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兩項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在粵啟動

南海 海洋學 大學 地理 中國科技網 2017-06-24

中國科技網廣州6月21日電(記者左朝勝)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海海洋所)牽頭承擔的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南海及其附屬島礁海洋科學考察歷史資料系統整編”和“紅樹林生物資源調查與重要種類DNA條形碼庫構建”項目啟動會今天在廣州召開。

據瞭解,科技部2017年共批准立項14個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項目。其中,中科院南海海洋所憑藉建所近六十年來,專注南海海洋科學考察和研究所積累的海量的第一手原始數據資料、豐厚的研究基礎和雄厚的研究力量,聯合國內其他南海研究相關優勢單位,同時組織申報“南海及其附屬島礁海洋科學考察歷史資料系統整編”和“紅樹林生物資源調查與重要種類DNA條形碼庫構建”兩個項目,並通過專家評審獲得科技部批准立項。

“南海及其附屬島礁海洋科學考察歷史資料系統整編”項目,面向國家經略南海、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戰略需求,系統搶救、收集和電子化整編我國自上世紀五十年代末以來,在南海及其附屬島礁開展大型海洋科學考察所取得的珍貴數據和史料。通過近六十年科考資料的比對、分析和研究,全面系統掌握南海及其諸島的資源、環境及變動狀況,既可彰顯我國對南海的管控和開發歷史,更可為滿足國家在新時期、新形勢下維護權益、資源開發、海上安全、減災防災、外交談判、軍事行動保證等經略南海的重大戰略需求提供科學支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項目總經費2040萬元,下設7 個課題。其中6 個數據整編課題分別負責南海水文氣象數據整編、南海海洋化學數據整編、南海生物生態資料整編、南海漁業資源調查數據整編、南海及其附屬島礁地質環境資料整編、南海島礁地質樣品資料整編;1 個課題負責數據彙總、綜合數據庫建設、專著(系列叢書)統編、地理信息系統建設等。

項目組彙集了我國南海科學考察和研究歷史悠久的10家科研院所及高校,包括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國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廈門大學、中國水產科學院南海水產研究所、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南京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和清華大學,共193名科研骨幹參加,涵蓋海洋生物、生態、漁業資源、地質、化學、物理以及信息地理學等專業領域。同時聘請離退休老一輩科考隊員協助指導、“記憶恢復”訪談,保障整編數據的可靠性、真實性和準確性。

“紅樹林生物資源調查與重要種類DNA條形碼庫構建”項目,面向國家建設海洋生態文明的重大需求、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意在摸清我國紅樹林生物資源和重要種類基因資源家底,為國家紅樹林研究、保護與管理以及資源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基礎數據,為國家島礁、灘塗、海岸生態修復等儲備生物種質資源和基礎資料,為國家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海岸重大工程以及近海漁業資源保護提供決策依據。

項目總經費2414萬元,下設7個課題,分別為浙江、福建紅樹林生物資源調查、廣東紅樹林生物資源調查、海南紅樹林生物資源調查、廣西紅樹林生物資源調查、紅樹林生物資源 DNA 條形碼的數據採集、紅樹林資源遙感監測與評估、紅樹林生態系統資源數據庫構建。

項目共12家單位參與,彙集了國內近120名具有多年紅樹林調查與研究工作基礎與經驗的科研人員。其他11家單位有廈門大學、中山大學、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中科院華南植物園、海南大學、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浙江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

南海海洋所成立於1959年1月,是國立綜合性海洋研究機構。近年來,南海海洋所立足島礁、深耕南海、跨越深藍,全面深入實施“率先行動”計劃和加快實現“四個率先”目標。面向“經略南海”的國家戰略,集院內外優勢力量牽頭組織A類戰略性科技先導專項“南海環境變化”;面向“一帶一路”的重大機遇,規劃和建設智慧海洋和島礁創新中心,全面提升了研究所經略海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