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上市1年至少4次破發,遭摩根大通大幅調低股價評級至17美元

7月10日,有媒體報道,摩根大通( J.P. Morgan )罕見大幅調低拼多多股價評級至“減倉”,目標價17美元,較當前均價仍有17%跌幅空間。

受該消息影響,當天拼多多股價重挫3.12% ,收盤報收19.84美元,而昨天拼多多股價再次下跌至19.34美元,再度接近去年7月發行價19美元。

這個曾經以“電商新巨鱷”姿態突出重圍的拼多多,似乎並沒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

事實上,拼多多不被資本認可並非意外。上市以來的4次破發、財報顯示的業績虧損與利潤銳減、假貨橫行輿論洶洶,都為這場股價滑鐵盧埋下了伏筆。


近一週,拼多多的股價單日最高跌幅達到了19%,收盤大跌17.45%,股價跳水嚴重,總市值只有231億。

拼多多上市1年至少4次破發,遭摩根大通大幅調低股價評級至17美元

早在2019年最新一季的財報發佈時,拼多多股價便進入了下行通道,由於獲客成本的增加以及增長不及預期,盈利遙遙無期。來自美國市場的消息也不樂觀,今年4月外媒報道,拼多多又因假冒劣質產品數量激增被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列入其侵犯知識產權的年度“惡名市場”名單。而後又有自媒體曝出拼多多商家淪為博彩“洗錢”通道,而遭到拼多多的起訴。

如今,市值蒸發、假貨橫行、甚至”洗錢“爭議,都始終讓這個企業深陷泥潭,至於拼多多何時能從股價下跌的泥潭中掙扎出來,大概只有資本市場會給出最直觀的反饋。

01

拼多多股價的滑鐵盧,始於今年3月13日發佈的首份財報,財報顯示,拼多多2018年實現營收131.2億元人民幣,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經營虧損為39.583億元。

雖然有“年度活躍買家突破4億大關”等抓人字眼,但2018年全年,拼多多銷售和營銷支出為134.418億元,較2017年同比暴增900%;扣除一次性股權激勵帶來的虧損影響, 拼多多全年經營虧損仍接近40億元。

當時媒體詬病的焦點,主要是拼多多營銷費用高、獲客成本高。

資本市場立刻對財報做出了反應,財報發佈後,拼多多美股盤前股價一度大漲超6%,隨後迅速跳水,跌幅一度接近19%,截止收盤拼多多大跌17.45%報25.12美元。

當時,甚至有媒體以“拼的多 虧得多”為題報道了拼多多的財報。


顯然,儘管拼多多增長迅速,但是目前的估值還是偏高。跟競爭者相比,京東的市銷率為0.93倍,阿里巴巴的市銷率為13.42倍,而拼多多的則高達42.37倍,明顯被高估。

除了資本市場的斷崖式暴跌,此前根據拼多多發佈的2019年Q1營收業績也為拼多多的式微提供了證據,拼多多營收從2016年的5.049億人民幣到2017年的17.4億人民幣,增長245%。

而早之前的5月23日,更有媒體報道證實,美的、蘇泊爾、九陽等家電廠商集體撤出拼多多,同樣引發廣泛關注。對此,拼多多創始人達達不得不迴應稱:“任何有價值的品牌和有價值的商品,都不會從一個有價值的平臺徹底退出。”

並且特意提到,拼多多在準備“618”活動,但未來一段時間可能到處都是負面資訊,拼多多已經習以為常。

可惜的是,資本市場顯然沒有習以為常。“破發”,大概是對這一切最有力的迴應。

財經金融評論家餘豐慧認為,“今年集中上市的互聯網企業呈現大面積破發的狀況,一來是大環境不好,國內外整體資本市場普遍低迷;另一個緣由是企業本身運營情況和業績不佳,這批企業很大一部分都存在與估值不太匹配的狀況。”

02

對於拼多多來說,跌破發行價早已不是新鮮事。

早在2018年7月上市5天后,拼多多就遭遇了資本市場的不看好。在負面消息不斷的衝擊下,拼多多的股價在上市首日後連續四日下跌,盤中更是一度大跌逾16%,跌破其IPO發行價19美元/股,一掃首日上市的高光,陷入破發的尷尬。


