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最美鐵路·重走絲綢之路」尋常老物件 記錄寧夏鐵路發展歷程(圖)'

"

中國甘肅網記者 李紅軍 文/圖

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銀川客運段上海車隊副隊長劉中利,在單位是個明星級的人物,這源自他的收藏,1200多張各個時期的火車票和早期各鐵路單位用的紀念水杯、各種用途的鐵路信號燈等等。

"

中國甘肅網記者 李紅軍 文/圖

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銀川客運段上海車隊副隊長劉中利,在單位是個明星級的人物,這源自他的收藏,1200多張各個時期的火車票和早期各鐵路單位用的紀念水杯、各種用途的鐵路信號燈等等。

「發現最美鐵路·重走絲綢之路」尋常老物件 記錄寧夏鐵路發展歷程(圖)

記者參觀劉中利收藏的鐵路信號燈

“探究這些老物件本身的故事,我為偉大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感到驕傲與自豪。”這位有著30年客運工作經驗的“鐵二代”對鐵路有著極深的感情,收集這些老物件,不僅僅是為了紀念逝去的時光,更是為了見證鐵路的發展變遷。

"

中國甘肅網記者 李紅軍 文/圖

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銀川客運段上海車隊副隊長劉中利,在單位是個明星級的人物,這源自他的收藏,1200多張各個時期的火車票和早期各鐵路單位用的紀念水杯、各種用途的鐵路信號燈等等。

「發現最美鐵路·重走絲綢之路」尋常老物件 記錄寧夏鐵路發展歷程(圖)

記者參觀劉中利收藏的鐵路信號燈

“探究這些老物件本身的故事,我為偉大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感到驕傲與自豪。”這位有著30年客運工作經驗的“鐵二代”對鐵路有著極深的感情,收集這些老物件,不僅僅是為了紀念逝去的時光,更是為了見證鐵路的發展變遷。

「發現最美鐵路·重走絲綢之路」尋常老物件 記錄寧夏鐵路發展歷程(圖)

劉中利收藏的鐵路信號燈

“1958年包蘭線通車,寧夏才通了火車。這張車票是從我父親手裡傳下來的,上個世紀整個60、70甚至80年代都要用這種卡片式的車票,看那時候的車票多便宜,才18元1毛7分。”劉中利指著一張泛黃的車票,記者看到車票上赫然印有“自銀川站至北京站”,而乘車日期(1961.11.8)卻是手工填寫的:“當時的車票需要手工打上日期、車次等信息。”

"

中國甘肅網記者 李紅軍 文/圖

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銀川客運段上海車隊副隊長劉中利,在單位是個明星級的人物,這源自他的收藏,1200多張各個時期的火車票和早期各鐵路單位用的紀念水杯、各種用途的鐵路信號燈等等。

「發現最美鐵路·重走絲綢之路」尋常老物件 記錄寧夏鐵路發展歷程(圖)

記者參觀劉中利收藏的鐵路信號燈

“探究這些老物件本身的故事,我為偉大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感到驕傲與自豪。”這位有著30年客運工作經驗的“鐵二代”對鐵路有著極深的感情,收集這些老物件,不僅僅是為了紀念逝去的時光,更是為了見證鐵路的發展變遷。

「發現最美鐵路·重走絲綢之路」尋常老物件 記錄寧夏鐵路發展歷程(圖)

劉中利收藏的鐵路信號燈

“1958年包蘭線通車,寧夏才通了火車。這張車票是從我父親手裡傳下來的,上個世紀整個60、70甚至80年代都要用這種卡片式的車票,看那時候的車票多便宜,才18元1毛7分。”劉中利指著一張泛黃的車票,記者看到車票上赫然印有“自銀川站至北京站”,而乘車日期(1961.11.8)卻是手工填寫的:“當時的車票需要手工打上日期、車次等信息。”

「發現最美鐵路·重走絲綢之路」尋常老物件 記錄寧夏鐵路發展歷程(圖)

