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現場|張國寶:相比其他發電,風電棄電率最低,煤電才是最大苦主,本質原因是供大於求

能源 張國寶 新能源 環境保護 南方能源觀察 2017-06-10

eo記者 蔡譯萱

今天,美國能源部前常務副部長David Sandolow 主持了一場能源與氣候變化的圓桌會談,與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中石化集團原董事長傅成玉就中美之間的能源其氣候變化現狀深度對話。

如何看待特朗普的退巴聲明?

張國寶:特朗普不顧國際和國內的反對意見,執意退出巴黎協定, 作為對選舉時承諾的對應,在外交上失分。我從david sandalow得到的數據是美國目前從事煤炭開採的人數只有5萬人,煤炭發電的相對較多,但相對應的是光伏從業人員達到25萬人,約是煤炭行業從業者的4倍。特朗普的退出聲明首先將矛頭指向中國,說在巴黎協定條約之下,未來很多年中國可以增加溫室氣體排放量,並且加以衍生說中國可以建數百個燃煤電廠,事實上是被其顧問團誤導,巴黎協定規定2030達到排放峰值,並努力在這之前完成,並未提出建立燃煤電廠。過去中國已停建105個燃煤電廠,未來更不會新建數百個燃煤電廠。

傅成玉:特朗普的決定對全人類也是對美國人民的長遠利益的不負責任。中國不論特朗普或其他國家決定怎麼做,都會繼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相關,減排也是解決環境問題,本質上是解決能源問題。

美國第一艘lng船近日抵達中國,中美未來在lng出口貿易合作前景如何?

傅成玉:美國頁岩氣快速發展,為該國液化天然氣出口增加巨大潛力。曾經作為進口的lng接收站現在變成了出口站址。我在職時,曾經中國欲進口美國天然氣,但對方不賣,但是現在中國將成為美國天然氣出口的重要市場。不久前中美領導人見面後,敲定了中國進口美國天然氣,長遠看中國市場很大,美國天然氣供應量很多,但目前看,美國lng的運送成本高於澳大利亞和中東。美國欲提升競爭力是降低lng到中國的到貨價。

怎樣看待中國風電產業的近況和發展前景?

張國寶:相比其他發電行業,風電棄電率最低,煤電才是最大苦主。

現在媒體關於風電談論最多的就是棄風,好像搞風電犯了錯,但我認為風力發電,功莫大焉。棄風最本質和深層次的原因是中國電力供應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供大於求。不只是風電,核電、水電都有限電,事實上,棄的最多的是煤電。煤電的發電小時基準是每年5500小時,但是去年只有4000多小時,棄了20%。和其他發電行業相比,棄風實際上是最少的。

功莫大焉的原因在,舉例來說,三峽去年發電935億千瓦時,中國風電發電量2510億千瓦時,是兩個半三峽的發電量。三峽移民100萬人,總投資超過4千億人民幣。風力發電基本沒有移民問題,並且依靠民間力量。對比核電站,80年代秦山核電站僅改造投入就撥款5億,核廢料處理也是世界難題。對比煤電,除了溫室氣體排放,還有地面沉降的問題,國家解決這些問題也花了大價錢。2014年,礦難死亡人數947人,對比來說,風電發展還不到20年,優勢十分明顯。

根據現場談話整理,未經講者審核,如有錯漏,與講者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