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紙甲衝鋒,與拒馬共存亡,南宋靠這些“自幹五”才堅持那麼多年'

"
"
穿紙甲衝鋒,與拒馬共存亡,南宋靠這些“自幹五”才堅持那麼多年

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幾篇文章,曾指出過南宋軍隊存在的一些問題。於是有讀者奇怪,既然南宋後期軍隊那麼爛,那麼為什麼面對蒙古人卻還能堅持到1279年呢?其實就如我們之前有文章指出的那樣,南宋雖然軍隊成問題,但為了強化邊防,對鎮守邊疆的帥臣和地方官員進行了放權。制置使、安撫制置使、宣撫使、都視軍馬、都督軍馬之類的監軍官地位上升,都統制的權力下降。制置使等文官成為各大軍實際統兵官,獨攬一個地區的軍政、民政和財政大權,從而讓一個特殊的群體崛起。

"
穿紙甲衝鋒,與拒馬共存亡,南宋靠這些“自幹五”才堅持那麼多年

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幾篇文章,曾指出過南宋軍隊存在的一些問題。於是有讀者奇怪,既然南宋後期軍隊那麼爛,那麼為什麼面對蒙古人卻還能堅持到1279年呢?其實就如我們之前有文章指出的那樣,南宋雖然軍隊成問題,但為了強化邊防,對鎮守邊疆的帥臣和地方官員進行了放權。制置使、安撫制置使、宣撫使、都視軍馬、都督軍馬之類的監軍官地位上升,都統制的權力下降。制置使等文官成為各大軍實際統兵官,獨攬一個地區的軍政、民政和財政大權,從而讓一個特殊的群體崛起。

穿紙甲衝鋒,與拒馬共存亡,南宋靠這些“自幹五”才堅持那麼多年

雖然殿前軍和駐屯大軍已經不堪用,但是這群人,卻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保家衛國。這些人就是被稱為忠義人的南宋新軍。在戰場上,他們承擔和正規軍幾乎相同的任務,但是在表現上卻超過了南宋正規軍。我們以利路義士忠義人為例:(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大將姚仲奏復行於樑洋大安巴蓬五郡,得二萬一千餘人。紹興二十八年姚仲(就是那個擺錯陣導致慘敗那個)招到兩萬多忠義人。這些人很有從軍熱情,那麼戰鬥力如何呢?

"
穿紙甲衝鋒,與拒馬共存亡,南宋靠這些“自幹五”才堅持那麼多年

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幾篇文章,曾指出過南宋軍隊存在的一些問題。於是有讀者奇怪,既然南宋後期軍隊那麼爛,那麼為什麼面對蒙古人卻還能堅持到1279年呢?其實就如我們之前有文章指出的那樣,南宋雖然軍隊成問題,但為了強化邊防,對鎮守邊疆的帥臣和地方官員進行了放權。制置使、安撫制置使、宣撫使、都視軍馬、都督軍馬之類的監軍官地位上升,都統制的權力下降。制置使等文官成為各大軍實際統兵官,獨攬一個地區的軍政、民政和財政大權,從而讓一個特殊的群體崛起。

穿紙甲衝鋒,與拒馬共存亡,南宋靠這些“自幹五”才堅持那麼多年

雖然殿前軍和駐屯大軍已經不堪用,但是這群人,卻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保家衛國。這些人就是被稱為忠義人的南宋新軍。在戰場上,他們承擔和正規軍幾乎相同的任務,但是在表現上卻超過了南宋正規軍。我們以利路義士忠義人為例:(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大將姚仲奏復行於樑洋大安巴蓬五郡,得二萬一千餘人。紹興二十八年姚仲(就是那個擺錯陣導致慘敗那個)招到兩萬多忠義人。這些人很有從軍熱情,那麼戰鬥力如何呢?