成立不到三年的拼多多曾被很多人看作是“奇蹟”。

2015年9月成立的拼多多,主打“拼”團低價,讓用戶邀請親朋好友加入一起“拼”團,最終拼出低價來購買,憑藉這種低價和圈用戶的經營策略,拼多多發展迅速。但是低價的背後,卻難以阻擋假貨的問題畢竟商品都是具有成本的,尤其是品牌的商品,商品工藝都是經過的相對精心的打造輸出,加上物流、人工、鋪租等因素,不可能太低價出售,而拼多多一些標價過低的商品自然容易藏貓膩,這種貓膩在拼多多赴美上市後,名聲進一步大噪,引發了維權潮。

而說起拼多多的售假、侵權案,更是枚不勝舉。拼多多曾被TCL、特步、貴人鳥、創維、馳偉等多個品牌告上法庭,涉及服裝、家電、運動品牌、電子等多個品類。但對於假貨問題,拼多多創始合夥人達達曾迴應稱,假貨是人性問題,是社會問題,讓3歲的拼多多承擔是不公平的。

Seekingalpha分析師認為,拼多多假貨氾濫問題是拼多多股價發展掣肘,預測股價低至7美元。

這種市場高度的關注,形同放大鏡,最終衍生的出來的卻是拼多多各種不足和利空,拼多多在上市前後,名聲進一步大躁卻成為了各方討伐的對象。

在財報發佈後的分析師電話會上,創始人黃崢針也難掩情緒, 稱著實因不被理解而感到憂傷( a lttle bit sad )。

據華爾街分析師稱,此次摩根大通大幅調低評級至減倉與拼多多財報表現的盈利壓力劇增有關。虧損加劇、營收和月活這些基本盤超跌,導致市場喪失耐心。

03

2018年12月28日,拼多多在美股市場上再次破發。拼多多顯然不得不面對一個越來越尷尬的事實:假貨橫行不僅飽受消費者和輿論詬病,也讓資本市場避之不及。

沒多久,拼多多上市以來最黑暗的時刻終於來了。

美國當地時間4月25日,美國USTR(貿易代表辦公室)正式宣佈,將拼多多列入未能制止假冒產品銷售的商業市場黑名單。USTR在報告中表示,儘管很多消費者都知道假貨在這個平臺上的泛濫程度,但這些“低價商品”還是吸引了不少貪圖便宜的人。

同樣尷尬的是,拼多多還得面臨美國多家律所的集體訴訟。

早在拼多多於去年8月上市後不久,包括羅森律師事務所(Rosen Law Firm)在內的多家美國律師事務所宣佈,將代表拼多多的投資者對拼多多提出集體訴訟,以對潛在的證券索賠進行調查。

提出集體訴訟的律所的訴求無一不直指拼多多飽受爭議的假貨氾濫。

各家律所都在其聲明中附有表格鏈接,邀請購買了拼多多股票的投資者們加入集體訴訟。股民只要打開網頁,簡單填寫個人信息和聯繫方式,就能作為原告之一參與到對拼多多的訴訟當中。

相較於其他的電商平臺,拼多多具有明顯的“寬進”特徵,饒是如此,拼多多才能把過去幾年,已經在電商平臺上日趨萎縮的低價低質賣家圈進自己的生態,也 只有用這樣的縱容,才可能維持拼多多的“超低價”模式。好好的商品,價格怎麼會無緣無故低那麼多?“拼團”只是製造一個場景,沒有變出“低價”的魔法。

本質上,只要拼多多模式不改,它就不可能真的去打假,核心模式在這裡擺著,黃崢只能千方百計辯解、推諉,因為打假會打掉他的命根。

上市一年,拼多多交出的成績單,不管是營收、月活增速的超跌還是一-直未被解決的低端、假貨問題,都在透支投資者的信心。

內部增長乏力,外部還有來自阿里聚划算迎戰的壓力, 拼多多如何突圍困境,而此次大通在眾多投資拼多多的投資機構中率先發難,也許意味著市場不信任和耐心的喪失的起點。假設這種情緒在資本市場堆疊,也許會成為未來拼多多危機的開始。

輿情洶湧,假貨橫行,只是,一週年過去了,拼多多似乎還沒跑通經營模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