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陝西子洲第二屆子推文化節暨全國面花大賽側記

民俗 介子推 晉文公 清明節 陝西V記錄 2017-05-02

【電視解說詞】

又是一年春草綠 又是一年杏花白

——2017陝西子洲第二屆子推文化節暨全國面花大賽側記

這是一片有著悠久歷史的土地……

這是一片充滿神奇和活力的土地……

這是一片有著深厚文化背景的土地……

流經陝西子洲南部四鎮的淮寧河,《水經注》稱為“走馬水”,其流域被稱為“重耳川”。這裡水草豐茂,古為白狄所據。《左傳·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載,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避難之“狄地”,即今天的懷寧河川。重耳在此娶妻生子,生活達12年之久,介子推“割股奉君”的故事就發生在此地。春秋時,晉獻公死後,晉國內亂諸子爭奪王位,公子重耳被趕出晉國,在外避難時顛沛流離歷經困苦,忍飢挨餓受盡歧視,先鋒營首領介子推等大臣跟隨重耳忠心耿耿,在外流亡長達十九載。在最困苦的情況下,重耳流亡到衛國,一日飢不能行,眾臣採野菜煮食,重耳不能下嚥;介子推偷偷的進到山溝裡,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一塊,同野菜煮成湯端給重耳。重耳接過來狼吞虎嚥吃了個精光,這才問從哪兒來的肉菜湯,旁邊的大臣告訴他,是介子推從大腿割下來的,重耳聞之感動不已。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晉國國君,成了晉文公,隨臣均得到封贈,唯獨介子推功而未祿,與母親隱居綿山。後來晉文公想起介子推,便親帶人馬前往綿山尋訪。誰知那綿山蜿蜒數十里,層巒疊嶂,谷深林密,尋不可得,這時有人提議,介子推是個孝子,如果放火燒山,他一定會揹著老母親出來的,晉文公尋人心切,聽從了建言,於是下令放火燒山,火勢綿延數裡,大火持續三天三夜,介子推終究沒有出來,後來有人在一棵燒枯柳樹下發現了介子推和他母親的屍骨,還有許多燒死的燕子、麻雀等鳥類,據說這些飛禽因感於介子推的孝心,飛來救他而被燒死的。介子推死難之時正是清明節前一天,晉文公愧痛萬分,下令之後每年的這一天全國不動煙火,把這一天定為“寒食節”。介子推遭焚死難之後,重耳川民眾感念介子推的忠孝,每年寒食前,家家用面捏成饅頭,然後再捏一些燕燕雀雀在上面,蒸成面花,稱為子推饃,以示紀念,當地的人也把捏面花叫作捏燕燕、捏子推,這是子洲面花的來歷。

2017陝西子洲第二屆子推文化節暨全國面花大賽側記

據專家考證,園則坪村正是當年重耳奔狄棲居的地方。2700多年來,重耳川民間不僅流傳著“割股啖君”等許多傳奇故事,而且每逢寒食、清明節盛行捏製“子推饃”以祭奠介子推的傳統習俗。此俗相沿成習,一直保持至今並且影響範圍不斷擴大,時至今日每到寒食、清明時節,陝北不少地方都有捏面花的習俗。

在中國北方的許多地方都有面花,但叫作子推的,唯有子洲重耳川一地。一般人認為,面花源於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宋朝高承所著《事物紀原》記載:昔諸葛武侯之徵孟獲也,人曰:‘蠻地多邪術,需禱於神,假陰兵以助之。然蠻俗必殺人,以其首祭之…'武侯不從,因雜用羊豕之肉,而包之以面,象人頭以祠。”於是人們便以為這是面花之始。其實最早的面花應該就是子推饃,誕生於春秋時期的重耳川面花,要比諸葛亮製作的象人頭的饅頭早了800多年。

2017陝西子洲第二屆子推文化節暨全國面花大賽側記

2017陝西子洲第二屆子推文化節暨全國面花大賽側記

2017陝西子洲第二屆子推文化節暨全國面花大賽側記

2017陝西子洲第二屆子推文化節暨全國面花大賽側記

近年來,子洲縣將這一傳統民俗文化深入挖掘,大力弘揚,2013年,以淮寧河川為代表的“子洲面花”被列入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且持續舉辦面花大賽,使“子洲面花”聲譽漸起,影響日盛,成為塑造地方文化品牌和促進區域旅遊發展的又一有力抓手。

4月2日至3日,正值丁酉年清明假期,“中國·子洲第二屆子推文化節暨全國面花大賽”在子洲縣裴家灣鎮園則坪村隆重舉行,四面八方的來自榆林、延安、孝義、長治、忻州等地的面花高手湧進了這個小山村,參加了別開生面的活動並一展絕技,吸引來近5萬名遊客參觀和中省市40多家媒體聚焦,沉靜了千百年的小山村沸騰了,整個子洲的溝溝岔岔、草木河流沐浴在祥和、喜悅的節日氛圍裡……

當天,來自黃河兩岸、山南海北的九州賓客雲集於此,與子洲園則坪人一道感受子推文化底蘊,領略民間藝術獨特魅力,五顏六色的火花結成彩,羊肚肚手巾連成片,半空中吊著的千餘斤大饅頭,似衝破雲霄的隕石,勾勒出一幅幅陝北原生態畫卷。一群群的年輕人聚在一起,一個個老人圍成圈,一堆堆孩子蹦蹦跳跳,匯聚成一幅生活常態圖。扭動著的大秧歌,躍動激昂的陝北腰鼓,高亢的嗩吶聲,通俗流暢的陝北說書,雕刻出一幅幅民俗文化畫卷……

