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西鄉|本期帶你走進古林、集士港、石碶、高橋、橫街的五個美麗鄉村

農村 建築 考古 乾隆 海曙發佈 2017-04-30
醉美西鄉|本期帶你走進古林、集士港、石碶、高橋、橫街的五個美麗鄉村

“五一”小長假準備去哪兒嗨?還在為出門路上堵、景區人流堵而猶豫不決?本期小編繼續走進海曙西鄉集士港、石碶、高橋、古林、橫街的五個美麗鄉村,帶大家一睹老街古蹟、川澤田園和別具一格的鄉村美景。

古林·蜃蛟村

沿著四明山東麓有一條逶迤向北的河流,從鄞江它山堰分出一路經小溪港流向橫街的林村,其一支流經寧波古文明發源地之一,千年古村蜃蛟。

醉美西鄉|本期帶你走進古林、集士港、石碶、高橋、橫街的五個美麗鄉村

蜃蛟村村內水系豐富,錯落有致的古建築立於其間,作為西鄉曾經的重要集鎮,蜃蛟四通八達的水陸交通造就了這裡市集商貿的繁榮。以“街橋頭”為中心,沿河的老街一帶,以及“陳小弄街”和“賣柴弄”,在過去是蜃蛟市集的熱鬧所在。

蜃蛟村歷史文化面貌保存較好,一條條弄堂迂迴曲折,又相互貫通,石板路、馬頭牆、瓦爿牆隨處可見,一些老牆門還保留著斑駁的歷史印記。村內現在還保留有聞氏宗祠、蔭牆門、尚書橋、太廉堂等多處歷史文化遺蹟,記錄了這裡曾經的輝煌和榮耀。

村裡有一條里弄名叫“賣柴弄”。這名字真是生動拙樸。弄堂剛好能容下並肩行走的三人。遙想當年,淳樸的村民從山上砍完柴,紮成一捆,背在肩頭,下山賣掉。一個人,一捆柴,剛好能過這條弄堂。走的人多了,這弄堂便成了“賣柴弄”。

作為“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蜃蛟村還有不少有意思的老牆門。桂花牆門,聽著就能聞到一股淡雅的桂花香,因為這裡曾種有一棵桂花樹而得名。笆籬牆門,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情逸致,又有“日高山犬吠籬笆”的田園風情。老牆門中,最有名的要數蔭牆門,因大院前立有磚砌隱壁而名。

集士港·深溪村

乾淨整潔的村路,清澈見底的溪水,風光秀麗的山林,還有淳厚朴實的民風,初到集士港鎮深溪村,記者驚歎,在這個處處可見風景的小山村恍若置身“世外桃源”。

醉美西鄉|本期帶你走進古林、集士港、石碶、高橋、橫街的五個美麗鄉村

坐落在四明山腳下的深溪村是集士港鎮的最西村,北與慈城交界,西和大隱隔山相望。全村目前有近1500餘名村民,全村的農林資源和歷史遺蹟極為豐富且保存良好,猶如一座寶庫靜待開啟。

站在全村唯一的茶山上,百畝茶林連成片像給大山披上了厚厚的毯子。環顧四周,層林疊嶂,青翠欲滴,讓人頓時心曠神怡。據介紹,深溪村盛產茶葉、竹筍、藺草等,傳統農耕文化厚植了村民勤勞簡樸的性格、善良淳樸的民風。

深溪村因水得名,綿延近2公里的一條溪坑穿村而過,任憑歲月洗滌,依舊散發著靈動之氣。“這條溪坑可謂是我們的母親河,每一位村民都很珍愛這溪水。”深溪村村長翁小平笑著說,良好的民風也是寶,村裡大夥都樂於助人,彼此多關照,獨居老人有鄰居幫著,困難家庭有全村顧著,山林資源有大夥看著,全村一派其樂融融的和諧畫面。

“關於村莊的長遠發展,我們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深溪村的村黨支部書記指著蔥鬱的山林對記者說,深溪村的森林覆蓋率很高,幾乎保持著原始風貌,而且村裡遺存著走馬嶺、鷲嶺古道、柴經石刻、兵寨遺址等諸多歷史文化瑰寶,希望能通過各方力量支持,把深溪村打造成一個市郊休閒旅遊基地,讓青山綠水造福全村群眾。

石碶·星光村

悠悠南塘河與浩浩奉化江,從寧波市區向西南逶迤而行,至櫟社機場附近,江河相隔處,有一個叫星光的村莊,是個文化名人輩出的村落。從這裡走出過“臺灣文獻初祖”沈光文,以及沈明臣、沈一貫、沈一中等歷史文化名人,在這裡誕生了我國的“南戲之祖”高則誠的《琵琶記》。

醉美西鄉|本期帶你走進古林、集士港、石碶、高橋、橫街的五個美麗鄉村

星光村的建築多臨水而居,沿著流經村莊的南塘河前行,建築愈加呈現出歷史的風貌。沿著一個又一個迴環曲折、窄小幽深的巷弄,不知不覺間,來到一處不起眼的小弄堂口。堂口,幾位老人正在陰涼處納涼,說著家長裡短。抬頭,便看到有個牌坊模樣的建築,中間刻著“曲轅”兩字。

