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精品工程”首演 評話+古琴首次演繹《廣陵散》

民族樂器 古琴 王少堂 樂器 中國江蘇網 2017-04-26
“精英精品工程”首演 評話+古琴首次演繹《廣陵散》

馬偉(左)和馬維衡合作表演《廣陵散》

中國江蘇網4月25日訊 昨日下午,由江蘇省文聯主辦的“2017江蘇省文聯‘精英精品工程’馬偉揚州評話、張建珍蘇州彈詞專場”在南京舉行。

作為“精英精品工程”的首場演出,揚州青年評話演員馬偉,一場演出,三臺節目,清晰地呈現出揚州評話的歷史、現代、未來。

一場演出三臺節目

清晰顯示評話歷史傳承

昨天的“精英精品工程”的首場演出,馬偉一場演出表演了三臺節目,既有傳統的王派水滸《武松》,又有正在錄製的新書《王少堂》,還有首次嘗試評話與古琴的碰撞表演《廣陵散》,向觀眾清晰地展示了揚州評話的傳統、現在和未來。

傳統書目

王派水滸《武松殺嫂》

揚州評話藝術,源遠流長,在數百年的傳承歷史中,也出現了眾多經典書目。其中,王派《水滸》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作為王派《水滸》的傳人,馬偉的一段《武松·殺嫂祭兄》表演出來的,就是傳統“王派”的風格。

開場一聲斷喝,那叫一個威風凜凜。觀眾們好像不是坐在劇院裡,明明就在武松怒殺潘金蓮的現場。馬偉在臺上,一抬手,一開口,忽是橫刀怒指的武松,忽是心驚膽戰的潘金蓮,又或是能言善辯的王婆,甚至是不明就裡的鄰居……每一個人物,經過兩句話,一個動作的勾勒,立刻就栩栩如生起來。揚州評話是語言的藝術,更是手勢、身段、步法、眼神,表情的綜合表現,沒有一個多餘的動作,沒有一個過度的表情,所有的呈現,都是那麼恰到好處。這一段表演,就是評話大師王少堂所講究的“神出我心,情託己意”,任何一句臺詞,任何一個動作,一定是從演者內心發出的,這也是幾代揚州評話藝人們傳承的精神內核。

新創書目

小王少堂“教場問道”

《武松·殺嫂祭兄》是代表著揚州評話的過去,那麼,《王少堂》這部正在錄製的新書代表了揚州評話的現在。這部《王少堂》,再現了一代評話宗師王少堂的藝術人生。昨天,馬偉表演了其中和“教場問道”。在舊社會,每一位評話演員的成功,都是需要經過千錘百煉的,17歲的王少堂初入書場,和他對壘的是70歲的康國華。一開始,王少堂的確是慘敗。但是他沒有氣餒,在書場老闆的指引下,他來到康國華的書場之中,現場學習了康國華的表演。當時,沒有經過對方的同意就去聽書,這叫做“偷”,為同行所不齒。但是,康國華並沒有指責他,而是用一種寬宏大量的態度,面對評話新秀,並對他循循善誘。這段故事,就是被人津津樂道的“教場問道”。

創新演繹

評話古琴演繹《廣陵散》

任何一門藝術,在積澱了數百年之後,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就,就必須創新。在馬偉表演的第三個節目《廣陵散》中,就呈現出一種全新的嘗試。一直以來,揚州評話都是個人的藝術,一個人,一部書;但這次在舞臺上,還特邀了揚州古琴名家馬維衡,以“揚州評話+古琴”的全新方式進行了演繹。

相傳魏晉名士嵇康在臨刑前,索琴彈奏《廣陵散》,並慨然長嘆:“《廣陵散》於今絕矣!”揚州評話《廣陵散》,也是從嵇康臨刑時開始說起的,大雪飄飛,刀光寒冷,一代名士生命的最後時刻,奏響了一曲華彩樂章。馬偉的語言和馬維衡的古琴,完美融合在一起,高低起伏,抑揚頓挫。兩種藝術的碰撞,給觀眾帶來的不僅是耳目一新,更有一種心靈的震撼和共鳴。

推出“精英精品工程”

優秀中青年演員走向全國

“在去年舉辦個人專場演出時,我也選擇了這三部書。對於我來說,這三部書有著不一樣的意義。我是學王派《水滸》的,必須保持對傳統的敬畏和尊重。《王少堂》是我正在精心打造的書,每位評話演員都希望有一部自己的代表作,而我也希望這部《王少堂》,能夠像《水滸》《三國》《皮五辣子》那樣傳下去。至於《廣陵散》,當時也是靈機一動,首次讓評話和古琴進行碰撞,儘管這種形式還不夠成熟,起碼是一種突破,我願意進行這樣的嘗試。”馬偉說道。

江蘇省曲協駐會副主席、祕書長蘆明介紹,從今年開始,江蘇省文聯就推出了“精英精品工程”,要把江蘇省內優秀的中青年演員推薦出去,給他們更好的平臺和機會,讓他們走向全國。第一場演出,就選擇了江蘇曲藝兩個最具代表性的門類:揚州評話和蘇州彈詞;一種以說表為主,一種以彈唱為主。

記者 王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