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精巧佈局造就明代“迷魂村”——走進翁源縣江尾鎮神祕的葸茅嶺“八卦圍”

明朝 張九齡 建築 張國鈞 韶關新聞網 2017-03-26

翁源縣的圍屋眾多,它們散落在各處,形成一道道獨特的風景,且這些圍屋,特色各異,均值得去細細品味,而位於江尾鎮的葸茅嶺“八卦圍”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不僅規模宏大,且因造型似八卦圖形而聞名於世。

這座大圍自明代興建以來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據說在早些年房屋均完好的時候,尋常人等如無嚮導帶路進村,通常不過半個小時就會迷失方向,因此,它也被遠近村民稱為“迷魂村”。

不過,歷經數百年曆史滄桑洗禮,隨著圍內居民的陸續遷走,曾經盛極一時的大圍日顯破敗之象,但行走在其間,往昔的精巧佈局依舊清晰可辨。

「古村落」精巧佈局造就明代“迷魂村”——走進翁源縣江尾鎮神祕的葸茅嶺“八卦圍”

張氏宗祠。 童銅韶 攝

一副堂聯一段傳奇

葸茅嶺“八卦圍”位於翁源縣北部,南距縣城15公里。對於它,記者早有耳聞,可惜一直沒有機會前去一探究竟。一個雨後的下午,記者終於有幸來到了“八卦圍”,不僅是為了一睹它精巧的佈局設計,更是為了傾聽它傳奇的故事。

隨行的張九齡文化研究會翁源分會會長張國鈞介紹說,“八卦圍”始建於明朝初年,建成於成化年間至今已有500多年曆史,開山始祖張文公是由福建上杭縣瓦子巷遷入曲江,最後輾轉來到翁源落戶,因圍屋按周易陰陽八卦佈局建造稱奇,因此被稱為“八卦圍”。

該村村民全部姓張,均是唐代名相張九齡的後裔,至今在圍內祠堂前端的石柱上還刻有“千秋事業承京地,十策家聲繼曲江”的堂聯。據張國鈞介紹,這就是該村村民是九齡後裔的一個有力證明。“對聯中的‘十策’指的就是唐代宰相張九齡的‘十策方略’,而族譜中也記載,張文公是張九齡第23世孫。”

關於“八卦圍”的興起,還有一個有趣傳說。相傳張文公從福建遷至翁源後,其妻妾不合鬧分居,妾發現她經常傍晚挑滿一缸水到早上就沒了,懷疑是妻欺負她,就在水缸附近埋伏窺視。三更時分,只見兩匹馬過來把水喝光了,妾沿途追尋,發現兩匹馬跑到一個草墩裡面就消失不見了,隨後在草墩中,妾挖出了兩缸白銀,妾覺得這是塊寶地,於是請來風水先生,打算在此處建房安居,風水先生觀察此地應發千家丁口,於是設計了“八卦圍”,囑咐張氏祖宗,以後人口不斷增多便按照八卦層層擴建,今天的八卦大圍由此得來。

張氏族人遷徙至此,確實人丁旺盛,歷經數百年,張九齡後裔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已經繁衍生息26代,現在包括外遷廣西、貴州、中山、佛山等23處的族人,總人口達30多萬人,且至清朝中晚期,圍內曾居住四五千人,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圍內分8個生產隊,屬嶺南客家第一圍。

「古村落」精巧佈局造就明代“迷魂村”——走進翁源縣江尾鎮神祕的葸茅嶺“八卦圍”

圍屋內的宗祠。

如今,在祠堂中心右牆上還懸掛著經過裝裱的紅榜,上面寫著“張九齡後裔葸茅嶺族譜”。聽村裡的老人說,這個祠堂以前用於供奉全村人的祖先牌位,即便是現在九成多村民已經遷出八卦圍,村民們逢紅白喜事,仍要回到這個祠堂操辦。

構造獨特固若金湯

「古村落」精巧佈局造就明代“迷魂村”——走進翁源縣江尾鎮神祕的葸茅嶺“八卦圍”

曾經固若金湯的圍牆。

大圍的房屋構造及規劃完全按八卦樣式設計建造,設有乾、巽、寅、艮四大門。在張國鈞的指引下,記者走進了神祕的“八卦圍”,雖然圍內的房屋大多均已經殘破不堪,但跨入其中,仍彷彿是進入了諸葛亮的八卦陣,撲朔迷離。

行走在大圍內,最顯眼的就是其高大的圍牆,雄偉壯觀,威勢逼人。張國鈞告訴記者,“八卦圍”四周圍牆全用河石、米漿和沙砌成,高達5米,厚約50釐米,非常堅固,雖已經經歷了數百年,但仍堅固如鐵,若遇盜賊侵擾,把大門一關,大圍便成了一座固若金湯的城堡。