穿紙甲衝鋒,與拒馬共存亡,南宋靠這些“自幹五”才堅持那麼多年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的散關之戰,南宋驅忠義人,使在官軍之前,其人勇健善戰,亦屢有功。明年,段彥攻原,姚仲攻鞏州,皆擁正軍被重甲以自衛,獨驅義士【衣褚】先登,為敵人所拒,殲焉,僅存六千餘人。以上記載說明這些忠義人士氣很高,但是裝備很差。往往還要承擔敢死隊的任務。在金國的記載中,一些負責看守拒馬的忠義人為了保護拒馬。甚至把腳鎖在拒馬上。面對女真人的長槍,他們可都沒後悔過。

"
穿紙甲衝鋒,與拒馬共存亡,南宋靠這些“自幹五”才堅持那麼多年

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幾篇文章,曾指出過南宋軍隊存在的一些問題。於是有讀者奇怪,既然南宋後期軍隊那麼爛,那麼為什麼面對蒙古人卻還能堅持到1279年呢?其實就如我們之前有文章指出的那樣,南宋雖然軍隊成問題,但為了強化邊防,對鎮守邊疆的帥臣和地方官員進行了放權。制置使、安撫制置使、宣撫使、都視軍馬、都督軍馬之類的監軍官地位上升,都統制的權力下降。制置使等文官成為各大軍實際統兵官,獨攬一個地區的軍政、民政和財政大權,從而讓一個特殊的群體崛起。

穿紙甲衝鋒,與拒馬共存亡,南宋靠這些“自幹五”才堅持那麼多年

雖然殿前軍和駐屯大軍已經不堪用,但是這群人,卻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保家衛國。這些人就是被稱為忠義人的南宋新軍。在戰場上,他們承擔和正規軍幾乎相同的任務,但是在表現上卻超過了南宋正規軍。我們以利路義士忠義人為例:(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大將姚仲奏復行於樑洋大安巴蓬五郡,得二萬一千餘人。紹興二十八年姚仲(就是那個擺錯陣導致慘敗那個)招到兩萬多忠義人。這些人很有從軍熱情,那麼戰鬥力如何呢?

穿紙甲衝鋒,與拒馬共存亡,南宋靠這些“自幹五”才堅持那麼多年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的散關之戰,南宋驅忠義人,使在官軍之前,其人勇健善戰,亦屢有功。明年,段彥攻原,姚仲攻鞏州,皆擁正軍被重甲以自衛,獨驅義士【衣褚】先登,為敵人所拒,殲焉,僅存六千餘人。以上記載說明這些忠義人士氣很高,但是裝備很差。往往還要承擔敢死隊的任務。在金國的記載中,一些負責看守拒馬的忠義人為了保護拒馬。甚至把腳鎖在拒馬上。面對女真人的長槍,他們可都沒後悔過。

穿紙甲衝鋒,與拒馬共存亡,南宋靠這些“自幹五”才堅持那麼多年

而且還有個記載更是說明忠義人的不容易:《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是役也,宣撫司調樑洋義士萬數,授以楮甲【紙甲】,使之先登。比交鋒,官軍先遁,義士死者大半,西人痛之。”在開禧北伐的時候,這些忠義人也有良好的表現,尤其是在南宋兵敗的時候,這些保家衛國的人紛紛拿起武器抵抗。正如袁甫所說;“開禧丙寅之事,棄甲曳兵而走者,皆平日厚廩於縣官者也。其間稍以立功自見及控扼關隘之人,大抵皆義勇、民兵、萬弩手,雄淮、敢死諸軍耳。近者調兵分屯,遣將四出,而卻虜師於中渡者,乃強勇軍之桀黠者也。戎帥恥己不如,力加沮毀。” 等到了宋金最後交戰時候,揚州和廬州都部署有招募邊民組成的強勇軍,這兩支軍隊後來都成為淮軍主力。

"
穿紙甲衝鋒,與拒馬共存亡,南宋靠這些“自幹五”才堅持那麼多年

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幾篇文章,曾指出過南宋軍隊存在的一些問題。於是有讀者奇怪,既然南宋後期軍隊那麼爛,那麼為什麼面對蒙古人卻還能堅持到1279年呢?其實就如我們之前有文章指出的那樣,南宋雖然軍隊成問題,但為了強化邊防,對鎮守邊疆的帥臣和地方官員進行了放權。制置使、安撫制置使、宣撫使、都視軍馬、都督軍馬之類的監軍官地位上升,都統制的權力下降。制置使等文官成為各大軍實際統兵官,獨攬一個地區的軍政、民政和財政大權,從而讓一個特殊的群體崛起。

穿紙甲衝鋒,與拒馬共存亡,南宋靠這些“自幹五”才堅持那麼多年

雖然殿前軍和駐屯大軍已經不堪用,但是這群人,卻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保家衛國。這些人就是被稱為忠義人的南宋新軍。在戰場上,他們承擔和正規軍幾乎相同的任務,但是在表現上卻超過了南宋正規軍。我們以利路義士忠義人為例:(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大將姚仲奏復行於樑洋大安巴蓬五郡,得二萬一千餘人。紹興二十八年姚仲(就是那個擺錯陣導致慘敗那個)招到兩萬多忠義人。這些人很有從軍熱情,那麼戰鬥力如何呢?

