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光伏:三峽集團開發清潔能源的新探索

在三峽集團指揮中心的電子顯示屏上,有著三峽集團遍佈全國的清潔能源項目實時監控畫面,其中一幅畫面上——漂浮在水面的光伏板“方陣”格外引人注目。

這是三峽新能源安徽淮南水面漂浮式光伏項目(以下簡稱“淮南項目”)。它有著兩個不小的“名頭”——全球最大的水面漂浮光伏電站,同時也是三峽集團試水光伏發電的第一個水面光伏電站。

水面光伏規模化發展的“試驗田”

近年來,隨著扶持光伏產業發展政策的調整,光伏電站投資重心逐步由西北地區向東部地區轉移。在人口稠密地區,土地資源成為制約光伏項目投資的最大難題。而水面光伏不佔土地的特性,十分適合水資源豐富、土地資源匱乏的中東部地區。

此外,水面光伏電站還具有技術優勢。“雖然水面光伏建設成本高,運維難度大,但由於水體對光伏組件有冷卻效應,可以抑制組件表面溫度上升並減少來自水體表面的輻射,提高整體發電效率。與陸上光伏相比,度電成本反而更低。”淮南項目張緒寶說。

與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相比,我國水上光伏項目建設起步較晚,之前的項目大多處於小規模示範階段。淮南水面漂浮光伏電站全部併網發電,大大加快了我國水面光伏規模化發展的進程。

據瞭解,淮南項目設置了5兆瓦的實驗田,用於國內新型組件的應用試驗,全方位開展多種組件的實證對比分析,尋找降低造價和運維成本的有效途徑。

“這些新型發電組件一旦經過項目檢驗,將在三峽集團後續水面光伏項目中推廣使用,在降低度電成本的同時,也將進一步倒逼行業技術創新,推動我國水面光伏技術的發展。”張緒寶說。

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的“綠色方案”

作為一座典型資源型城市,淮南長期依賴煤炭開採和火力發電,因長期挖掘開採,導致採煤區大面積沉陷。如何充分利用沉陷區豐富的水面資源,是擺在淮南市、特別是潘集區面前的一道難題。

“通過與三峽集團合作,我們以水面光伏為切入點,實現地區能源結構的優化與調整,集中力量把潘集區打造成淮南新型的綠色能源基地。”淮南潘集區委常委、副區長李旭說。

據悉,淮南項目建成後,每年可為電網提供清潔電能1.5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煤5.3萬噸,實現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環保效益顯著。

在充分利用淮南當地太陽能資源之外,三峽集團還致力於建設與生態治理相結合的光伏基地,積極探索“漁光互補”新模式。

“通過水麵光伏電站的合理佈局,有效減少藻類光合作用,抑制了藻類過快繁殖,同時結合‘漁光互補’模式,在保障發電收益基礎上,發展漁業養殖,實現改造水體環境,構建起完善的具有自我調節能力的淺水湖泊水生態系統。”淮南項目負責人介紹說。

在李旭看來,之前無序散養的閒置水面有了統一規劃,不僅提高了利用效率,也改善了水質,提升了區域形象。

“未來,我們和三峽集團將共同打造綜合觀光區,建設一個科普、觀光、旅遊基地,通過綜合治理實現我們的轉型發展和綠色發展。”李旭說。

打造引領行業發展的“三峽標準”

探索新能源發展的新模式、提供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方案,三峽集團想做的遠不止這些。

2017年年底,三峽集團提出,要力爭把該項目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智能化水平最高的水面光伏精品工程,總結出一套可複製的水面光伏建設經驗和技術規範標準。

伴隨著淮南項目全部併網發電,水面光伏電站建設和運維的三峽標準制定工作也已啟動,“我們不僅要制定企業標準,也要申請行業標準。”張緒寶說,三峽標準將填補我國水面漂浮式光伏電站建設標準的空白,實現水面光伏引領發展。

未來,三峽新能源計劃依託淮南項目,構建水上科研平臺,整合電站、企業、科研院校的先進技術力量,重點開展漂浮光伏電站系統及關鍵設備研究、水上光伏錨固系統研究、漂浮式升壓站平臺研究等科研課題,從標準到技術,全面實現水面光伏行業的引領發展。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