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壇\'教父\'王文教首次回祖籍地南安大洋村謁祖'

""羽壇'教父'王文教首次回祖籍地南安大洋村謁祖"羽壇'教父'王文教首次回祖籍地南安大洋村謁祖羽壇'教父'王文教首次回祖籍地南安大洋村謁祖

現場洋溢著親人相見的喜悅

早報訊(記者 陳小芬 莊麗祥 文/圖)月圓人團圓,今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人們團聚一起共敘親情。昨天,南安大洋村祠堂、村道洋溢著親人相見的喜悅。國家羽毛球隊原總教練、86歲的王文教第一次回到祖籍地南安洪瀨大洋村謁祖,與家鄉的親人們相聚共話念鄉之情。而王老最近還有一件喜事,入選了國家榮譽稱號建議人選(全國28人)。

曾經回鄉尋親未果

見到親人吃啥都香

“我來過但找不到親人,這次是真的回到家,非常高興找到老祖宗的地方。”王老說,大約上世紀80年代末,他隻身一人來到南安,僱輛摩托車,跟摩托車師傅說要到洪瀨四都,可師傅只知洪瀨不知四都,更不要提四都的大洋村。就這樣,在山裡曲曲彎彎的土路兜轉許久,王老也沒能尋到祖籍地、尋到親人,只好帶著遺憾回到北京。昨天,王老握著家鄉人的手,多次提起這事。王老說,雖然尋不到親人,但他一直都念念不忘家鄉,想不到這次在中秋節前實現了,這讓他非常高興,是真正的團圓。

原定於昨天上午9點到大洋村王氏家廟,但迫不及待想見到親人的王文教早早從酒店出發,在王聰明等堂侄們的陪同下來到村裡,與在家鄉的親人們一一握手相認。謁祖後,王文教一行到村裡及祖屋走走逛逛。當看到家鄉的土路已鋪成水泥路、種植漂亮的鮮花綠植,變化如此之大,他不禁讚歎。

為歡迎王文教回鄉,鄉里人特意煮了寓意健康長壽的雞蛋麵線。“家鄉的雞蛋麵線好吃,見到親人心裡高興,吃什麼都香。”王文教說,小時候他生日,母親也會煮麵線給他吃。考慮臨近中午,親人們讓王老吃幾口意思下,王老則笑稱“午飯可以不吃,但這面線要吃完”。

王鼎意告訴記者,他的爺爺王東水是王文教的堂哥。此次得知堂叔公王文教要回鄉謁祖,他還特意翻出爺爺的照片,想不到兩人長得很像。雖然與堂叔公從未見面,但親人間特有的感情,讓他們感到非常親切自然。

父母教誨不忘根

關心家鄉發展變化

王文教的父親是南安洪瀨大洋村人,後來移民印尼,1933年王文教出生於印尼,帶著“幫祖國提高羽毛球水平”的信念,他於上世紀50年代突破重重困難回到中國。1972年負責組建國家羽毛球隊、擔任中國羽毛球隊總教練和男隊主教練。在他的總教練生涯中,共獲得過56個世界單項冠軍、9個世界團體冠軍,被國家體委授予“新中國體育開拓者”稱號,為中國羽毛球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他被稱為羽壇“教父”。

昨天王老拿起早報,翻看《國羽拓荒者 師徒叱吒羽壇半世紀》的報道,王老指著版面中“1982年,王文教率隊勇奪湯姆斯杯”的照片說,當年他從國際羽聯主席手中接過湯杯,內心非常自豪,作為中國人真是揚眉吐氣。

歸國后王文教居住在北京,從未在家鄉生活過的他,昨天與親人用閩南話聊天,聊得非常自然。“我普通話講得多,家鄉話講得少,但還是會講。”王老說,父母很有家鄉情懷,從小就教導他們不能忘了自己的根。小時候,他們兄弟姐妹只有講閩南話,才能從母親那拿到零花錢或其他獎勵。

除了謁祖、見親人外,王文教還與當地的村幹部和僑聯等了解家鄉的發展變化。他說,歸國後他見證了祖國的發展進步,真的是了不起。當天下午,王文教還與他第一個也是最得意的弟子林建成到南安注禮小學觀看學生打羽毛球,對學生們進行指導和鼓勵。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