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氣”環保標準竟比美國還高?——記中國首個大型頁岩氣田的綠色開發之路

能源 中石化 美國 經濟 中國日報網 2017-05-04
“涪氣”環保標準竟比美國還高?——記中國首個大型頁岩氣田的綠色開發之路

航拍中石化江漢油田涪陵頁岩氣田鑽井現場。(中國石化江漢油田涪陵頁岩氣公司供圖)

中國日報網5月1日電(記者 金丹)提起涪陵,大部分人一下子就會想到榨菜,事實上,就在這巴山渝水之間不僅出產這種億萬人喜歡的小菜,地下還蘊藏著豐富的清潔能源——頁岩氣。

就是在這裡,中國邁出了頁岩氣商業開採的第一步,並用短短三年時間建成了除北美以外最大的頁岩氣田——中國石化江漢油田涪陵頁岩氣田。更令人驚喜的是,“涪氣”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在比美國更復雜的地質條件下,走出了一條獨具涪陵頁岩氣特色的綠色開發之路,環保標準甚至比美國還要高。

近日,中國日報網記者跟隨中央網信辦、國務院國資委、中國石化主辦的“走進新國企——探祕清潔能源之旅”活動,走進了中國石化涪陵頁岩氣田,探訪守護青山綠水送“涪氣”的現實案例。

“我們處理後的油基鑽屑含油率僅為0.3%,而美國是3-5%,可見我們的環保標準更為嚴格!” 中國石化江漢油田分公司副總經理兼涪陵頁岩氣公司總經理胡德高在情況介紹時說道,“我們處理後的油基鑽屑可以和土壤混合在一起種出榨菜。”

氣田開發產生的油基鑽屑屬於固體廢物,不能直接填埋,必須進行集中無害化處理。胡德高坦言,涪陵頁岩氣公司之所以將標準定的如此之高,並非“不差錢”,而是因為開發區域所處環境不同。美國多是在人口稀少的荒漠戈壁,環境容量大;涪陵頁岩氣田地處長江、烏江流域,人口相對密集,不僅環境容量小,而且生態更脆弱,保護環境,義不容辭。

面對中國現實,研發中國技術,制定中國標準,這是“涪陵模式”下的中國經驗。

“涪氣”環保標準竟比美國還高?——記中國首個大型頁岩氣田的綠色開發之路

油基岩屑種植榨菜。(中國石化江漢油田涪陵頁岩氣公司供圖)

“涪氣”環保標準竟比美國還高?——記中國首個大型頁岩氣田的綠色開發之路

涪陵頁岩氣田開發農耕與生產兩不誤。(中國石化江漢油田涪陵頁岩氣公司供圖)

篳路藍縷的開發之路

今年3月,涪陵頁岩氣田累計供氣突破100億方。目前日銷售頁岩氣達1600萬方,如果按三口之家每天0.5方的用氣量,能滿足3200萬戶居民每日用氣需求。2015年6月,涪陵-王場輸氣管道與川氣東送管道實現互聯互通,頁岩氣通過川氣東送管道,源源不斷地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清潔能源,惠及沿線6省2市70多個大中型城市,最遠可至上海,上千家企業、2億多居民從中受益。

儘管根據國土資源部2014年和2015年的評審認定,涪陵頁岩氣田累計探明儲量達3806億方,成為全球除北美之外最大的頁岩氣田,但商業開發並不是輕而易舉之事。正如中國石化勘探分公司頁岩氣項目部主任魏志紅所說,“通過我們的勘探實踐,並不是所有頁岩都含有頁岩氣;進一步說,也不是所有的頁岩氣都可以商業開發。”

對於世界上頁岩氣商業開採規模最大的美國,勘探和開採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但美國的技術並不能完全照搬過來。一是美國的頁岩氣蘊藏在沉積了2億年的頁岩之中,而涪陵的頁岩地層超過了4億年;二是美國頁岩氣藏於地下2000米左右,而涪陵地區的則是3000到4000米;三是美國大多處於荒漠戈壁,地勢平坦,而涪陵地區處於崇山峻嶺之間,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多地少水珍貴,可供施工的面積非常有限。

“涪陵頁岩氣的勘探就是我們理論創新的典型代表,我們和美國的本質區別就是,不僅要求‘生成條件’,還強調‘保存條件’”,胡德高介紹說。

中國石化頁岩氣勘探始於2008年,在不斷地攻堅克難與創新中,到2012年焦頁1HF井試獲日產20.3萬方的高產工業氣流,再到2014年提前進入商業生產,2016年底累計建成產能70億方,創造了我國頁岩氣勘探開發的“涪陵”速度。

