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被判“死刑”後,上映16天,票房破35億'

"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

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西江月》

這首《西江月》是《紅樓夢》專門為概括賈寶玉而作的詩,說他不務正業尋愁覓恨,似傻似狂行為乖張,肚裡毫無文墨,害怕讀書,也不管世人的眼光。

他在大觀園裡,人們給他起了個綽號——“混世魔王”。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裡,也有一個脾氣暴躁,不務正業行為乖張,捩氣很重的“混世魔王”——哪吒

"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

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西江月》

這首《西江月》是《紅樓夢》專門為概括賈寶玉而作的詩,說他不務正業尋愁覓恨,似傻似狂行為乖張,肚裡毫無文墨,害怕讀書,也不管世人的眼光。

他在大觀園裡,人們給他起了個綽號——“混世魔王”。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裡,也有一個脾氣暴躁,不務正業行為乖張,捩氣很重的“混世魔王”——哪吒

《哪吒》被判“死刑”後,上映16天,票房破35億

哪吒原本是中國神話傳說裡的人物,道教的護法神,長有三頭六臂,以蓮花為肉身的童靈,拜在太乙真人門下。

若是追溯到哪吒起源,主要記載於元代神話典籍《三教搜神大全》,哪吒的人物形象在明朝的神魔小說裡廣泛出現,風行一時,主要代表作有《西遊記》、《南遊記》、《封神演義》等古典文學。

哪吒還有一個身份,他是託塔李天王李靖的第三子,被稱三太子,這個傳說也是起源於宗教神話,在唐朝末年傳入中國,由佛教護法軍神“那吒”演變過來。

民間故事中流傳最廣的就是“哪吒鬧海”,他的人物形象是一個穿著紅肚兜,光著腳丫,繫著兩根紅頭繩的小娃娃,那條紅色的混天綾威力無比,攪的海水上下翻滾,他還將龍王的兒子抽筋扒皮,方才解恨。

而在《哪吒之魔童降世》裡的哪吒也是扎著兩個羊角丸子的小屁孩,只不過這個哪吒看上去有些“凶狠”,有些可愛,甚至滿身捩氣,他自帶黑眼圈,化著天然的煙燻妝,雙手喜歡插進褲腰帶裡,顯得又痞又浪,一副無所事事的模樣。

《哪吒之魔童降世》經過餃子導演創新後,將原本哪吒人物形象的“叛逆”和“頑劣”發揮到了極致,不僅讓這個人物有血有肉,還非常真實,他就好像是我們身邊的某個屢教不改的小屁孩。

這個哪吒的家庭現狀就和我們當代每個家庭的現狀有著驚人的相似,父母的溺愛,缺失的陪伴,以及他自身的心理問題,都是非常令人擔憂的。

他讓我們看到了當今社會的三大現狀問題:

第一現狀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第二大現狀是金錢社會中真摯友情的缺失;

第三大現狀是人們的心態普遍太過浮躁,缺失了哪吒勇於承擔“魔丸轉世”命運的能力

"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

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西江月》

這首《西江月》是《紅樓夢》專門為概括賈寶玉而作的詩,說他不務正業尋愁覓恨,似傻似狂行為乖張,肚裡毫無文墨,害怕讀書,也不管世人的眼光。

他在大觀園裡,人們給他起了個綽號——“混世魔王”。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裡,也有一個脾氣暴躁,不務正業行為乖張,捩氣很重的“混世魔王”——哪吒

《哪吒》被判“死刑”後,上映16天,票房破35億

哪吒原本是中國神話傳說裡的人物,道教的護法神,長有三頭六臂,以蓮花為肉身的童靈,拜在太乙真人門下。

若是追溯到哪吒起源,主要記載於元代神話典籍《三教搜神大全》,哪吒的人物形象在明朝的神魔小說裡廣泛出現,風行一時,主要代表作有《西遊記》、《南遊記》、《封神演義》等古典文學。

哪吒還有一個身份,他是託塔李天王李靖的第三子,被稱三太子,這個傳說也是起源於宗教神話,在唐朝末年傳入中國,由佛教護法軍神“那吒”演變過來。

民間故事中流傳最廣的就是“哪吒鬧海”,他的人物形象是一個穿著紅肚兜,光著腳丫,繫著兩根紅頭繩的小娃娃,那條紅色的混天綾威力無比,攪的海水上下翻滾,他還將龍王的兒子抽筋扒皮,方才解恨。

而在《哪吒之魔童降世》裡的哪吒也是扎著兩個羊角丸子的小屁孩,只不過這個哪吒看上去有些“凶狠”,有些可愛,甚至滿身捩氣,他自帶黑眼圈,化著天然的煙燻妝,雙手喜歡插進褲腰帶裡,顯得又痞又浪,一副無所事事的模樣。

《哪吒之魔童降世》經過餃子導演創新後,將原本哪吒人物形象的“叛逆”和“頑劣”發揮到了極致,不僅讓這個人物有血有肉,還非常真實,他就好像是我們身邊的某個屢教不改的小屁孩。

這個哪吒的家庭現狀就和我們當代每個家庭的現狀有著驚人的相似,父母的溺愛,缺失的陪伴,以及他自身的心理問題,都是非常令人擔憂的。

他讓我們看到了當今社會的三大現狀問題:

第一現狀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第二大現狀是金錢社會中真摯友情的缺失;

第三大現狀是人們的心態普遍太過浮躁,缺失了哪吒勇於承擔“魔丸轉世”命運的能力

《哪吒》被判“死刑”後,上映16天,票房破35億

一、“我是小妖怪”: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家庭教育缺失)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李白的《俠客行》狂傲至極,“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氣勢蓋過了久經沙場的武將,好霸氣啊,也好猖狂!

小哪吒雖不是什麼詩人,但他編的打油詩,與李白的“危險程度”堪有一拼:

我是小妖怪 逍遙又自在,

殺人不眨眼 吃人不放鹽。

一口七八個 肚子要撐破,

茅房去拉屎 想起忘帶紙。

若照這詩的說法,李白和哪吒絕對是社會上的危險人物,應當殺之、斬之,以除後患。

儘管那些順口溜並非真的“吃人”,哪吒也是個相當危險的人物,他易燥易怒,一言不合就拆房子,把人當球踢,沒死也會傷了不少。

他本來是靈珠轉世,奈何運氣不好,被申公豹用“魔丸”掉包了靈珠,他變成“魔丸轉世”。

一出世,哪吒是一個好玩的人頭,在天地間蹦來蹦去,無惡不作,幸好太乙真人用乾坤圈將他的“魔氣”鎖住,這才恢復成一個正常的孩童。

這孩子從他出世的那天起,就被世人認定為妖怪,他的父母不忍心殺死他,又怕他到處闖禍,便把他關進宅子,不許他與外界接觸。

"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

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西江月》

這首《西江月》是《紅樓夢》專門為概括賈寶玉而作的詩,說他不務正業尋愁覓恨,似傻似狂行為乖張,肚裡毫無文墨,害怕讀書,也不管世人的眼光。

他在大觀園裡,人們給他起了個綽號——“混世魔王”。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裡,也有一個脾氣暴躁,不務正業行為乖張,捩氣很重的“混世魔王”——哪吒