穿紙甲衝鋒,與拒馬共存亡,南宋靠這些“自幹五”才堅持那麼多年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的散關之戰,南宋驅忠義人,使在官軍之前,其人勇健善戰,亦屢有功。明年,段彥攻原,姚仲攻鞏州,皆擁正軍被重甲以自衛,獨驅義士【衣褚】先登,為敵人所拒,殲焉,僅存六千餘人。以上記載說明這些忠義人士氣很高,但是裝備很差。往往還要承擔敢死隊的任務。在金國的記載中,一些負責看守拒馬的忠義人為了保護拒馬。甚至把腳鎖在拒馬上。面對女真人的長槍,他們可都沒後悔過。

穿紙甲衝鋒,與拒馬共存亡,南宋靠這些“自幹五”才堅持那麼多年

而且還有個記載更是說明忠義人的不容易:《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是役也,宣撫司調樑洋義士萬數,授以楮甲【紙甲】,使之先登。比交鋒,官軍先遁,義士死者大半,西人痛之。”在開禧北伐的時候,這些忠義人也有良好的表現,尤其是在南宋兵敗的時候,這些保家衛國的人紛紛拿起武器抵抗。正如袁甫所說;“開禧丙寅之事,棄甲曳兵而走者,皆平日厚廩於縣官者也。其間稍以立功自見及控扼關隘之人,大抵皆義勇、民兵、萬弩手,雄淮、敢死諸軍耳。近者調兵分屯,遣將四出,而卻虜師於中渡者,乃強勇軍之桀黠者也。戎帥恥己不如,力加沮毀。” 等到了宋金最後交戰時候,揚州和廬州都部署有招募邊民組成的強勇軍,這兩支軍隊後來都成為淮軍主力。

穿紙甲衝鋒,與拒馬共存亡,南宋靠這些“自幹五”才堅持那麼多年

經過開禧北伐,南宋君臣發現,原來的殿前軍和駐屯大軍日趨沒落,所以以這些忠義人為基礎,開始大量組建新軍。南宋勇將畢再遇除了義勇、民兵、萬弩手等鄉兵外,又在此基礎上“選新刺敢死軍為前鋒”,屢立戰功。除了強勇軍以外,淮南運司也招輯邊民組建新軍,“號雄淮軍”。這都是另外組建的新軍。“雄淮軍幾十萬人”,嘉定初“和好既通,其存者尚眾,改刺武定,分屯淮右者三萬人,又刺忠勇,別屯巢縣者三千人”。南宋在淮南通過大量組建新軍,有力地鞏固了淮南防禦。軍閥李全最後就是被淮南新軍消滅的。

"
穿紙甲衝鋒,與拒馬共存亡,南宋靠這些“自幹五”才堅持那麼多年

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幾篇文章,曾指出過南宋軍隊存在的一些問題。於是有讀者奇怪,既然南宋後期軍隊那麼爛,那麼為什麼面對蒙古人卻還能堅持到1279年呢?其實就如我們之前有文章指出的那樣,南宋雖然軍隊成問題,但為了強化邊防,對鎮守邊疆的帥臣和地方官員進行了放權。制置使、安撫制置使、宣撫使、都視軍馬、都督軍馬之類的監軍官地位上升,都統制的權力下降。制置使等文官成為各大軍實際統兵官,獨攬一個地區的軍政、民政和財政大權,從而讓一個特殊的群體崛起。

穿紙甲衝鋒,與拒馬共存亡,南宋靠這些“自幹五”才堅持那麼多年

雖然殿前軍和駐屯大軍已經不堪用,但是這群人,卻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保家衛國。這些人就是被稱為忠義人的南宋新軍。在戰場上,他們承擔和正規軍幾乎相同的任務,但是在表現上卻超過了南宋正規軍。我們以利路義士忠義人為例:(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大將姚仲奏復行於樑洋大安巴蓬五郡,得二萬一千餘人。紹興二十八年姚仲(就是那個擺錯陣導致慘敗那個)招到兩萬多忠義人。這些人很有從軍熱情,那麼戰鬥力如何呢?

