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紙驚動總統夫人、一塊泥巴引百萬點贊:他爆紅15秒,卻辛酸了大半生

文 | 東北童星

大約是在11年前,作家馮驥才曾在短篇小說集《俗世奇人》裡記錄了這樣一則故事:

張明山,有名的“捏泥師傅”。從小學藝、天資聰穎,黃口之年便練得了一手絕技,人送外號“泥人張”。

閒來沒事兒,“泥人張”就喜歡去城角的大觀樓裡坐坐。眼裡看著人,手上捏著泥,不消一會兒就能將泥團捏成人形,而且鬚眉俗動、形神畢肖。

一張紙驚動總統夫人、一塊泥巴引百萬點贊:他爆紅15秒,卻辛酸了大半生

“泥人張”張明山

那天一位穿得闊綽,肥頭大耳的男人橫衝直撞進了飯館,聽迎門的說,來人正是當地有名的“太子爺”,海張五。

張五爺人橫,旁人見他都躲著走,偏偏張明山直勾勾瞅著人家。被他羞辱“在褲襠裡捏泥”也不惱,從鞋底摳下一塊泥巴,一眨眼就捏出了個核桃大小的海張五。

張五爺覺得掉面,大嚷道:“這破手藝也想賺錢,賤賣都沒人要。”

張明山沒應,轉身就在大街上支攤買起了泥人,一旁白紙條上還寫著:賤賣海張五。

這事之後,“泥人張”成了天津衛裡的名人。人人道他不畏強權,可張明山卻覺得這再尋常不過了:

手藝人靠手吃飯,求誰?怵誰?這是手藝人的本事,更是他們的傲氣。

家有萬貫,不如一技在手,這曾是無數手藝人的自信。那時的他們也許從沒想過:

當其中的“手技”變成“科技”時,自己的出路又在哪裡呢?

一張紙驚動總統夫人、一塊泥巴引百萬點贊:他爆紅15秒,卻辛酸了大半生

同樣是“捏泥人”,來自杭州的俆遠渭,卻遠不如“泥人張”那般幸運,能在大城市裡混得如魚得水。

坐在城市的繁華街頭,俆遠渭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等著過往人們上前詢問自己捏泥人的價格。

一張小桌,一個馬紮,一桶細泥,這是俆遠渭全部的家當。

抽漢煙的老漢、納鞋底的老嫗、活潑好動的孩童,甭管多複雜的模樣、動作,到了他這兒都得“投降”,乖乖變成栩栩如生的小泥人,前後也不過15分鐘。

曾幾何時,這是俆遠渭引以為豪的本事,可如今他卻再也笑不出來了——時代變了,沒人喜歡泥巴了。

生活在互聯網新都,周遭不斷湧入的“黑科技”,讓一輩子只學了一門手藝的俆遠渭,陷入了一種前所未有慌張。

蹲坐在車水馬龍的商業街,守著眼前的黑泥,他覺得自己正在與眼前的新世界背道而馳。

一張紙驚動總統夫人、一塊泥巴引百萬點贊:他爆紅15秒,卻辛酸了大半生

早年間,俆遠渭對自己的規劃是去工廠裡找份工作,然後站在流水線上完成勞動最光榮的人生使命。然而人生往往就是這樣,計劃趕不上變化。

某次家裡修蜂窩煤爐,俆遠渭覺得無聊便坐在爐子旁玩起了泥巴,沒費大工夫,他就捏出了個小羅漢,周遭的人還都特喜歡。

那天走在街上,他見街邊有人擺攤賣泥人,光是一個小兔子,就有十幾號人搶著買。俆遠渭動了心:

