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陽頂天最器重之人,卻不得人心,明爭暗鬥使得他失去兩大幫手

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唯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眾人,在那些江湖正道武林人士看起來是行事詭異的魔頭。明教的教規,以及教徒的所做所為,不被正派人士所理解,明教因此更是在江湖上被人稱之為“魔教”,人人得而誅之。甚至於對門戶之見並不十分看重的世外高人張三丰,也對明教頗有微詞,因為自己最器重的徒弟張翠山,也因明教而身敗名裂自盡身亡。張三丰在初遇相救常遇春後,得悉常遇春的真實身份,都曾經有過不該管這閒事的想法,還三令五申不讓張無忌加入明教。

明教中人,在不被世人理解,被朝廷和江湖武林同道四處追殺過程中,艱難度日。他們對加入明教,信明尊,拜聖火,無怨無悔。只因為他們心中那無比堅定的信念,以全天下的百姓蒼生為己任,反抗暴政,驅除韃虜,還我漢家河山。

此等為國為民的民族大義,要比那些所謂的江湖俠義,境界要高大的多。

陽頂天,作為明教中興之主,他的英雄氣魄和人格魅力,令那些眼高於頂,桀驁不馴,性格大相徑庭的明教高層折服,對他唯命是從。明教在他英明的治理下,積極招賢納士,發展教眾,在普通大眾老百姓中,宣傳教義,廣收信徒。明教的實力雄厚,儼然有一副只待天下有變,明教教主令旗所指,直驅大都之勢。

誰曾想: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陽頂天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給發展蒸蒸日上,前途一片光明的明教,幾乎帶來了滅頂之災。

陽頂天的突然失蹤,一時之間,讓明教群龍無首。在明教高層之間,徹底炸開了鍋,各種猜測議論紛紛。堅信陽頂天未死者,有之;懷疑陽頂天被奸人所害者,有之!謠言四起,人心惶惶。陽教主不在,誰來領導群雄,堅持抗元,被大家提上了日程,展開了激烈的博弈。

本是陽頂天最器重之人,卻不得人心,明爭暗鬥使得他失去兩大幫手

此時,陽頂天失蹤,聖火令不在,這給明教帶來了極大的困擾。畢竟聖火令之於明教,猶如打狗棒之於丐幫,受命於天的玉璽之於九五至尊的皇帝,重要性都是一樣,那是尊貴身份的象徵,是特殊信物對特殊身份的加持。自從明教聖火令失蹤之後,歷任教主,就開始坐的尷尬,勉強起來了。

見聖火令如見教主,在聖火令失蹤之後,明教教主或許是被前教主認命,或許是大家推舉,能者居之。沒有聖火令對身份的加持,自身能力,又不能足以服眾的,自然是會受到大家的反對和非議。陽頂天的實力和個人魅力,大家心悅誠服,大家齊心協力,明教中興,那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陽頂天意外失蹤,雖留下遺書,但教中無人知曉。明教高層對教主之位的爭奪,那就完全看每個人自身能力水平的高低了。

楊左使的實力,毋庸置疑;殷天正的本領和後援團隊,也是不可小覷;範遙實力不差,卻另有心事,對教主之位無意;龍王倒是想做教主,好自然而然的得到“乾坤大挪移”,來完成她此行中土的真正目的,但她身份特殊,不能服眾,又觸犯教規,嫁給明教的大敵,從而被大家徹底孤立;蝠王形單影隻,有一定實力,但是寒毒入體,朝不保夕;獅王雖然有實力,但威望卻不足以和殷楊二位相比;五散人也可以爭教主,苦於沒實力;五行旗想染指教主高位,雖有軍權硬實力,苦於在教中職位太低。

龍王多次觸犯教規,私進密道,最後與眾位兄弟鬧掰,破教而出,明教高層卻沒有依照教規進行處罰。這件看似不太要緊的事件,徹底開啟了明教眾人,無視教規的先河。於是,雙方爭的你死我活,教規能奈我何?我不背叛明教,昂然大步帶著隊伍走下光明頂,另立山頭,教規別給我說。教規禁止明教中人自相殘殺,劃面燙髮,裝聾作啞的苦頭陀,在沒遇到張無忌前,內心深處,可曾真心向明尊悔過?

