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首富沈一石自焚身亡,留書信:一曲廣陵散,再奏待芸娘!

大明王朝首富沈一石點火自焚:狡兔死,良弓藏,我死後,君復傷!

大明王朝首富沈一石自焚身亡,留書信:一曲廣陵散,再奏待芸娘!

一、

沈一石是一名大明商人,同時也有另外一種身份,那就是織造局六品官戴,可惜這個身份別說朝廷不認可了,連海瑞都不認可!

所以,當初海瑞跟沈一石在淳安碼頭相見時,海瑞就沈一石衣著綢緞而咄咄逼人:

“你要是穿上官服,我便上疏參織造局,你要是換上布衣,我便著人,將你立刻拿下!”

沈一石本想通過半個官員的身份,把災賑了,可惜海瑞不認可,朝廷不認可,楊金水也不認可。當內閣指令下達,要抄了沈一石的家,高翰文疑惑,他不是有織造局六品冠帶嗎?

楊金水一句話撇的乾乾淨淨:

“他沒有什麼冠帶,也不是織造局的人!”

用到你沈一石的時候,金錢、榮譽、地位、功名都能給你,用不到你的時候,這一切都煙消雲散,附帶關係都撇的一乾二淨!

按照劇中說法,沈一石這20年共產絲綢400萬匹,其中上交織造局210萬匹,浙江到京城的各級官員拿100萬匹,僅剩下90萬匹供沈一石調配再生產。這樣龐大的支出,加上這次賑災所花銀兩,已經榨乾了沈一石,接著榨骨頭,連渣都不剩!

貌似是浙江首富,其實早已被掏空,正因為官商可以勾結,可以利用政策上的便利,這才維繫沈一石的身份,維繫整個絲綢產業鏈的表面繁榮。一旦失去了政策支持,沈一石留給大家的,也就僅僅是一本賬了。

這也是為什麼沈一石一生都粗茶淡飯,一身布衣,茶不敢喝,臨死前才奢侈一把,叫了妓女,穿了綢緞。本以為他是故意裝出來的,豈不知他每天都在穿著鐐銬、踩著鋼絲跳舞,先要滿足朝廷的貪婪,再要填飽官員的肚子,最後的那點湯湯水水才是自己的。

大明王朝首富沈一石自焚身亡,留書信:一曲廣陵散,再奏待芸娘!

二、

可是,身為商人的沈一石卻懷著一顆文藝的心!

他一生未娶妻,也沒納妾,更沒有一兒半女,曾經花了二十萬買了芸娘,本視為知己,卻又不得已轉手送給了楊金水。他渴望成為像高翰文一樣的文人,敢愛敢恨,上敢議朝政,下能文雅頌。

他努力過,陷害過高翰文,雖然這種陷害曾讓他痛苦萬分;他也愛芸娘,曾因為小太監陪了一晚的事而耿耿於懷,罵著芸娘“賤”,又何嘗不是說自己;他也曾努力過,但面對海瑞的指責,讓他明白,他再怎麼努力,也不過是一個商人,“商人不得從政”一條政令就把他壓得死死的。

而最終,他也是死在“商人不得從政”上!

在別人眼中,除了海瑞對他有一絲同情,楊金水對他有一絲愧疚外,其餘人哪有正常看他的?

楊金水身邊的高矮胖瘦四個小太監,拿著人家的錢,還罵著人家:

“不就是有幾個臭錢麼?”

內閣首輔嚴嵩,一方面通過人家織絲綢來補國庫空缺,一方面還要肆意施壓,無外乎這條心理在作祟:

“歷來造反的都是種田的人,沒聽說商人能鬧翻了天!”

甚至裕王這邊的譚綸也是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

“歷來國庫虧空要麼打百姓的主意,要麼打商人的主意,現在百姓保住了,他,焉能自保?”

包括高高在上的嘉靖帝,心中打的算盤卻是,不要以為你沈一石幫我挽回了臉面,就能逃過一死?

“現在朕的兒子,退回了十萬匹絲綢,先把賬還了……”

還完了賬,互不相欠,你不死,天不容你,朕也不容你!

大明王朝首富沈一石自焚身亡,留書信:一曲廣陵散,再奏待芸娘!

三、

抓捕沈一石的差事,最終還是落到了高翰文頭上!

