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向中俄攤牌?這一軟肋註定美國要吃敗仗!

南海 美國 武器 運輸機 第一軍情 2017-06-01

第一軍情作者:火火

來自美國的戰略壓力,已經極大地促進了中俄的戰略聯合一一儘管如此,美國似乎依然沒有停下的想法,甚至繼續進行各種各樣的挑釁,那麼,美國真的有實力向中俄攤牌嗎?俄媒披露,美軍運輸司令部司令達倫·麥克迪尤剛剛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作證時說,他的部門沒有足夠的運輸艦、運輸機和空中加油機,一旦爆發戰爭,既無法把大量裝備和有生力量調動到戰場,也無法向戰鬥區域內的軍隊提供補給。而這一軟肋,或許註定了美國要吃敗仗。

2017年,美國運輸司令部首次舉行了演練與技術發達國家(俄羅斯或中國)發生軍事衝突的司令部演習。結果發現,運輸工具被毀或失靈將“成為一場災難”。麥克迪尤指出,從這些預測角度來看,美軍運輸艦和運輸機的數量不足以應付大規模衝突。以美國的主戰坦克M1“艾布拉姆斯”坦克為例,這種機械化旅的主戰力量每走1英里(1英里約合1.6公里)就要“喝掉”3加侖(每加侖約合3.785升)油,這對後勤補給的要求太高了。同時,美國意識到,如果與擁有遠程高精度武器的對手作戰,大型倉庫、運輸隊和集中在一起的人員物資就會變成靶子。

想向中俄攤牌?這一軟肋註定美國要吃敗仗!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後勤作為現代戰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從來不容忽視,歷史上因後勤不足導致功敗垂成的戰例不勝枚舉。而美國假如與中俄在朝鮮半島方向開戰,那麼,其後勤將會繞過半個地球,儘管其可以依靠日韓乃至澳大利亞提供後勤支援,但這遠遠不夠,尤其是和中俄兩個資源大國相比之下,顯得杯水車薪。上個世紀50年代,美國尚且不能全身而退,何況今日乎?或許,這才是美國遲遲不敢過於造次的根本原因。

不過,對於美國而言,它制定的戰略目標往往高於自身實際能力,無論是其推行的“亞太再平衡”戰略,還是北約東擴,都遲早會遇到一個臨界點,達到某種力量的平衡而止步不前。

當前,中美的平衡點有兩個,一個是半島,具體體現為關於薩德能否在韓國部署的博弈;一個是南海,具體就是美國還能否成功攪局,防止東盟國家集體倒向中國。整體而言,我們顯然更勝一籌,美國的影響力近乎透支,除了炫耀軍事力量,還陷入了不得不拉攏日印的窘況,但日印的戰略目標,與美國並非完全一致,這就導致美國有可能在南海“被迫”出局,將勢力範圍分給印日,否則就可能毫無作為。

想向中俄攤牌?這一軟肋註定美國要吃敗仗!

而在對俄博弈中,平衡點也有兩個,一個是敘利亞。現在美國的地面部隊已經進入敘利亞境內,前段時間美國的戰斧導彈也進行了一波齊射,同時,特朗普把他的出訪第一站放在沙特和以色列等國,也似有重新大力介入中東的意圖,但這些動作,都擋不住俄羅斯的“不同意”三個字,而且俄羅斯也在拉攏中國,共同在敘利亞問題上抗衡美國的壓力。另一個平衡點就是烏克蘭,因為克里米亞問題,美國和西方國家對俄羅斯進行了長期嚴厲制裁,雖然讓俄羅斯很難受,但其已經不能再後退了。

也就是說,無論是“薩德"問題、南海問題,還是敘利亞問題、烏克蘭問題,美國的影響力長驅直入,已抵達中俄的核心關切,退無可退,如果美國不知收斂,那麼,只會導致更加激烈的對抗,乃至衝突、戰爭。但事實上,一個非常明顯的問題就是,美國並非如想象中的那般強大,且不說後勤能否跟上,其廣大盟友隊伍會否堅定不移的跟隨美國,尚且是個未知數,澳大利亞不願在南海得罪中國,韓國不願朝鮮半島有事,而歐盟在沒有英國的情況下,也與美國漸行漸遠。或許,美國更該考慮的是,放緩擴張步伐,解決下自身可能面臨的諸多嚴重問題。

想向中俄攤牌?這一軟肋註定美國要吃敗仗!

國雖大,好戰必危。這句警世名言,已經越來越契合當今的美國,它過於高看自己,而低估了對手,或許,“一場災難”的描述,是最貼合實際的。儘管美軍的一些將領也曾叫囂美軍具有同時與中俄開戰的能力,但事實上,美國的戰略缺陷還有很多,根本不足以向中俄攤牌,如果它堅持一意孤行,那麼,遭遇挫折就在不久的將來!

聲明:已發現多家媒體未經授權轉發第一軍情文章。為尊重原創,轉載請標明出處。微信公眾號轉載請聯繫管理員開白名單。敬請配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