《哪吒》被判“死刑”後,上映16天,票房破35億

哪吒原本是中國神話傳說裡的人物,道教的護法神,長有三頭六臂,以蓮花為肉身的童靈,拜在太乙真人門下。

若是追溯到哪吒起源,主要記載於元代神話典籍《三教搜神大全》,哪吒的人物形象在明朝的神魔小說裡廣泛出現,風行一時,主要代表作有《西遊記》、《南遊記》、《封神演義》等古典文學。

哪吒還有一個身份,他是託塔李天王李靖的第三子,被稱三太子,這個傳說也是起源於宗教神話,在唐朝末年傳入中國,由佛教護法軍神“那吒”演變過來。

民間故事中流傳最廣的就是“哪吒鬧海”,他的人物形象是一個穿著紅肚兜,光著腳丫,繫著兩根紅頭繩的小娃娃,那條紅色的混天綾威力無比,攪的海水上下翻滾,他還將龍王的兒子抽筋扒皮,方才解恨。

而在《哪吒之魔童降世》裡的哪吒也是扎著兩個羊角丸子的小屁孩,只不過這個哪吒看上去有些“凶狠”,有些可愛,甚至滿身捩氣,他自帶黑眼圈,化著天然的煙燻妝,雙手喜歡插進褲腰帶裡,顯得又痞又浪,一副無所事事的模樣。

《哪吒之魔童降世》經過餃子導演創新後,將原本哪吒人物形象的“叛逆”和“頑劣”發揮到了極致,不僅讓這個人物有血有肉,還非常真實,他就好像是我們身邊的某個屢教不改的小屁孩。

這個哪吒的家庭現狀就和我們當代每個家庭的現狀有著驚人的相似,父母的溺愛,缺失的陪伴,以及他自身的心理問題,都是非常令人擔憂的。

他讓我們看到了當今社會的三大現狀問題:

第一現狀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第二大現狀是金錢社會中真摯友情的缺失;

第三大現狀是人們的心態普遍太過浮躁,缺失了哪吒勇於承擔“魔丸轉世”命運的能力

《哪吒》被判“死刑”後,上映16天,票房破35億

一、“我是小妖怪”: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家庭教育缺失)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李白的《俠客行》狂傲至極,“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氣勢蓋過了久經沙場的武將,好霸氣啊,也好猖狂!

小哪吒雖不是什麼詩人,但他編的打油詩,與李白的“危險程度”堪有一拼:

我是小妖怪 逍遙又自在,

殺人不眨眼 吃人不放鹽。

一口七八個 肚子要撐破,

茅房去拉屎 想起忘帶紙。

若照這詩的說法,李白和哪吒絕對是社會上的危險人物,應當殺之、斬之,以除後患。

儘管那些順口溜並非真的“吃人”,哪吒也是個相當危險的人物,他易燥易怒,一言不合就拆房子,把人當球踢,沒死也會傷了不少。

他本來是靈珠轉世,奈何運氣不好,被申公豹用“魔丸”掉包了靈珠,他變成“魔丸轉世”。

一出世,哪吒是一個好玩的人頭,在天地間蹦來蹦去,無惡不作,幸好太乙真人用乾坤圈將他的“魔氣”鎖住,這才恢復成一個正常的孩童。

這孩子從他出世的那天起,就被世人認定為妖怪,他的父母不忍心殺死他,又怕他到處闖禍,便把他關進宅子,不許他與外界接觸。

《哪吒》被判“死刑”後,上映16天,票房破35億

之後,父母各忙各的,很少顧及哪吒。

父親李靖是陳塘關總兵,自然公務繁忙,母親殷素知整天斬妖除魔,也非常忙碌。

哪吒能不悶嗎?

他只是個孩子,玩是他的天性,交朋友是他的情感需求。

他偷跑出去做一些惡作劇,發現世人根本不喜歡他,見他如見了貓,都罵他是妖怪。

他傷心極了,越發對抗世人,對抗社會,成為有毒有害的轉基因大豆。

父母也用“圈禁”的方法管制哪吒,不讓他出去為禍,可他們陪伴的時間太少,忽略了他的情感需求,這才是他叛逆的一部分原因。

說到底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呀!

這像不像我們當今社會的每組家庭?

父母拼了命地把時間交給工作,在外賺錢,孩子放到午託班,或者讓老人看管,很少陪伴。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陪伴才是最好的愛和教育。

哪吒的父母因哪吒被施了天劫咒,壽命只有三年,所以用盡一切方法愛他,殷夫人偶爾陪他踢毽子,就算他拆了牆也從來沒有責罵,父親在他三歲生辰的時候,去跪求父老鄉親來給他過壽。

這些過份的溺愛都沒什麼。

但教育要有懲戒。

沒有懲戒的教育,他就不會知對錯,毫無規則和章法可言。

若每個孩子都如他這般“胡鬧”,社會不早就亂套了?

不要說他的叛逆、頑劣和“魔丸”有關,太乙真人曾用乾坤圈將他的魔氣鎖住。

所以,他還算一個比較正常的孩子,只是後天教育出了問題,才造成他的這種習氣。

教育出的問題不能怪罪在“魔丸”身上。

在他第一次犯錯拆毀房屋的時候,李靖夫婦就應該讓他知道什麼是對,什麼錯,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

該懲罰時就要懲罰,這樣才能給孩子立規矩,讓他知對錯。

孔子《論語·學而》裡說:

“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意思是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遜是傳統美德,不爭不搶,處處與人為善。

”仁義禮智信“是指仁愛、忠義、禮和、睿智、誠信,為五常。

教育孩子應當以這些儒家思想為主,多讀經典,多薰陶,自然能改變孩子身上的頑劣之氣。

"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

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西江月》

這首《西江月》是《紅樓夢》專門為概括賈寶玉而作的詩,說他不務正業尋愁覓恨,似傻似狂行為乖張,肚裡毫無文墨,害怕讀書,也不管世人的眼光。

他在大觀園裡,人們給他起了個綽號——“混世魔王”。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裡,也有一個脾氣暴躁,不務正業行為乖張,捩氣很重的“混世魔王”——哪吒

《哪吒》被判“死刑”後,上映16天,票房破35億

哪吒原本是中國神話傳說裡的人物,道教的護法神,長有三頭六臂,以蓮花為肉身的童靈,拜在太乙真人門下。

若是追溯到哪吒起源,主要記載於元代神話典籍《三教搜神大全》,哪吒的人物形象在明朝的神魔小說裡廣泛出現,風行一時,主要代表作有《西遊記》、《南遊記》、《封神演義》等古典文學。

哪吒還有一個身份,他是託塔李天王李靖的第三子,被稱三太子,這個傳說也是起源於宗教神話,在唐朝末年傳入中國,由佛教護法軍神“那吒”演變過來。

民間故事中流傳最廣的就是“哪吒鬧海”,他的人物形象是一個穿著紅肚兜,光著腳丫,繫著兩根紅頭繩的小娃娃,那條紅色的混天綾威力無比,攪的海水上下翻滾,他還將龍王的兒子抽筋扒皮,方才解恨。

