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記載中的臥龍崗一個距南陽城五里一個距七裡,到底該信誰?'

"

研究發現對於南陽城來說,近在咫尺的臥龍崗,其地理位置在元代和明代史料記載中,卻神奇的發生著變化。

"

研究發現對於南陽城來說,近在咫尺的臥龍崗,其地理位置在元代和明代史料記載中,卻神奇的發生著變化。

元、明記載中的臥龍崗一個距南陽城五里一個距七裡,到底該信誰?

元武宗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春,南陽在所謂臥龍崗動工建諸葛書院,至仁宗皇慶元年(公元1312年)秋建成,費時3年多。諸葛書院建成後,翰林學士程鉅夫代皇帝撰寫《敕修南陽諸葛書院碑》雲:“

臣謹按南陽城西五里,有岡阜隆然隱起,曰‘臥龍岡’,有井淵然渟深曰‘諸葛井’者,相傳漢相忠武侯故宅,民歲祀之。

這是最早關於所謂臥龍崗與南陽城距離的記載。

到了明代情況發生變化。

《明一統志》記載:

臥龍崗在(南陽)府城西南七裡

西五里變成西南七裡,這變化有點大,是因為南陽城址變化的原因嗎?呵呵,看看明代其它記載吧。

據記載,明初南陽衛指揮僉事郭雲在元之南陽土城舊址的基礎上用磚石磊起城牆。

也就是說元、明南陽城位置沒有太大變化。


百度可知:

  • 元代一里約477米,五里則約2400米,2.4公里。
  • 明代一里約554米,七裡就是約3900米約3.9公里。這和現在臥龍崗的位置相差不大。

從2.4公里變化到3.9公里,變化幅度達到63%。

"

研究發現對於南陽城來說,近在咫尺的臥龍崗,其地理位置在元代和明代史料記載中,卻神奇的發生著變化。

元、明記載中的臥龍崗一個距南陽城五里一個距七裡,到底該信誰?

元武宗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春,南陽在所謂臥龍崗動工建諸葛書院,至仁宗皇慶元年(公元1312年)秋建成,費時3年多。諸葛書院建成後,翰林學士程鉅夫代皇帝撰寫《敕修南陽諸葛書院碑》雲:“

臣謹按南陽城西五里,有岡阜隆然隱起,曰‘臥龍岡’,有井淵然渟深曰‘諸葛井’者,相傳漢相忠武侯故宅,民歲祀之。

這是最早關於所謂臥龍崗與南陽城距離的記載。

到了明代情況發生變化。

《明一統志》記載:

臥龍崗在(南陽)府城西南七裡

西五里變成西南七裡,這變化有點大,是因為南陽城址變化的原因嗎?呵呵,看看明代其它記載吧。

據記載,明初南陽衛指揮僉事郭雲在元之南陽土城舊址的基礎上用磚石磊起城牆。

也就是說元、明南陽城位置沒有太大變化。


百度可知:

  • 元代一里約477米,五里則約2400米,2.4公里。
  • 明代一里約554米,七裡就是約3900米約3.9公里。這和現在臥龍崗的位置相差不大。

從2.4公里變化到3.9公里,變化幅度達到63%。

元、明記載中的臥龍崗一個距南陽城五里一個距七裡,到底該信誰?

難道臥龍崗會移動嗎?要知道從襄陽城到隆中,因距離較遠且山水阻隔、道路不通、古代技術水平差,距離測量有誤差,再所難免。

但是南陽城到臥龍崗近在咫尺、一馬平川,元、明技術手段肯定比漢、唐先進,這樣兩個相隔較近的時代,得出的臥龍崗位置誤差竟然有63%,真讓人匪夷所思!

顯然元代和明代的臥龍崗不在同一個地方。某些人經常拿來吹噓的“岳飛在南陽武侯祠手書出師表“。雖然岳飛沒有隻言片語提到臥龍崗,但某些人卻一口咬定就是在今天臥龍崗寫的。就不知是在元代2.4公里的臥龍崗寫的呢,還是在明代3.9公里的臥龍崗寫的呢?或者宋代還有一個臥龍崗?呵呵。


"

研究發現對於南陽城來說,近在咫尺的臥龍崗,其地理位置在元代和明代史料記載中,卻神奇的發生著變化。

元、明記載中的臥龍崗一個距南陽城五里一個距七裡,到底該信誰?

