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福州|楊晨聲:行走,遇見新的自己

尼泊爾 高考 地震 福州新聞網 2017-07-01
講述福州|楊晨聲:行走,遇見新的自己

楊晨聲與學生們

【文字實錄】

主持人:講述福州,講述有情懷的故事。大家好,我是燕宇。

主持人:尼泊爾,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和中國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係,與中國的合作越來越密切。來自中國各地的8個年輕人,他們走進尼泊爾對當地孩子進行義務教學。福建女孩楊晨聲就是其中一個,對於第一次踏出國門、第一次站上講臺的她,會面對怎樣的挑戰?這次的行程又收穫了哪些感動?本期節目,就讓我們一起走近“90後”女孩楊晨聲的故事。

講述福州|楊晨聲:行走,遇見新的自己

楊晨聲在課堂上

楊晨聲:我以前從來沒有想過去尼泊爾但是我沒有想到讓我心靈觸動的故事會發生這裡。

楊晨聲:5月份的一次巧合,我認識了加德滿都滿都學校的一個領導杜魯巴。杜魯巴的中文特別地好,過去他曾經在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還有新華社工作過。當時可能也是出於同行的原因吧,他對我說了一句話,說“可不可以來尼泊爾給我們的孩子上中文課”。當時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其實我內心可能是有一點猶豫。對尼泊爾的印象,就是滿腦子只有三個詞語:地震、貧窮、還有遙遠。後面他又對我說了一句話,說“我們全校只有一箇中文老師”。(這句話)對我觸動還是挺大的。我當時就回答說“可以啊,我可以,沒問題”。

講述福州|楊晨聲:行走,遇見新的自己

楊晨聲與學生們

楊晨聲:當時尼泊爾在2015年地震之後,因為本來在一個都已經比較貧窮的國家,經濟在往下滑的情況下,我們中國對它伸出了援助之手,給他們一些物資上的幫助,而且還協助當地人搶修道路啊、恢復通訊啊(等等)。可能也是因為這樣一個關係,他們對中國人非常地熱情,甚至對中國人的好感就是想學中文。

楊晨聲:在此之前,我從未踏出過國門,這是我第一次出國。出發之前我是做了很多準備的,還特地去閩侯一所小學,當時就是過去學習如何授課以及如何和小朋友相處。

楊晨聲:當我踏進加德滿都滿都學校的那一刻,學生們見到我們之後,看到的是8箇中文老師,他們一下子沸騰了。他們用很流利的中文說“老師好”。那一刻對我來說真的也是比較驚訝的。學校非常地簡陋,而且他們每個教師裡面只有幾張桌子,還有一個黑板。我覺得絲毫沒有影響學生們上課的心情,他們依然很開心。

講述福州|楊晨聲:行走,遇見新的自己

學校的孩子們祝楊晨聲的妹妹高考加油。

楊晨聲:其實在我眼裡,他們應該是那種中文比較薄弱的。我可以想象就是他們可能只會一些日常的。但是我沒有想到,他們已經學了兩年的中文了。他們的筆記上都已經記滿了中文筆記,一板一眼,一筆一劃,所以我當時前期投入的一些教案,我當時萬萬沒有想到其實他們全部都學習和掌握了。就算他們已經都學會了,他們在課堂上依然還會配合我,甚至他們反而會引導我,他們不會說“老師這個我學過了”,但是他們反而會跟我講,說:“我喜歡那個單詞怎麼講”,或者說能不能教他們唱兒歌啊。他們反而會轉換一些形式跟我表達。

楊晨聲:最讓我感動的是6月6日的時候,孩子們得知我的妹妹7號就要高考了。當時他們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就主動提出來要為我妹妹加油。當時我就寫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楊晨露高考加油”。他們舉起那個紙張的時候都非常地開心,甚至比出一個勝利的表情。

楊晨聲:當你親眼看到一張張質樸的臉龐,一雙雙清澈的眼睛,還有一個個純淨的笑容,讓我的內心也受到了一次洗禮。

講述福州|楊晨聲:行走,遇見新的自己

楊晨聲:教學的最後一天,我們選擇以悄悄離開的方式,可能我也見不得和孩子們分離的場景。但是那天正好下雨了,我看到有一抹陽光照進了滿都學校,也看到了加德滿都的風鈴在屋簷底下搖曳,我想,這就是希望吧,這也推動了我繼續行走的力量。

楊晨聲:回到福州之後,我就收到了加德滿都滿都學校校長給我發來的感謝信息,讓我非常感動,我覺得我遇見了新的自己。這些天靜下心來回憶,腦子裡仍然盪漾著孩子們的笑聲,彷彿我的額頭上還點綴著那個紅色的蒂卡,心裡仍然存放著來自尼泊爾滿滿的祝福。讓我更大的收穫就是,我收到了非常多的信息,很多人都會問說什麼時候再去,他們願意和我一起前往。我覺得這次行走的意義達到了。

楊晨聲:當然,尼泊爾,我還會再去的!

講述福州|楊晨聲:行走,遇見新的自己

主持人:楊晨聲瞭解到,當地就業機會少,收入也不高,孩子們如果學會中文,對將來的就業有非常大的幫助,也能過上更好的生活。如今,這些志願者們拍攝的紀錄片還在剪輯當中,楊晨聲希望通過他們的行動能讓更多的中國志願者瞭解尼泊爾的需求,也讓更多的人蔘與進來。

主持人:好的,以上就是本期節目的全部內容,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