涪陵頁岩氣田計劃2017年底累計建成100億方產能,相當於建成一個1000萬噸級的大型油田。建成後,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200萬噸,相當於植樹近1.1億棵、近800萬輛經濟型轎車停開一年,同時還能減排二氧化硫30萬噸、氮氧化物近10萬噸。

“涪氣”環保標準竟比美國還高?——記中國首個大型頁岩氣田的綠色開發之路

中石化涪陵頁岩氣田焦頁1HF井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命名為“頁岩氣開發功勳井”。(中國石化江漢油田涪陵頁岩氣公司供圖)

“中國創造”助推“中國速度”

涪陵頁岩氣開發的地質條件錯綜複雜,對裝備要求非常高,能取得如此高速的開採成果,全依仗“中國創造”衝鋒陷陣。

據涪陵頁岩氣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江漢油田充分發揮產業鏈長的優勢,會同石油機械公司,把涪陵頁岩氣田作為裝備研發、試驗、推廣使用“基地”,全力推進頁岩氣開發關鍵裝備和工具的國產化,不斷提高施工效率,降低開發成本。

如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巨無霸”3000型大型壓裂車,能夠適應頁岩氣井長時間、大排量、大液量的壓裂施工需求,讓地層充分形成網狀裂縫,為頁岩氣創造“高速通道”,使其噴薄而出。能平移輪軌式鑽機,會走路的步進式鑽機,實現了氣田“井工廠”高效鑽井模式。國產化的分段壓裂用橋塞,密封性、穩定性以及承壓性良好,而且成本僅為國外的1/10,甚至反銷到了美國等國外市場。

在氣田的國際合作方面,“我們可以很自豪的說,美國公司給我們提供的是勞務服務,而不是技術服務,”胡德高告訴中國日報網記者。

“涪氣”環保標準竟比美國還高?——記中國首個大型頁岩氣田的綠色開發之路

國產化橋塞。(中國日報網金丹攝)

讓人服氣的“涪氣”人

在涪陵頁岩氣田,有一抹豔麗的紅色將青山綠水的巴渝風光裝點得更加秀麗,那就是身著紅色工服、參加涪陵頁岩氣田建設的八千參建員工。在這裡,“為中華民族爭氣”絕不是掛在簡易板房上的一句口號,早已化作融入他們血液的一種職業信仰。

他們常年紮根深山,與親人聚少離多,三四個月甚至有時長達半年才能見上一面。有的人在自己網絡社交平臺上的簽名是:離家歸家,處處皆家。他們見證了中國頁岩氣開發事業的蒸蒸日上,卻錯過了一個又一個親人相聚、子女成長的重要瞬間。

“這裡有太多不稱職的子女和父母,但大家都是稱職的員工,”今年被評為全國五一巾幗標兵、享有“氣田最美媽媽”美譽的米瑛在接受中國日報網採訪時說道。1986年出生的米瑛是涪陵頁岩氣公司的技術員,她和同事們的工作就像保健醫生一樣,時刻照顧好每口生產的氣井,4年來,她們取得了多項創新創效成果。懷孕期間她一直堅守崗位,甚至產假還沒休完,就帶著孩子和婆婆回到氣田工作,把孩子和婆婆安頓在焦石鎮上的出租屋裡,工作、家庭兩不誤。她說,我在氣田有兩個“寶寶”,一個是自己活潑可愛的女兒,一個就是氣井這個“氣寶寶”。

工作辛苦又困難重重,到底是什麼支撐了這些大山裡的“紅工衣”堅守頁岩氣開發一線?

“我們在為國家做技術儲備啊。”涪陵頁岩氣公司技術中心主任王振興告訴中國日報網記者。他已從事油氣行業近30年,在被問及為什麼頁岩氣開採成本較高且技術難度大還要堅持這項事業時,他一語道出原由。

紮根一線的米瑛們在被提問時,臉上總是掛著一絲羞澀,但“為國爭氣”的那份堅定的職業自豪感,是他們藏也藏不住的,用她樸實的話說,“我覺得這份事業有意義,有幹頭!”

“涪氣”環保標準竟比美國還高?——記中國首個大型頁岩氣田的綠色開發之路

米瑛在記錄數據。(中國石化江漢油田涪陵頁岩氣公司供圖)

(編輯:塗恬 張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