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聯: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最佳下聯被推翻?'

楠木 李調元 宋朝 梅堯臣 唐寅 左思 凡鳥亦鵉鳳 2019-08-28
"

傳說宋朝有個書生,在家朝夕苦讀,準備考取功名。當時是秋冬天氣,天上忽然下起了小雨。冷風吹拂,雨點飄灑在糊窗紙上,雨痕點點,雜亂縱橫。書生觸景生情,吟出一副上聯: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結果下聯卡了殼,死活對不上。難就難在上半句的“凍”字與下半句的“東兩點”呼應,“灑”字與“西三點”呼應且“凍“與“東“同音不同調。下聯想對出這樣的效果,誠非易事。

"

傳說宋朝有個書生,在家朝夕苦讀,準備考取功名。當時是秋冬天氣,天上忽然下起了小雨。冷風吹拂,雨點飄灑在糊窗紙上,雨痕點點,雜亂縱橫。書生觸景生情,吟出一副上聯: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結果下聯卡了殼,死活對不上。難就難在上半句的“凍”字與下半句的“東兩點”呼應,“灑”字與“西三點”呼應且“凍“與“東“同音不同調。下聯想對出這樣的效果,誠非易事。

上聯: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最佳下聯被推翻?

首先拆解上,凍和灑二字是左右結構,將它們拆開,正是東兩點和西三點;其次字義上,凍雨灑窗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是合乎情理的,而兩點和三點是描述雨滴的,說明雨下的並不大,同樣合理;第三意境上,冷雨打窗,東邊窗戶落了兩點,西邊窗戶落了三點,此情此景,雖然一個“凍”字給人帶來一絲寒意,卻讓人感覺到微寒中充滿情趣!

有人對出下聯: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切”字為左右結構,“分”字為上下結構,為了工整性暫時統稱其都為上下結構,所以切和分就達成一致,將它們拆開後正是七刀和八刀。而切瓜分客也是非常通順的一句話,上切七刀,下切八刀,合情合理。

"

傳說宋朝有個書生,在家朝夕苦讀,準備考取功名。當時是秋冬天氣,天上忽然下起了小雨。冷風吹拂,雨點飄灑在糊窗紙上,雨痕點點,雜亂縱橫。書生觸景生情,吟出一副上聯: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結果下聯卡了殼,死活對不上。難就難在上半句的“凍”字與下半句的“東兩點”呼應,“灑”字與“西三點”呼應且“凍“與“東“同音不同調。下聯想對出這樣的效果,誠非易事。

上聯: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最佳下聯被推翻?

首先拆解上,凍和灑二字是左右結構,將它們拆開,正是東兩點和西三點;其次字義上,凍雨灑窗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是合乎情理的,而兩點和三點是描述雨滴的,說明雨下的並不大,同樣合理;第三意境上,冷雨打窗,東邊窗戶落了兩點,西邊窗戶落了三點,此情此景,雖然一個“凍”字給人帶來一絲寒意,卻讓人感覺到微寒中充滿情趣!

有人對出下聯: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切”字為左右結構,“分”字為上下結構,為了工整性暫時統稱其都為上下結構,所以切和分就達成一致,將它們拆開後正是七刀和八刀。而切瓜分客也是非常通順的一句話,上切七刀,下切八刀,合情合理。

上聯: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最佳下聯被推翻?

但是,出句中兩處最為關鍵的兩點“東”和“西”既表一對相反的方向,作方位詞,同時,“東”和“西”兩個字都參與了拆字,即“東+兩點=凍”,“西+三點=灑”,而此對句中“上”和“下”(包括有的對句將“上下”換成“橫豎”)都不能參與拆字,造成出句和對句之間拆對不對稱,形成錯位,與出句拆字規則不符,這是此對句存在的最大瑕疵。另外,出句中“凍、東”同音不同調,屬近音,這個坑對句也沒有填平,整個對句在意境上相比上聯也稍遜了一些!