據記載,清咸豐九年(1859年),太平天國石達開殘部經過八卦村,因兵掠食,村民用銃炮射殺太平軍十多人,石部團團圍住八卦村展開攻擊,圍內300多名青壯年男子憑火銃、松鼠炮、長矛、大刀等抵抗,太平軍久攻而不入,經過近一個月的圍攻,方在八卦村的一扇大門上找到突破口。

而“八卦圍”建築的精妙,還在於其圍內的房屋以及街道設計。走在鵝卵石鋪就的小道上,明顯可以看到圍內房屋從內至外由高到低排列,且房屋屋形也非常怪異,有的像一段弧線,有的微呈梯形,還有的仿似鐮刀,幾乎沒有一間是方形,而作為圍中交通要害的條條街巷更是縱橫交錯,撲朔迷離,寬闊之處可容5人並肩而行,狹窄之處只能容成人側身貼牆方可通過,就是這些多不勝數的小徑構成了“迷魂陣”,若非有人指引,陌生人根本無法尋覓出路。

據張國鈞介紹,整個大圍總佔地面積達23000多平方米,中間有一個近3000平方米的葸茅墩,建築群以其為中心,左右和中後房屋按八卦層層加串,向外伸延,圍內共有1653間房,99條街巷,由於圍內建築排列複雜,導致入圍者迷路鬧出笑話極多,過去還發生送親隊伍竟然找錯了新郎家門的笑談。

時光荏苒,現在的“八卦圍”裡再也看不到往日的繁華景象,有的只是倒塌的房屋、隨處可見的雜草以及鵝卵石上的青苔,還在繼續見證它的興衰起落。

建築瑰寶未來可期

「古村落」精巧佈局造就明代“迷魂村”——走進翁源縣江尾鎮神祕的葸茅嶺“八卦圍”

宗祠裡簡單而古老的柱礎。

作為周易八卦文化和客家文化完美融合的建築瑰寶,“八卦圍”在經歷了數百年的風雨滄桑以後,已經日益破敗。作為大圍的“原居民”,張國鈞像很多張氏族人一樣,對其有著深厚的感情,現在,每每看到其衰敗的景象,他就倍感惋惜。

張國鈞說,他就是在這座大圍里長大的,當時因為人數眾多,一間房往往需要住上三四口人,後來隨著人口的進一步增多,村民們不得不掀掉瓦面,在原有基礎上加建一層樓,或者乾脆用木板在房中搭個閣樓,每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之際,大圍內熙熙攘攘,人頭湧湧,彷彿集市一般熱鬧。

而隨著族人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大家紛紛搬出了大圍,在其周邊建起了寬敞舒適的樓房,這樣大圍也就被荒廢下來了。記者瞭解到,上個世紀90年代,雖然翁源縣政府已經將“八卦圍”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由於資金匱乏,疏於維護,許多房屋建築都已倒塌,排水系統也有所失效。

據張國鈞介紹,在八卦圍中央的陰陽交匯中點上,原有一口由開基者開鑿的古井,水質清甜爽口,已供全圍近2000人使用數百年而不枯絕,後來在1993年由於一次地震導致的塌方也已徹底報廢,目前已被泥土亂草所湮沒。

如今,漫步在這座龐大的堡壘之中,滿眼雜草叢生,更添蕭瑟荒涼之感。但可喜的是,“是金子總會發亮”,由於“世張懇親會”的舉辦,“八卦圍”又重新走入了世人的視線。近日,翁源縣委、縣政府已將修復改造八卦圍提上了議事日程,並通過這次懇親活動,積極招商引資,儘早將這座中國古建築的瑰寶以全新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弘揚張九齡文化精髓,讓八卦圍成為韶關張九齡文化的標誌之一。

與記者說起“八卦圍”未來重新修葺的計劃時,張國鈞非常興奮,他說,這幾次關於重修“八卦圍”的會議他都有參加,預計等各項手續完善後,就會立馬動工。“這是老祖宗留給張氏後人的遺產,也是九齡文化的一個標誌性建築,我們有責任保護和利用好它。”

穿梭在“八卦圍”裡的小道上,看著眼前的一磚一瓦,記者不禁被其過往的一段繁華所震撼,而今天的“八卦圍”,雖然已經日漸退出了尋常人家的生活,但可以想象,隨著修復工作的開展,其未來一定會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精彩不斷 驚喜不斷

更多內容請關注

「古村落」精巧佈局造就明代“迷魂村”——走進翁源縣江尾鎮神祕的葸茅嶺“八卦圍”

韶關發佈|瞭解韶關大動向


韶關新聞網|瞭解韶關身邊事


韶關文明網|文明韶關與你同行


韶關廉信|瞭解韶關廉政信息


作者:韶關日報記者 許張龍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韶關日報記者 吳夢雁 攝

編輯:ZP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