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金牌監製:那些年最熟悉也最陌生的港劇“幕後大佬”們(上)

內地電視劇 王天林 神鵰俠侶 天龍八部 楚留香 西瓜家的放映廳 2018-12-02

一個誕生於彈丸之地的“夢幻王國”

眼下正值TVB一年一度的臺慶月。不知不覺間,這個華人世界的電視巨擘,已悄然走過了51個年頭。

51年間,儘管TVB曾歷經“一次變革、兩次金融危機、三次搬遷”,但其在香港“一家獨大”的格局卻從未被打破。

TVB金牌監製:那些年最熟悉也最陌生的港劇“幕後大佬”們(上)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香港無線電視的節目”,從創臺之初的200名員工到如今超過5000名員工,TVB的影響力早已從香港拓展至大陸和海外,成為全球最大的華語電視節目製作商之一。

電視劇作為TVB出品的“王牌”,一直被視為香港流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亦深刻影響著全球華人社區,成為華語地區觀眾最重要的收視選擇之一。

TVB三個字母對內地的文化濡染絕無僅有

香港影視劇對內地的影響,甚至早於港資進入內地市場。

港劇在內地聲名鵲起,始於上世紀80年代TVB製作的《射鵰英雄傳》和《上海灘》。此後的一些倫理劇、武俠劇,如:《火玫瑰》、《義不容情》、《我本善良》、《神鵰俠侶》、《天龍八部》、《鹿鼎記》等也不斷在內地掀起收視狂潮。

可以說,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港劇對內地影響最為深刻的十年。

TVB金牌監製:那些年最熟悉也最陌生的港劇“幕後大佬”們(上)

TVB,這三個字母在內地觀眾心目中代表的不僅僅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更是一連串如雷貫耳、製作精良的電視劇。從某種角度來看,TVB劇集就是幾代內地電視觀眾瞭解香港和香港流行文化的重要窗口。

港劇背後有一群憑實力論英雄的真“大佬”

然而,喜愛港劇多年的觀眾們卻未必知道,香港電視劇製作實行的是“監製中心制”,與世界上大多數電視製作體制截然不同。

在內地或臺灣,不論電影還是電視,導演才是一個劇組中最位高權重的。但在香港電視圈,監製才是一個劇組或節目組的最高首領,相當於電影裡的導演。

這一點在TVB劇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從故事大綱的確定,到演員的選拔,再到具體的製作,事無鉅細都離不開監製。

換句話說,“成也監製,敗也監製”,一部劇的成敗得失和監製有最直接的關係。

TVB金牌監製:那些年最熟悉也最陌生的港劇“幕後大佬”們(上)

黎耀祥、鄧萃雯憑李添勝監製的《巾幗梟雄》獲封視帝、視後

TVB每位已經成就江湖地位的監製都有自己擅長的戲劇風格,而正是因為每個監製的風格不同才造就了TVB劇集百花齊放的局面。

戚其義、梅小青、黃偉聲、潘家德、鄧特希、鄺業生……或許你會對這些名字感到陌生,但是他們監製的作品你一定看過:《鑑證實錄》、《金枝欲孽》、《宮心計》、《學警狙擊》、《妙手仁心》、《陀槍師姐》……

這群在TVB眾多監製中個人風格最鮮明的佼佼者,有的已離世,有的已退休,有的仍然堅守在老地方,有的早已北上發展多年,但無論如何,他們都是那些年你我最熟悉、也最陌生的港劇“幕後大佬”們。

他們“群雄逐鹿”的年代,不也正是曾帶給我們無窮樂趣的香港電視黃金時代嗎?

(本期先為大家介紹八位TVB歷史上的金牌監製,還有八位留在下期介紹,敬請關注。)

王天林

TVB金牌監製:那些年最熟悉也最陌生的港劇“幕後大佬”們(上)

王天林(1928-2010),著名導演,香港著名商業片導演王晶之父。他曾被香港影壇譽為“大娛樂家”,也是TVB上下公認的第一監製。

王天林擅長製作民初劇和古裝劇,而這兩種題材的劇集正是TVB在華人社會廣受歡迎的源頭。《射鵰英雄傳》、《萬水千山總是情》、《楚留香》、《千王之王》、《京華春夢》……每一部都是膾炙人口的佳作,在TVB歷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王天林”三個字無疑就是經典港劇的代名詞,他創作力最旺盛的時期也代表了無線電視的鼎盛時期。此外,他還是香港著名導演杜琪峰的啟蒙恩師。