元武宗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春,南陽在所謂臥龍崗動工建諸葛書院,至仁宗皇慶元年(公元1312年)秋建成,費時3年多。諸葛書院建成後,翰林學士程鉅夫代皇帝撰寫《敕修南陽諸葛書院碑》雲:“

臣謹按南陽城西五里,有岡阜隆然隱起,曰‘臥龍岡’,有井淵然渟深曰‘諸葛井’者,相傳漢相忠武侯故宅,民歲祀之。

這是最早關於所謂臥龍崗與南陽城距離的記載。

到了明代情況發生變化。

《明一統志》記載:

臥龍崗在(南陽)府城西南七裡

西五里變成西南七裡,這變化有點大,是因為南陽城址變化的原因嗎?呵呵,看看明代其它記載吧。

據記載,明初南陽衛指揮僉事郭雲在元之南陽土城舊址的基礎上用磚石磊起城牆。

也就是說元、明南陽城位置沒有太大變化。


百度可知:

  • 元代一里約477米,五里則約2400米,2.4公里。
  • 明代一里約554米,七裡就是約3900米約3.9公里。這和現在臥龍崗的位置相差不大。

從2.4公里變化到3.9公里,變化幅度達到63%。

元、明記載中的臥龍崗一個距南陽城五里一個距七裡,到底該信誰?

難道臥龍崗會移動嗎?要知道從襄陽城到隆中,因距離較遠且山水阻隔、道路不通、古代技術水平差,距離測量有誤差,再所難免。

但是南陽城到臥龍崗近在咫尺、一馬平川,元、明技術手段肯定比漢、唐先進,這樣兩個相隔較近的時代,得出的臥龍崗位置誤差竟然有63%,真讓人匪夷所思!

顯然元代和明代的臥龍崗不在同一個地方。某些人經常拿來吹噓的“岳飛在南陽武侯祠手書出師表“。雖然岳飛沒有隻言片語提到臥龍崗,但某些人卻一口咬定就是在今天臥龍崗寫的。就不知是在元代2.4公里的臥龍崗寫的呢,還是在明代3.9公里的臥龍崗寫的呢?或者宋代還有一個臥龍崗?呵呵。


元、明記載中的臥龍崗一個距南陽城五里一個距七裡,到底該信誰?

《明一統志》記載:“臥龍崗在(南陽)府城西南七裡”。在元代有沒有蛛絲馬跡呢?還真有!要知道《明一統志》是在《元一統志》的基礎上編撰的。

《元一統志》說:

臥龍岡,在南陽縣界內。諸葛孔明躬耕之地。又荊州記雲:南陽縣西七裡有獨樂山,諸葛孔明嘗登此山作樑甫呤......

荊州記真是這樣說的嗎?來看看在其它的史料是如何記載的吧!

◎唐代歐陽詢《藝文類聚》記載:“鄧城西七裡有作樂山,諸葛亮常登此山為樑甫吟。”

◎宋祝穆撰《方輿勝覽》記載:“獨樂山在鄧城西七裡諸葛亮嘗登於此作梁父吟。”

◎宋王象之撰《輿地紀勝》記載:“獨樂山,盛弘之荊州記雲鄧城西七裡有獨樂山,諸葛亮常登此山作梁父吟。”

◎宋代郭知達注《九家集註杜詩》記載:“盛弘之荊州記鄧城西七裡有獨樂山,諸葛亮常登此山作梁父吟。”

◎宋王洙注《分門集註杜工部詩》記載:“盛弘之荊州記鄧城西七裡有獨樂山,諸葛亮常登此山作樑甫吟。”

◎宋祝穆《方輿覽勝》記載:“獨樂山:鄧城西七裡,諸葛亮常登此作梁父吟。

◎清張英等《淵鑑類函》記載:“鄧城西七裡有作樂山諸葛亮常登此山作梁父吟。”

◎清朱鶴齡《李義山詩集註》記載:“盛弘之荊州記雲:鄧城西七裡有獨樂山,諸葛亮常登此作梁父吟。”

看到沒有不論是元代以前還是元代以後,獨樂山(又叫作樂山)的記載都是鄧城西七裡,鄧城就在今襄陽樊城一帶。《元一統志》在這裡公然篡改史料來證明臥龍崗是躬耕地。請問用假史料證明的臥龍崗能是真的躬耕地嗎?

