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茂虎到寧蒗縣和玉龍縣隨機調研 聽一線民聲 察基層實情

崔茂虎到寧蒗縣和玉龍縣隨機調研 聽一線民聲 察基層實情

不發通知、不打招呼,自定線路、自選地點。聽一線民聲,察基層實情。隨機調研是市委書記崔茂虎經常採用的工作方式之一,也是崔茂虎帶頭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的一個具體表現。崔茂虎最近一次隨機調研,是在6月11日至12日,去往寧蒗彝族自治縣和玉龍納西族自治縣。與以往一樣,輕車簡從,沒有部門負責人陪同。

兩天來,從寧蒗縣金棉鄉、西川鄉、大興鎮、永寧鎮、拉伯鄉,到玉龍縣奉科鎮、寶山鄉、鳴音鎮,每個鄉鎮跑一至兩個村委會。一路走來,馬不停蹄,風塵僕僕。

摸情況,查作風。在村委會、鄉(鎮)政府、脫貧攻堅作戰室、為民服務中心,與鄉村幹部、駐村工作隊隊員、大學生村官、鄉村振興人才,一個又一個座談會接連著開。

座談會不拘形式,或七八人,或三五人,或一對一。底數清不清,政策熟不熟,工作實不實,作風嚴不嚴,一問一答見分曉。既是檢查,也是指導。看似隨意聊天,實則一次特殊的“考試”。

有多少人口、哪些民族?建檔立卡貧困戶有多少,哪些已經脫貧,哪些還未脫貧,未脫貧的原因何在,計劃何時脫貧?有多少人在外打工,其中卡戶佔比多大,一年可否帶回來兩三萬塊錢?在脫貧攻堅戰中,最難啃的“硬骨頭”是什麼?易地搬遷、農危改進展如何,未動工的具體是啥情況?掃黑除惡形勢如何,排查情況怎麼樣?

一個個問題,問得具體、細緻。通過深入交流,掌握了基層情況,也瞭解了幹部狀態。崔茂虎說:“大家在一線堅守崗位,工作很辛苦。”“駐村工作隊要善於發現問題,更要學會解決問題。”“一人打工,全家脫貧,要把勞務輸出作為脫貧攻堅的一個主攻方向。”“因災、因病、因學致貧返貧等問題,要進行全面梳理和專題研究,拿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

走村寨,訪農家。從房前到屋後,從客廳到廚房,從畜圈到菜園,崔茂虎在“親戚”家裡串門,看新房佈置得怎麼樣,舊房有沒有加固,飲水安全有無保障,袋子裡裝有多少糧食,樑上掛了多少臘肉,鍋裡準備的飯食是什麼,圈裡養了多少牲口。

“‘山間牆’的抗震性能怎麼樣?防震抗震的事千萬馬虎不得。”“要加大地質災害等風險隱患排查和治理力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住進了新房子,生活習慣也要改一改,經常打整一下不是更舒適嗎?”“下大力氣整治髒亂差、提升人居環境,鄉(鎮)政府、村委會和黨員幹部要發揮示範帶動作用。”“物質和精神都脫貧了,才算得上是真正脫貧。”接地氣的話語,拉近了距離,崔茂虎與群眾談興越濃。

上埂子,進田地。烈日炎炎,旱情蔓延,這讓崔茂虎心急如焚。途中,崔茂虎多次走到田間地頭,彎下腰察看煙苗、玉米的長勢。“葉子打捲了,還能夠保得住嗎?”“看得見河裡的水,莊稼卻沒有得到澆灌,是怎麼回事?”“有沒有辦法把水提上來?”

崔茂虎指出,一定要動員組織幹部群眾積極行動起來,想方設法找水、運水、灌溉,全力以赴鬥旱魔。眼前先應急治標,長遠要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儘快在適宜地區實施一批太陽能提水項目。常年乾旱少雨的地方,應當鼓勵發展節水高效農業。

說產業,談發展。金棉鄉4000多畝優質菸葉,平均畝產值在3000元以上;西川鄉戶均種植花椒3畝以上,年收入最低的也有五六千元;拉伯鄉8萬多畝核桃,給種植戶帶來了幾千至數萬的收入。瞭解到這些情況,崔茂虎很高興。“對於農民來說,人均一畝高產穩產田、一畝經濟林,就是最大的保障。”崔茂虎指出,發展產業是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根本路徑。要因地制宜,著力提高組織化程度,有效對接市場,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在大興鎮、永寧鎮,崔茂虎看了三個正在建設中的養牛基地。他與大家交流了他的“產業經”:養豬有“豬週期”,一般是三年賺、三年平、三年賠;養雞效益可觀,但就怕雞瘟,必須做好防控;相對而言,養牛更把穩,保險係數較高,利潤空間更大。

這次隨機調研,有部分點是“故地重遊”。他再次前來,是想看看在前些年的調研中所安排的一些事項是否得到了落實。讓他欣慰的是:金棉鄉九年一貫制學校的新教學樓9月份可投入使用,衛生院的條件也有了進一步改善;大興鎮黃板坪村蕎地坪村民小組的群眾走上了水泥路、喝上了自來水;拉伯鄉希望小學新建了食堂和浴室。

崔茂虎強調,要高度重視,加大投入,紮實抓好農村貧困地區教育、醫療等社會民生髮展。要關心關愛基層一線的教師和醫護人員,讓他們有更好的待遇、更好的保障。

此行崔茂虎還到寧蒗城郊瞭解了鄭家河河濱生態走廊建設、山體公園規劃等有關情況,要求進一步優化設計方案,突出民族特色,加快建設步伐,帶動周邊發展。

記者/張 瑋 責編/李 橋 李 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