劉中利收藏的不同時期的火車票

在劉中利的“藏品”裡,最多的是銀川至汝箕溝507/8次(現在的銀川至汝箕溝7524/3次)列車車票:“這趟列車是咱們寧夏本土的第一趟旅客列車,1972年通到汝箕溝的時候我三歲多,記憶中覺得火車特別神奇。”

"

中國甘肅網記者 李紅軍 文/圖

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銀川客運段上海車隊副隊長劉中利,在單位是個明星級的人物,這源自他的收藏,1200多張各個時期的火車票和早期各鐵路單位用的紀念水杯、各種用途的鐵路信號燈等等。

「發現最美鐵路·重走絲綢之路」尋常老物件 記錄寧夏鐵路發展歷程(圖)

記者參觀劉中利收藏的鐵路信號燈

“探究這些老物件本身的故事,我為偉大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感到驕傲與自豪。”這位有著30年客運工作經驗的“鐵二代”對鐵路有著極深的感情,收集這些老物件,不僅僅是為了紀念逝去的時光,更是為了見證鐵路的發展變遷。

「發現最美鐵路·重走絲綢之路」尋常老物件 記錄寧夏鐵路發展歷程(圖)

劉中利收藏的鐵路信號燈

“1958年包蘭線通車,寧夏才通了火車。這張車票是從我父親手裡傳下來的,上個世紀整個60、70甚至80年代都要用這種卡片式的車票,看那時候的車票多便宜,才18元1毛7分。”劉中利指著一張泛黃的車票,記者看到車票上赫然印有“自銀川站至北京站”,而乘車日期(1961.11.8)卻是手工填寫的:“當時的車票需要手工打上日期、車次等信息。”

「發現最美鐵路·重走絲綢之路」尋常老物件 記錄寧夏鐵路發展歷程(圖)

劉中利收藏的不同時期的火車票

在劉中利的“藏品”裡,最多的是銀川至汝箕溝507/8次(現在的銀川至汝箕溝7524/3次)列車車票:“這趟列車是咱們寧夏本土的第一趟旅客列車,1972年通到汝箕溝的時候我三歲多,記憶中覺得火車特別神奇。”

「發現最美鐵路·重走絲綢之路」尋常老物件 記錄寧夏鐵路發展歷程(圖)

劉中利收藏的火車票

1989年底,20歲的劉中利正式進入鐵路工作:“在長達七年的列車員生涯中,我值乘銀川至北京列車乘務工作,逢年過節車廂裡擠得滿滿當當全是人,不管有多擁擠、有多辛苦,人們翹首以盼,只為一份回家的希望,那時候的車票大概93元左右。”

“1997年開始,我有13年時間擔任列車長,在這期間,車票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電子客票被廣泛運用,2008年出現了磁介質車票……”在1999年12月31日和2000年1月1日的計算機軟質車票展臺前,劉中利講述著新時代的故事:“現在從銀川到北京的K1178次列車依舊行走在20年前我們走過的線路上,但是由於空調、快速等服務設施和環境的不斷完善,票價也有所增加,現在票價應該是163.5元。不過這也說明人們的收入在增加,我們的生活在變得越來越好。”

"

中國甘肅網記者 李紅軍 文/圖

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銀川客運段上海車隊副隊長劉中利,在單位是個明星級的人物,這源自他的收藏,1200多張各個時期的火車票和早期各鐵路單位用的紀念水杯、各種用途的鐵路信號燈等等。

「發現最美鐵路·重走絲綢之路」尋常老物件 記錄寧夏鐵路發展歷程(圖)

記者參觀劉中利收藏的鐵路信號燈

“探究這些老物件本身的故事,我為偉大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感到驕傲與自豪。”這位有著30年客運工作經驗的“鐵二代”對鐵路有著極深的感情,收集這些老物件,不僅僅是為了紀念逝去的時光,更是為了見證鐵路的發展變遷。

「發現最美鐵路·重走絲綢之路」尋常老物件 記錄寧夏鐵路發展歷程(圖)