《明一統志》在《元一統志》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直接把“臥龍崗”搬到了《元一統志》記載的“南陽縣西七裡”的“獨樂山。”所以才有了《明一統志》記載:“臥龍崗在府城西南七裡。”的說法。


"

研究發現對於南陽城來說,近在咫尺的臥龍崗,其地理位置在元代和明代史料記載中,卻神奇的發生著變化。

元、明記載中的臥龍崗一個距南陽城五里一個距七裡,到底該信誰?

元武宗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春,南陽在所謂臥龍崗動工建諸葛書院,至仁宗皇慶元年(公元1312年)秋建成,費時3年多。諸葛書院建成後,翰林學士程鉅夫代皇帝撰寫《敕修南陽諸葛書院碑》雲:“

臣謹按南陽城西五里,有岡阜隆然隱起,曰‘臥龍岡’,有井淵然渟深曰‘諸葛井’者,相傳漢相忠武侯故宅,民歲祀之。

這是最早關於所謂臥龍崗與南陽城距離的記載。

到了明代情況發生變化。

《明一統志》記載:

臥龍崗在(南陽)府城西南七裡

西五里變成西南七裡,這變化有點大,是因為南陽城址變化的原因嗎?呵呵,看看明代其它記載吧。

據記載,明初南陽衛指揮僉事郭雲在元之南陽土城舊址的基礎上用磚石磊起城牆。

也就是說元、明南陽城位置沒有太大變化。


百度可知:

  • 元代一里約477米,五里則約2400米,2.4公里。
  • 明代一里約554米,七裡就是約3900米約3.9公里。這和現在臥龍崗的位置相差不大。

從2.4公里變化到3.9公里,變化幅度達到63%。

元、明記載中的臥龍崗一個距南陽城五里一個距七裡,到底該信誰?

難道臥龍崗會移動嗎?要知道從襄陽城到隆中,因距離較遠且山水阻隔、道路不通、古代技術水平差,距離測量有誤差,再所難免。

但是南陽城到臥龍崗近在咫尺、一馬平川,元、明技術手段肯定比漢、唐先進,這樣兩個相隔較近的時代,得出的臥龍崗位置誤差竟然有63%,真讓人匪夷所思!

顯然元代和明代的臥龍崗不在同一個地方。某些人經常拿來吹噓的“岳飛在南陽武侯祠手書出師表“。雖然岳飛沒有隻言片語提到臥龍崗,但某些人卻一口咬定就是在今天臥龍崗寫的。就不知是在元代2.4公里的臥龍崗寫的呢,還是在明代3.9公里的臥龍崗寫的呢?或者宋代還有一個臥龍崗?呵呵。


元、明記載中的臥龍崗一個距南陽城五里一個距七裡,到底該信誰?

《明一統志》記載:“臥龍崗在(南陽)府城西南七裡”。在元代有沒有蛛絲馬跡呢?還真有!要知道《明一統志》是在《元一統志》的基礎上編撰的。

《元一統志》說:

臥龍岡,在南陽縣界內。諸葛孔明躬耕之地。又荊州記雲:南陽縣西七裡有獨樂山,諸葛孔明嘗登此山作樑甫呤......

荊州記真是這樣說的嗎?來看看在其它的史料是如何記載的吧!

◎唐代歐陽詢《藝文類聚》記載:“鄧城西七裡有作樂山,諸葛亮常登此山為樑甫吟。”

◎宋祝穆撰《方輿勝覽》記載:“獨樂山在鄧城西七裡諸葛亮嘗登於此作梁父吟。”

◎宋王象之撰《輿地紀勝》記載:“獨樂山,盛弘之荊州記雲鄧城西七裡有獨樂山,諸葛亮常登此山作梁父吟。”

◎宋代郭知達注《九家集註杜詩》記載:“盛弘之荊州記鄧城西七裡有獨樂山,諸葛亮常登此山作梁父吟。”

