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建4億畝到6億畝高標準農田:補充耕地要“算大賬”

農村 農民 農業 十三五 中國經濟網 2017-04-18

國土資源部、農業部、中央農辦近日明確,將採取“算大賬”的辦法,把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等的新增優質耕地,統籌用於補充耕地。

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佔補平衡的意見》印發,其中一個重大突破就是將在更大範圍內統籌耕地佔補平衡,同時加強對耕地保護責任主體的補償激勵,實行跨地區補充耕地利益調節。專家表示,這是我國耕地保護的一個重大的政策創新,從過去小範圍佔補平衡走向跨區域“算大賬”,切合當前實際,有利於耕地保護的實效。

耕地足則基礎牢。保護耕地對保障糧食生產能力具有極端的重要性。但是,以前我國利用新增費整理出來的耕地不能用於耕地佔補平衡,影響了地方開展土地整治的積極性。同時,隨著耕地後備資源大量減少,一些地方上山、下灘、入海開荒,不僅破壞生態環境,耕地質量也難以保證。有些地開墾出來就被撂荒,導致佔近補遠、佔優補劣、佔水田補旱地等問題大量出現。

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表示,根據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增地係數測算,“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建設4億畝到6億畝高標準農田,增加的耕地量大約為1540萬畝至2310萬畝,基本可以補充當期建設所佔耕地。

同時,大城市發展需要用地,但耕地保護本區域佔補平衡難以滿足需求。不少貧困地區耕地相對充足,但缺少資金。為此,此次改革將實施“以縣域自行平衡為主、省域內調劑為輔、國家適度統籌為補充”的耕地佔補平衡措施。為此,我國將建立健全耕地保護補償機制。整合中央和地方各級涉農資金,建立耕地保護區域利益調節機制,對耕地保護任務重的地區加大補償力度。探索建立耕地保護補償基金,對承擔耕地保護任務的農村集體組織和農民進行獎補跨地區補充耕地利益調節機制。

同時,在資金使用上也將統籌整合,將充分發揮財政資金作用,鼓勵採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以獎代補等方式,完善土地整治多元投入機制,引導農村集體組織等,根據土地整治規劃投資,多渠道落實補充耕地任務。

此次改革還進一步完善了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把耕地佔補平衡任務落實情況作為地方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把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結果作為領導幹部實績考核、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的重要內容,強調耕地保護黨政同責。

據悉,“十三五”時期,全國耕地整體可以做到佔補平衡,絕大多數省份可以在省域內做到佔補平衡。但個別後備資源嚴重匱乏省份,需要實施補充耕地國家適度統籌。

(記者 黃曉芳 實習生 許 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