劉中利收藏的鐵路信號燈

“1958年包蘭線通車,寧夏才通了火車。這張車票是從我父親手裡傳下來的,上個世紀整個60、70甚至80年代都要用這種卡片式的車票,看那時候的車票多便宜,才18元1毛7分。”劉中利指著一張泛黃的車票,記者看到車票上赫然印有“自銀川站至北京站”,而乘車日期(1961.11.8)卻是手工填寫的:“當時的車票需要手工打上日期、車次等信息。”

「發現最美鐵路·重走絲綢之路」尋常老物件 記錄寧夏鐵路發展歷程(圖)

劉中利收藏的不同時期的火車票

在劉中利的“藏品”裡,最多的是銀川至汝箕溝507/8次(現在的銀川至汝箕溝7524/3次)列車車票:“這趟列車是咱們寧夏本土的第一趟旅客列車,1972年通到汝箕溝的時候我三歲多,記憶中覺得火車特別神奇。”

「發現最美鐵路·重走絲綢之路」尋常老物件 記錄寧夏鐵路發展歷程(圖)

劉中利收藏的火車票

1989年底,20歲的劉中利正式進入鐵路工作:“在長達七年的列車員生涯中,我值乘銀川至北京列車乘務工作,逢年過節車廂裡擠得滿滿當當全是人,不管有多擁擠、有多辛苦,人們翹首以盼,只為一份回家的希望,那時候的車票大概93元左右。”

“1997年開始,我有13年時間擔任列車長,在這期間,車票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電子客票被廣泛運用,2008年出現了磁介質車票……”在1999年12月31日和2000年1月1日的計算機軟質車票展臺前,劉中利講述著新時代的故事:“現在從銀川到北京的K1178次列車依舊行走在20年前我們走過的線路上,但是由於空調、快速等服務設施和環境的不斷完善,票價也有所增加,現在票價應該是163.5元。不過這也說明人們的收入在增加,我們的生活在變得越來越好。”

「發現最美鐵路·重走絲綢之路」尋常老物件 記錄寧夏鐵路發展歷程(圖)

劉中利收藏的鐵路徽章

“聽父輩們講,從1958年到1970年,寧夏沒有自己擔當的旅客列車,經停寧夏區內的列車都是過路車。直到1971年銀川至大磴溝列車的開行,才填補了這個空白!從1990年開始銀川客運段建段後的29年,是寧夏旅客列車繁榮發展的29年。從最初的銀川至蘭州531/2次、銀川至汝箕溝503/4次的2對普通旅客慢車到現在的15對空調列車,我們每走一步路,都見證著寧夏經濟社會的發展。”從黑色蒸汽機車的厚重敦實到綠色列車的憧憬希望,從橙色列車的溫暖舒適到“T”字頭藍色列車的方便快捷,再到對動車組列車的無限暢想,寧夏鐵路發展,不斷刷新著劉中利夢想的新維度。

"

中國甘肅網記者 李紅軍 文/圖

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銀川客運段上海車隊副隊長劉中利,在單位是個明星級的人物,這源自他的收藏,1200多張各個時期的火車票和早期各鐵路單位用的紀念水杯、各種用途的鐵路信號燈等等。

「發現最美鐵路·重走絲綢之路」尋常老物件 記錄寧夏鐵路發展歷程(圖)

記者參觀劉中利收藏的鐵路信號燈

“探究這些老物件本身的故事,我為偉大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感到驕傲與自豪。”這位有著30年客運工作經驗的“鐵二代”對鐵路有著極深的感情,收集這些老物件,不僅僅是為了紀念逝去的時光,更是為了見證鐵路的發展變遷。

「發現最美鐵路·重走絲綢之路」尋常老物件 記錄寧夏鐵路發展歷程(圖)

劉中利收藏的鐵路信號燈

“1958年包蘭線通車,寧夏才通了火車。這張車票是從我父親手裡傳下來的,上個世紀整個60、70甚至80年代都要用這種卡片式的車票,看那時候的車票多便宜,才18元1毛7分。”劉中利指著一張泛黃的車票,記者看到車票上赫然印有“自銀川站至北京站”,而乘車日期(1961.11.8)卻是手工填寫的:“當時的車票需要手工打上日期、車次等信息。”