◎宋王洙注《分門集註杜工部詩》記載:“盛弘之荊州記鄧城西七裡有獨樂山,諸葛亮常登此山作樑甫吟。”

◎宋祝穆《方輿覽勝》記載:“獨樂山:鄧城西七裡,諸葛亮常登此作梁父吟。

◎清張英等《淵鑑類函》記載:“鄧城西七裡有作樂山諸葛亮常登此山作梁父吟。”

◎清朱鶴齡《李義山詩集註》記載:“盛弘之荊州記雲:鄧城西七裡有獨樂山,諸葛亮常登此作梁父吟。”

看到沒有不論是元代以前還是元代以後,獨樂山(又叫作樂山)的記載都是鄧城西七裡,鄧城就在今襄陽樊城一帶。《元一統志》在這裡公然篡改史料來證明臥龍崗是躬耕地。請問用假史料證明的臥龍崗能是真的躬耕地嗎?

《明一統志》在《元一統志》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直接把“臥龍崗”搬到了《元一統志》記載的“南陽縣西七裡”的“獨樂山。”所以才有了《明一統志》記載:“臥龍崗在府城西南七裡。”的說法。


元、明記載中的臥龍崗一個距南陽城五里一個距七裡,到底該信誰?

綜合以上分析,可知。

一、今天的臥龍崗(與明代距離差不多)顯然與元代《敕修南陽諸葛書院碑》記載“南陽城西五里”的“相傳漢相忠武侯故宅”是兩個地方!今天臥龍崗的“諸葛井”顯然也不是“南陽城西五里 “有井淵然渟深”的諸葛井了。一個傳說的“漢相忠武侯故宅”竟然還換了傳說地,真是一個大大的“囧”啊!

二、為證明臥龍崗是躬耕地,《元一統志》把《荊州記》中“鄧城西七裡有獨樂山”篡改為“南陽縣西七裡有獨樂山”,在此基礎上《明一統志》又把“獨樂山”篡改成“臥龍崗”。真是賈府裡的賈寶玉,假中有假。

全是假話。某說以謊言掩蓋謊言,致進退失據。倒是編寫《光緒南陽縣誌》的南陽先賢們值得敬佩。該志記載:“漢晉春秋亦謂:亮家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以此推之,南陽祀侯固宜歷代,迄今築居以像之,與隆中並稱。”

"

研究發現對於南陽城來說,近在咫尺的臥龍崗,其地理位置在元代和明代史料記載中,卻神奇的發生著變化。

元、明記載中的臥龍崗一個距南陽城五里一個距七裡,到底該信誰?

元武宗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春,南陽在所謂臥龍崗動工建諸葛書院,至仁宗皇慶元年(公元1312年)秋建成,費時3年多。諸葛書院建成後,翰林學士程鉅夫代皇帝撰寫《敕修南陽諸葛書院碑》雲:“

臣謹按南陽城西五里,有岡阜隆然隱起,曰‘臥龍岡’,有井淵然渟深曰‘諸葛井’者,相傳漢相忠武侯故宅,民歲祀之。

這是最早關於所謂臥龍崗與南陽城距離的記載。

到了明代情況發生變化。

《明一統志》記載:

臥龍崗在(南陽)府城西南七裡

西五里變成西南七裡,這變化有點大,是因為南陽城址變化的原因嗎?呵呵,看看明代其它記載吧。

據記載,明初南陽衛指揮僉事郭雲在元之南陽土城舊址的基礎上用磚石磊起城牆。

也就是說元、明南陽城位置沒有太大變化。


百度可知:

  • 元代一里約477米,五里則約2400米,2.4公里。
  • 明代一里約554米,七裡就是約3900米約3.9公里。這和現在臥龍崗的位置相差不大。

從2.4公里變化到3.9公里,變化幅度達到63%。

元、明記載中的臥龍崗一個距南陽城五里一個距七裡,到底該信誰?

難道臥龍崗會移動嗎?要知道從襄陽城到隆中,因距離較遠且山水阻隔、道路不通、古代技術水平差,距離測量有誤差,再所難免。

但是南陽城到臥龍崗近在咫尺、一馬平川,元、明技術手段肯定比漢、唐先進,這樣兩個相隔較近的時代,得出的臥龍崗位置誤差竟然有63%,真讓人匪夷所思!