而在《哪吒之魔童降世》裡的哪吒也是扎著兩個羊角丸子的小屁孩,只不過這個哪吒看上去有些“凶狠”,有些可愛,甚至滿身捩氣,他自帶黑眼圈,化著天然的煙燻妝,雙手喜歡插進褲腰帶裡,顯得又痞又浪,一副無所事事的模樣。

《哪吒之魔童降世》經過餃子導演創新後,將原本哪吒人物形象的“叛逆”和“頑劣”發揮到了極致,不僅讓這個人物有血有肉,還非常真實,他就好像是我們身邊的某個屢教不改的小屁孩。

這個哪吒的家庭現狀就和我們當代每個家庭的現狀有著驚人的相似,父母的溺愛,缺失的陪伴,以及他自身的心理問題,都是非常令人擔憂的。

他讓我們看到了當今社會的三大現狀問題:

第一現狀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第二大現狀是金錢社會中真摯友情的缺失;

第三大現狀是人們的心態普遍太過浮躁,缺失了哪吒勇於承擔“魔丸轉世”命運的能力

《哪吒》被判“死刑”後,上映16天,票房破35億

一、“我是小妖怪”: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家庭教育缺失)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李白的《俠客行》狂傲至極,“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氣勢蓋過了久經沙場的武將,好霸氣啊,也好猖狂!

小哪吒雖不是什麼詩人,但他編的打油詩,與李白的“危險程度”堪有一拼:

我是小妖怪 逍遙又自在,

殺人不眨眼 吃人不放鹽。

一口七八個 肚子要撐破,

茅房去拉屎 想起忘帶紙。

若照這詩的說法,李白和哪吒絕對是社會上的危險人物,應當殺之、斬之,以除後患。

儘管那些順口溜並非真的“吃人”,哪吒也是個相當危險的人物,他易燥易怒,一言不合就拆房子,把人當球踢,沒死也會傷了不少。

他本來是靈珠轉世,奈何運氣不好,被申公豹用“魔丸”掉包了靈珠,他變成“魔丸轉世”。

一出世,哪吒是一個好玩的人頭,在天地間蹦來蹦去,無惡不作,幸好太乙真人用乾坤圈將他的“魔氣”鎖住,這才恢復成一個正常的孩童。

這孩子從他出世的那天起,就被世人認定為妖怪,他的父母不忍心殺死他,又怕他到處闖禍,便把他關進宅子,不許他與外界接觸。

《哪吒》被判“死刑”後,上映16天,票房破35億

之後,父母各忙各的,很少顧及哪吒。

父親李靖是陳塘關總兵,自然公務繁忙,母親殷素知整天斬妖除魔,也非常忙碌。

哪吒能不悶嗎?

他只是個孩子,玩是他的天性,交朋友是他的情感需求。

他偷跑出去做一些惡作劇,發現世人根本不喜歡他,見他如見了貓,都罵他是妖怪。

他傷心極了,越發對抗世人,對抗社會,成為有毒有害的轉基因大豆。

父母也用“圈禁”的方法管制哪吒,不讓他出去為禍,可他們陪伴的時間太少,忽略了他的情感需求,這才是他叛逆的一部分原因。

說到底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呀!

這像不像我們當今社會的每組家庭?

父母拼了命地把時間交給工作,在外賺錢,孩子放到午託班,或者讓老人看管,很少陪伴。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陪伴才是最好的愛和教育。

哪吒的父母因哪吒被施了天劫咒,壽命只有三年,所以用盡一切方法愛他,殷夫人偶爾陪他踢毽子,就算他拆了牆也從來沒有責罵,父親在他三歲生辰的時候,去跪求父老鄉親來給他過壽。

這些過份的溺愛都沒什麼。

但教育要有懲戒。

沒有懲戒的教育,他就不會知對錯,毫無規則和章法可言。

若每個孩子都如他這般“胡鬧”,社會不早就亂套了?

不要說他的叛逆、頑劣和“魔丸”有關,太乙真人曾用乾坤圈將他的魔氣鎖住。

所以,他還算一個比較正常的孩子,只是後天教育出了問題,才造成他的這種習氣。

教育出的問題不能怪罪在“魔丸”身上。

在他第一次犯錯拆毀房屋的時候,李靖夫婦就應該讓他知道什麼是對,什麼錯,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

該懲罰時就要懲罰,這樣才能給孩子立規矩,讓他知對錯。

孔子《論語·學而》裡說:

“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意思是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遜是傳統美德,不爭不搶,處處與人為善。

”仁義禮智信“是指仁愛、忠義、禮和、睿智、誠信,為五常。

教育孩子應當以這些儒家思想為主,多讀經典,多薰陶,自然能改變孩子身上的頑劣之氣。

《哪吒》被判“死刑”後,上映16天,票房破35億

二、“你是我唯一的朋友”: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友情缺失)

沒有真摯朋友的人,才是真正孤獨的人。

哪吒是孤獨的,因為他沒有朋友。

世人有偏見,看他的眼光不一樣,這更加造成了他的孤獨和叛逆。

哪吒的母親殷夫人騙他,說他是靈珠轉世,生來就為人降妖除魔,他信了,所以他走上正途,見妖殺妖,見怪殺怪。

水怪“海夜叉”偷偷潛入陳塘關作亂,挾持了一個小女孩,哪吒以斬妖除魔為己任,他自然不能放過“海夜叉”。

陳塘關的百姓眼裡看不到作亂的“海夜叉”,他們只看到哪吒搶了孩子,砸破上百隻的水缸,拆毀房屋,他才是“妖怪”。

面對這樣的不認可、不理解,他仍舊在海邊與“海夜叉”決鬥。

這時候,一個戴著風帽,把自己包裹嚴實的龍族敖丙出現了,他救下小女孩,哪吒不服氣,非要和他比試,兩個人打鬥在一起,“海夜叉”趁機將小女孩再次擄走,並用他的口水變出許多毒泡泡,只要粘住泡泡,就會立刻被石化。

哪吒和敖丙這才齊心協力鬥“海夜叉”,哪吒頑劣,但也靈活,他用自己的智慧救下被石化的敖丙,兩人結為好友,敖丙送他一個傳音海螺說:

“只要你想見我,吹它,我就會來。”

哪吒興奮極了,為自己有了朋友而不再孤獨,他用傳音螺喚來敖丙,此時的敖丙已得知與他掉包的哪吒就是“魔丸轉世”,而且敖丙揹負著復興龍族的使命,他的語氣態度,明顯大為不同,他問哪吒:

“你有沒有什麼沒完成的心願?”

哪吒說:

“我希望在我的生辰宴上看到你,別人來不來我不介意,但你是我唯一的朋友,必須來!”

敖丙答應了他。

在哪吒生辰當天,他知道自己是“魔丸轉世”,也知道世人為何說他是妖怪的原因,他還知道了這天是他三年壽盡的期限。

敖丙為了復興龍族,準備活埋陳塘關。

哪吒與敖丙註定終有一戰!

