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履責促脫貧——記石樓縣龍交鄉德義河村第一書記張小君

農村 三農 農民 農業 黃河新聞網呂梁頻道 2017-06-14

□記者馬龍通訊員趙良瓊

四月春日暖陽下,和煦的陽光灑滿大地,石樓縣龍交鄉德義河村溝壑縱橫,盡顯樸素氣質。村道邊,駐村第一書記張小君正組織幹部群眾打掃衛生。“現在正是我縣創衛的關鍵時刻,我們村可絕對不拖後腿!”一旁的村支書扛著鐵鍬連連稱讚:“如果不是書記,我們村也不會是現在這樣......”

如今在德義河村,只要提起“第一書記”張小君,每個村民都會豎起大拇指,為這個接地氣不矯情的年輕書記點贊。

深入基層搞調研 完成角色大轉換

治疾先找病灶,脫貧先挖窮根。自從接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委派後,張小君從機關幹部變為農村第一書記,新的工作意味著新的開始和挑戰。為此,他採取盯、緊、靠、上的“土辦法”,從晨曦到夜幕,從田間地頭到群眾家中,徵詢大家對村裡發展的建設意見及發展思路,足跡遍及德義河村的每一個角落,將村情民意摸清吃透,理清了該村的發展思路,從一件件具體實事著手,開始了他的扶貧之旅。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慢慢的,村民漸漸接納了他這個第一書記,並喜歡上這個第一書記。德義河村黨總支書記對張小君說:“你到我們村當第一書記,帶領大家脫貧致富,沒說的,以後有什麼需要我們乾的,儘管開口。”有了當地村委和黨員群眾的大力支持,他很快進入了角色,完成了從“傳道者”到“扶貧者”的漂亮轉身。

因地制宜繪藍圖 傾情幫扶拔“窮根”

“扶貧不搞高大上,因地制宜效果好。不好項目不引進,脫貧致富才能早。”駐村以來,張小君積極和村委商討,出點子,想辦法,制定真正適合該村發展的扶貧措施,帶領德義河村廣大幹部群眾,尋找脫貧致富的“金鑰匙”,共同奮鬥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針對德義河村溝壑縱橫的實際,他積極開展溝域經濟治理,打壩造地170畝,溝坡改梯田50畝,切實增加村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新改建田間路25公里,打通村民農耕生產的致富途徑;盤活集體經濟,新建100頭養驢場、養牛場各一座,500頭養豬場兩座,新建雞舍600平方米,擴大養雞規模,使傳統養殖業蓬勃興起,帶動更多貧困戶走上脫貧致富的小康路;協調“一事一議”資金8萬餘元,對村裡原有舞臺及配套設施進行改造,為豐富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提供了好去處。

為了加快村民脫貧致富步伐,他還興建綠色設施蔬菜種植基地,吸收貧困戶參與其中,以純綠色化、規模化、訂單化的理念,推動德義河村綠色設施蔬菜種植健康有序發展。在此基礎上,他還積極建設農家樂,利用德義河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風景別具特色,著力打造旅遊經濟農家樂“逍遙王府”,多角度幫助村民脫貧致富。有這樣的農村脫貧致富帶頭人,傾情幫扶拔“窮根”,德義河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目標一定會早日實現。

呂梁日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