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用摩托車因具有體積小、重量輕、速度快、越野能力強、車上還能搭載武器等特點,非常適用於偵察、通信、聯絡等作戰任務。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軍用摩托車就逐漸嶄露頭角並開始裝備部隊;一戰之後,軍用摩托車的發展更為迅猛,裝備數量和技術水平都得到了極大提高。尤其是二戰期間的歐洲平原逐鹿和北非大漠鏖兵,幾乎處處可見其蹤影。

戰地快馬:二戰軍用摩托車盤點,個個威風霸氣!

軍用摩托雖然它比不上“陸戰之王”的氣吞山河,也比不了“戰爭之神”的雷霆萬鈞,但是經過戰火洗禮的軍用摩托車,其獨特作用也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充分肯定,並誕生了一系列經典軍用摩托車品牌和許多膾炙人口的產品:如英國的諾頓和BSA,美國的哈雷和印第安,德國的寶馬和尊代普乃至前蘇聯的烏拉爾系列……它們不僅是戰爭期間不可或缺的運輸工具,同時更是頗具殺傷力的戰爭武器,可以說軍用摩托車的出現為世人展示出了另一道亮麗而獨特的風景。

英國——軍用摩托車的霸主和始作俑者

英國的摩托車工業特立獨行,早在20世紀初期便引領潮流,曾一度是技術革新與傑出車輛製造的大熔爐。在大不列顛群島上,誕生了像諾頓、凱旋、文森特、BSA這樣頗負盛名的摩托車製造公司,它們使英國的摩托車工業在兩次世界大戰前後步入鼎盛,壘就了當時歷史上不可逾越的標高。

戰地快馬:二戰軍用摩托車盤點,個個威風霸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配合坦克裝甲集群作戰,英軍首次在BSA與諾頓摩托車上加添邊車,並在邊車內安裝可靈活拆卸的座椅(就是大家常見的三輪摩托車挎鬥),用於作戰的軍用摩托車據此誕生。

而後,為適應陸地作戰的需要,諾頓公司又對其產品進行了大膽改進:將邊車輪與摩托車後輪相連接並同步傳動,增大摩托車與地面的接觸面積,使其在各種起伏地形都可以縱橫馳騁、無所顧忌,提高了軍用摩托車的越野作戰能力。這一時期,英國比較成熟的軍用摩托車是BSA公司1919年生產的E型車和諾頓邊車。

戰地快馬:二戰軍用摩托車盤點,個個威風霸氣!

二戰爆發後,英國的軍用摩托車得以長足發展。歐洲第二戰場開闢後,英國無敵公司生產的G3L單缸軍用摩托車全部以淺黃色加以彩繪,執行“沙漠風暴行動”的軍事任務。該車第一次在車身上採用了數字識別系統和遮蓋式車燈,可以遂行高難度條件下的長時間作戰。

二戰期間,無敵公司為盟軍提供了近8萬輛軍用摩托車。1940年,隨著希特勒“閃電戰術”在歐洲頻頻得手,凱旋摩托車製造廠廠房遭到轟炸,直至二戰中期才恢復生產能力,儘管如此,該廠還為盟軍提供了近4萬輛頗具戰鬥力的軍用摩托車。

除此之外,英軍還曾研製出裝備傘兵的空降軍用摩托車,典型的是享有“飛行跳蚤”之稱的RoyalEnfield輕型軍用摩托車。該車以輕便靈巧著稱一時,在美國和德國均有生產。

戰地快馬:二戰軍用摩托車盤點,個個威風霸氣!

英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所生產的軍用摩托車有40萬輛之多,遠遠領先其它各國,幾乎佔據了當時整個世界軍用摩托車生產總數的半壁江山,所以英國無可爭議地堪稱是軍用摩托車霸主。

戰地快馬:二戰軍用摩托車盤點,個個威風霸氣!

美國——從“印第安”到“哈雷”的經典演繹

美國的印第安公司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車製造廠家,其產品遠銷世界各國。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印第安與哈雷軍用摩托車為了適應作戰需要,都毫不例外地加掛挎鬥,致使三輪軍用摩托遍佈戰場。但是隨著哈雷系列摩托的迅速崛起,印第安軍用摩托車的聲望和軍方訂購量都在減小,一度被哈雷摩托蓋過,難怪有人甚至稱,20世紀下半葉是“哈雷時代”。

戰地快馬:二戰軍用摩托車盤點,個個威風霸氣!

當美國對日本正式宣戰時,哈雷-戴維森摩托車製造公司即刻受命為美國軍方及其盟軍提供軍用車輛。按照軍方的要求,這些軍用摩托車主要應完成偵察、緊急投遞軍事文件和執行特殊運送等任務。哈雷-戴維森公司反應迅速,很快推出了世人熟知的WLA三輪軍用摩托車,其第三個字母A代表軍用的縮寫(ARMY,軍隊的意思),裝配了V型雙缸0.75升頂置式進排氣門風冷發動機。該車秉承了哈雷機車的貴族血統,具有外形美觀、經久耐用、越野能力強等特點,備受盟軍讚譽。

戰地快馬:二戰軍用摩托車盤點,個個威風霸氣!