哪吒解了一半乾坤圈,釋放出巨大能量,他打敗敖丙,卻沒有殺他,他說:

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瞬間暖化了敖丙。

世界上用得最普遍的名詞是朋友,但是最難得到的也是朋友。

古人交友相當重視,把朋和友分開,劃分的也比較精細,有:

布衣之交、車笠之交、患難之交、酒肉之交、往年之交、肺腑之交、生死之交、莫逆之交、君子之交、邂逅之交、一面之交、金玉之交……

當今社會,把朋友合為一體,只分三種:

第一種是見面即朋友,沒有什麼深入瞭解,認識了就是朋友;

第二種是親密朋友,平時互動頻分,對彼此家底非常瞭解;

第三種是半親密朋友,像同學、同事等這些具有一定了解的。

最難求的是真摯的朋友。

這是我們當今社會缺失最嚴重的,但凡一遇到利益關係,昔日的友情就會破碎,能借你錢的,一定是親人或者知根底的朋友,這種朋友最可交,最重義氣。

孟子說: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可見,有個好朋友抵得過千軍萬馬

我們對朋友都可遇而不可求。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必要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朋友!需要真摯的友誼!

"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

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西江月》

這首《西江月》是《紅樓夢》專門為概括賈寶玉而作的詩,說他不務正業尋愁覓恨,似傻似狂行為乖張,肚裡毫無文墨,害怕讀書,也不管世人的眼光。

他在大觀園裡,人們給他起了個綽號——“混世魔王”。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裡,也有一個脾氣暴躁,不務正業行為乖張,捩氣很重的“混世魔王”——哪吒

《哪吒》被判“死刑”後,上映16天,票房破35億

哪吒原本是中國神話傳說裡的人物,道教的護法神,長有三頭六臂,以蓮花為肉身的童靈,拜在太乙真人門下。

若是追溯到哪吒起源,主要記載於元代神話典籍《三教搜神大全》,哪吒的人物形象在明朝的神魔小說裡廣泛出現,風行一時,主要代表作有《西遊記》、《南遊記》、《封神演義》等古典文學。

哪吒還有一個身份,他是託塔李天王李靖的第三子,被稱三太子,這個傳說也是起源於宗教神話,在唐朝末年傳入中國,由佛教護法軍神“那吒”演變過來。

民間故事中流傳最廣的就是“哪吒鬧海”,他的人物形象是一個穿著紅肚兜,光著腳丫,繫著兩根紅頭繩的小娃娃,那條紅色的混天綾威力無比,攪的海水上下翻滾,他還將龍王的兒子抽筋扒皮,方才解恨。

而在《哪吒之魔童降世》裡的哪吒也是扎著兩個羊角丸子的小屁孩,只不過這個哪吒看上去有些“凶狠”,有些可愛,甚至滿身捩氣,他自帶黑眼圈,化著天然的煙燻妝,雙手喜歡插進褲腰帶裡,顯得又痞又浪,一副無所事事的模樣。

《哪吒之魔童降世》經過餃子導演創新後,將原本哪吒人物形象的“叛逆”和“頑劣”發揮到了極致,不僅讓這個人物有血有肉,還非常真實,他就好像是我們身邊的某個屢教不改的小屁孩。

這個哪吒的家庭現狀就和我們當代每個家庭的現狀有著驚人的相似,父母的溺愛,缺失的陪伴,以及他自身的心理問題,都是非常令人擔憂的。

他讓我們看到了當今社會的三大現狀問題:

第一現狀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第二大現狀是金錢社會中真摯友情的缺失;

第三大現狀是人們的心態普遍太過浮躁,缺失了哪吒勇於承擔“魔丸轉世”命運的能力

《哪吒》被判“死刑”後,上映16天,票房破35億

一、“我是小妖怪”: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家庭教育缺失)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李白的《俠客行》狂傲至極,“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氣勢蓋過了久經沙場的武將,好霸氣啊,也好猖狂!

小哪吒雖不是什麼詩人,但他編的打油詩,與李白的“危險程度”堪有一拼:

我是小妖怪 逍遙又自在,

殺人不眨眼 吃人不放鹽。

一口七八個 肚子要撐破,

茅房去拉屎 想起忘帶紙。

若照這詩的說法,李白和哪吒絕對是社會上的危險人物,應當殺之、斬之,以除後患。

儘管那些順口溜並非真的“吃人”,哪吒也是個相當危險的人物,他易燥易怒,一言不合就拆房子,把人當球踢,沒死也會傷了不少。

他本來是靈珠轉世,奈何運氣不好,被申公豹用“魔丸”掉包了靈珠,他變成“魔丸轉世”。

一出世,哪吒是一個好玩的人頭,在天地間蹦來蹦去,無惡不作,幸好太乙真人用乾坤圈將他的“魔氣”鎖住,這才恢復成一個正常的孩童。

這孩子從他出世的那天起,就被世人認定為妖怪,他的父母不忍心殺死他,又怕他到處闖禍,便把他關進宅子,不許他與外界接觸。

《哪吒》被判“死刑”後,上映16天,票房破35億

之後,父母各忙各的,很少顧及哪吒。

父親李靖是陳塘關總兵,自然公務繁忙,母親殷素知整天斬妖除魔,也非常忙碌。

哪吒能不悶嗎?

他只是個孩子,玩是他的天性,交朋友是他的情感需求。

他偷跑出去做一些惡作劇,發現世人根本不喜歡他,見他如見了貓,都罵他是妖怪。

他傷心極了,越發對抗世人,對抗社會,成為有毒有害的轉基因大豆。

父母也用“圈禁”的方法管制哪吒,不讓他出去為禍,可他們陪伴的時間太少,忽略了他的情感需求,這才是他叛逆的一部分原因。

說到底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呀!

這像不像我們當今社會的每組家庭?

父母拼了命地把時間交給工作,在外賺錢,孩子放到午託班,或者讓老人看管,很少陪伴。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陪伴才是最好的愛和教育。

哪吒的父母因哪吒被施了天劫咒,壽命只有三年,所以用盡一切方法愛他,殷夫人偶爾陪他踢毽子,就算他拆了牆也從來沒有責罵,父親在他三歲生辰的時候,去跪求父老鄉親來給他過壽。

這些過份的溺愛都沒什麼。

但教育要有懲戒。

沒有懲戒的教育,他就不會知對錯,毫無規則和章法可言。

若每個孩子都如他這般“胡鬧”,社會不早就亂套了?

不要說他的叛逆、頑劣和“魔丸”有關,太乙真人曾用乾坤圈將他的魔氣鎖住。

所以,他還算一個比較正常的孩子,只是後天教育出了問題,才造成他的這種習氣。

教育出的問題不能怪罪在“魔丸”身上。

在他第一次犯錯拆毀房屋的時候,李靖夫婦就應該讓他知道什麼是對,什麼錯,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

該懲罰時就要懲罰,這樣才能給孩子立規矩,讓他知對錯。

孔子《論語·學而》裡說:

“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意思是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遜是傳統美德,不爭不搶,處處與人為善。

”仁義禮智信“是指仁愛、忠義、禮和、睿智、誠信,為五常。

教育孩子應當以這些儒家思想為主,多讀經典,多薰陶,自然能改變孩子身上的頑劣之氣。

《哪吒》被判“死刑”後,上映16天,票房破35億

二、“你是我唯一的朋友”: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友情缺失)