動動手指就能掙錢,這可比去工廠輕快多了。

琢磨了幾日,俆遠渭便真在家鄉支起了泥人攤。沒成想只是開張第一天,他便賺了52塊錢,在那個年代,這可是一筆鉅款。

“創業”的階段性成功給了少年極大的信心。為了能將捏泥人的手藝學得更好更精,俆遠渭決定遠走他鄉,去外面尋找更廣闊的天地。

一張紙驚動總統夫人、一塊泥巴引百萬點贊:他爆紅15秒,卻辛酸了大半生

到了紹興,俆遠渭開始了自己拜師學藝的征程。跟著師傅,他在日積月累中摸透了泥塑行業的門道。

“捏泥人,手上功夫最要緊。一個泥人的完成,八成功夫在十個手指上,手指達不到的部位才用工具幫忙。”

學藝的那幾年,俆遠渭聽到的最多的一個字便是“髒”。因為整日和泥巴打交道,他的雙手總是黝黑、粗糙的。別人嫌他邋遢,可他卻說:

“我髒沒關係,捏出來的東西乾淨、漂亮就行。

學藝十幾載,俆遠渭有他自己作為手藝人的堅持與驕傲。

一張紙驚動總統夫人、一塊泥巴引百萬點贊:他爆紅15秒,卻辛酸了大半生

日積月累下來,俆遠渭手上的動作愈發靈巧,自覺時機已經成熟後,他帶著家人來到了機會相對更多的杭州。

作為一座有著幾千年歷史沉澱的古城,杭州見證了無數文化的成敗興廢。曾幾何時,這裡是手藝人的“天堂”。

然而,沒有什麼是可以一成不變的。

在俆遠渭到達杭州後不久他便發現,快速發展的科技與娛樂產業,開始漸漸取代傳統手工藝在人們心中的位置。

打印可以3D了,雕刻也能用機器了,他的小泥人,再也派不上用場了。

“每天只有三、四單生意,下雨天更沒人了。”守著越來越冷清的小攤子,俆遠渭的心中滿是無奈,直到畢錦華的出現。

一張紙驚動總統夫人、一塊泥巴引百萬點贊:他爆紅15秒,卻辛酸了大半生

那日畢錦華走在街上,偶然看見了坐在一旁捏泥人的俆遠渭。看著攤前各式各樣、與真人近乎一模一樣的小人,他忽然想起兒時聽過的神話故事:女媧造人也就是這個原理吧!

那一刻,小泥人喚醒了畢錦華關於童年最美好的回憶,而這也使他更加堅信,美好的事物就應該被傳承下去。

那天回家之後,畢錦華在抖音以“奇人匠心”的名字申請了賬號。他將俆遠渭的捏泥人的過程錄成短視頻並上傳,僅僅兩天,便收穫了3萬粉絲,點贊更是突破了十幾萬。

通過抖音短視頻,越來越多的人找上俆遠渭購買並瞭解泥塑。當禮物、做紀念、設擺件,小泥人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還有外國人找我捏泥人呢!”說這話時,俆遠渭的臉上滿是驕傲。

一張紙驚動總統夫人、一塊泥巴引百萬點贊:他爆紅15秒,卻辛酸了大半生

和俆遠渭一樣,與他生活在同一座城市裡的餘萬倫,同樣面臨著百般技藝無人識的尷尬處境。

出生在有著“中國油紙傘之鄉”美譽的四川瀘州,餘萬倫從7歲那年開始,便跟著家中的老師傅學習製作油紙傘的過程。

選竹子、做骨架、繪傘面,在別的孩子都忙著上躥下跳找樂子的時候,餘萬倫將自己的所有時間都上交給了油紙傘。

傍晚閒暇時,他喜歡坐在一旁聽長輩們講許仙與白娘子以傘為媒的奇緣佳話,每當這時他便想:

油紙傘一定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了。

一張紙驚動總統夫人、一塊泥巴引百萬點贊:他爆紅15秒,卻辛酸了大半生

隨著年齡的增長,餘萬倫漸漸有了出門闖蕩的想法。北上廣太急躁,那便去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臨安瞧瞧吧。

“杭州有美麗的傳說,是一個有慾望帶一把油紙傘回家的城市,非常適合傘匠生存。”

