世了,老人又偷偷地抹眼淚。流淚的老人,我並不熟悉,離開家鄉的時間不短,應該熟悉的家鄉人都沒有熟悉,應該記住的家鄉人的樣子卻日漸模糊不清。熟悉的豬叫的聲音,熟悉的狗叫的聲音,熟悉的家鄉的腔調。於是,我用老人縱橫的眼淚,喚醒某種忘卻的記憶。

當年,豬們在圈裡叫啊叫,因為餓,因為主人還沒有回來,太陽已經落山,因為所有的一切均無著落。實際上,我身處的地方已經不是嚴格意義上出生地,雖然離得不遠,我卻極少極少回去,當離開太久,連回去的理由都難編了。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鈴聲還在山谷迴盪,就在鈴聲裡展望的理想,或許已經實現。當初,一個蓬頭垢面的自己,偌大的鍋鏟敲擊偌大的鐵鍋的響聲,在耳畔揮之不去。

坐在四面透風的教室裡,摳著指頭,想著作文的下一句應該怎麼寫,幻想著外面的世界是一幅什麼樣的畫面,小村小寨的人,未必非常向往外面的世界,因為外面的世界在封閉的山村的孩童眼裡太複雜了。

那一本又一本的書,像一扇又一扇的窗,翻了一遍又一遍,透過窗口,影影綽綽的看到外面的世界,書裡說,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其實,外面的世界不精彩也不無奈,外面的世界就是一個更大的寨子,寨子裡面的人更多,外面的人沒有熟悉幾個,家鄉的人也差不多忘記了。

有時候,會感覺到自己一隻腳跨著家鄉,一隻腳跨著外面,方知家鄉是老人們念念不忘的那一滴滴的老淚。

家鄉的人說著家鄉的話,喝著家鄉的水。不知道什麼時候,竟然適應了四處走動的生活方式,不再像兒時那樣,總有一種悠悠然的感覺。

家鄉的人們講的故事總是重複了好多遍,重複到一次和一次的細節已經雷同得不像樣子了,自從學會認字,我就不太聽那些重複多遍的故事。是書感悟了家鄉還是家鄉感悟了書,一直都無法分清楚。

一條條縱橫交錯的羊腸小道,被哪怕不太規範的鄉村硬化路給淹沒取代,農村人的腳,也不像老一輩那樣累了,不再動不動就走十幾公里的山路。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是魯迅先生說的。

實際上,地上原本的路,沒有人走了,也就沒有了路。

我鑽進曾經熟悉的羊腸小道,早已沒有路,早已沒有人在它上面走了。我不知道第一個祖先是怎麼來到這兒的,當後輩們又用不同的方式離開了早就捂熱的故土,祖先想的是如何落腳,後輩們想的是如何離開。

快過年了,年味的氣息一陣緊似一陣。經過兩天的大雨洗禮,天似乎更藍了。雲不高也不低,一片一片的成型,一片一片的定在某個地方,太陽收起光亮,暮靄裡,雲開始抹上褐色,鳥兒呼喚著同伴歸巢,蟲兒開始唧唧復唧唧。

縱橫的老淚
縱橫的老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