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六大被勒死皇帝:頭一位劉裕勒,第三楊廣,末一位勒者最有名

古代皇帝一旦被奪位,或者國亡被追殺,最終的結果大多數都是死。而處死皇帝的方法,有的文明,有的粗野。文明者留個全屍,粗野者身首異處甚至碎屍。在多種死法中,勒死算是“文明”的。古代有六大皇帝被勒死,按朝代排序。

古代六大被勒死皇帝:頭一位劉裕勒,第三楊廣,末一位勒者最有名

1、司馬德宗(382―419),東晉的第十位皇帝,即位後發生內亂,國勢日衰。《晉書》記載,當初流傳讖語說:“昌明之後,尚有二帝”,劉裕為了能篡奪東晉政權,於是命王韶之勒死晉安帝司馬德宗,立司馬德文為帝。

古代六大被勒死皇帝:頭一位劉裕勒,第三楊廣,末一位勒者最有名

2、元子攸(507—531),南北朝時期北魏第十位皇帝,姿貌俊美,有勇力。初封武城縣開國公,拜中書侍郎、城門校尉,遷散騎常侍、御史中尉。孝昌二年(526年),進封長樂王,加侍中、中軍將軍。孝昌三年(527年),轉衛將軍、左光祿大夫、中書監。武泰元年(528年),爾朱榮將元子攸擁立為皇帝,永安三年(530年),孝莊帝誘殺權臣爾朱榮、元天穆。後爾朱兆攻破洛陽,擄元子攸北上,勒死於晉陽三級佛寺。

古代六大被勒死皇帝:頭一位劉裕勒,第三楊廣,末一位勒者最有名

3、楊廣(569-618),隋朝第二位皇帝。開皇元年(581年)立為晉王,後率軍南下消滅南陳,統一中國,仁壽四年(604年)七月繼位。在位期間開創科舉制度;修隋朝大運河;營建東都、遷都洛陽,改州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對後世頗有影響,然而頻繁的發動戰爭,如親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加之濫用民力,致使民變頻起。大業十四年(618年),驍果軍在江都發動兵變,楊廣想服毒酒自盡,叛軍不準,將其勒死。

古代六大被勒死皇帝:頭一位劉裕勒,第三楊廣,末一位勒者最有名

4、李從厚(914-934),五代十國後唐第三位皇帝,歷任河南尹、宣武節度使、河東節度使、成德節度使、天雄節度使等職,加授中書令榮銜,被封為宋王。長興四年(933年)在李嗣源的靈柩前即位為帝,應順元年(934年),潞王李從珂在鳳翔起兵叛亂,攻至洛陽稱帝,廢李從厚為鄂王。李從厚逃至衛州,李從珂派王巒將其勒死。

古代六大被勒死皇帝:頭一位劉裕勒,第三楊廣,末一位勒者最有名

5、王繼鵬(?―939),後改名王昶,五代十國閩國皇帝。閩永和元年(935年),與李仿政變,殺王延鈞,繼位稱帝。因興建紫微宮,賣官鬻爵,橫徵暴斂。後拱宸、朱文進等禁軍將領發動兵變,被王繼業勒死。

古代六大被勒死皇帝:頭一位劉裕勒,第三楊廣,末一位勒者最有名

6、朱由榔(1623—1662),南明末代皇帝,史稱永曆帝。倚仗大西軍餘部李定國、孫可望等在西南一隅抵抗清朝,因此維持時間較長。1661年,清軍攻入雲南,朱由榔逃到緬甸曼德勒,被緬王收留。後來吳三桂攻入緬甸,緬王將其獻與吳三桂,1662年6月,吳三桂在昆明用弓弦將其勒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