帶著滿心的歡喜與期待,餘萬倫拖家帶口的到了杭州,並在那裡開起了自己的油紙傘小店。望著頭上的招牌,餘萬倫覺得眼前一片光明。

一張紙驚動總統夫人、一塊泥巴引百萬點贊:他爆紅15秒,卻辛酸了大半生

餘萬倫

然而,理想總是豐滿的,現實卻總瘦骨嶙峋。

隨著當地經濟與文化的不斷髮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湧進這座城市。在講究速度與激情的當下,比起年代久遠、全靠手動的油紙傘,人們更喜歡方便可摺疊的現代傘。

古城多雨,可人們卻只會在油紙傘店門前躲雨。春雨淅淅瀝瀝的喚醒了萬物,可餘萬倫的心情卻一點點沉到了谷底。

在店裡守著沒生意,餘萬倫便又託人在景區賣傘。揹著幾十把油紙傘走在人群之中,餘萬倫覺得身上沉甸甸的。

一張紙驚動總統夫人、一塊泥巴引百萬點贊:他爆紅15秒,卻辛酸了大半生

餘萬倫妻子

那時一把傘只能賺上一二十塊錢,無論餘萬倫多用力吆喝,每月下來他也只能掙到2000塊錢。

摸著從來沒有鼓起來的錢包,這個已經曾經愛傘如命的手藝人,忽然產生了放棄的念頭。

在巨大的生活壓力下,餘萬倫的妻子幾度崩潰。可無論前一天說過多喪氣的話,第二天她還是會早早起來去打理店鋪。看著妻子日漸消瘦的背影,餘萬倫決心再試一把。

那一年,餘萬倫突發奇想,將竹葉與竹林畫在了傘面之上,並將其取名為《竹隱》。

原本他只是想簡單創新圖畫,沒成想這一下子便創到了國外,就連土耳其第一夫人都親自上門拜訪。

一張紙驚動總統夫人、一塊泥巴引百萬點贊:他爆紅15秒,卻辛酸了大半生

餘萬倫油紙傘《竹隱》系列

因著外國友人的拜訪,餘萬倫成了長街上的“景點”,誰來了都喜歡進他的小店瞅瞅。可人多了,這問題也多了:

“這傘是用什麼做的?”

“紙真的防雨嗎?”

“真的是純手工製作嗎?”

聽著這些問題,餘萬倫心裡再次泛起了嘀咕。在他的心裡,油紙傘不應該只是放在那裡展覽的工藝品。

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油紙傘、使用油紙傘、愛上油紙傘,餘萬倫找人將自己的制傘工序和作品發到了抖音上。

一邊解說加上一些古風小短劇,油紙傘很快便收穫了一眾年輕人的喜愛。

一張紙驚動總統夫人、一塊泥巴引百萬點贊:他爆紅15秒,卻辛酸了大半生

除了新意,餘萬倫的手藝也是出了名的好。

因為堅持使用最古老的制傘方式,從餘萬倫手裡誕生的每一把油紙傘,都需要整整96道工序雕琢而成。

每一條竹骨都要一樣寬、一樣薄、一樣長,每一個傘面都要一樣大、一樣圓、一樣厚,風吹不折,雨打不漏。

一把油紙傘,上面頂著的是江南煙雨,下面藏著的是無數手藝人的細膩與智慧。

一張紙驚動總統夫人、一塊泥巴引百萬點贊:他爆紅15秒,卻辛酸了大半生

“以前有人說,看到我的傘,第一眼就淪陷了,她用了‘淪陷’這個詞,對我來說是最大的讚美。”

靠著抖音的飛速傳播,餘萬倫的油紙傘一度被賣到斷貨。無數批發商、大平臺找到他,希望他能批量生產,他都一一拒絕了。

妻子擔心他後悔,問他如果做得太慢,賣的太少怎麼辦?

