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錦︱照片裡的木心與王伯敏

木心 魯迅 夏承燾 郭沫若 澎湃新聞 2017-06-07

這次新發現的六幀木心舊照,均出自《王伯敏美術史研究文匯(第三編)》,此書由中國美術學院編,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該編收錄的是王伯敏的“回憶錄、年譜及圖錄”,其中圖錄中包含有不少攝於上世紀四十年代的舊照,雖歷經動亂仍保存完好,實屬難得。

筆者之所以會關注到王伯敏的資料,是因為在烏鎮東柵木心故居紀念館的生平館裡展出了一幀木心與王伯敏等十二人或立或蹲在上海魯迅墓旁的合影(圖一)。據此,筆者才得知木心與王伯敏在青年時代曾有過交往。2015年夏筆者在上海市檔案館查閱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簡稱上海美專)的檔案時,又意外發現木心(本名孫牧心)與王伯敏兩人的成績單均赫然在列,這才得知他們是求學上海美專時同一個專業(西洋畫系)的同學。

夏春錦︱照片裡的木心與王伯敏

這五幀舊照均攝於上世紀四十年代的上海,照片中的人物均為上海美專的學生,其中每一幀中均有木心和王伯敏的身影,這裡有必要先交代一下兩人的關係。從現有資料來看,木心與王伯敏在學生時代交往頗為密切,這可從當年他們倆之間的幾件往事中略窺一斑。

一件就是上文提到的1946年11月25日,他們一起前往上海郊區的萬國公墓瞻仰魯迅墓。此次除了也發現圖一外,還另外發現了一幀拍攝於同一時間但十二人均為站姿的同款照片(圖二)。

夏春錦︱照片裡的木心與王伯敏

圖二:木心與王伯敏等十二人在上海魯迅墓旁均為站姿的合影

後來又從陳丹青先生處得知,圖一出自山東畫報出版社編印的《老照片》,為此筆者又從《老照片》第三輯中找到了王伯敏的《瞻仰魯迅墓》一文[又收錄於《老照片(珍藏版)》]。此文即是圍繞此幀照片而寫,因是當事人的回憶,史料珍貴,現將相關內容選錄如下:

一九四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這一天,我們男女同學事先約好,三三兩兩分頭去上海郊區的萬國公墓,瞻仰魯迅先生。當時白色恐怖,大家的行動,無不小心翼翼。臨出發時,年長一點的同學夏子頤(當時是地下黨員)告訴大家:“一定要注意盯梢的人,如果在中途甩不了可疑的盯梢特務,寧可回校,裝作沒事,千萬不能再前往。”幸好這天沒事,大約十時許,大家陸續到齊了。

在墓前,我們向魯迅像行三鞠躬禮,然後我們合影留念。

木心是1946年1月進入上海美專就讀的,此照的拍攝時間是木心進入上海美專的第二個學期,如按當時上海美專的學年計算,則是民國三十五年第一學期。此時,木心進入上海美專已將近一年。一年來木心積極投身於方興未艾的學生運動,表現之活躍至今鮮為人知。

1946年是魯迅逝世十週年,在瞻仰魯迅墓之前的10月19日下午,中華全國文藝界協會等十二個文化團體於辣斐大戲院(後改名長城電影院,已拆除)聯合舉行了規模宏大的魯迅逝世十週年紀念大會。此次集會是魯迅逝世十年來上海舉行的第一次正式的也是最為隆重的紀念活動,一時名流雲集,周恩來、邵力子、柳亞子、郭沫若、茅盾、葉聖陶、沈鈞儒、許廣平、馬敘倫、夏衍等均有參加。木心與上海美專的同學也參加了此次大會,而11月25日的冒險掃墓則是他們進一步寄託哀思的單獨行動。

第二件與王伯敏的一個筆名有關。據王伯敏晚年回憶,其筆名“田宿蘩”即是木心當年為了保護他,主動幫他取的:

我的筆名,一度用過“田宿蘩”,這是同學孫牧心給我起的。當時,民主運動高漲,“白色”恐怖。他知道我買了不少進步書籍,出於好心,將我所買的進步圖書,只要有“王伯敏”簽名的,一一添加筆畫。如“王”,兩旁加兩豎,即成“田”;又 “伯”字,上加寶蓋頭,即成“宿”;又“敏”字,上加草字頭,下加“系”,即成“蘩”。同學們無不以為妙。

由此可見,玩文字遊戲,向來就是木心的喜好和強項,其奇思妙想,當年就受到同學們的讚賞。在王伯敏的描述中,我們還可以得知青年木心此時的思想狀況:

這位姓孫的同學,是浙江桐鄉烏鎮人,穿著整齊,喜歡讀尼采的詩,有點才氣,是一個自由主義者,但又積極參加學生會的民主運動,聲言要做個無黨無派的革命者。有的同學說他有“小資產階級的狂熱病”。他不以為然。他宣揚“世界上只有善、惡,美、醜,光明、黑暗的區別,沒有階級的區別”。

王伯敏的這段話,筆者認為其重要性在於指出了青年木心“自由主義者”的思想傾向,特別是“聲言要做個無黨無派的革命者”。這就解開了一直困惑筆者的一個疑問,那就是木心青年時代雖然積極投身於革命,並與中共地下黨交往甚密,還有過多次合作共事的經歷,但他始終沒有加入任何黨派。當新政權建立以後,這或許正是有過革命經歷的木心並沒有受到新興政權垂顧的原因所在。

除了木心和王伯敏,圖一、圖二中的人物還有張小泯、方莉莉、葛克儉、丁潔因、汪倫英、林曉丹、陳沙兵、馮方暉、夏子頤和郟奇丙。

夏春錦︱照片裡的木心與王伯敏

圖三:孫牧心、王伯敏、史濟利、葛克儉、陳曼聲、林克鬆等的合影

夏春錦︱照片裡的木心與王伯敏

圖四:孫牧心、王伯敏、葛克儉、陳曼聲、林克鬆、張懷江、丁潔因、趙荊等的合影

此外還有四幀舊照,圖三、圖四據王伯敏標記均攝於1946年秋,畫面人物圖三有孫牧心、王伯敏、史濟利、葛克儉、陳曼聲、林克鬆等,圖四有孫牧心、王伯敏、葛克儉、陳曼聲、林克鬆、張懷江、丁潔因、趙荊等。

夏春錦︱照片裡的木心與王伯敏

圖五:孫牧心、王伯敏、顧生嶽、汪倫英、史濟利、張懷江等的合影

夏春錦︱照片裡的木心與王伯敏

圖六:孫牧心、王伯敏、張懷江和夏子頤的合影

圖五、圖六據王伯敏標記均攝於1947年(其中圖五為該年秋),畫面人物圖五有孫牧心、王伯敏、顧生嶽、汪倫英、史濟利、張懷江等,圖六有孫牧心、王伯敏、張懷江和夏子頤。

木心的這些美專同學中,以陳沙兵、葛克儉和夏子頤最為活躍。三人早年參加過抗日救亡運動,還從事魯迅所倡導的新興木刻運動,進入上海美專後又都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於1946年四月一起成立了中共上海美專黨小組。1946年至1948年期間上海美專的多數學生運動,就是在這個黨小組的領導下展開的,其中就包括組織美專學生參加魯迅逝世十週年紀念大會和到萬國公墓祭掃魯迅墓。

值得一提的是,夏子頤系夏承燾的侄子,1946和1947年間,木心、王伯敏均與夏承燾有過親密的來往,筆者曾作有《木心與夏承燾的“忘年交”》一文,對木心與夏承燾的來往做過介紹,此不贅述。而王伯敏與夏承燾的交往在《王伯敏美術史研究文匯(第三編)》中亦有回顧,因與本文無關,在此一併從略。

這六幀照片,均在木心逝世後發現,這次又因從王伯敏之子王大川先生處找到原照,得以向世人呈現高像素的圖像,無疑豐富了青年木心的影像資料,彌足珍貴。

(本文圖片由王大川先生提供,謹此致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