“這就是曲轅坊了。”當地村民告訴記者,這裡曾是明代直閣大學士沈一貫和江西布政使沈九疇官署進出的通道。一旁,還刻有“乾隆十三年眾祀三重建,里人沈九疇題”字樣。2007年,這裡被公佈為區文物保護點。

沿著路面繼續向前,河邊護欄的地方,一塊半人高的石碑,上書“瑞光樓遺址”等字樣。儘管經過歲月的侵蝕,“瑞光樓故址”五個大字,仍然清晰可辨。

距離石碑不遠處矗立著一幢龐大的建築,西南朝向的烏漆大門,門樓瓦脊呈元寶形而微翹,兩頭刻有吉祥圖紋,正中黑邊白牆上嵌著四個篆書大字——“沈氏宗祠”。

推門而入,幾株針葵綠葉掩映著沈光文的雕像,沈公手持書卷,面向前方凝目遙望。紀念館內的陳列布展,展示了沈光文一生的光輝成就和跌宕起伏的人生軌跡。

“打從我記事起,祖輩們就教導我們,要好好學習。”守館的老人,是80多歲的沈靄毛是沈氏家族的第27代傳人。他告訴我們,沈光文重視教育的家風,也綿延到了子嗣。

高橋·新莊村

在寧波,高橋的新莊古村算得上是離市區最近的一個古村落了,也是寧波現存整體完整的歷史古蹟之一。2016年,新莊村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村內的閶門、周薇古宅、浮石塘廟、周氏宗祠等均為區級文物保護點。

醉美西鄉|本期帶你走進古林、集士港、石碶、高橋、橫街的五個美麗鄉村

從城區柳汀街一直西行,一路上車流繁忙,盡是新興城鎮的模樣。從聯豐中路拐進新莊路,前行不多久就是新莊古村。古村仍相對完整而清晰地保留著明清樣式,格局規整,宗祠齊備,塘河環繞,36條大弄堂、72條小弄堂穿梭在密密麻麻的磚瓦牆間,串起整個村落,典型的江南聚居古村。

村南尚存一座閶門,是舊時新莊人的村大門,素有“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的威嚴。在其邊上,則是重建於清乾隆十年的周氏宗祠。“每年大年初一,在外的周家人都會自覺地回到新莊,在家中長輩的帶領下,陸陸續續來到祠堂敬拜先祖,為新的一年祈福。”今年87歲的周才康是這座祠堂的專職管理員,從上一任管理員手中接過班的他,在祠堂裡一待就是幾十年。

在新農村建設規劃中,新莊古村堅守住了這片古蹟的陣地。他們的舊村整理式改造規劃採取了古村保護和新村建設相結合的辦法,通過規劃,將古建築保護起來。

“村約”、“規劃”不過是這個古村落現代保護的一部分,而更多的呵護之情,流淌在一代代村民的血液裡。據村負責人介紹,老舊現象嚴重的西洋學堂,目前已經開始一期修復,學堂的東廂房、西廂房、前廳都將在今年完成修復。

橫街·鳳嶴村

王升大米店、盛順興點心店、春生錢莊、天生堂藥房、楊正寶花襖店……鄞縣大道往西有條老字號店鋪齊聚的老街,店鋪倚溪而建,坐落於橫街鎮政府西南角的一個古老村落,鳳嶴村。

醉美西鄉|本期帶你走進古林、集士港、石碶、高橋、橫街的五個美麗鄉村

鳳嶴村是2014年公佈的第二批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自宋代即開始有人沿鳳嶴溪而居,到了清乾隆年間,那裡更是形成了著名的“鳳嶴市”,民國時期“西鄉鳳嶴市”已成為寧波的兩大商貿中心之一。

記者在該村看到,鳳嶴老街呈“T”形,南北長150米,東西長380米,街兩邊以木結構的老房子為主。老街上,不少老字號的原址尚在,保留著完整的排門、矮門,依稀可以遙想當年的繁華熱鬧景象。

鳳嶴人自古就有水利智慧,採用建閘改流的方式,有效地將南北向的溪水引入東西向,使鳳嶴溪的東邊還可進出大型船隻,水陸運輸的便捷大大刺激了商業的發展,使鳳嶴成為了商賈聚集、貨物集散、交通樞紐之地。

始建於1956年的藤嶺水庫,是一座以灌溉為主,結合防洪、養魚的小(1)型水庫。在當地村民的指引下,記者沿溪漫步,欣賞水庫美景。水庫區有一座木板橋,沿橋進去,橋頭有座涼亭,駐足眺望,山水如畫,古木如軸。仰望晴空,風拂雲動,山色空濛;俯瞰碧波,浟湙瀲灩,漣漪層層,盡顯旖旎之美。配上藤嶺水庫邊的法曼度假山莊,碧水微瀾的水庫環繞著歐式建築,已成為婚紗攝影和民宿休閒的理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