代表作品:《射鵰英雄傳》(1983版)、《萬水千山總是情》、《楚留香》、《千王之王》、《京華春夢》、《陸小鳳》、《書劍恩仇錄》等

蕭笙

TVB金牌監製:那些年最熟悉也最陌生的港劇“幕後大佬”們(上)

蕭笙(1927-2004),香港1980年代著名電視人,曾分別效力過多家電視臺,製作過多部膾炙人口的長篇武俠劇,堪稱香港武俠劇的“開山始祖”。

蕭笙的名字可能並不為內地觀眾所熟悉,但提到他監製的作品卻幾乎無人不曉:其早年名作有《天蠶變》、《大內群英》及張國榮首當男主角的《浣花洗劍錄》。他在佳藝電視臺拍攝的《射鵰英雄傳》,轟動一時,從此掀起開拍金庸劇的熱潮。

在無線電視期間,他又拍攝了《書劍恩仇錄》、《天龍八部》、《神鵰俠侶》等一連串金庸武俠劇,大受歡迎。此外,由黎明首度擔當主角的《天涯歌女》,遠赴內蒙古拍攝的《成吉思汗》,以及亞視經典武俠劇《雪花神劍》等也都是其代表作。

縱橫香港電視圈四十多年,眾人都以“阿叔”稱呼蕭笙。當年的無線“五虎將”、萬梓良、米雪、黎明、鄭伊健、陳鬆伶等多位巨星都由他一手發掘提攜,可謂桃李滿門。

2004年11月27日凌晨3時30分,蕭笙因肝癌病逝,享年77歲。劉德華曾說:“沒有蕭笙就不會有劉德華!當年是蕭笙叔決定用我當《神鵰俠侶》的男主角。沒有這個伯樂,香港的娛樂圈就不會跑出那麼多千里馬。”

代表作品:《天龍八部》、《神鵰俠侶》、《蜀山奇俠》、《仙鶴神針》、《雪花神劍》等

韋家輝

TVB金牌監製:那些年最熟悉也最陌生的港劇“幕後大佬”們(上)

1962年出生,TVB家族劇監製第一人,1981年加入無線電視臺編劇組,曾經編劇的經典作品包括《神鵰俠侶》和《新紮師兄》,《誓不低頭》是其監製的第一部劇集,彼時其獨特的個人風格已在劇中有所顯現。

1989年,27歲的韋家輝擔任《義不容情》的監製,這部講述兄弟倆恩怨情仇的劇集是TVB長劇中的經典之作,也是“全球最多華人收看的電視劇集”。該劇的大獲成功讓韋家輝獲封“金牌監製”之名。而他於1992年監製的商戰倫理劇《大時代》更是TVB的“鎮臺之作”,至今再無後來者能夠逾越。1994年,黃日華重回TVB拍攝的首部劇集《馬場大亨》也是出自韋家輝之手。

1996年,韋家輝與杜琪峰攜手成立電影公司“銀河映像” 。1997年,由韋家輝獨立執導的電影《一個字頭的誕生》榮獲當年度“香港影評人協會”最佳劇本獎,至今仍然是香港CULT電影中的殿堂級作品。

1998年至2003年,韋杜二人合作拍攝出了《孤男寡女》、《瘦身男女》、《我左眼見到鬼》、《嚦咕嚦咕新年財》、《鍾無豔》、《大隻佬》等影片。

2008年後,韋家輝主要從事電影編劇和製作工作。

代表作品:《義不容情》、《大時代》、《誓不低頭》等。

戚其義

TVB金牌監製:那些年最熟悉也最陌生的港劇“幕後大佬”們(上)

在為TVB服務的30多年裡,戚其義拍劇無數。慣拍長劇的他絕對是個多面手,從鼎鼎大名的《天地男兒》、《天地豪情》、《創世紀》到被萬千劇迷熱捧的《金枝欲孽》、《珠光寶氣》、《天與地》,無論何種類型的劇都能信手拈來,且拍得精彩萬分,是TVB中生代裡當之無愧的“首席監製”。