沒有真摯朋友的人,才是真正孤獨的人。

哪吒是孤獨的,因為他沒有朋友。

世人有偏見,看他的眼光不一樣,這更加造成了他的孤獨和叛逆。

哪吒的母親殷夫人騙他,說他是靈珠轉世,生來就為人降妖除魔,他信了,所以他走上正途,見妖殺妖,見怪殺怪。

水怪“海夜叉”偷偷潛入陳塘關作亂,挾持了一個小女孩,哪吒以斬妖除魔為己任,他自然不能放過“海夜叉”。

陳塘關的百姓眼裡看不到作亂的“海夜叉”,他們只看到哪吒搶了孩子,砸破上百隻的水缸,拆毀房屋,他才是“妖怪”。

面對這樣的不認可、不理解,他仍舊在海邊與“海夜叉”決鬥。

這時候,一個戴著風帽,把自己包裹嚴實的龍族敖丙出現了,他救下小女孩,哪吒不服氣,非要和他比試,兩個人打鬥在一起,“海夜叉”趁機將小女孩再次擄走,並用他的口水變出許多毒泡泡,只要粘住泡泡,就會立刻被石化。

哪吒和敖丙這才齊心協力鬥“海夜叉”,哪吒頑劣,但也靈活,他用自己的智慧救下被石化的敖丙,兩人結為好友,敖丙送他一個傳音海螺說:

“只要你想見我,吹它,我就會來。”

哪吒興奮極了,為自己有了朋友而不再孤獨,他用傳音螺喚來敖丙,此時的敖丙已得知與他掉包的哪吒就是“魔丸轉世”,而且敖丙揹負著復興龍族的使命,他的語氣態度,明顯大為不同,他問哪吒:

“你有沒有什麼沒完成的心願?”

哪吒說:

“我希望在我的生辰宴上看到你,別人來不來我不介意,但你是我唯一的朋友,必須來!”

敖丙答應了他。

在哪吒生辰當天,他知道自己是“魔丸轉世”,也知道世人為何說他是妖怪的原因,他還知道了這天是他三年壽盡的期限。

敖丙為了復興龍族,準備活埋陳塘關。

哪吒與敖丙註定終有一戰!

哪吒解了一半乾坤圈,釋放出巨大能量,他打敗敖丙,卻沒有殺他,他說:

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瞬間暖化了敖丙。

世界上用得最普遍的名詞是朋友,但是最難得到的也是朋友。

古人交友相當重視,把朋和友分開,劃分的也比較精細,有:

布衣之交、車笠之交、患難之交、酒肉之交、往年之交、肺腑之交、生死之交、莫逆之交、君子之交、邂逅之交、一面之交、金玉之交……

當今社會,把朋友合為一體,只分三種:

第一種是見面即朋友,沒有什麼深入瞭解,認識了就是朋友;

第二種是親密朋友,平時互動頻分,對彼此家底非常瞭解;

第三種是半親密朋友,像同學、同事等這些具有一定了解的。

最難求的是真摯的朋友。

這是我們當今社會缺失最嚴重的,但凡一遇到利益關係,昔日的友情就會破碎,能借你錢的,一定是親人或者知根底的朋友,這種朋友最可交,最重義氣。

孟子說: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可見,有個好朋友抵得過千軍萬馬

我們對朋友都可遇而不可求。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必要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朋友!需要真摯的友誼!

《哪吒》被判“死刑”後,上映16天,票房破35億

三、“我命由我不由天”:朔冰落吳天,從風渡生劫(承擔命運,抵抗命運)

一槍敬來世,一槍敬上蒼,誰說魔丸終滅世,命中註定又何妨?——哪吒

每個人的心坎上都有一道劫難。

有的人渡的過,有的人渡不過。

《神鵰俠侶》裡的郭襄在風陵渡口,一見楊過誤了終身,在絕情谷處殉情跳下懸崖,被楊過救後,她便創立了峨眉派,成為峨眉派的掌門人。

郭襄渡的是情劫,她渡了過去,悟出另一番道理:

喜歡的人並不一定要擁有,只要他過的好,她便會感到幸福。

哪吒也要渡一道劫,是生劫,也是“情劫”,只不過他渡的是友情,而不是愛情的劫。

倘若當初,他不顧念朋友,刺死敖丙,他獨自面臨的依然是被天雷劈死的劫難。

但是,他與敖丙結下友情之後,他從不敢相忘,正是因為他的“有情”,才能他們之間的友誼變得更加珍貴。

"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

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西江月》

這首《西江月》是《紅樓夢》專門為概括賈寶玉而作的詩,說他不務正業尋愁覓恨,似傻似狂行為乖張,肚裡毫無文墨,害怕讀書,也不管世人的眼光。

他在大觀園裡,人們給他起了個綽號——“混世魔王”。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裡,也有一個脾氣暴躁,不務正業行為乖張,捩氣很重的“混世魔王”——哪吒

《哪吒》被判“死刑”後,上映16天,票房破35億

哪吒原本是中國神話傳說裡的人物,道教的護法神,長有三頭六臂,以蓮花為肉身的童靈,拜在太乙真人門下。

若是追溯到哪吒起源,主要記載於元代神話典籍《三教搜神大全》,哪吒的人物形象在明朝的神魔小說裡廣泛出現,風行一時,主要代表作有《西遊記》、《南遊記》、《封神演義》等古典文學。

哪吒還有一個身份,他是託塔李天王李靖的第三子,被稱三太子,這個傳說也是起源於宗教神話,在唐朝末年傳入中國,由佛教護法軍神“那吒”演變過來。

民間故事中流傳最廣的就是“哪吒鬧海”,他的人物形象是一個穿著紅肚兜,光著腳丫,繫著兩根紅頭繩的小娃娃,那條紅色的混天綾威力無比,攪的海水上下翻滾,他還將龍王的兒子抽筋扒皮,方才解恨。

而在《哪吒之魔童降世》裡的哪吒也是扎著兩個羊角丸子的小屁孩,只不過這個哪吒看上去有些“凶狠”,有些可愛,甚至滿身捩氣,他自帶黑眼圈,化著天然的煙燻妝,雙手喜歡插進褲腰帶裡,顯得又痞又浪,一副無所事事的模樣。

《哪吒之魔童降世》經過餃子導演創新後,將原本哪吒人物形象的“叛逆”和“頑劣”發揮到了極致,不僅讓這個人物有血有肉,還非常真實,他就好像是我們身邊的某個屢教不改的小屁孩。

這個哪吒的家庭現狀就和我們當代每個家庭的現狀有著驚人的相似,父母的溺愛,缺失的陪伴,以及他自身的心理問題,都是非常令人擔憂的。

他讓我們看到了當今社會的三大現狀問題:

第一現狀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第二大現狀是金錢社會中真摯友情的缺失;

第三大現狀是人們的心態普遍太過浮躁,缺失了哪吒勇於承擔“魔丸轉世”命運的能力

《哪吒》被判“死刑”後,上映16天,票房破35億

一、“我是小妖怪”: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家庭教育缺失)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李白的《俠客行》狂傲至極,“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氣勢蓋過了久經沙場的武將,好霸氣啊,也好猖狂!

