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喬傳》熱血勵志受追捧,慈文掌門人馬中駿高校開講,披露爆款劇創作的得與失

內地電視劇 花千骨 暗黑者 小說 影視觀察家 2017-06-16

《楚喬傳》熱血勵志受追捧,慈文掌門人馬中駿高校開講,披露爆款劇創作的得與失

由慈文傳媒參與投資的電視劇《楚喬傳》已經開播一週了,這部改編自瀟湘冬兒知名小說《11處特工皇妃》的女性勵志劇講述了一名身世坎坷的姑娘,如何在逆境中堅忍、始終懷抱信念的故事。雖然該劇剛露端倪,但楚喬“為夢想踏盡泥濘”的豪言,已被一些學生引為勵志警語,也引發了網友的瘋狂熱議。和當年的王者《花千骨》一樣,正在衝擊年度最熱大劇。從《華胥引》、《花千骨》到《暗黑者》、《老九門》,作為中國最具實力和影響力的大型影視製作機構之一,慈文傳媒是國內第一家將主要業務定位於網絡影視領域的上市公司,隨著各部劇持續熱播,更是確立了慈文傳媒“IP大戶”的地位。

《楚喬傳》熱血勵志受追捧,慈文掌門人馬中駿高校開講,披露爆款劇創作的得與失

作為慈文的掌門人,馬中駿被業界傳為影視製作公司中最喜愛看網絡小說的老總,早在2004年,慈文傳媒就開始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們拍攝的《國家寶藏》、《青盲》兩部劇都誕生於網絡文學。近日,馬中駿做客北京聯合大學,為師生們做了一場題為《傳統影視公司的網絡劇之路——新媒體時代需要什麼樣的製片人?》的演講。

在他看來,在互聯網時代老牌的傳統影視公司一定勇於捨棄,舍掉自己傳統的市場和熟悉的體裁,然後再來發展自己,這個過程很痛苦但是必須要做。慈文今天的成功正在於多年前就主動自我“革命”,擁抱尚未成型的IP市場。面對臺下未來立志做製片人的那些年輕面孔,馬中駿說希望創新能變成製片人根深蒂固的基因,這樣才能永遠走在市場前面。

永遠比別人提前走一步

《楚喬傳》熱血勵志受追捧,慈文掌門人馬中駿高校開講,披露爆款劇創作的得與失

《華胥引》、《花千骨》、《暗黑者》等一系列IP的影視化,目前超40本熱門IP的存儲量,讓慈文傳媒樹立了自己影視圈“IP扛把子”地位,馬中駿說,這些年慈文一路走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靠的正是對市場的調研和預判,永遠比別人提前走一步,佔得先機。

當年慈文的起家也是因為走在了市場的前面,馬中駿說2000年左右,港臺劇在內地特別流行,他們的劇在故事和題材上很豐富也很有新意,但是製作比較簡陋,尤其是古裝劇大多都是棚內拍攝,搭建的都是假景,影響了整部劇的品質,當時他就敏銳感覺到這是一個很好的機遇,於是就集中購買了一大批金庸和古龍的武俠版權,然後請了張紀中來製作人,集中拍攝了一批內地版的武俠劇,題材吸引人加上大量取內地實景,既填補了市場的空白又彌補了港劇的不足,靠著這些武俠劇,慈文搶佔了市場先機,慢慢站穩了腳跟。

《楚喬傳》熱血勵志受追捧,慈文掌門人馬中駿高校開講,披露爆款劇創作的得與失

當武俠劇逐漸氾濫,市場已經飽和的時候,馬中駿又將注意力放在了諜戰劇上。“2005年時出了一個新規,涉案劇、警匪劇不能再上黃金檔,而在新規出臺之前,涉案劇警匪劇其實是市場上一個很重要很受歡迎的題材,當時我就想,這麼受歡迎的題材能不能移植到其他劇種上,畢竟男性觀眾這種題材的偏愛是一直存在的。

經過市場調研和仔細研判,馬中駿選中了諜戰劇這個類型,當時市場這一類型的劇劇本上還是空白,馬中駿就一鼓作氣拍了《五號特工組》、《戰後之後》一大批這類型的劇,馬上就引起了各方的關注,收視領先保持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並催生了後來一大批經典諜戰劇誕生。

《楚喬傳》熱血勵志受追捧,慈文掌門人馬中駿高校開講,披露爆款劇創作的得與失

決定慈文走向強大並確立業內龍頭地位的IP劇走的是同樣路子,隨著傳統電視劇行業的步入成熟期, 2012年慈文率先提出轉型口號,轉型互聯網,成為傳統影視公司中最早佈局和拓展網生內容的公司之一,並持續推出內容爆款。而對IP的關注和拍攝,馬中駿更是比業內提前了整整十年,“十年前我參加過兩屆網絡小說的評委,當時兩屆冠軍我都買了然後拍了。 一部是《國家寶藏 》,小說原名叫《天眼》,一部是張海峰的《青盲 》,這兩部劇當年收視率都很高,這應該是慈文最早的IP開發。”

《楚喬傳》熱血勵志受追捧,慈文掌門人馬中駿高校開講,披露爆款劇創作的得與失

在保持IP開發的同時,對版權非常敏感的馬中駿又提前業內兩年嗅到了“網風”之味。不僅製作了首開高品質網劇先河的《暗黑者》,還提出了整個集團面向互聯網的轉型之令。由於捷足先登、準備充分,在形勢風湧變幻的2016,慈文傳媒卻一直遊走於浪尖風口,頗顯從容,《老九門》、《謎砂》等都姿態傲人、賣出了很高的價格,始終引領著市場的潮流,在激烈競爭和變幻莫測的風口上,馬中駿掌舵的慈文始終遊刃有餘,顯得氣定神閒。

