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成雲主持召開專題會議 研究河湟民俗文化博物館展陳大綱

民俗 博物館 經濟 文化 青報新媒 2017-05-08

青羚網訊5月5日,海東市長鳥成雲主持召開由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文體廣電旅遊局等相關部門參加的專題會議,研究討論河湟民俗文化博物館展陳大綱,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鳥成雲要求,要敞開胸懷,開動腦經,集思廣益,博採眾長,進一步明確定位、提煉主題、突出特色,建設一座兼具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商業價值,並與海東城市發展相適應的現代化民俗文化博物館。

會議指出,河湟文明所孕育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海東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和精神標識。民俗博物館作為文化產業形成、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文化資源,既能傳承城市文明和歷史文化,又可發掘、利用地方豐富的人文、歷史資源及其精神內涵,創造出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在海東深入推進東部城市群建設的進程中,當前城市功能不配套、不完善的短板仍然存在,“兩頭吸”的問題不容忽視。因此,我市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把海東170萬人的消費留在海東,把來青遊客的消費留在海東。河湟民俗文化博物館項目建設正是東部城市群建設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切實解決“兩頭吸”問題的重要節點項目,更有利於提升海東的城市綜合品位和綜合影響力。

會議要求,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去謀劃,放在“一圈三廊道四板塊”中去佈局,把民俗文化博物館作為海東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吸引大眾消費的重要一環、重要節點來建設,著重突出全河湟領域的文化特色,把包括海東、西寧、海南、海北等河湟流域的文化因素全面納入到博物館的館藏內容中,體現河湟文化的多樣性,與我市其他景點景區一樣,打造全景、全天候旅遊產品,吸引更多省內外群體來參觀、來體驗、來消費,讓更多人瞭解河湟文化、瞭解海東,聚集海東的人氣;接納更多的客商來投資、來興業,助推我市第三產業發展。要進一步明確博物館的定位與功能,界定好民俗的概念,緊扣河湟民俗文化、農耕文化的範疇,掌握和了解民俗文化的特點、概念、範圍和內容及主要表現形式,深刻闡述河湟民俗文化的外延和內涵,確保該項目貼近民俗文化,切合河湟實際。在功能上不僅要充分考慮到博物館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更要突出商業價值,將其打造成為集文化、旅遊、商業為一體的綜合體,成為省內外遊客的重要旅遊目的地之一。要進一步提煉主題、突出特色,要在博物館展陳大綱上再下功夫,進行修改、完善、補充,要增強氣勢,提煉高度,突出歷史滄桑感和厚重感,彰顯河湟地區各民族的文化特色,打造河湟文化亮點,多角度、全方位展現我市深厚的文化底蘊。要把握城市內涵發展的脈搏,把博物館的建設與城市內涵發展有機結合,把民族性、民俗性、多樣性文化融入到城市建設中,著力打造城市的文化之魂、城市之精神,將博物館打造為與海東城市發展相適應的文化博覽平臺,彰顯海東城市文化魅力。

副市長李青川、市政協副主席張興民,市政府祕書長白萬奎以及市政府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會議。會議還邀請了省內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專家學者代表和老幹部代表一同討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