小哪吒雖不是什麼詩人,但他編的打油詩,與李白的“危險程度”堪有一拼:

我是小妖怪 逍遙又自在,

殺人不眨眼 吃人不放鹽。

一口七八個 肚子要撐破,

茅房去拉屎 想起忘帶紙。

若照這詩的說法,李白和哪吒絕對是社會上的危險人物,應當殺之、斬之,以除後患。

儘管那些順口溜並非真的“吃人”,哪吒也是個相當危險的人物,他易燥易怒,一言不合就拆房子,把人當球踢,沒死也會傷了不少。

他本來是靈珠轉世,奈何運氣不好,被申公豹用“魔丸”掉包了靈珠,他變成“魔丸轉世”。

一出世,哪吒是一個好玩的人頭,在天地間蹦來蹦去,無惡不作,幸好太乙真人用乾坤圈將他的“魔氣”鎖住,這才恢復成一個正常的孩童。

這孩子從他出世的那天起,就被世人認定為妖怪,他的父母不忍心殺死他,又怕他到處闖禍,便把他關進宅子,不許他與外界接觸。

《哪吒》被判“死刑”後,上映16天,票房破35億

之後,父母各忙各的,很少顧及哪吒。

父親李靖是陳塘關總兵,自然公務繁忙,母親殷素知整天斬妖除魔,也非常忙碌。

哪吒能不悶嗎?

他只是個孩子,玩是他的天性,交朋友是他的情感需求。

他偷跑出去做一些惡作劇,發現世人根本不喜歡他,見他如見了貓,都罵他是妖怪。

他傷心極了,越發對抗世人,對抗社會,成為有毒有害的轉基因大豆。

父母也用“圈禁”的方法管制哪吒,不讓他出去為禍,可他們陪伴的時間太少,忽略了他的情感需求,這才是他叛逆的一部分原因。

說到底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呀!

這像不像我們當今社會的每組家庭?

父母拼了命地把時間交給工作,在外賺錢,孩子放到午託班,或者讓老人看管,很少陪伴。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陪伴才是最好的愛和教育。

哪吒的父母因哪吒被施了天劫咒,壽命只有三年,所以用盡一切方法愛他,殷夫人偶爾陪他踢毽子,就算他拆了牆也從來沒有責罵,父親在他三歲生辰的時候,去跪求父老鄉親來給他過壽。

這些過份的溺愛都沒什麼。

但教育要有懲戒。

沒有懲戒的教育,他就不會知對錯,毫無規則和章法可言。

若每個孩子都如他這般“胡鬧”,社會不早就亂套了?

不要說他的叛逆、頑劣和“魔丸”有關,太乙真人曾用乾坤圈將他的魔氣鎖住。

所以,他還算一個比較正常的孩子,只是後天教育出了問題,才造成他的這種習氣。

教育出的問題不能怪罪在“魔丸”身上。

在他第一次犯錯拆毀房屋的時候,李靖夫婦就應該讓他知道什麼是對,什麼錯,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

該懲罰時就要懲罰,這樣才能給孩子立規矩,讓他知對錯。

孔子《論語·學而》裡說:

“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意思是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遜是傳統美德,不爭不搶,處處與人為善。

”仁義禮智信“是指仁愛、忠義、禮和、睿智、誠信,為五常。

教育孩子應當以這些儒家思想為主,多讀經典,多薰陶,自然能改變孩子身上的頑劣之氣。

《哪吒》被判“死刑”後,上映16天,票房破35億

二、“你是我唯一的朋友”: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友情缺失)

沒有真摯朋友的人,才是真正孤獨的人。

哪吒是孤獨的,因為他沒有朋友。

世人有偏見,看他的眼光不一樣,這更加造成了他的孤獨和叛逆。

哪吒的母親殷夫人騙他,說他是靈珠轉世,生來就為人降妖除魔,他信了,所以他走上正途,見妖殺妖,見怪殺怪。

水怪“海夜叉”偷偷潛入陳塘關作亂,挾持了一個小女孩,哪吒以斬妖除魔為己任,他自然不能放過“海夜叉”。

陳塘關的百姓眼裡看不到作亂的“海夜叉”,他們只看到哪吒搶了孩子,砸破上百隻的水缸,拆毀房屋,他才是“妖怪”。

面對這樣的不認可、不理解,他仍舊在海邊與“海夜叉”決鬥。

這時候,一個戴著風帽,把自己包裹嚴實的龍族敖丙出現了,他救下小女孩,哪吒不服氣,非要和他比試,兩個人打鬥在一起,“海夜叉”趁機將小女孩再次擄走,並用他的口水變出許多毒泡泡,只要粘住泡泡,就會立刻被石化。

哪吒和敖丙這才齊心協力鬥“海夜叉”,哪吒頑劣,但也靈活,他用自己的智慧救下被石化的敖丙,兩人結為好友,敖丙送他一個傳音海螺說:

“只要你想見我,吹它,我就會來。”

哪吒興奮極了,為自己有了朋友而不再孤獨,他用傳音螺喚來敖丙,此時的敖丙已得知與他掉包的哪吒就是“魔丸轉世”,而且敖丙揹負著復興龍族的使命,他的語氣態度,明顯大為不同,他問哪吒:

“你有沒有什麼沒完成的心願?”

哪吒說:

“我希望在我的生辰宴上看到你,別人來不來我不介意,但你是我唯一的朋友,必須來!”

敖丙答應了他。

在哪吒生辰當天,他知道自己是“魔丸轉世”,也知道世人為何說他是妖怪的原因,他還知道了這天是他三年壽盡的期限。

敖丙為了復興龍族,準備活埋陳塘關。

哪吒與敖丙註定終有一戰!

哪吒解了一半乾坤圈,釋放出巨大能量,他打敗敖丙,卻沒有殺他,他說:

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瞬間暖化了敖丙。

世界上用得最普遍的名詞是朋友,但是最難得到的也是朋友。

古人交友相當重視,把朋和友分開,劃分的也比較精細,有:

布衣之交、車笠之交、患難之交、酒肉之交、往年之交、肺腑之交、生死之交、莫逆之交、君子之交、邂逅之交、一面之交、金玉之交……

當今社會,把朋友合為一體,只分三種:

第一種是見面即朋友,沒有什麼深入瞭解,認識了就是朋友;

第二種是親密朋友,平時互動頻分,對彼此家底非常瞭解;

第三種是半親密朋友,像同學、同事等這些具有一定了解的。

最難求的是真摯的朋友。

這是我們當今社會缺失最嚴重的,但凡一遇到利益關係,昔日的友情就會破碎,能借你錢的,一定是親人或者知根底的朋友,這種朋友最可交,最重義氣。

孟子說: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可見,有個好朋友抵得過千軍萬馬

我們對朋友都可遇而不可求。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必要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朋友!需要真摯的友誼!

