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都廟會文體活動豐富多彩 八方賓客樂享其中

民俗 藝術 舞蹈 跑步 華龍網 2017-04-12

華龍網4月11日17時30分訊(通訊員 王陽)重慶豐都,自古以來就是文化名城,以其承載天界地府文化所形成的鬼城文化而聞名古今中外,其悠久歷史,內涵獨特的民間文化習俗,奇異的仙道神鬼傳說,秀美的自然風光和難以替代的觀賞體驗價值,已經成為不可多得的文化研究載體和重要的經典文化旅遊資源。豐都廟會歷史悠久、民俗獨特,承載著千年歷史積澱,記錄著無數神奇故事,2014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7年3月30日至4月4日的為期6天的豐都廟會,是1988年恢復舉辦後的第20屆。本屆廟會以“唯善呈和·感恩祈福”為主題,用豐富多彩的文體節目讓來自八方的賓朋飽享眼福,給他們上演了一臺全民共享、文化獨特、業態多元的精神文化盛宴。

文體活動有序開展

文體活動是廣大市民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本屆廟會開展了多項文體活動,給八方賓朋上演了一場視覺盛宴。

3月30日上午,細雨綿綿,近萬名參加健跑的市民早早在縣城幸福大道活動現場等候。隨著裁判摳響發令槍,“奔跑吧!豐都廟會”2017豐都縣首屆全民健跑公益活動正式開跑。在健跑途中,健身愛好者們有的以團隊形式保持著整體隊形,有的單兵作戰勇往直前,有的戴著面具與觀眾進行互動……

3月30日晚,2017中國重慶·豐都廟會迎賓晚會暨重慶市群星獎獲獎作品基層巡演啟動儀式在縣城體育場隆重舉行。當晚,體育場燈光璀璨、歌舞飛旋。舞蹈《神鼓舞》《嘿呀佐》《山間紅苗》婀娜多姿、神形兼備;表演唱《跳蹬石工號子》《老張老王》歌聲嘹亮、餘音繞耳……一個個極具地方民俗特色的精彩節目你方唱罷我登場,讓現場觀眾領略了不同的民俗風情,現場氣氛熱烈、掌聲雷動。

3月30日至4月4日,每天下午15時街頭巡遊準時和觀眾見面。今年的街頭巡遊繼承了以往“天子娶親”的主線,由祭祀祈福、遠古傳說、懲惡揚善等板塊組成。“天子娶親”“孟婆忘憂”“彼岸花開”“九蟒報恩”“群仙赴會”五輛花車隆重登場,各種精彩場面讓街邊的觀眾紛紛拿出攝影器材記錄下每一個精彩瞬間。據瞭解,街頭巡遊活動共吸引50餘萬名觀眾前往觀看。

非遺大戲每天都在小官山古民居上演。盧聚和大院裡上演了佛山獅舞、龍孔戲牛舞、樓子山迎春獅舞、剪紙表演等節目;王家大院活靈活現的木偶戲表演,給大家帶去了歡聲笑語;周家大院的民間婚俗體驗,展現了傳統民俗文化的魅力;秦家大院也進行了賞樂品茗。

除此之外,江池鎮橫樑村“廟會豐都·緣來橫樑”愛情行相親活動、國際沙板乒乓球邀請賽等10餘項精彩的文體節目也在廟會期間順利開展,讓廣大觀眾大飽眼福。

廟會工作順利進行

廟會期間各項文體活動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廣大工作人員的辛勤工作。

就拿花車巡遊來說,花車巡遊的陣容強大,必須要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據瞭解,街頭巡遊的相關工作人員在過完年後就開始準備花車巡遊的各項工作——準備服裝道具、排練。他們每天都忙碌在準備花車巡遊的各項工作中,兩個月時間裡沒有休息過一天。

在排練過程中,在還算涼爽的天氣裡,許多演員臉上卻掛滿了汗珠——大家擼起袖子、脫掉外套排練舞蹈。正是他們在平時的排練中不怕吃苦,不畏困難,才讓花車巡遊這個活動獲得圓滿成功。

臺前表演的人員辛苦,幕後的化妝師們也在默默地付出。街頭巡遊的人物造型都各有特色,非常繁雜,陰天子和陰天子娘娘的妝就得化一個多小時。巡遊前,每個化妝師都要為幾十個人化妝,她們有的手僵硬了,腿也站腫了。此外,演員巡遊的時候,她們還要跟著補妝,回來後還要給演員卸妝、消毒。每天都工作10個小時以上,但他們從來沒有什麼怨言。

同樣,為了給廣大觀眾營造乾淨的觀賞環境,環衛工人的付出是不容忽視的。他們每天天不亮就拿起掃帚,與其他同事清掃起人行道上的落葉,有的甚至連早飯也沒有顧得上吃。他們的身影雖然總是那麼不起眼,但我們每天都能看到他們彎著腰,清掃路面,撿拾垃圾,然後將垃圾收集起來裝到小車上運走。雖然辛苦,他們從來沒有抱怨。他們認為,豐都舉辦一年一度的盛大廟會,作為環衛工人,搞好豐都環境衛生,就是以實際行動迎接各地前來逛廟會的賓客。

這些只是在本屆廟會成功舉辦背後默默付出的很多工作人員的一個縮影。在廟會的背後,沒有他們的辛勤付出,就不可能取得如此的成功。

文體活動影響深遠

本屆廟會的文體活動豐富多彩,具有極強的趣味性、廣泛性和娛樂性,吸引了廣大遊客的參與和觀賞,同時,也讓廣大觀眾對文體活動開展的重要性有進一步的認識。

今年,在廟會期間舉辦的“奔跑吧!豐都廟會”2017全民健跑公益活動,體現了全民健身與豐都廟會的完美結合。開展健跑活動是全面貫徹落實全國和重慶市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的一次實際行動,給大家傳遞了一個強烈的信號,那就是——健康是個人價值、家庭幸福、社會進步的基礎,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同時,也是對豐都城市文明的一次立體式展示。沿途設置的許多場景,集中展示了豐都地域風情。市民用奔跑的方式丈量城市,穿越古今、撫舊追新,用心感受豐都建設的新成就、新變化;也傳承一種奔跑精神,進一步增強活動的參與度和互動性,讓每一名參與者切身感受到豐都廟會的悠久文化與獨特魅力。

體育活動能給廣大觀眾帶來如此強烈的感受,文化活動也巾幗不讓鬚眉。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非遺展演還將在盧聚和中院展演鼎鼎大名的龍孔戲牛舞等非遺項目。據瞭解,龍孔戲牛舞是豐都已流傳400多年的民間舞蹈。它通過展示人和牛在日常生產、生活中和諧相處的場面,模仿牽牛出欄、人牛拉鋸、牛發狂、牛打滾、牛喘息等動作,傳遞農耕時代人與動物間原始質樸的情感和歷史文化信息。龍孔戲牛舞發展至今已成為集器樂、說唱、舞蹈等於一身的綜合表演形式,極具豐都特色,成為廟會的一大亮點。可以說,龍孔戲牛舞既是豐都珍貴民間民俗文化的載體,又是中國肉牛之都傳統牛文化的智慧體現,極具觀賞價值。此項活動的開展,讓廣大觀眾深刻感受到豐都深厚的文化底蘊,體驗其中的樂趣。

本屆廟會的文體活動讓廣大參與者和觀賞者身心得到昇華。體育活動大家能廣泛參與,彰顯拼搏精神,文化活動能讓大家心靈接受洗滌,讓人陶冶情操,讓大家樂享其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