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龍下海,海底建網!中國霸氣構築南海海底長城!

南海 海軍 大氣科學 海王星 匹夫有態度 2017-06-07

近日,好消息不斷!一是中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正在世界最深處的馬裡亞納海溝進行深潛探索,進行的第4潛最大潛深6699米,獲取到岩石、沉積物、生物和近底海水樣品。25日進行的第2潛中,“蛟龍”號成功找到並回收了一年前因特殊情況留在6300米深處的採水器,創造了世界載人深潛在這方面的新紀錄,驗證了“蛟龍”號大深度定點搜尋的能力。二是中央政府近期批准了海底科學觀測網的建設計劃,預計建設週期五年。同時中國將在上海建設一個監測與數據中心,實現對水下系統獲取的化學、生物和地質信息數據進行存儲和管理。報道說,這個系統不僅有助於推動中國的科學研究和災害預警水平,而且還有助於維護國家安全。這兩件事情看似沒有關聯,但結合一起分析,大有門道。近來南海不平靜,中國這兩個舉動,表明中國正在從技術層面上加強對南海的掌控!

蛟龍下海,海底建網!中國霸氣構築南海海底長城!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

從全球來看,建立海底觀測網,很多國家已經走在了我們前面。北美、西歐和日本等十幾個國家都已經擁有海底觀測網。加拿大建立的海底觀測網命名為“海王星”網。加拿大通過遠程遙控車ROPOS建造“海王星”網。ROPOS裝有兩條手臂,“海王星”的大部分深海安裝工作均由它們完成。系統安裝完成後,“海王星”網將開始傳輸數百個海底儀器和傳感器獲取的數據。這些數據將直接從太平洋洋底傳到互聯網上,並且是以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這種不間斷方式傳輸。據估計,這個海底網絡每年可產生50太字節(TB,一千千兆字節)數據。通過這些數據,科學家能夠了解從地震動力學到氣候變化對水柱產生的影響,再從深海生態系統到鮭魚遷移的各種各樣的信息。

蛟龍下海,海底建網!中國霸氣構築南海海底長城!

海底觀測網

其實我國早就開展了這方面的研究和試驗。2009年,山東省海底觀測研究正式立項,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承擔了這一項目的研究。科研人員經過兩年多時間的攻關,突破了海底觀測網絡架構、節點建設、能源輸送、通訊與控制等關鍵技術,研製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儀器設備,並在青島膠州灣附近海域建立了一個通過光(電)纜與陸地連接的水下分佈式傳感網絡系統,進行了組網試驗。系統經過海洋相關部門的試用,獲取了穩定可靠的監測數據,驗證了軟硬件的性能。

蛟龍下海,海底建網!中國霸氣構築南海海底長城!

主接駁盒布放

2013年,我國首個真正意義的海底觀測示範系統在海南三亞海域建設完成。該示範系統由南海海洋所牽頭,聯合瀋陽自動化所和聲學研究所共同完成,是我國海底觀測網絡建設的一次先導性實驗,達到了關鍵技術攻關與示範的效果,全面提升了我國海洋觀測能力和設備研發水平,為承擔國家“十二五”重大科學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我國更大規模的海底觀測網奠定了堅實基礎。廣大科研人員通過研發接駁盒、能源/信號傳輸與處理等關鍵技術,集成水聲通信技術和光纖傳感技術以及系統技術,並突破高壓直流輸配電技術、水下可插拔連接器應用技術、網絡傳輸與信息融合技術、穩健的網絡協議、水聲通信網與主幹網協同機制技術,使三亞海底觀測示範系統成為我國海洋觀測歷史上首個真正意義和具備完整功能的海底觀測示範系統。三亞海底觀測示範系統由岸基站、2km長光電纜、基於自主技術的1個主接駁盒和1個次接駁盒、3套觀測設備、1個聲學網關節點與3個觀測節點構成,並具有擴展功能,岸基站提供10kv高壓直流電,接駁盒布放在20m水深的海底。

蛟龍下海,海底建網!中國霸氣構築南海海底長城!

次接駁盒布放

現在,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下潛深度已經解決了海底下潛鋪設組網的技術問題;先期的三亞海底觀測示範系統業已技術成熟!所以,中國選擇在這個時候建設海底科學觀測網,可謂正當其時!一旦建成,可以說在南海海底修建了一道隱祕的海底萬里長城!這道海底長城的修建,是中國切實掌控南海最有力的手段!屆時一旦外國的潛艇和水面艦只進入觀測區域,我們將會第一時間掌握其動向,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蛟龍下海,海底建網!中國霸氣構築南海海底長城!

美國海軍俄亥俄潛艇發射“三叉戟II”潛射彈道導彈電腦模擬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