《哪吒》被判“死刑”後,上映16天,票房破35億

三、“我命由我不由天”:朔冰落吳天,從風渡生劫(承擔命運,抵抗命運)

一槍敬來世,一槍敬上蒼,誰說魔丸終滅世,命中註定又何妨?——哪吒

每個人的心坎上都有一道劫難。

有的人渡的過,有的人渡不過。

《神鵰俠侶》裡的郭襄在風陵渡口,一見楊過誤了終身,在絕情谷處殉情跳下懸崖,被楊過救後,她便創立了峨眉派,成為峨眉派的掌門人。

郭襄渡的是情劫,她渡了過去,悟出另一番道理:

喜歡的人並不一定要擁有,只要他過的好,她便會感到幸福。

哪吒也要渡一道劫,是生劫,也是“情劫”,只不過他渡的是友情,而不是愛情的劫。

倘若當初,他不顧念朋友,刺死敖丙,他獨自面臨的依然是被天雷劈死的劫難。

但是,他與敖丙結下友情之後,他從不敢相忘,正是因為他的“有情”,才能他們之間的友誼變得更加珍貴。

《哪吒》被判“死刑”後,上映16天,票房破35億

哪吒自始至終就那一句話:

“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敖丙深受感動,想起了自己和他交友的初心,因此,脫下萬鱗甲助哪吒渡生劫。

哪吒說:

“你真傻!”

敖丙說:

誰讓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此言一出,感人肺腑,看哭了在場的無數觀眾。

哪吒說:

“我命由我不由天!”

正是友情的力量支持著他,他們手拉手共同對抗天雷,釋放出無窮盡的力量,兩個人一個“靈珠轉世”,一個“魔丸轉世”,終合為一體,逆天改命。

太乙真人被感動了,他用自己的“寶蓮”救下他們二人的魂魄。

逆天改命,改的不是命,而是自己的心!

相由心生,心又是命的劫。

命是什麼?

命是你遇到事情後對待它的心態。

"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

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西江月》

這首《西江月》是《紅樓夢》專門為概括賈寶玉而作的詩,說他不務正業尋愁覓恨,似傻似狂行為乖張,肚裡毫無文墨,害怕讀書,也不管世人的眼光。

他在大觀園裡,人們給他起了個綽號——“混世魔王”。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裡,也有一個脾氣暴躁,不務正業行為乖張,捩氣很重的“混世魔王”——哪吒

《哪吒》被判“死刑”後,上映16天,票房破35億

哪吒原本是中國神話傳說裡的人物,道教的護法神,長有三頭六臂,以蓮花為肉身的童靈,拜在太乙真人門下。

若是追溯到哪吒起源,主要記載於元代神話典籍《三教搜神大全》,哪吒的人物形象在明朝的神魔小說裡廣泛出現,風行一時,主要代表作有《西遊記》、《南遊記》、《封神演義》等古典文學。

哪吒還有一個身份,他是託塔李天王李靖的第三子,被稱三太子,這個傳說也是起源於宗教神話,在唐朝末年傳入中國,由佛教護法軍神“那吒”演變過來。

民間故事中流傳最廣的就是“哪吒鬧海”,他的人物形象是一個穿著紅肚兜,光著腳丫,繫著兩根紅頭繩的小娃娃,那條紅色的混天綾威力無比,攪的海水上下翻滾,他還將龍王的兒子抽筋扒皮,方才解恨。

而在《哪吒之魔童降世》裡的哪吒也是扎著兩個羊角丸子的小屁孩,只不過這個哪吒看上去有些“凶狠”,有些可愛,甚至滿身捩氣,他自帶黑眼圈,化著天然的煙燻妝,雙手喜歡插進褲腰帶裡,顯得又痞又浪,一副無所事事的模樣。

《哪吒之魔童降世》經過餃子導演創新後,將原本哪吒人物形象的“叛逆”和“頑劣”發揮到了極致,不僅讓這個人物有血有肉,還非常真實,他就好像是我們身邊的某個屢教不改的小屁孩。

這個哪吒的家庭現狀就和我們當代每個家庭的現狀有著驚人的相似,父母的溺愛,缺失的陪伴,以及他自身的心理問題,都是非常令人擔憂的。

他讓我們看到了當今社會的三大現狀問題:

第一現狀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第二大現狀是金錢社會中真摯友情的缺失;

第三大現狀是人們的心態普遍太過浮躁,缺失了哪吒勇於承擔“魔丸轉世”命運的能力

《哪吒》被判“死刑”後,上映16天,票房破35億

一、“我是小妖怪”: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家庭教育缺失)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李白的《俠客行》狂傲至極,“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氣勢蓋過了久經沙場的武將,好霸氣啊,也好猖狂!

小哪吒雖不是什麼詩人,但他編的打油詩,與李白的“危險程度”堪有一拼:

我是小妖怪 逍遙又自在,

殺人不眨眼 吃人不放鹽。

一口七八個 肚子要撐破,

茅房去拉屎 想起忘帶紙。

若照這詩的說法,李白和哪吒絕對是社會上的危險人物,應當殺之、斬之,以除後患。

儘管那些順口溜並非真的“吃人”,哪吒也是個相當危險的人物,他易燥易怒,一言不合就拆房子,把人當球踢,沒死也會傷了不少。

他本來是靈珠轉世,奈何運氣不好,被申公豹用“魔丸”掉包了靈珠,他變成“魔丸轉世”。

一出世,哪吒是一個好玩的人頭,在天地間蹦來蹦去,無惡不作,幸好太乙真人用乾坤圈將他的“魔氣”鎖住,這才恢復成一個正常的孩童。

這孩子從他出世的那天起,就被世人認定為妖怪,他的父母不忍心殺死他,又怕他到處闖禍,便把他關進宅子,不許他與外界接觸。

《哪吒》被判“死刑”後,上映16天,票房破35億

之後,父母各忙各的,很少顧及哪吒。

父親李靖是陳塘關總兵,自然公務繁忙,母親殷素知整天斬妖除魔,也非常忙碌。

哪吒能不悶嗎?

他只是個孩子,玩是他的天性,交朋友是他的情感需求。

他偷跑出去做一些惡作劇,發現世人根本不喜歡他,見他如見了貓,都罵他是妖怪。

他傷心極了,越發對抗世人,對抗社會,成為有毒有害的轉基因大豆。

父母也用“圈禁”的方法管制哪吒,不讓他出去為禍,可他們陪伴的時間太少,忽略了他的情感需求,這才是他叛逆的一部分原因。

說到底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呀!

這像不像我們當今社會的每組家庭?

父母拼了命地把時間交給工作,在外賺錢,孩子放到午託班,或者讓老人看管,很少陪伴。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陪伴才是最好的愛和教育。

哪吒的父母因哪吒被施了天劫咒,壽命只有三年,所以用盡一切方法愛他,殷夫人偶爾陪他踢毽子,就算他拆了牆也從來沒有責罵,父親在他三歲生辰的時候,去跪求父老鄉親來給他過壽。

這些過份的溺愛都沒什麼。

但教育要有懲戒。

沒有懲戒的教育,他就不會知對錯,毫無規則和章法可言。

若每個孩子都如他這般“胡鬧”,社會不早就亂套了?

