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艦前腳剛到,美國總統隨後要來:杜特爾特最終選擇跟誰走?

南海 美國 中美關係 外交政策 第一軍情 2017-05-02

第一軍情作者:火火

菲律賓先是和美國鐵,後來又和中國好,現在據說是在搞平衡路線。如此反反覆覆,美國不高興,中國也不滿意,不過中美兩國都還在努力爭取,至少誰也不希望菲律賓成為一個過於敵對的國家。據《菲律賓商報》4月29日報道稱,3艘中國海軍軍艦將從30日起,前往菲律賓達沃市訪問3天。菲媒稱,這彰顯雙方日益升溫的關係。菲律賓國防部發言人在簡訊中說,“國防部對於外國海軍來訪保持開放態度,誠如美國、越南、俄羅斯與新西蘭一樣,我們歡迎中國軍艦訪問。除了作為信心建立的措施之外,我們也認為這是中方彰顯兩國關係升溫的動作。”

這是2010年4月以來,首次有中國軍艦訪問菲律賓。由荊州艦、長春艦和巢湖艦組成的中國海軍艦艇編隊30日中午已經抵達達沃市。據悉,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將於今天下午登艦參觀。

這裡面有兩個信號非常積極:第一個是來訪的中國軍艦,在這個曾經恩怨頗多的國家面前,沒有被稱為威脅;第二個是菲律賓總統親自登艦,至少比此前美國的航母卡爾·文森號到訪時所受到的“三個部長登艦”的待遇高了一個檔次。

中國軍艦前腳剛到,美國總統隨後要來:杜特爾特最終選擇跟誰走?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4月30日發自華盛頓的報道,白宮就美菲兩國領導人電話交談成果發佈消息稱,特朗普總統已答應11月份訪問菲律賓,同時邀請杜特爾總統特訪問美國。特朗普的訪問,對於菲律賓無疑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要知道,截至目前,除了明確表態要訪問中國、英國外,連俄羅斯、日本等都沒有獲得這一“殊榮”。當然,現在才是5月,在特朗普訪問菲律賓之前,可能還會訪問很多國家,但這絲毫不影響展現美國對菲律賓的重視。

毫無疑問,僅從消息發佈時間而言,中國軍艦和美國總統,不經意間在菲律賓“撞到”了一起,這樣一種PK!究竟會有怎麼的結局呢?

中國軍艦前腳剛到,美國總統隨後要來:杜特爾特最終選擇跟誰走?

如果時間推回到去年7月份杜特爾特上臺之前,美國總統特朗普無疑將穩操勝券——眾所周知,當時的情況是,美菲之間的同盟關係已經很多年了,美國在菲律賓還有很多軍事基地。尤其是在阿基諾三世任內,菲律賓甘願充當美國在南海政策上的馬前卒,奉行對華敵對政策。當時的國際形勢背景,基本看不到一點點中菲關係可能改善的跡象,能夠不繼續惡化就不錯了。

如果時間推回到杜特爾特上臺之後到今年4月以前,那中國軍艦似乎是贏家。因為當時的主流認知是,菲律賓外交政策基本可以認定為疏美親中。杜特爾特本人經常對美國進行批評,對中國則大加讚賞,公開表態稱中國為“朋友”、“大好人”。在南海相關爭議問題上,雙方也刻意進行了迴避。

那麼,現在呢?是中國的軍艦還是美國總統更勝一籌?估計很多人就答不上來了,而這也是正是國際關係的微妙之處。或許,第一軍情評論員能夠為大家提供一個思路,應該有一定參考意義。那就是,儘管因為杜特爾特近期出爾反爾的言行以及菲律賓各方面的表現,不盡如人意,甚至讓人多有反感之處,而網上稱其為“兩面三刀”的也不少,但這都是比較感性的一些詞語,從理性而言,中菲關係所取得的進步,還是有目共睹的,而美菲關係,卻倒退嚴重。

中國軍艦前腳剛到,美國總統隨後要來:杜特爾特最終選擇跟誰走?

也就是說,從事情本身的發展變化而言,菲律賓從親美到親中,經歷了一個180度的大翻轉,爾後,產生了一個回落,菲律賓又試著在中美之間走平衡路線。但對比以往,至少,中菲的合作空間還是擴大了很多,那麼,在南海問題上,菲律賓也許就不再像從前那樣一味地充當“絆腳石”和“攪局者”,而這就是它的意義所在。也正因如此,美國插手南海的最大支點,也因菲律賓的外交政策變化而消失了。而據《環球時報》觀察,30日公佈的第30屆東盟峰會涉及南海的聲明中,並沒有像西方媒體所爆料的那樣,對中國有不點名的批評。

因此,從長遠來看,在對菲律賓的這場外交“爭奪戰”中,美國必敗,而中國才是最後的贏家。因為,主張和平的中國代表著世界潮流。中國主張國不分大小一律平等,而美國要建立的則是勢力範圍。因此,儘管當前中菲關係遇到了一些困難甚至波折,但是,大勢難改!

聲明:已發現多家媒體未經授權轉發第一軍情文章。為尊重原創,轉載請標明出處。微信公眾號轉載請聯繫管理員開白名單。敬請配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