穿紙甲衝鋒,與拒馬共存亡,南宋靠這些“自幹五”才堅持那麼多年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的散關之戰,南宋驅忠義人,使在官軍之前,其人勇健善戰,亦屢有功。明年,段彥攻原,姚仲攻鞏州,皆擁正軍被重甲以自衛,獨驅義士【衣褚】先登,為敵人所拒,殲焉,僅存六千餘人。以上記載說明這些忠義人士氣很高,但是裝備很差。往往還要承擔敢死隊的任務。在金國的記載中,一些負責看守拒馬的忠義人為了保護拒馬。甚至把腳鎖在拒馬上。面對女真人的長槍,他們可都沒後悔過。

穿紙甲衝鋒,與拒馬共存亡,南宋靠這些“自幹五”才堅持那麼多年

而且還有個記載更是說明忠義人的不容易:《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是役也,宣撫司調樑洋義士萬數,授以楮甲【紙甲】,使之先登。比交鋒,官軍先遁,義士死者大半,西人痛之。”在開禧北伐的時候,這些忠義人也有良好的表現,尤其是在南宋兵敗的時候,這些保家衛國的人紛紛拿起武器抵抗。正如袁甫所說;“開禧丙寅之事,棄甲曳兵而走者,皆平日厚廩於縣官者也。其間稍以立功自見及控扼關隘之人,大抵皆義勇、民兵、萬弩手,雄淮、敢死諸軍耳。近者調兵分屯,遣將四出,而卻虜師於中渡者,乃強勇軍之桀黠者也。戎帥恥己不如,力加沮毀。” 等到了宋金最後交戰時候,揚州和廬州都部署有招募邊民組成的強勇軍,這兩支軍隊後來都成為淮軍主力。

穿紙甲衝鋒,與拒馬共存亡,南宋靠這些“自幹五”才堅持那麼多年

經過開禧北伐,南宋君臣發現,原來的殿前軍和駐屯大軍日趨沒落,所以以這些忠義人為基礎,開始大量組建新軍。南宋勇將畢再遇除了義勇、民兵、萬弩手等鄉兵外,又在此基礎上“選新刺敢死軍為前鋒”,屢立戰功。除了強勇軍以外,淮南運司也招輯邊民組建新軍,“號雄淮軍”。這都是另外組建的新軍。“雄淮軍幾十萬人”,嘉定初“和好既通,其存者尚眾,改刺武定,分屯淮右者三萬人,又刺忠勇,別屯巢縣者三千人”。南宋在淮南通過大量組建新軍,有力地鞏固了淮南防禦。軍閥李全最後就是被淮南新軍消滅的。

穿紙甲衝鋒,與拒馬共存亡,南宋靠這些“自幹五”才堅持那麼多年

在蒙古入侵南宋的戰爭中,雖然蒙古攻勢比金國更加猛烈。但是無論是窩闊臺南下,還是蒙哥汗南下。蒙古人都沒有達到佔領淮南,達到渡江的目的,而元軍南下滅宋也是走的襄陽,順流而下。

"
穿紙甲衝鋒,與拒馬共存亡,南宋靠這些“自幹五”才堅持那麼多年

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幾篇文章,曾指出過南宋軍隊存在的一些問題。於是有讀者奇怪,既然南宋後期軍隊那麼爛,那麼為什麼面對蒙古人卻還能堅持到1279年呢?其實就如我們之前有文章指出的那樣,南宋雖然軍隊成問題,但為了強化邊防,對鎮守邊疆的帥臣和地方官員進行了放權。制置使、安撫制置使、宣撫使、都視軍馬、都督軍馬之類的監軍官地位上升,都統制的權力下降。制置使等文官成為各大軍實際統兵官,獨攬一個地區的軍政、民政和財政大權,從而讓一個特殊的群體崛起。

穿紙甲衝鋒,與拒馬共存亡,南宋靠這些“自幹五”才堅持那麼多年

雖然殿前軍和駐屯大軍已經不堪用,但是這群人,卻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保家衛國。這些人就是被稱為忠義人的南宋新軍。在戰場上,他們承擔和正規軍幾乎相同的任務,但是在表現上卻超過了南宋正規軍。我們以利路義士忠義人為例:(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大將姚仲奏復行於樑洋大安巴蓬五郡,得二萬一千餘人。紹興二十八年姚仲(就是那個擺錯陣導致慘敗那個)招到兩萬多忠義人。這些人很有從軍熱情,那麼戰鬥力如何呢?

