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躍進20年匠心打造民族樂器 深得各地演奏者喜愛

民族樂器 樂器 手工藝 DIY 福建閩南網 2017-06-09

[漳州新聞-閩南網]

­ 邱躍進是地道的民族樂器愛好者,近20年來,他執著堅守這門老手藝,精心製作二胡、板胡、三絃、笛子、洞簫、月琴、大廣弦等民族樂器,深得各地演奏者喜愛,甚至還遠銷臺灣。

邱躍進20年匠心打造民族樂器 深得各地演奏者喜愛

邱躍進製作的民族樂器琳琅滿目

­ 在漳浦杜潯鎮文卿菜市場不遠處的一座古厝,年近花甲的邱躍進是古厝的主人,在廳堂的老櫥櫃裡,掛著他親手打造、樣式各異的民族樂器,令人歎為觀止。

­ “我從13歲時就迷上了二胡。那時還是小學生,學校歌詠興趣小組經常唱紅歌,老師是用二胡給我們伴奏,從那時起我就喜歡上了民族樂器。”邱躍進告訴筆者。雖然年少的他對拉二胡很上心,卻因為家境貧寒買不起。無奈之餘,聰明的他想到通過觀察、模仿來製作一把屬於自己的二胡。於是他花上幾天時間悄悄地觀察二胡的樣子,而後找來所需的木材、竹竿子、棉線等等,利用課餘時間做起二胡來。半個月下來,居然做成了一把有模有樣的二胡。儘管難免顯得粗笨,但可以發出聲音,羨煞了好多夥伴。後來升上初中,他還用這把二胡在學校參加了大型表演,得到師生的表揚。

­ 初中畢業後,邱躍進迫於生計,跟叔叔學做油漆和沙發,一干就是二十年。做這些,都離不開木器,這為他製作民族樂器的愛好提供了方便。“我那時常到鄉下找材料,人家有賣木具或丟掉的木器,我總會想方設法弄一些回來,閒時用來做各種樂器。”後來,市場上興起機器製作的新式木作,做油漆和沙發行當漸漸不吃香了,邱躍進只好另謀出路。此時,已到不惑之年的他膝下有三個娃,不光要養家餬口,還要把孩子拉扯成才。“那時,自己也沒有別的什麼大本事,就只剩下製作點樂器的愛好了。當時我想大家物質生活好過了,就會有更高雅的精神追求,而民間製作樂器的人越來越少,就試圖專門製作樂器來賺錢。”

­ 說幹就幹。他先是購買了一臺加工用的機器,再把從前做木匠用的工具取來製作二胡。但這並不是簡單的活計,從選材鋸木做琴筒,到直杆磋磨拋平,再到上弦、塗漆、調音,每一步都得十分細膩。“最後一步調音時如果音色不對,還要反覆修改,只有把音定了,二胡的製作才算結束。”邱師傅說,一道一道的程序很費心,經常做到廢寢忘食。看看完工的二胡,包括琴筒、琴皮、琴絃、琴桿等不同部件,樣樣都做得精湛高雅,他常常會心一笑。完工後,邱師傅還要在他製作的樂器刻上自己的名字,因為這是他心血的凝結,更是他手藝的見證。

­ 日子久了,邱躍進製作二胡的手藝越來越嫻熟。他不滿足於此,又開始琢磨起其他樂器了:板胡,三絃,再而笛子,洞簫,繼而大廣弦,六角,揚琴,甚而還自己打磨出了殼弦、椰弦、小板等等新奇的樂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製作的樂器被到漳演出的北京演奏家相中,從此就有不少人陸續前來訂購。”邱師傅表示,雖然從事樂器手工製作這麼多年,傳統的樂器面臨機械工床批量生產的衝擊,但依然有不少民族樂器收藏者和表演者喜歡手工打造的樂器,最多時,他一個月可以賣出十幾把。訂購者除了當地一些民樂興趣班的學生外,還有廈、漳、泉和廣東潮汕等地戲班,在戲班演奏者的牽線搭橋下,邱躍進手工製作的民族樂器遠銷臺灣。2016年,“女子十二樂坊”中一名演員到杜潯鎮參加朋友的婚禮,有人建議她用邱躍進的二胡演奏助興,演奏後她大加讚賞:“沒有想到一個小鎮居然還有這麼高超的民間手藝!”

­ 邱躍進專注製作民族樂器近二十年,“我現在沒啥大的願望,只惦記著物色幾個徒弟來學做樂器,可惜如今的孩子大都不願意潛心來學,家長對這行當的前景也不看好。”邱師傅擔心,製作手工民族樂器的人逐漸減少,老手藝面臨後繼無人。他說,不管今後前景如何,他仍然堅持手工製作民族樂器。一輩子操持著這份苦活計,但邱躍進無怨無悔,這些樂器融入了他畢生的心血,也融入了他一顆平凡的匠心。(洪錦城薛敏靈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