他的作品既承接了師父韋家輝的風格,又有所創新:人物線索眾多,情節錯綜複雜,戲劇張力十足,卻往往主題沉重,引人深思,絕非一般的肥皂劇可比。

戚其義尤為擅長在扣人心絃的劇情中展示人性,他慣用的悲劇式結尾令他的作品在以“團圓”為主的港劇中獨樹一幟,堪稱“決不讓你好過”。在他的幾乎每一部作品中,都會有一個或幾個角色淪為犧牲品,比較著名的有《創世紀》中的許文彪、岑穎欣,《妙手仁心》中的唐姿禮、葉淘,《金枝欲孽》中的孫白楊、玉瑩。似乎在他眼中,大團圓結局就意味著劇集以失敗告終。

戚其義是個從不甘於走舊路的人,因此他每一次監製的作品都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即使題材相似也是如此。能夠多年堅持在商業味濃重的TVB不斷推陳出新,拍出有深度的好劇,實屬難得。

2012年12月末,戚其義離開TVB,與老搭檔周旭明共同開設製作公司,轉戰內地發展。

代表作品:《天地男兒》、《天地豪情》、《創世紀》、《妙手仁心Ⅱ&Ⅲ》、《金枝欲孽》、《火舞黃沙》、《珠光寶氣》、《天與地》等

梅小青

TVB金牌監製:那些年最熟悉也最陌生的港劇“幕後大佬”們(上)

梅小青,1953年出生,人稱“小青姐”,“才女監製”。早年曾於亞洲電視擔任劇集編導及監製,1987年轉往TVB擔任劇集監製,經歷了無數的辛酸與努力,終於憑著一部《今生無悔》成為金牌監製之一。

梅小青認為電視劇是普羅大眾會接觸到的事物,因此,凡她所監製的作品總以“情”和“善”為中心,且無論古裝時裝,都精彩紛呈,收視驚人。

梅小青尤其擅長製作輕鬆幽默的愛情小品,並且十分善於挖掘新人。1992年開拍《兄兄我我》時便找來剛卸任的港姐樑小冰出演,順便撮合了她與陳嘉輝的一段夫妻情緣;《絕世好爸》和《洛神》又把陳豪從默默無聞的十八線藝人送上了“一哥”之位。

2012年3月23日,梅小青離開TVB,與同為TVB監製的丈夫劉家豪一起轉戰內地發展,製作的電視劇《衛子夫》在內地網絡播放量過億。不過,2016年,這對有“香港電視界神鵰俠侶”之稱的夫婦已回巢,一起升任TVB戲劇製作總監。這兩年已相繼推出《宮心計2:深宮計》、《溏心風暴3》等大製作,由梅小青監製的《法證先鋒4》也正在緊鑼密鼓的拍攝當中。

代表作品:《今生無悔》、《原振俠》、《洛神》、《絕世好爸》、《錦繡良緣》、《金牌冰人》、《法證先鋒1、2》、《宮心計》、《公主嫁到》等。

鄧特希

TVB金牌監製:那些年最熟悉也最陌生的港劇“幕後大佬”們(上)

鄧特希在TVB的一眾監製中屬於尤為顯眼的一位。他在TVB的時間不算太長,所拍劇集也不是太多,但單憑一部《壹號皇庭》——TVB歷史上最長的職業劇,便已可將鄧特希視為一個絕對值得標榜的另類監製。

在以往的港劇中我們看到的不是平民百姓的草根階級,就是大富大貴的上流社會,而直到鄧特希的出現,才第一次將鏡頭對準了都市白領階層:他們往往有著一流的專業水平和一份令人羨慕的高薪厚職,一眾可以交心的朋友,平日的休閒生活不是泡酒吧、打網球,就是遊艇出海。

他們既不至於有錢到揮金如土,也不會整日為三鬥米發愁,是有心也有能力去講究生活品味的一群人。他們的生活總是讓人覺得既充滿誘惑又有實現的可能性。

可以說,鄧Sir的作品在劇中人物所處的社會階層上首開了TVB的風氣先河,他監製的劇集更像是一個另類“童話”。

對於那些年TVB一眾蟄伏多年的“小演員”來說,鄧特希就是不可多得的“伯樂”。歐陽震華、陶大宇、吳啟華、林保怡、宣萱、蔡少芬、陳慧珊等一大批讓觀眾至今都津津樂道的演員們,無不是因為他的發掘才成功轉型或上位的。

