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往事」築城多少城 城中幾重門——貴陽古老城門今何在

南明 明朝 元朝 考古 微南明 2017-05-08
「南明往事」築城多少城 城中幾重門——貴陽古老城門今何在「南明往事」築城多少城 城中幾重門——貴陽古老城門今何在

老貴陽九門四閣圖

每天早晨外出鍛鍊筆者都要路經大南門,大南門這個元代建順元城以來就叫的地名已有700餘年的歷史。而從元、明、清至民國年間貴陽城老城門的名稱、位置、演變歷史,由於當今貴陽人大多沒有城門的印象和概念,在社會的變遷中,城牆拆除了,城門消失了,城門演變為地名。找尋古城門,是為了探求當年“貴陽城”的實際範圍,從而刻畫其成長的軌跡。為此筆者特從省市志書查到的資料整理介紹出來,讓人們對這座有700餘年歷史的貴陽城的城門歷史文化有一些瞭解。

貴陽這座元代建起的土城,名稱順元城。其城建有城門四座,分別以方位稱之為東門、南門、西門、北門。其城範圍東至老東門(今文昌閣側)、南至大南門(今南明橋頭北面廣場蘭花雕塑處)、西至大西門(今通衢街與交通街交匯處附近)、北至鐘鼓樓(今中華中路勇烈路口處),土城大部在貴陽老城區南部。

「南明往事」築城多少城 城中幾重門——貴陽古老城門今何在

舊時的老貴陽

明代,據郭子章《黔記說》:“國初建貴州省城,率因元城址狹隘,城垣卑薄”。出於政治、軍事的需要,於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都司馬燁在順元城的基礎上將土城拆建為石城。重建石城周長九里七分,高二丈二尺,牆寬二丈,建有城樓六個,城門五座,二千二百四十三個垛口。新建石城因明貴州宣慰司、貴州都指使司、貴州衛等均設在今都司路一帶,為方便軍隊出行調動,便在城西南新建城門一座,稱之為次南門,取僅次於南門之意,其址在今都司路民族巷口附近。同時將勇烈路口的北門移至貫城河北面,即今噴水池處。

「南明往事」築城多少城 城中幾重門——貴陽古老城門今何在

舊時的貴陽老城門

隨著城市人口增加,天啟六年(1626年)總督張鶴鳴,巡撫王珹於北門外增砌外城六百餘丈,由於外城建成時間較晚,俗稱新城,增設了威清門(今黔靈西路與城基路交匯處)、六廣門(今中華北路與白鷺巷交匯處)、洪邊門(今普陀路與豆腐巷交匯處)、小東門(今黔靈東路與餘家巷交匯處)四座城門。

明代貴陽城建成的格局與揚州、廣州古城相似,由內城和外城構成了一個“雙合城”。內外城以北門相通,共有城門九座,明清兩朝對貴陽城門的封稱,取名都含有一定的意義或典故,九座城門都沉澱有清末楹聯大家劉韞良撰寫的門聯。

東門,明封稱為“武勝門”,取其顯示明朝武功強勝之意。清改稱為“昭文門”。民間以對外城後建的小東門區別而俗稱老東門。其門聯為“樓佇蟾光先入座;山隨龍勢遠穿城。”

「南明往事」築城多少城 城中幾重門——貴陽古老城門今何在

東門遺址

南門,明封稱為“朝京門”,取其從驛道出此門往北可通往京城之意。清改稱為“迎恩門”其意為皇帝恩准的聖旨從京城傳下來均在此門迎接之意。民間俗稱大南門。其門聯為“雄撐地極凌三楚;險闢天關鎮百蠻。”

西門,明封稱為“聖泉門”,其名取出此門可郊遊覽景通往聖泉觀之意。清改稱“振武門”,民間俗稱大西門。其門聯為:“近聽河聲宜洗馬;遠窺山意欲搏獅。”

「南明往事」築城多少城 城中幾重門——貴陽古老城門今何在

西門遺韻

北門,明封稱為“柔遠門”,因北門之外為水西水東土司轄地,其取明統治者撫民大略“懷柔遠人”之意。清改稱“佈德門”。其門聯為:“笙歌十里市中市;冠蓋千家城外城。”

次南門,明封稱為“德化門”,其取“宣揚德政”之意,清改稱“廣濟門”。其門聯為:“排闥雙峰青對峙;繞城二水翠交流。”

