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君王下葬喜歡用玉衣、楠木棺,卻有個絕大弊端,一般人想不到

古代王公貴族去世後,大多數都喜歡厚葬,陵墓中不是黃腸題湊,便是楠木棺材或者金縷玉衣進行斂葬,然而他們卻想不到,千百年之後,一個現象的發生肯定會讓他們後悔不及。究竟是什麼現象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祕。

古代君王下葬喜歡用玉衣、楠木棺,卻有個絕大弊端,一般人想不到

古代君王下葬喜歡用玉衣、楠木棺,卻有個絕大弊端,一般人想不到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在如今的考古挖掘中,專家們打開了很多帝王將相的陵墓,發現他們的陵墓不僅被修建的無比豪華,墓主人屍體的盛殮也同樣做到了極致。

滿城漢墓出土的金縷玉衣,就是一件稀有的國寶,墓主劉勝一直認為玉石具有靈性,因而將玉片用金絲穿起來套在劉勝屍身上,企圖讓其長存不朽,然而事與願違,當專家們撥開金縷玉衣後,發現劉勝的屍骨已經蕩然無存,連骨頭都沒有剩下。

古代君王下葬喜歡用玉衣、楠木棺,卻有個絕大弊端,一般人想不到

2013年的時候,隋煬帝楊廣的墓葬出土,當專家們打開用於盛殮楊廣屍骨的楠木棺材時,發現棺材內墓主人的骨頭已經腐朽,僅僅剩下了兩顆牙齒。

兩位墓主人,一位是皇親國戚,一位是末世帝王,二者都享受著玉衣和楠木棺厚葬的禮遇,但最終卻連骨頭渣子都沒有剩下,屍骨最後化為塵埃和泥土。

古代君王下葬喜歡用玉衣、楠木棺,卻有個絕大弊端,一般人想不到

同樣的例子近代也發生過,1928年時,民國軍閥孫殿英垂涎清東陵財寶,動用軍隊和卡車,用炸藥炸開了清東陵的地宮。在地宮中,瘋狂的士兵們把慈禧和乾隆墓中的寶藏搶掠一空,兩位清朝最崇尚奢靡的統治者由此遭遇了劫難。

據史料描述,乾隆棺槨被打開時,乾隆皇帝已經變成了白骨一堆,場景實在讓人不忍直視。

相比之下,在皇陵的墓土中發現的一堆堆完好的白骨,可能會讓這些帝王們眼紅。這些白骨都是從哪裡來的呢?原來他們都是一些苦命的工匠,以及殉葬的嬪妃和奴隸等人。

古代君王下葬喜歡用玉衣、楠木棺,卻有個絕大弊端,一般人想不到

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陪葬墓被開啟時,曾發現大量殉葬的嬪妃白骨,這些可憐的女子,由於朱元璋駕崩,隨即她們便被殉葬,永遠陪在皇帝身邊。

河南安陽的殷墟墓中,也曾發現白骨累累的人殉坑,這些白骨大多數都是戰敗的奴隸。殘忍的人殉制度非常野蠻,早已經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這個小編就不說了。

此時一個問題就擺在了眼前,王公貴族們花盡心思用玉衣,用棺槨想讓自己“永世長存”,最終卻成了一抔黃土,而工匠們連張裹屍的席子都沒有,就被簡單地埋在了墓土之中,卻依然能在千年歲月中留下一絲白骨的痕跡,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古代君王下葬喜歡用玉衣、楠木棺,卻有個絕大弊端,一般人想不到

想要揭開問題的謎底,還需要從科學的角度進行深入的分析。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屍體腐敗的過程,一般來說,埋藏在土中的屍體起碼要一年的時間才能徹底化為白骨。如果暴露在空氣中,在細菌昆蟲或者潮溼高壓的分解下甚至會更快。知道了這些,我們就能解釋上面的問題了。

帝王將相的屍骨都是躺在棺槨中的,密閉性非常好,但此時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屍體在腐敗時所產生的氣體、黴菌和腐液都會留在棺內。骨骼在這三種物質的作用下,其降解速度也是成倍的增長,因此越是封閉性好的棺槨,其屍體完整性的概率就越低。

陵墓內工匠的屍骨則不同,屍體腐敗所產生的氣體全部被釋放,屍身上的液體也流進了土壤中,因而降解骨骼的厭氧菌難以大量繁殖,這種“惡劣”的環境,卻變相的起到了保護骨骼的作用。

古代君王下葬喜歡用玉衣、楠木棺,卻有個絕大弊端,一般人想不到

說到這裡,我們也不得不慨嘆造化弄人。王侯將相生前雍容華貴享盡富貴,死後想用玉衣和楠木館保護自己的遺體;而工匠們勞苦一生死相悽慘,屍身直接埋入土中,一點保護都沒有,但最終歷史卻跟他們開了一個大玩笑:權貴們想保護自己的遺骨,最終卻化為塵埃;不被保護的殉葬者卻留下了白骨,小編最後想說的是:高貴者最愚蠢,勞動者最聰明!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