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趕超越”走基層丨雲巖鎮八零村全力打造壺口之畔“最美驛站”

農村 農民 三農 種植業 宜川微訊 2017-06-03

“追趕超越”走基層丨雲巖鎮八零村全力打造壺口之畔“最美驛站”

兩山之間,曲徑通幽。5月4日,採訪組一走進雲巖鎮八零村,就被恬靜的田園風光感染,這裡群山環繞村莊,村前雲巖河潺潺流過,一排排白牆灰瓦的村民小院整齊劃一,一條條硬化過的山村小道乾淨整潔,一幅幅山水畫卷“文化主題牆”意境深遠;道路旁幾十個具有歷史記憶的碾盤和石磨擺放有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固定標語釋放著文明新風正能量。不遠處,年輕的村民在田間勞作,老人們在樹蔭下閒談,小孩子在一旁玩耍……一幅“青山綠水環繞,古村鄉情相望”的黃土人家風情畫卷徐徐展現在大家面前,生態美、環境美、田園美,無不讓人想到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環境整治 “治”出美麗新農村

“路寬了,房子漂亮了,汙水進管了,環境變美了,生活更幸福了。”戴成德用他覺得最華麗的形容詞描述著現在的幸福生活。72歲的戴大爺,住在八零村前街,沒事就喜歡在院門外大柳樹下坐坐,每天看著乾淨整潔的環境,他的心情也變美了。

“追趕超越”走基層丨雲巖鎮八零村全力打造壺口之畔“最美驛站”

“在山水畫卷中勾勒美麗鄉村”是雲巖鎮黨委、政府對八零美麗宜居村建設的高點定位。近年來,在村兩委班子、第一書記任冰和包村幹部王小倩的帶領下,八零村上下擰成一股勁,修道路、改農房、培育生態農業,鄉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已完成52戶村民的屋頂改造工作;完成對小廣場、馬路兩旁以及牆面美化的前期工程。

為了讓八零村農戶居住生活的家園更加整潔優美,八零村建立健全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不斷提升村莊整治水平,切實把公共衛生保潔好、園林綠化養護好、基礎設施維護好,全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追趕超越”走基層丨雲巖鎮八零村全力打造壺口之畔“最美驛站”

“今年以來我村落實了三名保潔員,在村裡人口密集的地方配備了大型垃圾倉兩個,每戶門口小垃圾箱三百個,修建了集中柴火堆放點兩處。並動員群眾房前屋後栽花種樹,同時發揮村規民約作用,打造起百米山水畫卷文化主題牆。”八零村包村幹部王小倩介紹說,“今後,八零村將進一步健全道路、村莊、河道保潔、綠化管護、垃圾收集處理、汙水治理等工作制度,逐步形成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支持、農民主體的長效保潔模式。力爭一年內超過雲巖村,從整體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三年內趕上納衣村,全面建成小廣場等便民活動場所;五年內追上辛戶村,打造家居養老幸福院。與此同時,大力開展文明村和文明家庭創建、開展農村‘種文化’活動、制定生態文明村規民約等,使得美麗鄉村生態文明新風初步形成。”

“如今出門,路好燈亮心舒暢,門前風景美如畫,老百姓的幸福指數是‘芝麻開花節節高’。”村民戴成德笑著說。

產業轉型 “轉”出農民致富路

八零村地處雲巖鎮川道,下轄七個自然村,全村共有209戶637人,共有耕地835畝,果樹350畝。目前,全村只有寥寥三戶人家種植大棚蔬菜,更多的村民只能種植玉米等農作物,但近幾年玉米市場低迷,村民收入底下。

“追趕超越”走基層丨雲巖鎮八零村全力打造壺口之畔“最美驛站”

“去年一斤玉米賣了五毛多錢。市場因素有影響,但主要還是品質差產量太低。”村民張玉民無奈地說。張玉民是八零村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民,孩子們成家後都去外面打工賺錢,他們老兩口守著2畝玉米地和一座有15年曆史的蔬菜大棚,一年下來日子在村裡過得還算不錯,但純收入卻不到2萬元。張玉民說:“和塬上種植蘋果戶相比,咋們這點收入連他們收入的零頭都不夠。”

隨著張玉民我們來到了他家蔬菜大棚,剛走進大棚,一股熱浪迎面而來,讓人感到窒息,棚裡溫度比外面高了至少十五、六度,棚內設備已經很陳舊了,在大棚頂部人為打開一道口子用於通風,與現代蔬菜種植大棚相比,這隻能算是“茅草棚”,只是整體結構搭建算是大棚而已。棚內種植有西紅柿、香菜等五、六種蔬菜,長勢也不是太好。然而就是這樣的大棚,承載了張玉民老兩口一年的大半收入。

“管理水平低,經濟效益不好,加上大棚陳舊,一年毛收入才一萬元左右。可是不種菜,還能種什麼?”張玉民說,他打算今年和村支部合作協商把這座大棚進行改造升級,種些水果之類,來提高收入。

“追趕超越”走基層丨雲巖鎮八零村全力打造壺口之畔“最美驛站”

張玉民的這一想法得到了村兩委會和第一書記、包村幹部的大力支持,他們立刻幫助張玉民制定大棚改造方案和產業轉型方案。其實,早在年初,“第一書記”、包村幹部和村兩委會班子便圍繞“如何發展美麗經濟,實現村民致富”這一主題,經反覆走訪、商議,提出要“打造山水八零、經營山水八零”。在工作中,堅持以“兩學一做”為主線,民生黨建為品牌,突出“支部領航、黨員帶動、產業轉型”,建立了“黨建+產業”的特色發展模式,大力發展農村產業,通過特色農產品種植、農家採摘遊、黃土風情農家樂等途徑搞活農村經濟,讓農村富裕起來,讓農民的腰包鼓起來。

“大棚升級改造只是我們產業轉型的第一步,主要是為了恢復村裡的大棚蔬菜種植;我們第二步將對村裡原有種植玉米的耕地進行產業轉型,種植經濟效益好的雪桃、葡萄等水果,把八零村發展為農村水果採摘觀光示範點。同時通過開展電子商務、兩微一端、公眾平臺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銷售,增加村民的經濟收入。”八零村第一書記任冰對記者說,“目前,已新建葡萄園30畝,大棚蔬菜10畝,槐樹50畝,松樹50畝。”

“追趕超越”走基層丨雲巖鎮八零村全力打造壺口之畔“最美驛站”

除此之外,八零村還藉助“地處延安方向去往壺口瀑布的必經之地”這一旅遊區位優勢,發展黃土風情農家樂、自採觀光園等旅遊項目,以美麗鄉村帶動旅遊開發,以旅遊產業發展帶動群眾增收,做長產業鏈條,強化服務,留住遊客,全力打造壺口之畔“最美驛站”。(通訊員 李文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