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6年,張士誠把文武大權交給張士信,上下娛嬉,以至於亡

明朝 張士誠 朱元璋 陳友諒 歷史粉 2017-04-06

張士誠他平時外邊的作戰,指揮軍隊辦事情,他都不怎麼管,他的弟弟張士德,管事管得比較多,至正十六年(1356年),張士德馳援常州時,被朱元璋部將徐達(有的說是趙德勝)擒獲,然後被朱元璋殺了,於是呢,張士誠就又把他的文武大權都交給他的另外一個弟弟張士信,讓張士信來管這些事情,這張士信呢,當時就叫丞相了,就做了張士誠手下的一個丞相。

張士信這個人啊,還不如他哥哥,史書上曾經這麼記載,他說這個人啊,每次要出征打仗的時候,他都要帶上一些東西,帶什麼東西呢,玩具,蹴鞠,什麼東西啊,踢的球,足球,人家這張士信還是個足球迷,還帶上足球,然後還要帶上婦女和宴會用具。又有美女,又有玩具,又能吃,又宴會,這是去打仗嗎?豪華旅遊。

這個仗不打敗,那才叫奇怪。

所以張士誠這支勢力,應該說到這個時候,他已經迅速地腐化了。

他手下有沒有能幹的人,也還是有的,不過,這些人在張士誠手下,往往是待不住的,最早他手下有一員大將很有名,叫史春,可是這個人就是因為跟張士誠不和,所以呢,他企圖去投奔朱元璋,被發現了,殺掉了。

1356年,張士誠把文武大權交給張士信,上下娛嬉,以至於亡

所以呢,在張士誠手下最多的一種人,史書上記載,用了四個字,非常生動,叫“遊談之士”。就是耍嘴皮子的,到這兒混混飯,到那兒混混飯,耍嘴皮子的這麼一批人,在他手下最多。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要我們說,這些遊談之士哪兒都有,這些人就是要趁著國家的混亂,那我到你這兒當個說客,到那兒去遊談一下,混口飯吃嘛,關鍵是,大家想想,他朱元璋手下怎麼沒有遊談之士,為什麼你張士誠手下盡是這些遊談之士,所以關鍵不在於那些遊談之士,而在於用用談之士的這些人。

這就是區別,所以,史書上又說了,張士誠他們“上下娛嬉,以至於亡。”——《明史·張士誠傳》

什麼叫“上下娛嬉”,就是管理自己統轄的地方,把出征作戰當玩兒鬧,上下都是玩兒鬧,打仗的時候嘻嘻哈哈地去了,帶著東西玩兒去了,打了敗仗沒有人追究,不追究,敗了就敗了,損兵折將就損兵折將了,回來官照當,日子照過,你說這種仗還怎麼打。

當時,這個張士信,這個人他不是丞相嗎,他有權力專權,他自己也不管事兒,他又不管事,他又用下邊的人管事,他下邊有三個人,他最信任的,一個叫黃敬夫,一個叫葉德新,第三個叫蔡彥夫,這三個人是三個應該說典型的遊談之士,耍嘴皮子的。

1356年,張士誠把文武大權交給張士信,上下娛嬉,以至於亡

可是這張士信就相信他們,就用他們來管理國家,所以當時,來百姓就編了一個歌謠,這歌謠說的太生動了,“丞相做事業,專用黃蔡葉,一朝西風起,乾癟。”——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

就是說張士信這個丞相他去做事業,專用這三個人,一個姓黃,一個姓蔡,一個姓葉,等到那天快到冬天了,這西風吹來了,“黃蔡葉”肯定是西風來了就乾癟。

這民謠裡邊可是話中有話,因為朱元璋他在張士誠的西邊,說你這個丞相,你管理國家你就用這三個人,“黃蔡葉”,等到人家朱元璋來了,就全完了,“乾癟”。這是一個民謠,可是這個民謠,是看透了當時的情況。

所以朱元璋跟陳友諒在鄱陽湖拼命,打仗打到了那樣慘烈的程度,朱元璋後邊沒有人了,他的軍隊全上前線了,當時他就派了徐達帶了一萬人守應天,多好的機會,一萬人守應天,陳友諒糊塗,他死攻南昌,他沒有去打應天,張士誠也糊塗,這個時候不下手,等著,一直等到這場決戰結束,陳友諒被打敗。

1356年,張士誠把文武大權交給張士信,上下娛嬉,以至於亡

當然,這裡邊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張士誠的軍隊的作戰能力應該說確實比較差,不要說朱元璋了,他就連陳友諒的軍隊,他也比不上。張士誠的軍隊他沒有那麼強大的作戰力,然後還整天的自己在那兒高高興興地過自己的小日子,在這種群雄紛爭的時代,他不可能長久。

請關注【歷史粉】,持續關注明太祖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