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州地理】路林因水產市場遠近聞名,舊屬鎮海,原來這裡叫……

寧波人說到地名、地理故事時,喜歡用“地腳印”來形容。每一個“地腳印”,都承載著一段記憶。它存在於現實生活中,銘刻在人們記憶裡,更留存在歷史長河裡。

當今社會,地名以及地理故事運用範圍極廣。無論是“從一到十、百、千、萬”排序的地名,還是帶有民間傳說色彩、見證歷史、甚至承載寧波幫商貿文化發展軌跡的地理故事,背後都蘊藏著豐富的歷史積澱和文化內涵。

即日起,鎮海看點推出《明州地理》欄目,帶你追根溯源,解讀地名,漫談老寧波的地理故事。

今天小編為你帶來第三期——路林因水產市場遠近聞名,舊屬鎮海,原來這裡叫……

【明州地理】路林因水產市場遠近聞名,舊屬鎮海,原來這裡叫……

白鷺洲舊址。

“翩躚的白鷺在灘塗上起舞,這一情景,已經好多年沒有見過嘍。”52歲的路林村綜治辦主任張厚達站在甬江邊,指著桅檣林立、蘆葦飄蕩的江岸說,當年這裡可是鳥類天堂,風景優美。

據瞭解,路林舊屬鎮海縣西管鄉,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一直隸屬於莊市鄉(公社、鎮)。1985年10月,鎮海撤縣設區,此地劃歸江北區。

寧波人對著路林二字,往往會想到撐起當地海鮮的門面——“路林市場”,它是我市名氣最大的水產交易市場。似乎到了路林,透骨新鮮的魚蝦蟹就游到了眼前。

路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之前,它的舊稱為“鷺林”。路林兩字承載的,不僅是一個村子、一個市場,更是帶著故事和記憶的一處寧波鎮海鄉土文化歷史。

【明州地理】路林因水產市場遠近聞名,舊屬鎮海,原來這裡叫……

蘆珍飛出示身份證。

“鷺林”之名有來歷

“我記得的,老底子地名用的是‘鷺’字,就是白鷺的鷺啊。”下雨天,90歲的路林村村民葉德良裹著毯子坐在小客廳取暖。他的眼光投向茫茫雨絲,彷彿穿透了時間。老先生回憶,小時候,此處地名應該是“鷺林”,因為老人們都告訴他,鷺林鷺林,“路下停著一隻鳥。”

為什麼這麼叫呢?村子南面正對著甬江,當年,發往上海的輪船從江裡經過,村中孩童爭相奔走,喊著“夜飯輪船來了。”後來,甬江水上漲,兩岸泥沙沉積,每天在江邊漲上“一隻銅板”厚度的泥沙。慢慢地就形成了一處老灘塗。江岸白鷺都到此處棲息,因此被稱為白鷺洲。

還有一個憑證是,當年附近有一處宋朝武將曹彬祭祀廟,後來改名“西鷺林廟”。西鷺林廟由葉氏等幾個大戶管理。葉琢堂發跡後,接管了西鷺林廟做為家廟。近年來,該廟在寧波市文保所指導下進行整修,文保人員發現此處還曾作為新四軍基地,為其出具了《關於江北甬江街道轄區原西鷺林廟建築的保護意見與建議》。凡此種種,“鷺林”二字躍然紙上。

1949年出生的村民蘆珍飛,證實了“白鷺洲”的說法。她回憶說,老底子灘塗上白鷺真的很多。只要天氣晴好,望過去一片白影翩翩。鼎盛時灘塗上有上百隻白鷺徘徊、翱翔,蔚為壯觀。蘆珍飛如今依然保留著自己的老身份證,上面寫著她是“鎮海莊市街道莊市居民會九組”居民。1985年起,路林村整村行政歸屬劃到寧波江北區。

【明州地理】路林因水產市場遠近聞名,舊屬鎮海,原來這裡叫……

桂維誠在路林祖宅前。

到底是路林還是鷺林?1982年,桂維誠為釋疑解惑,專門翻閱民國初年《鎮海縣誌》。他找到了一些民間屋契文書,上面也寫著“鷺林”。他還提出一條佐證,上世紀90年代,路林村中統一懸掛藍底白字搪瓷門牌,用繁體楷書寫著“鷺林上菴(通“庵”字)跟XX號”。此外,在考證地名的過程中,他發現附近一帶有把姓名寫入地名的,如“白沙”“半路張”。但在路林村內,沒有一個姓“路”的村民。小編詢問路林村綜治辦主任張厚達後得知,倒是有一戶姓蘆的,就是蘆珍飛家。

另一種說法:路林為輅臨?