他說:

“那就等著吧。手藝人追求的是質量,不是數量。質量好了,數量自然就來了。吃飯的東西,可不能丟了。”

一張紙驚動總統夫人、一塊泥巴引百萬點贊:他爆紅15秒,卻辛酸了大半生

一樣是與竹子打交道,今年61歲的編竹藝人張心榮,已經和這位老朋友相識45年了。

自打15歲起跟著老師學藝,張心榮的腳步就從未停下來過。

“竹子也分公母,和人一樣。母竹韌性更強,適合做很細的篾絲;公竹一般用來做外圈,固定結構。想做精品,1000根裡能選出一根已經夠好了。”

那些年,為了能找到這些精品竹子,張心榮和師傅用十年的時間,把家鄉所有長竹子的村子走了遍。

起早貪黑,風吹雨淋都是常有的事兒,可甭管過程多艱辛,張心榮還是選擇了堅持。因為他始終記得父親說過的話:

“做手藝,能吃的好一些。”

在沒有新興科技的從前,手藝人是最體面的工作。

一張紙驚動總統夫人、一塊泥巴引百萬點贊:他爆紅15秒,卻辛酸了大半生

靠著天賦和努力,張心榮很快成了眾師兄弟裡手藝最好的那個。

一根茶杯口粗細的竹子,劈開、剖起,變成3毫米厚的竹篾,再用刀剖8層,直到變成一片近乎透明的薄紗,再用排針一拉,一把薄如蟬翼、細如頭髮的篾絲就成了。

一根竹子,破成千絲。帶著一身的本事,張心榮出了師,開始自己挑著擔子走家串戶做竹編謀生。

在當時,竹製品是每家每戶的必需品。涼蓆、菜籃、簸箕……看著每日從自己手裡賣出去的物件,張心榮別提多高興了。

然而,這樣的好日子很快便到頭了。

一張紙驚動總統夫人、一塊泥巴引百萬點贊:他爆紅15秒,卻辛酸了大半生

大約是十年前,小城鎮裡製造業快速發展,塑料用具開始源源不斷地湧入人們的生活。當發覺自己家裡都開始用塑料袋裝菜時,張心榮徹底失業了。

曾經一起學手藝的夥計相繼轉行,他也只好為自己尋找新出路。開照相館、辦圖書室,折騰了好幾年才算把難關度過。

2010年前後,張心榮前往安吉旅行,途中他忽然注意到了擺在景點店鋪裡買的竹製小玩意兒。樣式不算新穎,做工也不算精細,但一看價格他卻嚇了一跳。

昂貴的紀念品把張心榮嚇了一機靈,但同時也好似打通了他的任督二脈。在那一瞬間他猛然想到:

竹子不光可以做實用器,還能做工藝品!

一張紙驚動總統夫人、一塊泥巴引百萬點贊:他爆紅15秒,卻辛酸了大半生

說幹就幹!回家之後,張心榮便投入了竹編畫的製作之中。然而比起普通的物件,工藝品對於竹子和手藝的要求都更加嚴格。

毛竹必須要是黃泥山南邊的,重量也一定要控制在15斤左右,竹子拉、刮過後厚度與寬度也必須一模一樣。

為了能讓編織出來的畫又軟又順,張心榮可謂是費盡心思。

幾年前,幾位年輕人找到了張心榮,希望他能和其他幾位主編老師傅合理用竹子製造一個藝術地標。張心榮想都沒想便答應了下來。

把祖宗千百年來留下的東西變成藝術品,這是好事兒啊!

一張紙驚動總統夫人、一塊泥巴引百萬點贊:他爆紅15秒,卻辛酸了大半生

這次之後,張心榮在當地出了名,可儘管周遭的讚美已是鋪天蓋地,這位老手藝人卻始終高興不起來。

收入不多,過程繁雜,因著種種原因,竹編這項手藝很快便在娛樂至上的時代裡丟掉了“流量”。

眼瞅著身邊的徒弟都走光了,近乎將一輩子都編進竹子裡的老人家眼中滿是落寞,他不止一次問過自己:

好好的手藝,怎麼說失傳,就失傳了呢?