本來這兩個人可以做朋友的,前有沈一石不想陷害高翰文,後有高翰文不想抓沈一石,命運就是這麼捉弄人。

這一方面,我相信,不管是沈一石,還是楊金水,他們倆從心眼裡是羨慕高翰文的。因為同樣是愛情,沈一石的愛情有些卑微,楊金水的愛情有點無奈,只有高翰文的愛情帶著一股高傲和霸氣,難怪後來的呂芳都羨慕的不得了!

遍找不到沈一石的高翰文,最終決定去他的別院看一看,而錦衣衛們卻不想跟著了:

“因為我們也歸司禮監管,給楊公公一個面子!”

對於錦衣衛來講,他們只聽從皇上的命令,並沒有規定過歸司禮監管。但是作為皇上身邊的司禮監首席太監呂芳來講,錦衣衛也不敢得罪的,因為楊金水跟呂芳有這層關係,楊金水又跟沈一石感情頗深,雖然他表面上講的跟織造局沒關係,也不是什麼六品冠帶。但楊金水還算是重感情的人,自然私下裡跟錦衣衛打過招呼,估計類似於不要為難沈一石。

因為有之前跟沈一石的接觸,其實高翰文對他還是有一種知音的情感在裡面,也並不想為難沈一石。

進到沈一石別院,再進到當初他們在一起談論時的書房,桌子上赫然放著一封信:

“侯非侯,王非王,千乘萬騎歸邙山。狡兔死,良弓藏;我之後,君復傷!一曲《廣陵散》,再奏待芸娘!”

由此可見,沈一石也是飽讀詩書之人,他的這封信有好幾處出處,比如第一句,其實出自《後漢書·五行志》:

“侯非侯,王非王,千乘萬騎上北芒。”

這句話講的是漢朝末年,十常侍作亂,少帝和陳留王(漢獻帝)遭挾持出逃北邙,隨後被董卓迎回。其中的侯指的是少帝之前的封號是史侯,而後來的漢獻帝當時的封號是陳留王。

大明王朝首富沈一石自焚身亡,留書信:一曲廣陵散,再奏待芸娘!

四、

沈一石這句話其實是諷刺朝廷的,暗示現在的朝廷跟東漢末年非常相似。與此同時,也把自己比喻成嵇康,因為嵇康就是生於蘇杭,葬於邙山,沈一石也想以這種死法告終。

但是,他對這個社會顯然是失望的,一句“狡兔死,良弓藏”是說自己的,透露出滿滿的辛酸。

“我之後,君復傷”,這句話是說鄭泌昌和何茂才等人的,也是一句詛咒,意思是說,我死了之後,你們這些人一個都跑不了,等失去了利用價值,朝廷會一個個收拾你們的!

最後一句“一曲《廣陵散》,再奏待芸娘!”我認為既是說給自己聽,也是說給芸娘聽,更是說給高翰文:

因為前面他跟楊金水安排後事的時候,就已經提到了高翰文,或許他沒有完成的心願,期待高翰文能完成吧!

當初他砸掉了琴,說明自己再不會彈琴,也不配再彈《廣陵散》,這次不再用琴的方式彈奏,而是採取了擊鼓。這個曲子是在原著中寫的是禰衡當年為曹操演奏的《風吹荷葉煞》:

“恨只恨你欺君的賊輕我,哪知你不識賢忠是眼拙,哪知你不讀詩書是口拙,哪知你不納忠言是耳拙,哪知你常懷篡逆是心拙,過幾年到罪惡貫盈天降禍,我看你老奸賊時刻難過。”

沈一石的擊鼓,罵的是這個世道,可以理解成鄭泌昌和何茂才,也可以理解成嘉靖帝,也可以理解成這個世道。

造成沈一石悲劇的原因,在政治課本上有詳細的闡述:

“新興資產階級不掌握權力,但是擁有大量的資本,和封建地主階級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不敢放手發動群眾進行資本主義革命。”

其實再過幾百年,沈一石就能稱為紅頂商人,再過一百年,或許他就是我們口中的成功人士了……

做完這一切,沈一石投入熊熊大火,自焚身亡,臨死前,遠遠地望了高翰文一眼,眼中滿是羨慕……

大明王朝首富沈一石自焚身亡,留書信:一曲廣陵散,再奏待芸娘!

而站在門邊的高翰文,竟然連阻攔一下都沒有做,或許這也是他回報知己的一種手段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