穿紙甲衝鋒,與拒馬共存亡,南宋靠這些“自幹五”才堅持那麼多年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的散關之戰,南宋驅忠義人,使在官軍之前,其人勇健善戰,亦屢有功。明年,段彥攻原,姚仲攻鞏州,皆擁正軍被重甲以自衛,獨驅義士【衣褚】先登,為敵人所拒,殲焉,僅存六千餘人。以上記載說明這些忠義人士氣很高,但是裝備很差。往往還要承擔敢死隊的任務。在金國的記載中,一些負責看守拒馬的忠義人為了保護拒馬。甚至把腳鎖在拒馬上。面對女真人的長槍,他們可都沒後悔過。

穿紙甲衝鋒,與拒馬共存亡,南宋靠這些“自幹五”才堅持那麼多年

而且還有個記載更是說明忠義人的不容易:《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是役也,宣撫司調樑洋義士萬數,授以楮甲【紙甲】,使之先登。比交鋒,官軍先遁,義士死者大半,西人痛之。”在開禧北伐的時候,這些忠義人也有良好的表現,尤其是在南宋兵敗的時候,這些保家衛國的人紛紛拿起武器抵抗。正如袁甫所說;“開禧丙寅之事,棄甲曳兵而走者,皆平日厚廩於縣官者也。其間稍以立功自見及控扼關隘之人,大抵皆義勇、民兵、萬弩手,雄淮、敢死諸軍耳。近者調兵分屯,遣將四出,而卻虜師於中渡者,乃強勇軍之桀黠者也。戎帥恥己不如,力加沮毀。” 等到了宋金最後交戰時候,揚州和廬州都部署有招募邊民組成的強勇軍,這兩支軍隊後來都成為淮軍主力。

穿紙甲衝鋒,與拒馬共存亡,南宋靠這些“自幹五”才堅持那麼多年

經過開禧北伐,南宋君臣發現,原來的殿前軍和駐屯大軍日趨沒落,所以以這些忠義人為基礎,開始大量組建新軍。南宋勇將畢再遇除了義勇、民兵、萬弩手等鄉兵外,又在此基礎上“選新刺敢死軍為前鋒”,屢立戰功。除了強勇軍以外,淮南運司也招輯邊民組建新軍,“號雄淮軍”。這都是另外組建的新軍。“雄淮軍幾十萬人”,嘉定初“和好既通,其存者尚眾,改刺武定,分屯淮右者三萬人,又刺忠勇,別屯巢縣者三千人”。南宋在淮南通過大量組建新軍,有力地鞏固了淮南防禦。軍閥李全最後就是被淮南新軍消滅的。

穿紙甲衝鋒,與拒馬共存亡,南宋靠這些“自幹五”才堅持那麼多年

在蒙古入侵南宋的戰爭中,雖然蒙古攻勢比金國更加猛烈。但是無論是窩闊臺南下,還是蒙哥汗南下。蒙古人都沒有達到佔領淮南,達到渡江的目的,而元軍南下滅宋也是走的襄陽,順流而下。

穿紙甲衝鋒,與拒馬共存亡,南宋靠這些“自幹五”才堅持那麼多年

在襄陽圍城戰中,最後打破元軍封鎖突入城中的宋軍,也是民兵首領張貴張順兄弟。當時張順兄弟面對可能有來無回的任務直接說出:“雖千萬人,吾往矣”。最後兄弟兩個先後戰死。

"
穿紙甲衝鋒,與拒馬共存亡,南宋靠這些“自幹五”才堅持那麼多年

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幾篇文章,曾指出過南宋軍隊存在的一些問題。於是有讀者奇怪,既然南宋後期軍隊那麼爛,那麼為什麼面對蒙古人卻還能堅持到1279年呢?其實就如我們之前有文章指出的那樣,南宋雖然軍隊成問題,但為了強化邊防,對鎮守邊疆的帥臣和地方官員進行了放權。制置使、安撫制置使、宣撫使、都視軍馬、都督軍馬之類的監軍官地位上升,都統制的權力下降。制置使等文官成為各大軍實際統兵官,獨攬一個地區的軍政、民政和財政大權,從而讓一個特殊的群體崛起。

穿紙甲衝鋒,與拒馬共存亡,南宋靠這些“自幹五”才堅持那麼多年

雖然殿前軍和駐屯大軍已經不堪用,但是這群人,卻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保家衛國。這些人就是被稱為忠義人的南宋新軍。在戰場上,他們承擔和正規軍幾乎相同的任務,但是在表現上卻超過了南宋正規軍。我們以利路義士忠義人為例:(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大將姚仲奏復行於樑洋大安巴蓬五郡,得二萬一千餘人。紹興二十八年姚仲(就是那個擺錯陣導致慘敗那個)招到兩萬多忠義人。這些人很有從軍熱情,那麼戰鬥力如何呢?