威清門,其取名於由此門出可通達威清衛(今清鎮市),又因其在城的西面民間俗稱“威西門”。其門聯為:“峰挺獅形爭巽位;嶺穿龍脈演乾爻。”

六廣門,其取名於出此門有驛道通往修文六廣河。其門聯為:“關雄北控三巴遠;江險西圍六廣深。”

「南明往事」築城多少城 城中幾重門——貴陽古老城門今何在

廣門遺址

洪邊門,其取名為出此門有路可通水東宋氏土司親轄地“洪邊十二馬頭”,即後來的開州(即今開陽縣),民間亦稱紅邊門。其門聯為:“隔嶺田耕烏黨近;插雲山川麓疃高。”

小東門,取名是對老東門而言。俗稱新東門。其門聯為:“谷播元辰農待雨;花探上已女如雲。”

元、明、清三代築城的九座古城門在民國時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於城市道路建設,1936年修建中山公園至金鎖橋一段路(即今中山西路)時,在大西門側另闢了一座新的城門,以孫中山之名稱之為中山門。1937年為以利交通將大南門月城撤除,闢為廣場,同時封閉了原大南門,在其一側另闢新的城門,以蔣中正之名取名中正門,但老百姓仍以大南門稱之,由此門出便直通北門銅像臺(今噴水池)。1938年,在修築今中山東路小十字至環城馬路(今文昌路)一段路時,在原老東門文昌閣側城牆新闢一門,正對東山,路直連通環城馬路,將此門稱為禹門。1939年,修築銅像臺至紫林庵的世傑路(今延安路)時,在今城基路與延安路交匯處又闢城門一座,稱之世傑門。

1939年2月4日,日本飛機轟炸貴陽,炸燬市街10多條,死傷數千人。為方便百姓疏散出城,1939年8月18日,貴州省政府決定在指月塘(今指月街)、忠烈祠(今忠烈街)、郭家灣(今虎門巷)、花紅園(今花紅巷)、三塊田(今龍泉巷)、飛山街增闢6座城門,並定名為指月門、忠烈門、虎門、霽雲門、龍泉門、飛山門。為此在民國時期的1936年至1939年間,貴陽因修築道路和防空疏散先後增闢了中山門、禹門、世傑門、指月門、忠烈門、虎門、霽雲門、龍泉門、飛山門等9座城門。由於民國時期新闢的九門存在時間很短,在貴陽老百姓的心中就沒留下深刻的印象,講來講去,築城多少城,城中幾重門,史志有記載,文中已說明。700年間,築城有兩城;老城與新城(內城與外城)古代有九門,近代有九門,共有十八門。

「南明往事」築城多少城 城中幾重門——貴陽古老城門今何在

貴陽城市風光

1944年至1947年間,依照貴州省政府第948次會議決定撤除貴陽的城牆,特別是楊森任貴州省政府主席兼貴陽市市長時,貴陽市政府下命令撤除了全市的城牆,並標價變賣拆除城牆的石塊、城基給百姓修建住宅。就這樣,元明清的九座古城門、民國時期新闢的九座城門同時毀於一旦,只剩下一些斷垣殘壁。

雖然解放前貴陽城的城門在百姓的眼中消失了,但城門作為地名保存下來,一直使用至今,不時出現在老百姓的眼中。東門、大南門、次南門、大西門、紅邊門、六廣門成為了公交車站的站名,老東門、新東門成為了雲巖區的兩所小學名。南門、北門也嵌進到南門橋,北門橋的橋名。威清門,紅邊門每天不時在省電視臺二頻道《百姓關注》節目中作為蔬菜,魚、肉價格的報價節目在百姓的眼中出現。

「南明往事」築城多少城 城中幾重門——貴陽古老城門今何在

威清門

昔日古城門在改革開放的今天無一不成為貴陽建設的起點,大南門的鑽石廣場大廈、全林廣場大廈、華坤發展大廈、南方電網公司大廈傲然而立。北門橋頭噴水池的貴陽飯店、民族商店、噴水池商廈、貴陽郵電局噴水池中心支局等樓房已撤除,舊貌換新顏。大西門、次南門躍起的高架橋路橫貫東西……。消失了老城門,誕生了新天地。文昌閣側的老東門月城喚發了青春,陽明路沿南明河畔的仿明古代城牆昨日雄風依舊,它讓築城百姓又看到了幾百年前築城城垣及城門的風貌。

編輯:廖燕娟

審核:羅正陽

稿件徵集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