顯然元代和明代的臥龍崗不在同一個地方。某些人經常拿來吹噓的“岳飛在南陽武侯祠手書出師表“。雖然岳飛沒有隻言片語提到臥龍崗,但某些人卻一口咬定就是在今天臥龍崗寫的。就不知是在元代2.4公里的臥龍崗寫的呢,還是在明代3.9公里的臥龍崗寫的呢?或者宋代還有一個臥龍崗?呵呵。


元、明記載中的臥龍崗一個距南陽城五里一個距七裡,到底該信誰?

《明一統志》記載:“臥龍崗在(南陽)府城西南七裡”。在元代有沒有蛛絲馬跡呢?還真有!要知道《明一統志》是在《元一統志》的基礎上編撰的。

《元一統志》說:

臥龍岡,在南陽縣界內。諸葛孔明躬耕之地。又荊州記雲:南陽縣西七裡有獨樂山,諸葛孔明嘗登此山作樑甫呤......

荊州記真是這樣說的嗎?來看看在其它的史料是如何記載的吧!

◎唐代歐陽詢《藝文類聚》記載:“鄧城西七裡有作樂山,諸葛亮常登此山為樑甫吟。”

◎宋祝穆撰《方輿勝覽》記載:“獨樂山在鄧城西七裡諸葛亮嘗登於此作梁父吟。”

◎宋王象之撰《輿地紀勝》記載:“獨樂山,盛弘之荊州記雲鄧城西七裡有獨樂山,諸葛亮常登此山作梁父吟。”

◎宋代郭知達注《九家集註杜詩》記載:“盛弘之荊州記鄧城西七裡有獨樂山,諸葛亮常登此山作梁父吟。”

◎宋王洙注《分門集註杜工部詩》記載:“盛弘之荊州記鄧城西七裡有獨樂山,諸葛亮常登此山作樑甫吟。”

◎宋祝穆《方輿覽勝》記載:“獨樂山:鄧城西七裡,諸葛亮常登此作梁父吟。

◎清張英等《淵鑑類函》記載:“鄧城西七裡有作樂山諸葛亮常登此山作梁父吟。”

◎清朱鶴齡《李義山詩集註》記載:“盛弘之荊州記雲:鄧城西七裡有獨樂山,諸葛亮常登此作梁父吟。”

看到沒有不論是元代以前還是元代以後,獨樂山(又叫作樂山)的記載都是鄧城西七裡,鄧城就在今襄陽樊城一帶。《元一統志》在這裡公然篡改史料來證明臥龍崗是躬耕地。請問用假史料證明的臥龍崗能是真的躬耕地嗎?

《明一統志》在《元一統志》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直接把“臥龍崗”搬到了《元一統志》記載的“南陽縣西七裡”的“獨樂山。”所以才有了《明一統志》記載:“臥龍崗在府城西南七裡。”的說法。


元、明記載中的臥龍崗一個距南陽城五里一個距七裡,到底該信誰?

綜合以上分析,可知。

一、今天的臥龍崗(與明代距離差不多)顯然與元代《敕修南陽諸葛書院碑》記載“南陽城西五里”的“相傳漢相忠武侯故宅”是兩個地方!今天臥龍崗的“諸葛井”顯然也不是“南陽城西五里 “有井淵然渟深”的諸葛井了。一個傳說的“漢相忠武侯故宅”竟然還換了傳說地,真是一個大大的“囧”啊!

二、為證明臥龍崗是躬耕地,《元一統志》把《荊州記》中“鄧城西七裡有獨樂山”篡改為“南陽縣西七裡有獨樂山”,在此基礎上《明一統志》又把“獨樂山”篡改成“臥龍崗”。真是賈府裡的賈寶玉,假中有假。

全是假話。某說以謊言掩蓋謊言,致進退失據。倒是編寫《光緒南陽縣誌》的南陽先賢們值得敬佩。該志記載:“漢晉春秋亦謂:亮家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以此推之,南陽祀侯固宜歷代,迄今築居以像之,與隆中並稱。”

元、明記載中的臥龍崗一個距南陽城五里一個距七裡,到底該信誰?

臥龍崗原來就是築居以像隆中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