「發現最美鐵路·重走絲綢之路」尋常老物件 記錄寧夏鐵路發展歷程(圖)

劉中利收藏的不同時期的火車票

在劉中利的“藏品”裡,最多的是銀川至汝箕溝507/8次(現在的銀川至汝箕溝7524/3次)列車車票:“這趟列車是咱們寧夏本土的第一趟旅客列車,1972年通到汝箕溝的時候我三歲多,記憶中覺得火車特別神奇。”

「發現最美鐵路·重走絲綢之路」尋常老物件 記錄寧夏鐵路發展歷程(圖)

劉中利收藏的火車票

1989年底,20歲的劉中利正式進入鐵路工作:“在長達七年的列車員生涯中,我值乘銀川至北京列車乘務工作,逢年過節車廂裡擠得滿滿當當全是人,不管有多擁擠、有多辛苦,人們翹首以盼,只為一份回家的希望,那時候的車票大概93元左右。”

“1997年開始,我有13年時間擔任列車長,在這期間,車票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電子客票被廣泛運用,2008年出現了磁介質車票……”在1999年12月31日和2000年1月1日的計算機軟質車票展臺前,劉中利講述著新時代的故事:“現在從銀川到北京的K1178次列車依舊行走在20年前我們走過的線路上,但是由於空調、快速等服務設施和環境的不斷完善,票價也有所增加,現在票價應該是163.5元。不過這也說明人們的收入在增加,我們的生活在變得越來越好。”

「發現最美鐵路·重走絲綢之路」尋常老物件 記錄寧夏鐵路發展歷程(圖)

劉中利收藏的鐵路徽章

“聽父輩們講,從1958年到1970年,寧夏沒有自己擔當的旅客列車,經停寧夏區內的列車都是過路車。直到1971年銀川至大磴溝列車的開行,才填補了這個空白!從1990年開始銀川客運段建段後的29年,是寧夏旅客列車繁榮發展的29年。從最初的銀川至蘭州531/2次、銀川至汝箕溝503/4次的2對普通旅客慢車到現在的15對空調列車,我們每走一步路,都見證著寧夏經濟社會的發展。”從黑色蒸汽機車的厚重敦實到綠色列車的憧憬希望,從橙色列車的溫暖舒適到“T”字頭藍色列車的方便快捷,再到對動車組列車的無限暢想,寧夏鐵路發展,不斷刷新著劉中利夢想的新維度。

「發現最美鐵路·重走絲綢之路」尋常老物件 記錄寧夏鐵路發展歷程(圖)

劉中利收藏的水杯

“上世紀90年代初我們單位的日均旅客運送量大概有2000多人吧,而現在我們段一年的旅客運送量達1500萬人次,平均每天運送旅客4.3萬人次。”一張27年前劉中利手填的代用票勾起了他無限的回憶。

這些成倍增長的數字背後,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日漸完善的路網以及鐵路大提速和客運提質。

"

中國甘肅網記者 李紅軍 文/圖

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銀川客運段上海車隊副隊長劉中利,在單位是個明星級的人物,這源自他的收藏,1200多張各個時期的火車票和早期各鐵路單位用的紀念水杯、各種用途的鐵路信號燈等等。

「發現最美鐵路·重走絲綢之路」尋常老物件 記錄寧夏鐵路發展歷程(圖)

記者參觀劉中利收藏的鐵路信號燈

“探究這些老物件本身的故事,我為偉大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感到驕傲與自豪。”這位有著30年客運工作經驗的“鐵二代”對鐵路有著極深的感情,收集這些老物件,不僅僅是為了紀念逝去的時光,更是為了見證鐵路的發展變遷。

「發現最美鐵路·重走絲綢之路」尋常老物件 記錄寧夏鐵路發展歷程(圖)