穿紙甲衝鋒,與拒馬共存亡,南宋靠這些“自幹五”才堅持那麼多年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的散關之戰,南宋驅忠義人,使在官軍之前,其人勇健善戰,亦屢有功。明年,段彥攻原,姚仲攻鞏州,皆擁正軍被重甲以自衛,獨驅義士【衣褚】先登,為敵人所拒,殲焉,僅存六千餘人。以上記載說明這些忠義人士氣很高,但是裝備很差。往往還要承擔敢死隊的任務。在金國的記載中,一些負責看守拒馬的忠義人為了保護拒馬。甚至把腳鎖在拒馬上。面對女真人的長槍,他們可都沒後悔過。

穿紙甲衝鋒,與拒馬共存亡,南宋靠這些“自幹五”才堅持那麼多年

而且還有個記載更是說明忠義人的不容易:《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是役也,宣撫司調樑洋義士萬數,授以楮甲【紙甲】,使之先登。比交鋒,官軍先遁,義士死者大半,西人痛之。”在開禧北伐的時候,這些忠義人也有良好的表現,尤其是在南宋兵敗的時候,這些保家衛國的人紛紛拿起武器抵抗。正如袁甫所說;“開禧丙寅之事,棄甲曳兵而走者,皆平日厚廩於縣官者也。其間稍以立功自見及控扼關隘之人,大抵皆義勇、民兵、萬弩手,雄淮、敢死諸軍耳。近者調兵分屯,遣將四出,而卻虜師於中渡者,乃強勇軍之桀黠者也。戎帥恥己不如,力加沮毀。” 等到了宋金最後交戰時候,揚州和廬州都部署有招募邊民組成的強勇軍,這兩支軍隊後來都成為淮軍主力。

穿紙甲衝鋒,與拒馬共存亡,南宋靠這些“自幹五”才堅持那麼多年

經過開禧北伐,南宋君臣發現,原來的殿前軍和駐屯大軍日趨沒落,所以以這些忠義人為基礎,開始大量組建新軍。南宋勇將畢再遇除了義勇、民兵、萬弩手等鄉兵外,又在此基礎上“選新刺敢死軍為前鋒”,屢立戰功。除了強勇軍以外,淮南運司也招輯邊民組建新軍,“號雄淮軍”。這都是另外組建的新軍。“雄淮軍幾十萬人”,嘉定初“和好既通,其存者尚眾,改刺武定,分屯淮右者三萬人,又刺忠勇,別屯巢縣者三千人”。南宋在淮南通過大量組建新軍,有力地鞏固了淮南防禦。軍閥李全最後就是被淮南新軍消滅的。

穿紙甲衝鋒,與拒馬共存亡,南宋靠這些“自幹五”才堅持那麼多年

在蒙古入侵南宋的戰爭中,雖然蒙古攻勢比金國更加猛烈。但是無論是窩闊臺南下,還是蒙哥汗南下。蒙古人都沒有達到佔領淮南,達到渡江的目的,而元軍南下滅宋也是走的襄陽,順流而下。

穿紙甲衝鋒,與拒馬共存亡,南宋靠這些“自幹五”才堅持那麼多年

在襄陽圍城戰中,最後打破元軍封鎖突入城中的宋軍,也是民兵首領張貴張順兄弟。當時張順兄弟面對可能有來無回的任務直接說出:“雖千萬人,吾往矣”。最後兄弟兩個先後戰死。

穿紙甲衝鋒,與拒馬共存亡,南宋靠這些“自幹五”才堅持那麼多年

即使到了崖山,面對已經無力迴天的狀態,還有不少淮南新軍的士兵選擇殉國。所以,南宋在殿前軍不堪一擊,駐屯大軍腐朽的情況下,還能堅持幾十年,這些新軍忠義人功不可沒。

參考資料:啼則與果:南宋的忠義人與朝廷的應對政策、論南宋蜀士群體的政治境遇與政治人格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雙尾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