為了能把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保護好,張心榮自己動手寫了本書,還答應了畢錦華將自己編竹視頻傳上抖音的請求。

想著要與時俱進,他編手機殼、二維碼,甚至當場表演竹籃養魚,一夜收穫百萬點贊。評論裡的人好奇他的手藝,可實際上:

那些收穫無數播放量的短視頻背後,是一名中國篾匠幾十年的堅持與熱愛。

一張紙驚動總統夫人、一塊泥巴引百萬點贊:他爆紅15秒,卻辛酸了大半生

之前在畢錦華拜訪張心榮前輩時,後者曾說了這樣一句話:

“年輕人要買房子、車子,要生小孩,手把手教他們,免費給他們學,也不願意。”

老人說這話時語氣平和,可畢錦華卻還是在其中聽到了無奈與心酸。

一張紙驚動總統夫人、一塊泥巴引百萬點贊:他爆紅15秒,卻辛酸了大半生

這不是張新榮一個人的遺憾,這是所有和俆遠渭、餘萬倫一樣的中國傳統手藝人的遺憾。

作為中華文明裡的藝術瑰寶,傳統手藝承載著無數中國古人的智慧。

然而如今隨著當下娛樂產業的不斷髮展,年輕人的注意力被大量分散,接連不斷產出的“黑科技”讓人們一次次為新世界歡呼,可卻很少有人記得:

所有的新科技,都曾是舊技術。

一張紙驚動總統夫人、一塊泥巴引百萬點贊:他爆紅15秒,卻辛酸了大半生

柳宗悅曾說:

“手藝人以擁有手藝的工作為榮,但又不願意誇耀自己,製作正宗的作品才是他們引以為豪的。多數的手藝人都沒有留下名字就離開了這個世界,然而在他們精心製作的作品上,卻寄寓著他們對這個世界的期望。”

默默無聞,潛心鑽研,再加上非好即壞的偏執與狂熱,這些便構成了東方巨匠精神中的血與骨。

而這也正是科技無論如何發展,都不應該被遺忘與取代的篤定與堅持。

一張紙驚動總統夫人、一塊泥巴引百萬點贊:他爆紅15秒,卻辛酸了大半生

記得在上述三位手藝人的抖音短視頻中,評論區內出現最多的一句話,便是:

“看了你們我才知道,傳統工藝居然能這麼美!”

因為無人知,所以無人識,最終無人傳。為了不讓這樣的悲劇上演,抖音推出了一系列“奇人匠心”短視頻。

作為目前最大的非遺視頻傳播平臺。截至2019年4月,抖音平臺已經在1372個國家級非遺項目中,涵蓋了1214項,涵蓋率達88.4%。

其中國家級非遺項目相關視頻數量超過2400萬,播放超過1065億次,獲得點贊超過31億次。

一張紙驚動總統夫人、一塊泥巴引百萬點贊:他爆紅15秒,卻辛酸了大半生

在新媒體迅速發展的當下,它在幫我們記錄,也在幫我們傳承。

所有遺忘,皆因陌生,可匠人精神,卻該百年不朽。

若有一天,你真的與傳統手藝人相遇,請記得短暫停留。

因為路過只是一秒,可對於他們卻已是一生。

一張紙驚動總統夫人、一塊泥巴引百萬點贊:他爆紅15秒,卻辛酸了大半生

文章部分圖片來源:

東方IC、抖音短視頻等

—The End—

往期文章精選

陳志朋丨傅園慧丨于謙丨俞飛鴻丨張國榮

秦昊丨許嵩丨褚時健丨戴建業丨陳冠希

張雲雷丨華春瑩丨湯唯丨董卿丨陳果

韓紅丨朴樹丨李誕丨王思聰丨鹿晗

“流浪大師”沈巍

請回答2008

中國手機10年征程

中國偶像組合發展史

改革開放40年音樂史

趙本山向左,郭德綱向右

中國天才曹原

看更多深度人物故事

請長按下方圖片掃碼關注

最 人 物

為中國傳統手藝加油

匠人精神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