二戰結束時,哈雷-戴維森公司總共為盟軍生產了9萬多輛WLA型軍用摩托車。為了紀念二戰的勝利,更為了表彰哈雷WLA軍用摩托車的作戰功績,美軍賦予了它一個響亮的綽號——“解放者”。

戰地快馬:二戰軍用摩托車盤點,個個威風霸氣!

德國——精心打造質優價昂的德意志鐵軍

德國人素來以作風嚴謹聞名於世,其武器裝備同樣以性能優良、做工精細、經久耐用而著稱,兩次世界大戰德國軍用摩托車的發展更加證明了這一點。

一戰失利使德國軍事工業備受嚴格限制。為東山再起,德國便將生產大炮的尊代普和製造飛機發動機的寶馬公司均轉向進行摩托車生產。

戰地快馬:二戰軍用摩托車盤點,個個威風霸氣!

二戰期間,為德軍研製和生產軍用摩托車的廠家主要有:寶馬公司、尊代普(Zundapp)公司、NSU公司和DKW公司。按照發動機排氣量的不同,德軍將軍用摩托車分為三個等級:0.35升以下的為輕型摩托車;0.35~0.5升之間的為中型摩托車;0.5升以上的為重型摩托車。

1935年德國陸軍成立了軍用摩托車部隊,1937年11月德國陸軍最高統帥部要求寶馬和尊代普兩家工廠為軍隊研製專用挎鬥摩托。設計目標規定:車輛最大載荷500千克(3名全副武裝士兵),越野胎寬度4.5英寸,直徑16英寸,且擋泥板必須預留足夠空間以便加裝防滑鏈,最大行程350公里,最大時速95公里,最小速度4公里。

戰地快馬:二戰軍用摩托車盤點,個個威風霸氣!

在這些要求下,兩個公司分別推出了自己的產品(即後來的BMWR75和ZundappKS750)。寶馬公司生產的軍用摩托車主要有BMWR12、R35、R71和R75,除了BMWR35為中型摩托車外,其餘均為重型摩托車。尊代普公司生產的主要型號為KS600(W)和KS750兩種重型摩托(多數帶挎鬥)。KS750的輸出扭矩大得驚人,能夠拖曳相當大的重物,在軍隊中素有“綠色大象”之稱。KS750和R75兩種摩托車的大部分零部件具有互換性,這便於戰時零部件的後勤保障。

戰地快馬:二戰軍用摩托車盤點,個個威風霸氣!

與寶馬以及尊代普相比,NSU和DKW的摩托車產量較少,NSU摩托車主要在20世紀30年代末期裝備德軍。從1940年起,NSU開始專門為德軍生產一種外形古怪的半履帶式摩托牽引車ETTENKRAD(NSUHK-101),這種車前半部分和摩托車完全一樣,而後半部卻採用了交錯負重和履帶式行走裝置,牽引力更大,特別適合惡劣地形的行軍。該車一經投入使用,立即在蘇德前線和北非戰場贏得了良好的口碑,極受歡迎,僅在戰後其產量就達到了18000輛。

戰地快馬:二戰軍用摩托車盤點,個個威風霸氣!

德國軍用重型摩托車製造工藝精良、性能優越,同時也導致其製造成本極其高昂,一臺BMWR71或ZundappKS750摩托車的成本造價幾乎是當時裝甲車的2倍。

蘇聯——源自德國的紅色經典M-72

二戰中,納粹德軍的軍用摩托車一直衝鋒陷陣在最前方,它們在戰爭中的出色表現極大地刺激了蘇聯軍用摩托車的發展。

戰地快馬:二戰軍用摩托車盤點,個個威風霸氣!

1939年,斯大林授意有關部門同德國商談引進BMWR71的相關事宜,希望為蘇軍裝備這樣一種用途廣泛的軍用摩托車。可是當時納粹德軍正忙於入侵波蘭,根本無暇顧及此事。於是蘇聯人偷偷地弄到了5輛BMWR71摩托車和全套設計圖紙並進行仿製,這就是後來舉世聞名的紅色經典烏拉爾M-72軍用摩托車。

戰地快馬:二戰軍用摩托車盤點,個個威風霸氣!

M-72軍用摩托車發動機功率為22馬力,排氣量0.75升,具有重心低、堅固耐用和便於維修等特點,特別適用於越野和軍事行動。在近60多年的時間裡,M-72總共生產了約320萬輛。

20世紀50年代,我國軍方提出了生產軍用摩托車的裝備要求。在蘇聯的支援下,我國航空企業參照M-72研製出了國產長江750型摩托車。

戰地快馬:二戰軍用摩托車盤點,個個威風霸氣!

M72和長江750等摩托車作為BMWR71的繼承者持續生產了半個世紀以上,它們忠實地保留了原型車的主要特徵,目前已經成了兵器收藏者中十分珍貴的收藏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