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鈔令”之後,總理又放大招,印度終於要崛起了?這些中國人已殺入

莫迪 經濟 投資 金融 智通財經 2017-06-15

本文轉自“華爾街見聞”

“廢鈔令”對印度經濟的影響還未退去,總理莫迪又放出一個猛招——稅改。莫迪上臺之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正推動著印度經濟這一“大象”崛起?

印度將開啟史上最大稅改

去年11月8日大手一揮,莫迪連夜在印度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廢鈔”實驗,驚呆了全世界人民。現在人們剛緩過勁,莫迪又放出了大招:如期啟動稅改!

這將是印度自1947年從英國殖民地獨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稅制改革,也是莫迪自2014年上臺執政以來最重大的經濟改革措施。

這次稅改的目的是通過單一的國家銷售稅(GST)來取代繁瑣且混亂的邦州地方稅,並放寬跨境貿易。當局希望通過此舉迫使數以百萬計的商人開始納稅,以此打擊長久存在的地下經濟,增加政府收入,促進經濟增長。

華爾街日報援引一些專家稱,預計新的稅收系統將在未來幾年內拉動印度GDP增長近一個百分點。

障礙不少,稅改能否順利執行?

數據顯示,“廢鈔令”嚴重拖累了印度經濟發展。今年早些時候,印度政府也已承認,去年的“廢棄”大面值紙幣的措施,對經濟產生了“不利影響”。

“廢鈔令”之後,總理又放大招,印度終於要崛起了?這些中國人已殺入

根據印度中央統計局公佈的數據,該國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長6.1%,遠低於路透經濟學家預期的7.1%,也低於此前兩個季度的經濟增速。2016年第四季度,印度GDP增速為7%。而在去年第三季度,印度GDP增速則達到了7.4%。

此外,這份數據還顯示,在截至今年3月的財年裡,印度全年經濟增長僅達到7.1%,較上一財年8%的增速大幅下降。

“廢鈔令”之後,總理又放大招,印度終於要崛起了?這些中國人已殺入

分析人士認為,印度經濟增速放緩很大程度上由“廢鈔令”所致。那麼,印度的稅改政策能不能順利執行呢?

1、政府部門需要讓數以百萬計的中小公司在新稅收系統中學會註冊,教會他們如何在網上填寫納稅表單。

2、印度網絡基建設施落後,很多地方互聯網連接不良,甚至都沒有網絡覆蓋。

3、更關鍵的是,多年以來,印度全國都存在著廣泛的避稅情況。在世界銀行發佈的納稅容易度排行榜中,印度在所有190個國家中排在第172位。

執行稅改的障礙不少,坊間傳聞稅改執行將推遲。對此,印度國家稅務局局長Hasmukh Adhia週二發推文稱,“關於國家銷售稅執行將推遲的傳言都是假的,請不要被誤導。” 印度官員暗示,大規模稅改將從7月1日開始如期執行。

“廢鈔令”之後,總理又放大招,印度終於要崛起了?這些中國人已殺入

印度政府稱,新的稅收體系將已登記繳納增值稅的700萬個納稅人中的80%收錄了,希望把其餘的大部分收入也吸收進來。

莫迪改革為印度帶來希望,大象甦醒?

在全球經濟增長陷入疲態的背景下,印度GDP增速近期逆勢上行,成為全球經濟中少有的亮點。分析師認為,在莫迪上臺之後,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正推動著印度經濟這一“大象”甦醒。

“廢鈔令”之後,總理又放大招,印度終於要崛起了?這些中國人已殺入

申萬宏源分析師金倩婧、王勝在報告中稱,和之前歷任印度政府相比,莫迪政府敢於向公眾公佈自身的政策目標,並設立了經濟底線,體現出了強勢政府的態度,並大力解決印度經濟過去在貨幣政策等方面面臨的挑戰。

“廢鈔令”之後,總理又放大招,印度終於要崛起了?這些中國人已殺入“廢鈔令”之後,總理又放大招,印度終於要崛起了?這些中國人已殺入

比如,莫迪政府上臺後,就一直致力於擴大基建投資。2015年,在莫迪政府上臺後的第一份預算報告中,其推出的2016財年基建投資資本支出增速就從2015財年的3.4%攀升至48.5%。2016年2月29日,在最新的政府預算報告中,莫迪推出了2.18萬億盧比(約320億美元)的鐵路和公路投資計劃,大幅超過2015年的0.7萬億盧比(約103億美元)。和過去歷次改革不一樣的是,其對於基建的資金來源渠道進行拓寬,以減少政府財政壓力。

再比如,看似負面不少的“廢鈔令”,長期來看好處也顯而易見。今年4月份,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在印度進行了為期一週的調研。他認為,印度廢鈔令僅產生了短期衝擊,並沒有像外媒宣傳的那樣造成了巨大混亂,更重要的是帶來了長期的基礎性的改變:腐敗和灰色經濟受到沉重打擊,從現金交易為主向電子支付轉變,資金迴流正規金融體系提高儲蓄率和投資率,貨幣流通速度加快,金融資產快速增長。

任澤平還指出,在一系列改革推動下,在軟件、金融、醫藥等等領域創新創業活躍,工廠像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底層年輕人向上奮鬥改變命運的慾望增強,中產階級自信心爆棚,認為超過中國只是時間問題。

如果印度經濟崛起,你準備好了嗎?

鑑於印度經濟近年來的快速增長,很多人認為印度將成為“下一個中國”。

雖然“印度超越中國”這個話題已流傳多年,爭論還在繼續,但對於企業家而言,還有一個不得不關注印度的理由,那就是印度太大了。這是一個擁有12億人口的超大國家,以至於是一個不能錯失的市場——如果你已經錯失了中國,你想要再錯失印度嗎? 答案很明顯。

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到,印度可能要走上房地產強國的道路,萬達、復星等中國巨頭已花大手筆進入印度的房地產業。

不僅僅是地產行業,包括BAT在內的中國眾多企業,也都紛紛於近兩年內在印度建立橋頭堡:

華為、小米、OPPO、vivo、聯想、金立等十多家中國手機品牌,均在印度市場打下了一片天地,已經佔據了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半壁江山。

騰訊作為進軍印度最早的中國互聯網企業,早在2008年就以750萬美元的價錢收購了印度MIH環球網絡公司,已經先後投資了醫療信息平臺Practo、在線旅遊公司Ibibo、以及“印度版微信”Hike。

2015年9月,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還聯合投資了印度最大移動支付服務公司PayTM。UC針對當地市場推出移動資訊聚合應用“UC News”,即印度版的UC頭條。

在BAT三家中,百度較晚進入印度,其在印度的發展方向是聚焦在核心業務移動軟件和商務領域。目前,百度已在新德里設立辦事處,負責產品支持、業務銷售、尋求投資項目等業務。

中國軍團正在押寶印度市場,這是不是跟二十多年前美國IT巨頭佈局中國市場的場景很像?現在去佈局的,未必能贏在最後;但現在不去的,恐怕就要失去先機。

還記得雷軍的那句“Are you OK”嗎?(編輯:劉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