所以,總體感覺以“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對“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有人覺得很好,是到目前為止該上聯的最佳下聯。但我認為對的並不工,還有機關沒有完全破解,坑未填平 ,但凡機巧聯,只要有一處機關未破解,就不能算成功,所以說此下聯沒有完全對合,就像李調元以“書臨漢帖翰林書”對唐伯虎的“畫上荷花和尚畫”一樣存有嚴重欠缺。

小編不才,我試對之:

出句: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佚名】

對句:楠榴乘屋,南十人,北千人。【凡鳥】

"

傳說宋朝有個書生,在家朝夕苦讀,準備考取功名。當時是秋冬天氣,天上忽然下起了小雨。冷風吹拂,雨點飄灑在糊窗紙上,雨痕點點,雜亂縱橫。書生觸景生情,吟出一副上聯: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結果下聯卡了殼,死活對不上。難就難在上半句的“凍”字與下半句的“東兩點”呼應,“灑”字與“西三點”呼應且“凍“與“東“同音不同調。下聯想對出這樣的效果,誠非易事。

上聯: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最佳下聯被推翻?

首先拆解上,凍和灑二字是左右結構,將它們拆開,正是東兩點和西三點;其次字義上,凍雨灑窗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是合乎情理的,而兩點和三點是描述雨滴的,說明雨下的並不大,同樣合理;第三意境上,冷雨打窗,東邊窗戶落了兩點,西邊窗戶落了三點,此情此景,雖然一個“凍”字給人帶來一絲寒意,卻讓人感覺到微寒中充滿情趣!

有人對出下聯: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切”字為左右結構,“分”字為上下結構,為了工整性暫時統稱其都為上下結構,所以切和分就達成一致,將它們拆開後正是七刀和八刀。而切瓜分客也是非常通順的一句話,上切七刀,下切八刀,合情合理。

上聯: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最佳下聯被推翻?

但是,出句中兩處最為關鍵的兩點“東”和“西”既表一對相反的方向,作方位詞,同時,“東”和“西”兩個字都參與了拆字,即“東+兩點=凍”,“西+三點=灑”,而此對句中“上”和“下”(包括有的對句將“上下”換成“橫豎”)都不能參與拆字,造成出句和對句之間拆對不對稱,形成錯位,與出句拆字規則不符,這是此對句存在的最大瑕疵。另外,出句中“凍、東”同音不同調,屬近音,這個坑對句也沒有填平,整個對句在意境上相比上聯也稍遜了一些!

所以,總體感覺以“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對“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有人覺得很好,是到目前為止該上聯的最佳下聯。但我認為對的並不工,還有機關沒有完全破解,坑未填平 ,但凡機巧聯,只要有一處機關未破解,就不能算成功,所以說此下聯沒有完全對合,就像李調元以“書臨漢帖翰林書”對唐伯虎的“畫上荷花和尚畫”一樣存有嚴重欠缺。

小編不才,我試對之:

出句: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佚名】

對句:楠榴乘屋,南十人,北千人。【凡鳥】

上聯: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最佳下聯被推翻?

【注】

楠榴nán liú

亦作" 楠瘤 ",楠木的癭瘤,俗稱楠木疙瘩。《文選·左思<吳都賦>》:"楠榴之木,相思之樹。" 劉逵 注:"楠榴,木之盤結者,其盤節文尤好,可以作器。" 宋 梅堯臣 《和王仲儀詠癭二十韻》:"在木曰楠榴,刳之可為皿。"

乘屋chéng wū

解釋:1.修蓋房屋。 2.登上屋頂。

南+十人=楠,楠、南同音。北+千人=乘。

出句寫景,對句敘事。上千人冒雨在用金絲楠木蓋房子,其場面可謂聲勢浩大,蔚為壯觀。預示著這位書生十載寒窗苦讀,換來一朝金榜題名,有條件可以大興土木建高樓大廈嘍。

小編的下聯對得如何?請大家多多賜教!如果你有好的下聯,希望你獻出來與我們一起分享。

傳播對聯藝術,弘揚國粹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