劉中利收藏的鐵路信號燈

“1958年包蘭線通車,寧夏才通了火車。這張車票是從我父親手裡傳下來的,上個世紀整個60、70甚至80年代都要用這種卡片式的車票,看那時候的車票多便宜,才18元1毛7分。”劉中利指著一張泛黃的車票,記者看到車票上赫然印有“自銀川站至北京站”,而乘車日期(1961.11.8)卻是手工填寫的:“當時的車票需要手工打上日期、車次等信息。”

「發現最美鐵路·重走絲綢之路」尋常老物件 記錄寧夏鐵路發展歷程(圖)

劉中利收藏的不同時期的火車票

在劉中利的“藏品”裡,最多的是銀川至汝箕溝507/8次(現在的銀川至汝箕溝7524/3次)列車車票:“這趟列車是咱們寧夏本土的第一趟旅客列車,1972年通到汝箕溝的時候我三歲多,記憶中覺得火車特別神奇。”

「發現最美鐵路·重走絲綢之路」尋常老物件 記錄寧夏鐵路發展歷程(圖)

劉中利收藏的火車票

1989年底,20歲的劉中利正式進入鐵路工作:“在長達七年的列車員生涯中,我值乘銀川至北京列車乘務工作,逢年過節車廂裡擠得滿滿當當全是人,不管有多擁擠、有多辛苦,人們翹首以盼,只為一份回家的希望,那時候的車票大概93元左右。”

“1997年開始,我有13年時間擔任列車長,在這期間,車票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電子客票被廣泛運用,2008年出現了磁介質車票……”在1999年12月31日和2000年1月1日的計算機軟質車票展臺前,劉中利講述著新時代的故事:“現在從銀川到北京的K1178次列車依舊行走在20年前我們走過的線路上,但是由於空調、快速等服務設施和環境的不斷完善,票價也有所增加,現在票價應該是163.5元。不過這也說明人們的收入在增加,我們的生活在變得越來越好。”

「發現最美鐵路·重走絲綢之路」尋常老物件 記錄寧夏鐵路發展歷程(圖)

劉中利收藏的鐵路徽章

“聽父輩們講,從1958年到1970年,寧夏沒有自己擔當的旅客列車,經停寧夏區內的列車都是過路車。直到1971年銀川至大磴溝列車的開行,才填補了這個空白!從1990年開始銀川客運段建段後的29年,是寧夏旅客列車繁榮發展的29年。從最初的銀川至蘭州531/2次、銀川至汝箕溝503/4次的2對普通旅客慢車到現在的15對空調列車,我們每走一步路,都見證著寧夏經濟社會的發展。”從黑色蒸汽機車的厚重敦實到綠色列車的憧憬希望,從橙色列車的溫暖舒適到“T”字頭藍色列車的方便快捷,再到對動車組列車的無限暢想,寧夏鐵路發展,不斷刷新著劉中利夢想的新維度。

「發現最美鐵路·重走絲綢之路」尋常老物件 記錄寧夏鐵路發展歷程(圖)

劉中利收藏的水杯

“上世紀90年代初我們單位的日均旅客運送量大概有2000多人吧,而現在我們段一年的旅客運送量達1500萬人次,平均每天運送旅客4.3萬人次。”一張27年前劉中利手填的代用票勾起了他無限的回憶。

這些成倍增長的數字背後,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日漸完善的路網以及鐵路大提速和客運提質。

「發現最美鐵路·重走絲綢之路」尋常老物件 記錄寧夏鐵路發展歷程(圖)

乘客參觀劉中利的藏品

“上世紀90年代的包蘭線,列車車窗外是茫茫沙漠,混雜著煤灰和揚沙的灰塵很快就會將白白淨淨的窗沿染成灰黑色,躲也躲不掉,現在綠化也好了,車體也是全封閉的,旅客的乘車環境好多了。”劉中利坦言:“尤其是近幾年,為乘車旅客提供人性化、個性化適需服務的品牌列車的出現,列車WiFi、愛心呼喚器等智能化便民服務小舉措的應用,極大地方便了旅客出行。”

“相信隨著鐵路線路的不斷延展,核心技術的不斷突破,鐵路服務的不斷提升,未來會有更多人選擇鐵路出行。”劉中利對中國鐵路未來的發展滿懷信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