不要說他的叛逆、頑劣和“魔丸”有關,太乙真人曾用乾坤圈將他的魔氣鎖住。

所以,他還算一個比較正常的孩子,只是後天教育出了問題,才造成他的這種習氣。

教育出的問題不能怪罪在“魔丸”身上。

在他第一次犯錯拆毀房屋的時候,李靖夫婦就應該讓他知道什麼是對,什麼錯,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

該懲罰時就要懲罰,這樣才能給孩子立規矩,讓他知對錯。

孔子《論語·學而》裡說:

“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意思是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遜是傳統美德,不爭不搶,處處與人為善。

”仁義禮智信“是指仁愛、忠義、禮和、睿智、誠信,為五常。

教育孩子應當以這些儒家思想為主,多讀經典,多薰陶,自然能改變孩子身上的頑劣之氣。

《哪吒》被判“死刑”後,上映16天,票房破35億

二、“你是我唯一的朋友”: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友情缺失)

沒有真摯朋友的人,才是真正孤獨的人。

哪吒是孤獨的,因為他沒有朋友。

世人有偏見,看他的眼光不一樣,這更加造成了他的孤獨和叛逆。

哪吒的母親殷夫人騙他,說他是靈珠轉世,生來就為人降妖除魔,他信了,所以他走上正途,見妖殺妖,見怪殺怪。

水怪“海夜叉”偷偷潛入陳塘關作亂,挾持了一個小女孩,哪吒以斬妖除魔為己任,他自然不能放過“海夜叉”。

陳塘關的百姓眼裡看不到作亂的“海夜叉”,他們只看到哪吒搶了孩子,砸破上百隻的水缸,拆毀房屋,他才是“妖怪”。

面對這樣的不認可、不理解,他仍舊在海邊與“海夜叉”決鬥。

這時候,一個戴著風帽,把自己包裹嚴實的龍族敖丙出現了,他救下小女孩,哪吒不服氣,非要和他比試,兩個人打鬥在一起,“海夜叉”趁機將小女孩再次擄走,並用他的口水變出許多毒泡泡,只要粘住泡泡,就會立刻被石化。

哪吒和敖丙這才齊心協力鬥“海夜叉”,哪吒頑劣,但也靈活,他用自己的智慧救下被石化的敖丙,兩人結為好友,敖丙送他一個傳音海螺說:

“只要你想見我,吹它,我就會來。”

哪吒興奮極了,為自己有了朋友而不再孤獨,他用傳音螺喚來敖丙,此時的敖丙已得知與他掉包的哪吒就是“魔丸轉世”,而且敖丙揹負著復興龍族的使命,他的語氣態度,明顯大為不同,他問哪吒:

“你有沒有什麼沒完成的心願?”

哪吒說:

“我希望在我的生辰宴上看到你,別人來不來我不介意,但你是我唯一的朋友,必須來!”

敖丙答應了他。

在哪吒生辰當天,他知道自己是“魔丸轉世”,也知道世人為何說他是妖怪的原因,他還知道了這天是他三年壽盡的期限。

敖丙為了復興龍族,準備活埋陳塘關。

哪吒與敖丙註定終有一戰!

哪吒解了一半乾坤圈,釋放出巨大能量,他打敗敖丙,卻沒有殺他,他說:

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瞬間暖化了敖丙。

世界上用得最普遍的名詞是朋友,但是最難得到的也是朋友。

古人交友相當重視,把朋和友分開,劃分的也比較精細,有:

布衣之交、車笠之交、患難之交、酒肉之交、往年之交、肺腑之交、生死之交、莫逆之交、君子之交、邂逅之交、一面之交、金玉之交……

當今社會,把朋友合為一體,只分三種:

第一種是見面即朋友,沒有什麼深入瞭解,認識了就是朋友;

第二種是親密朋友,平時互動頻分,對彼此家底非常瞭解;

第三種是半親密朋友,像同學、同事等這些具有一定了解的。

最難求的是真摯的朋友。

這是我們當今社會缺失最嚴重的,但凡一遇到利益關係,昔日的友情就會破碎,能借你錢的,一定是親人或者知根底的朋友,這種朋友最可交,最重義氣。

孟子說: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可見,有個好朋友抵得過千軍萬馬

我們對朋友都可遇而不可求。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必要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朋友!需要真摯的友誼!

《哪吒》被判“死刑”後,上映16天,票房破35億

三、“我命由我不由天”:朔冰落吳天,從風渡生劫(承擔命運,抵抗命運)

一槍敬來世,一槍敬上蒼,誰說魔丸終滅世,命中註定又何妨?——哪吒

每個人的心坎上都有一道劫難。

有的人渡的過,有的人渡不過。

《神鵰俠侶》裡的郭襄在風陵渡口,一見楊過誤了終身,在絕情谷處殉情跳下懸崖,被楊過救後,她便創立了峨眉派,成為峨眉派的掌門人。

郭襄渡的是情劫,她渡了過去,悟出另一番道理:

喜歡的人並不一定要擁有,只要他過的好,她便會感到幸福。

哪吒也要渡一道劫,是生劫,也是“情劫”,只不過他渡的是友情,而不是愛情的劫。

倘若當初,他不顧念朋友,刺死敖丙,他獨自面臨的依然是被天雷劈死的劫難。

但是,他與敖丙結下友情之後,他從不敢相忘,正是因為他的“有情”,才能他們之間的友誼變得更加珍貴。

《哪吒》被判“死刑”後,上映16天,票房破35億

哪吒自始至終就那一句話:

“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敖丙深受感動,想起了自己和他交友的初心,因此,脫下萬鱗甲助哪吒渡生劫。

哪吒說:

“你真傻!”

敖丙說:

誰讓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此言一出,感人肺腑,看哭了在場的無數觀眾。

哪吒說:

“我命由我不由天!”

正是友情的力量支持著他,他們手拉手共同對抗天雷,釋放出無窮盡的力量,兩個人一個“靈珠轉世”,一個“魔丸轉世”,終合為一體,逆天改命。

太乙真人被感動了,他用自己的“寶蓮”救下他們二人的魂魄。

逆天改命,改的不是命,而是自己的心!

相由心生,心又是命的劫。

命是什麼?

命是你遇到事情後對待它的心態。

《哪吒》被判“死刑”後,上映16天,票房破35億

曾經有人云:

“你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擴展它的寬度;你不能改變天氣,但你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情;你不可以控制環境,但你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態。”

佛說:

“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

這些話雖然簡單,卻很經典、精闢,一個人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生活現實。

我們當今社會,每個家庭都逃不掉一些無足輕重的小事,又因每個人不同的心態,引發一連串的命運糾葛,其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可能在每個家庭都重複上演過:

男人早上洗漱將一塊貴重的手錶放在桌上,被自己的兒子不小心碰掉摔壞。

男人氣急敗壞打了兒子,妻子心疼,指責男人下手太狠。

男人與妻子爭吵半天,氣沖沖地上班去,途中,他發現忘記帶公文包,折回去發現鑰匙沒帶,打電話讓妻子送鑰匙。

妻子慌忙趕到家時撞翻了一個水果攤,賠了一筆錢才回到家中。

男人上班遲到捱了上司一頓批評,妻子也因遲到被扣了當月的全勤獎。

而他的兒子這天參加了足球賽,因為發揮不佳被淘汰了。

這就是著名的費斯丁格法則:

生活中的10%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其餘的90%則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做出的反應來決定的。

如果人的心態不好,一切行為都將產生負面影響,那還有什麼能力控制你的人生呢?

我們應當放平心態,積極面對生活,做一個這樣的人:

不傍大款,不出賣靈魂,不指責他人。

可以堅強,可以哭泣,可以可愛,可以霸道。

但必須有人格,有思想,有感情。

沒有“靈珠轉世”的命,卻有一顆王者的心。

送給所有“魔王轉世”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