《壹號皇庭》一共拍了5部(100多集),部部大受歡迎。《妙手仁心》是他在無線的最後一部作品,堪稱再成功不過的謝幕,而這也恰是他留給我們的最大遺憾。因為自他走後,這種職業劇便無人可接手。即使有戚其義臨危受命監製《妙手仁心2&3》,其反響也遠遠不如第一部。

鄧特希轉到亞視之後也是一蹶不振,所拍劇集與TVB時代根本不可同日而語。他的出走無論對TVB還是他本人,都是頗為“慘烈”的。

代表作品:《壹號皇庭》系列、《妙手仁心》。

蕭顯輝

TVB金牌監製:那些年最熟悉也最陌生的港劇“幕後大佬”們(上)

令人遺憾的是,在圈中人稱“蕭公子”的蕭顯輝已於2008年突然去世。雖然他曾監製過《冤家宜結不宜解》、《又是冤家又聚頭》這樣的時裝劇和《全院滿座》、《七姊妹》這樣的靈異題材劇,但還是古裝劇拍的更多一些。

歷年作品中較成功的有1988年的《新紮師兄》續集,1990年由陳嘉輝、邵仲衡主演的《螳螂醉拳》,劉錫明、黎美嫻主演的《天龍奇俠》,1993年由伍衛國主演的《南俠展昭》,1994年由蔡少芬主演的《白髮魔女傳》等。

1996年由古天樂主演的《圓月彎刀》拍得蕩氣迴腸,頗得古龍神髓,在內地和臺灣均大獲好評。

當然在他眾多作品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要數《苗翠花》了,此劇不僅奠定了關詠荷的“港劇天后”頭銜,也是TVB古裝搞笑劇中的佼佼者。

他後期監製的《洗冤錄》、《九五至尊》等劇也屬上乘力作,在內地廣受歡迎。

代表作品:《九五至尊》、《苗翠花》、《圓月彎刀》、《冤家宜結不宜解》、《七姊妹》、《洗冤錄》等。

莊偉健

TVB金牌監製:那些年最熟悉也最陌生的港劇“幕後大佬”們(上)

長著一張溫柔敦厚的大叔臉,臉上總是一副笑眯眯的隨和模樣,人稱“阿建”的無線著名監製莊偉健,自1989年加入TVB至今,馬上要滿30個年頭了。

對TVB始終不離不棄的他,是出了名的高產監製,製作劇集不僅數量多,品質也頗有保證,代表作包括武俠劇《武林啟示錄之風之刀》、歷史劇《楊貴妃》、商戰劇《富貴門》和經典穿越劇《尋秦記》等。

莊偉建擅長以快打慢,憑藉快節奏營造戲劇張力。他的作品風格多變,宜古宜今。

當年由他監製的《尋秦記》首開“穿越劇”先河,讓當時的小生古天樂贏得第一個視帝獎盃;在他監製的《鳳凰四重奏》中,佘詩曼也是一人分飾四角,“穿越”四個年代,最終憑精彩演技贏得首個視後獎項,並穩坐TVB“一姐”之位。

2011年,莊偉健一連推出《魚躍在花見》、《潛行狙擊》、臺慶劇《萬凰之王》三部重頭劇。大熱門《潛行狙擊》以全劇平均收視31點,大結局最高收視40點,位居全年收視榜第二位,並斬獲臺慶“最佳劇集 ”獎。

近年來,他的作品主要有《情逆三世緣》、《點金勝手》、《華麗轉身》等。

代表作品:《尋秦記》、《南帝北丐》、《金玉滿堂》、《大唐雙龍傳》、《倚天屠龍記》(吳啟華版)、《潛行狙擊》等。


他們是最早投入電視劇製作的一群人,從劇本、預算到選角統統要計算在內;

他們是最廢寢忘食的一群人,從勘景、拍攝、剪輯、配樂,每一步都必須親力親為;

他們是最吃力不討好的一群人,工資幾年不見漲,

劇集收視高口碑好,觀眾第一個想到的是演員,

接到投訴批評,老闆第一個想到的是他們……

他們就是香港電視工業獨有的風景——監製。

本期先為大家介紹八位TVB歷史上的金牌監製,還有八位留在下期介紹,敬請關注!

“西瓜家的放映廳”:堅持先娛己後娛人,做有深度的原創影評、劇評、娛評分享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