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奶業最大的威脅不是進口奶,而是國民乳製品消費水平和國民信心——低溫奶或成國產奶業復甦突破口

奶粉 牛奶 巴氏奶 市場營銷 新消費 2017-05-15

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之後,國產乳業遭遇市場重創,消費者對於國產牛奶質量的信心大幅下滑,紛紛轉向訂購國外奶粉。多年過去,當前的國產牛奶合格率是怎麼樣的呢?

國產乳業最艱難時期或已度過,根據食藥監總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產牛奶抽檢合格率達100%。但是,國內乳製品企業仍要面對的挑戰是,國外乳品進口量的高速攀升。

國產奶業如何才能全面復甦?原農業部副部長、中國奶業協會會長高鴻賓在5月10日舉辦的第五屆中國好鮮奶·新鮮盛典春城啟幕儀式上表示,目前中國奶業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進口衝擊,而是我國國民乳製品消費水平的不足和對國產奶粉的不信任。

進口奶衝擊仍存

近幾年來,國民乳業消費量增長的長期滯緩,而國外乳品進口量卻還高速攀升,也客觀反映了嚴重的消費信心問題。實際上,進口乳製品頻頻因為質量不合格等問題登上報端,其長時期保鮮後留存的營養成分也備受爭議。5月9日,食藥監總局頒佈一批對乳製品、飲料等7類食物519批次樣品的抽檢成果。其中分歧格樣品3批次,均為從德國、美國進口的乳制產品。其中,一款從德國進口的脫脂純牛奶因被檢測出非貿易無菌而被責令召回。

資深乳業專家顧佳升教授在第五屆中國好鮮奶·新鮮盛典上公佈的最新數據也顯示,2008年至今,我國乳製品自給率一度從超過95%跌至谷底的75%左右。他坦言,“進口奶的大舉進攻已經讓國產奶陷入了非常嚴峻的形勢之中。”

實際上,國產乳業最艱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中國奶業協會會長高鴻賓在會上表示,今年一季度在食藥監總局抽查的國產牛奶中,合格率為100%,“國產奶業已經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但造成消費者仍舊相信進口奶就是好、國內乳企失地難收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於消費者目前仍存在一定的消費誤區”。

國家奶業科技創新同盟理事長王加啟表示,消費信心不足與產業鏈不均衡這兩大問題成為亟待破局的奶業頑疾。在此背景下,一場為突破國內奶業現狀的“中國優質乳工程”悄然展開。顧佳升透露,優質乳工程下一步還要從巴氏奶向常溫奶甚至奶粉等行業延伸,爭取建立起一套全行業通行的產業標準。

低溫奶增幅明顯

在較長一段時間,常溫奶由於其方便性等優勢佔據乳業大半江山,但近年來隨著消費進級等因素轉變,鮮奶亦成為奶製品中的一大選擇。從去年的數據顯示,2016年雖然整個液態奶增長緩慢,低溫奶增幅明顯。王加啟表示,“洋產品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國民健康飲奶的中心問題,尤其是在短保質期的低溫巴氏鮮奶上,成為本土乳企的出路”。

按照乳製品行業推動的史上最嚴苛標準的“中國優質乳工程”,以新希望為代表的國內乳企都試圖在低溫巴氏奶方面發力。比如,新希望推出的“24小時巴氏鮮牛乳”,是中國首款符合優質乳標準的鮮奶。

顧佳升在接受採訪時提到,國產奶業要超越進口乳製品並實現復興,關鍵做到十個字:你沒有我有,你有我更優。所謂“你沒有我有”就是巴士殺菌奶,因為巴氏殺菌奶的保質期最多七天,所以國外巴氏奶運到中國的難度大,成本高,風險大,這使得中國市場的巴氏殺菌奶都是國產奶,沒有進口奶,因此,巴氏奶則是很大程度上承擔了國產乳業復甦的重任。而“你有我更優”的是指高溫殺菌,要通過優化實現質量提升。

除了推出符合優質乳審核的低溫巴氏奶產品,新希望還試圖通過收購的多個區域老牌企業來形成系統整合。

中國奶業最大的威脅不是進口奶,而是國民乳製品消費水平和國民信心——低溫奶或成國產奶業復甦突破口

席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還表示,通過對整個體系的整合管理,要把這些年積累的有關優質乳的管理和教訓整合在一起變成標準,讓其它企業在樣板企業的基礎上覆制和提升。這保證了企業在未來更多板塊加入優質乳工程,以便企業實現可持續管理。

有業內人士認為,當前中國乳業的一大特色是部分地方乳企自身在當地擁有較久的品牌積澱,但在經濟下行週期中,其產品研發、市場營銷等範疇無法知足乳業消費升級的需要。通過資本收購、配合整合的方式將區域性乳企進行並聯,正成為中國乳業的一大突破口。

中國奶業最大的威脅不是進口奶,而是國民乳製品消費水平和國民信心——低溫奶或成國產奶業復甦突破口

·END·

(來源:新消費)版權聲明:“新消費”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確實無法確認,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與您共同協商解決。聯繫方式:010-88890472

新消費

微信號:Newconsumer

由《中國經營報》快消連鎖版組打造

挖掘消費行業新趨勢、新機會與新模式

打造快消業與連鎖業上下游良性聯動的新型生態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