2017陝西子洲第二屆子推文化節暨全國面花大賽側記

2017陝西子洲第二屆子推文化節暨全國面花大賽側記

2017陝西子洲第二屆子推文化節暨全國面花大賽側記

2017陝西子洲第二屆子推文化節暨全國面花大賽側記

較之去年清明節期間舉辦的首屆面花大賽,今年面花大賽可謂“重磅升級”、漸成品牌,今年比賽活動規格更高、規模更大、影響更廣。從大賽名稱來看,去年為“陝西·子洲首屆‘子推文化節’面花大賽”,今年從本省走向全國,比賽全稱為“中國·子洲第二屆子推文化節暨全國面花大賽”。主辦機構也由首屆大賽的“子洲縣紀檢委、縣委宣傳部、榆林市非遺保護中心”升級為本屆活動的“子洲縣委、縣政府、榆林市旅遊外事(僑務)局、中國營造文化研究中心”。

“首屆面花比賽反響大、效果好,超出預想。活動當天來了3萬多遊客,100多袋麵粉製成的面花禮品銷售一空,這給我們帶來足夠的底氣與信心,所以我們決定將今年的面花比賽升格、升級。”子洲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從報名參賽情況來看,去年是6支參賽隊共64名選手,主要來自榆林各縣區,今年增加到14支代表隊97人蔘賽,來自不同地域,其中以山西省居多。

本屆大賽專家評委認為,子洲面花比賽在規模和影響上已不容小覷,漸成品牌,對全面宣傳展示子洲地方民俗文化和特色產品、提升子洲文化旅遊整體形象和綜合實力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比賽現場,選手們用靈巧的雙手,藉助梳子、剪刀、鑷子、筷子等工具,將發酵好的白麵捏成諸如割股啖君、百鳥朝鳳、孔雀開屏、仙女散花等形態各異且獨具特色的面花,再將紅豆、黑豆、花椒籽和食用色素等裝飾輔料點綴在面花上,頓時讓面花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如此精湛的技藝令圍觀者拍手叫絕、讚歎不已。

2017陝西子洲第二屆子推文化節暨全國面花大賽側記

“去年我就來這裡觀看面花大賽了,感覺大飽眼福,今年我又來了,還把妻子也帶過來開開眼界。”來自山西柳林的遊客師峻奇說,自己平時喜歡研究民俗,感覺今年的面花作品整體比去年的質量更高、創意更新、花樣更多,夫妻倆直呼“不虛此行”。

本次面花大賽分為選送作品和現場創作作品兩類,選送作品佔總分的60%,現場創作作品佔總分的40%。經專家團無記名評審,最終評選出特等獎1名、一等獎3名、二等獎5名、三等獎8名、分別給予不同的獎勵,其中最高獎勵1萬元。

2017陝西子洲第二屆子推文化節暨全國面花大賽側記

2017陝西子洲第二屆子推文化節暨全國面花大賽側記

來自園則坪村代表隊的選手王琴創作的面花作品《富貴》《忠孝》榮獲本屆大賽特等獎。她介紹說,清明節捏面花是村裡代代相傳的習俗,自己十分喜愛並擅長捏面花,此次參賽作品之所以選擇用孔雀、牡丹、丹頂鶴、壽桃等來表現,就是想通過它們吉祥、富貴、忠孝的寓意來表達對老百姓生活和和美美、富貴吉祥的祈願,以及對介子推忠孝美德的傳承和弘揚。

在頒獎儀式上,主辦方將獲獎面花作品進行現場拍賣,拍賣所得均歸參賽作者所有,以尊重原創和鼓勵傳承。其中,特等獎面花作品拍賣出了8.8萬元的高價。

中國的傳統節日,只有兩個是因人而設的:一個是端午節,因屈原;另一個就是寒食節,因介子推。端午節代表“忠”,寒食節代表“孝”。人們普遍認為,有兩種食物能承載忠和孝的精神,那就是粽子和子推面花。

如今,子推面花作為一種精神和象徵,已經融入到當地群眾的日常生活中,男女青年初定秦晉之好時,未婚夫家要給未婚妻家送一對抓髻饃饃,未婚妻家則要回贈一對面老虎。逢年過節,人們要捏一些燕燕雀雀、十二生肖、花卉蟲魚等形態的面花,表達自己對幸福生活的祝願。尤其是每年的寒食節,更是面花綻放的季節,重耳川的人們,把人世間最美好的孝道,賦予在一個個形態各異的面花之中。

這一天的子洲重耳川山川聚秀,草木含情,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藍天白雲下,春草綠,杏花白,空氣中縹緲著柳葉新綠淡淡的的味道似有似無……重耳川,石虎灣,母子廟,人傑山,這些曾經平凡的地名,此刻更因為文化的浸潤釋放出熠熠奪目的光華。

人間最美四月天,面花花過後山丹丹花開,四月的子洲是面花花的世界,到處洋溢著“子推”面花濃濃的香味和人們喜悅的笑臉。過不了多久,這裡又將變成花的海洋,山上山下,溝溝岔岔,道路兩旁到處盛開陝北的山丹丹,這裡旖旎的風景,令人流連忘返;這裡神奇的傳說,令人回味神往;這裡厚重的民俗,令人不思歸途…

歷史只是打了一個小小的盹,但對於陝西子洲這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神奇土地,歷經了風雨的洗禮而寵辱不驚,在蕭瑟的黃土高原上翩翩獨舞,讓人體會了神韻,追憶了歷史,演繹著獨有的鮮活,已然悄悄完成了舊貌換新顏的優雅轉身,容光煥發地開始打扮自己金色的未來…… (撰稿:呂寶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