陽教主不在,政令不行,執法不公,賞罰不明,至於教規,也只是一紙空文,沒有任何意義。

本是陽頂天最器重之人,卻不得人心,明爭暗鬥使得他失去兩大幫手

白眉鷹王奪權最後失敗,忍受不了明教內部的明爭暗奪,毅然下光明頂,創立天鷹教。

從後文來看,天鷹教和五行旗關係勢同水火,翻起舊賬,卻要拼個你死我活。很難想象的出,當初在光明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

五行旗和楊逍的天地風雷四門,同住光明頂,雖然彼此政令不通,誰也指揮不了誰,但卻大體上相安無事,沒有互相攻擊。這種詭異畫面的形成,不知道當初的楊逍,扮演了什麼角色?是楊逍和五行旗當初共同合作,還是有人在鷹王和五行旗之間,從中挑唆。導致雙方勢不兩立,見面以後一定要血流成河。

五散人一向閒雲野鶴,也曾經來窺視教主的寶座,可是在張中被楊左使打碎肩骨以後,五散人發誓從此不上光明頂。由此可知,這次內鬥鬧得多麼不可開交。獅王血債累累,失蹤多年,五散人中,周顛等就算是在怎麼和韋一笑不和,再怎麼厭惡,也只能選擇共同支持韋一笑,只為將萬人之上的楊逍,拉下教主寶座。

範遙苦頭陀,下光明頂,除了方便尋找陽頂天之外,也許是他不想深陷權力的漩渦。有人試圖找範遙來做教主,可知範右使在教中勢力也還不錯。可是一向自負的範遙,未必佩服楊逍,楊逍得勢,範遙也不見得有啥好處。範遙可以選擇遠走高飛,來將權力這把無形的枷鎖擺脫,只是為情所困,才是他真正的心魔。

於楊左使而言,他又得到了什麼呢!他人緣不好,樹敵太多,他也有意教主之位,畢竟沒有人比他更適合。他為了躲避周圍人的非議,選擇離開光明頂,在坐忘峰安家,估計在他內心深處,他也羨慕五散人如閒雲野鶴般逍遙自在。

本來,陽頂天最為器重之人正是楊逍,以後接任教主之人也是楊逍無疑,要不然陽頂天也不會把“乾坤大挪移”傳給他。楊逍有能力,卻不善於籠絡人心,他的孤傲性格在光明頂得罪的人太多。此時,作為光明左使,明教分裂到這一步,他也心有餘而力不足。

楊逍雖然不是教主,但是也承擔著教務重擔,明教總壇一切事物,還需要他獨自一人,苦苦支撐著。這麼多年,沒有楊逍一人在光明頂的日夜忙碌,明教恐怕早就名存實亡。坐忘峰上凝望遠方的楊逍,或許也是厭倦了這樣的生活,或許思念遠去的紀曉芙,亦是在想遠方的兄弟快回來,重振旗鼓,早日恢復漢家山河。

對明教高層而言,多年的內鬥,也讓他們心力交瘁,卻又無可奈何。和明教作對半輩子的汝陽王,也可以在此期間,過一段安逸的王爺生活。其他江湖勢力,汝陽王未必放在眼裡,只要略施小計,便讓他們自顧不暇。君不見,在有意為之的金子上,留下大力金剛指的指痕,便讓武當少林起了多次爭執。若不是張三丰的強力壓制,恐怕武當和少林,早就打的不可開交。

楊逍靜下心來,仔細思考人生,他遠望江南,看到聲勢浩大,數十年間硬抗武林正邪兩道,積極起事抗元的天鷹教,內心深處估計也有後悔當初的所作所為吧!

多年的明爭暗鬥,明教實力雖無明顯削弱,但在廣大基層教眾的心目中,遠在西域的總壇,早已經變的可有可無了。

當時陽頂天之所以選擇謝遜作為繼承人,或許也是因為唯有謝遜才能夠真正籠絡光明頂這群桀驁不馴各自為戰之徒吧,至於楊逍,雖然武功不弱,但是在處理人際關係方面,真是他的軟肋。

本是陽頂天最器重之人,卻不得人心,明爭暗鬥使得他失去兩大幫手

堅持原創,我是忠肝義膽嶽老三,歡迎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