今年92歲的陳兵老師研究鎮海文史三四十年。幾年前,老先生閱讀鎮海藏書家王雷點校《蛟川詩話》一文時,讀到了一段與路林地名相關的歷史資料。

民國《鎮海縣誌》引光緒《鄞縣誌》卷七十四《土風》中一首《甬東江北歌》:“夫差破後已亡吳,曾說清江駐舳艫。惟有輅林猶似昔,千門落日自啼烏。”這裡的“輅林”,在《成化寧波郡志》中作“路林”,後來演化成了“鷺林”,這個名稱的根據是當時附近有鸕鶿村。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世人曾傳說,輅林這個地方當年吳王夫差或越王勾踐曾經駐蹕過。駐蹕,是指帝王出行中途暫歇。輅,指帝王所乘輦車。

清代乾隆年間寧波文人張懋延在其著作《蛟川詩話》中對此詩進行考證。據《宋史》所載:帝乘樓船次定海縣。那麼輅林實為輅臨,表示車駕經臨的意思。

陳兵閱讀此段後,再度根據史料考證。他分析說,夫差勾踐的傳言應為“偽說”。據史料記載,只有宋高宗趙構(即“布襤扯大旗”中提到的康王)被金人追逼,曾逃往定海方向(即鎮海)。他從明州(寧波)乘船,沿甬江而來,經過路林。岸邊軍士林立,靠近路林方向因有灘塗,江道變窄,因此靠沿岸縴夫拉船行進。這樣一解釋,相對來說比較合理。輅林,實為輅臨。

關於“輅林”二字的說法,鎮海藏書家王雷也有自己的見解:屠本畯所作的《甬東江北歌》中首次出現了“輅林”字樣,待後世為文人張懋延寫入《蛟川詩話》時已演變為“輅臨”。“輅林的出現也許有各種原因。”王雷說,初步檢索後發現,輅、路兩字通假,所以輅林即路林。此外,在古籍刊刻流傳中經常會有舛錯,輅、路兩字的字形相近,也可能是刊刻時出錯。他認為《蛟川詩話》中“輅林”又作“輅臨”,也代表了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說法。

史料中的地名變遷

【明州地理】路林因水產市場遠近聞名,舊屬鎮海,原來這裡叫……

鎮海藏書家王雷對這個地名變遷很有興趣,翻查方誌,從南宋開慶《四明續志》、成化《寧波郡志》、嘉靖《定海縣誌》等9本方誌中,找到了該村在不同年代方誌中的記錄,釐清了從“路林”到“鷺林”的地名演化線索。

【明州地理】路林因水產市場遠近聞名,舊屬鎮海,原來這裡叫……

王雷表示,最早在南宋開慶《四明續志》中,明確出現“路林”的地名。書中提到該村的原文為:“沿江自招寶山至府成五鋪……馬阻匯約一十里至路林楊再八太家……前一鋪,路林約一十二里至白沙王太家前一鋪。”按成書年代排列,隨後為明成化《寧波郡志》,在定海縣的“鄉村”篇中,有“孔浦村路林村古南村沙北村”的記錄。第三本是明嘉靖《定海縣誌》,在“村”一節中,關於“東管鄉”“西管鄉”的記載中含有“孔浦”“路林”等地名。這些記載的準確性毋庸置疑。隨後,清康熙版《定海縣誌》、雍正年間曹秉仁所著《寧波府志》中均記為“路林”。

【明州地理】路林因水產市場遠近聞名,舊屬鎮海,原來這裡叫……

乾隆年間方誌中記載的則是“鷺林”的地名。如乾隆版《鎮海縣誌》,同樣提到西管鄉,寫到“四都一圖,鷺林外吳……”。同時期陳景沛編撰《鎮海縣誌備修》一文中,則是路林、鷺林共存。一說:“孔浦村、路林村(位於)四都……”另一說:“四都一圖鷺林、白龍王廟、外吳……”

王雷推測這兩個地名共存的原因,可能是當時正處於演變階段,兩個名稱互通互用。

再往後留存下來的方誌,如光緒版《鎮海縣誌》,則多數為“鷺林”。該書中有“四都一圖,鷺林(案嘉靖志)作路林……”的記載。

到新中國成立後,1957的《寧波大眾》刊登的新聞還是寫為“鷺林”,1960年代時又被簡化成“路林”了。“關鍵是,路林因為什麼原因而演變為鷺林,這個考證就有點意思了。”王雷說。他根據自己點校的《蛟川詩話》,認為當地附近曾有一個鸕鶿村。可以推想,該地瀕臨甬江,沿岸潮溼溫暖多鳥類,所以鄉間文人把“路”字雅化,寫成“鷺”字。這種推想應該是合理的。

【明州地理】路林因水產市場遠近聞名,舊屬鎮海,原來這裡叫……

“在地名的發展中,也並不總會只按照一個固定詞書寫,常有其他習慣寫法並存的現象。”王雷又舉例說,如方誌中提到“拗猛江”,另有寫成“隩猛江”的。“隩”的意思是指河岸彎曲的地方,“拗”是鎮海土音演化,意思同“隩”差不多。

“不是所有的史實都能得到真實的還原。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考證的過程也是歷史的一種還原。”王雷說,在他看來,存疑的歷史記載正是可以做學問之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