主創一定要和作品氣質匹配

《楚喬傳》熱血勵志受追捧,慈文掌門人馬中駿高校開講,披露爆款劇創作的得與失

近年來,慈文的每一部劇基本上都會成為爆款,除了IP的加成,馬中駿認為一定要注重主創和作品氣質的匹配,一部影視劇的拍攝和創作其實是一條很長的生產線,編劇、導演、演員以及各主創就是這條生產線上環環相扣的齒輪。慈文的每一部劇都會根據它的類型去尋找最合適的主創和演員,只有兩者的氣質契合了,最終呈現的作品才是自然、流暢、生動的,不是那種擰巴的感覺。

“什麼樣的人適合什麼樣的劇,一定要做到最優的匹配,比如說現實主義題材,歷史正劇,你肯定要選擇有資歷上了一定年紀的編劇去寫,小朋們駕馭不了這種題材,他們沒有豐富的社會歷練和社會認識,而仙俠玄幻青春題材,肯定要找年輕編劇去寫,像《花千骨》我們就找了原著作者果果來寫,她這個年紀的女孩最懂得這類題材需要哪些橋段,年輕觀眾的興趣點在哪,如果找資深的老編劇寫,他們就很難寫出那種純真和美好,容易不接地氣。”

馬中駿介紹,慈文內部也根據每個人的特長和閱歷進行了專門分工,新成立的各個子公司也是術業有專攻,專門拍攝適合自己風格的影視劇,做到公司特質、主創風格和影視劇氣質高度契合。

《楚喬傳》熱血勵志受追捧,慈文掌門人馬中駿高校開講,披露爆款劇創作的得與失

“白一驄的視驪製作做大IP比較多,主攻擅長玄幻、科幻、奇幻方向;柳盈瑄的蜜淘影業做的IP以女性向為主,會是一些比較大的項目;韓顥的微顆影業,她們的目標和專長是做一些青春動感的、網感比較強的、偏原創的項目,比較好玩的,不需要特別大的IP。另外還有紫風製作、正視覺,正視覺是做《脫骨香》的團隊,再加上我們老慈文,總共有五六支團隊在各自做不同類型的影視劇。”

在馬中駿看來,雙方氣質的匹配是一部好劇的基礎,即使你很擅長這一類型,即使你的氣質和這樣的劇很搭,主創依然需要適應這個行業瞬息萬變的環境和風口。“整體創作風格技術水平的變化,還有美感的變化,都是需要去學習的。中國現在在轉型當中,創作也一樣,導演、編劇、演員都是要為觀眾服務的,他們每天看著最新的電影、最新的劇集,如果你不跟著升級轉型,他不會care你的,你太老舊了。所以我覺得一定要跟上時代,有些事是趕時髦,但有些事是趕時代,要分清這個東西,不然真的會被淘汰。”

控制風險講好故事才能成就好劇

《楚喬傳》熱血勵志受追捧,慈文掌門人馬中駿高校開講,披露爆款劇創作的得與失

馬中駿曾在多個場合都強調,影視劇製作過程中不能過於追求安全感,會扼殺原創。所以我一直在動員他們,不安全的才是創新,才有生命力。但是在當天的演講中,和臺下立志投身影視劇行業的小朋友們談起製片人,馬中駿卻一再強調,製片人一定要有風險意識,掌控影視劇製作過程中的各種風險,一旦製片人對每個環節的控制沒有做好,造成的局面往往就是時間和成本的失控。

“任何一個作品的成功不是你努力就會成功,我常常講天時地利人和,這個特別重要,但是製片人一定要把拍攝中的各種風險降到最低。”馬中駿說,很多劇本的在創作的時候天馬行空,什麼都寫根本就沒法拍,一定是要按照規模來,在一定的場景之內要把這些劇情全部完成。很多摳圖特效播出後也飽受詬病,有些也是因為拍攝過程中沒有很好的考慮和劇情的匹配,後期只能用技術去彌補,同樣會造成效果的失控。

很多劇的缺憾其實都是前期統籌的失誤,好的製片人既要懂製作,也要懂劇本,他對慈文製片人的要求都是深入介入到創作和拍攝的各個環節,盡最大可能消除這些失誤。

《楚喬傳》熱血勵志受追捧,慈文掌門人馬中駿高校開講,披露爆款劇創作的得與失

演講最後,馬中駿坦言,影視劇這個行業競爭激烈,但萬變不離其宗,無論是當下的從業者還是立志投身這個行業的年輕人都應該做好最核心的東西,就是探索如何創新地講出年輕人喜歡、愛聽的好故事,尋找可以和年輕人一起互動的新形式。“把活練好,我跟公司的每個創作者講,核心是把劇做好,不是說成本投入大了,拍得高大上了,就一定受歡迎,不是那麼回事。同時在互聯網+的時代,互聯網的實際需求在擴大,對於慈文這樣的內容提供商,我們努力要做到準確地提供符合內容消費年齡群需求的產品。”

馬中駿說,慈文會繼續做精品、做大劇,給觀眾帶來極致體驗。他也透露,IP仍是慈文下一步的關鍵詞之一。之前的成功已經是過去式,接下來慈文要做沒做過的、有難度、有挑戰的,“魯迅先生說,要走沒有人走過的路,”這是慈文的理想規劃,也是馬中駿對自己的期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