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土匪出身的元帥:戰場拿長矛練撐杆跳,一人硬剛五萬大軍!

明朝 常遇春 朱元璋 徐達 青言論史 青言論史 2017-10-08

盛世出文臣,亂世出武將。當國家安定的時候,讀書考學做官是大部分人的主要上升途徑,因此這個時候文官就容易出頭;而當天下大亂,烽煙四起的時候,筆桿子就沒有槍桿子好使了,這個時候那些能打仗、會打仗的人就會脫穎而出,成為國家的柱石。比如明朝開國的時候,就封了六位公爵,即使開國第一功臣、文官首領李善長也是按照軍功才受到封賞的。有意思的是,這六位公爵裡有一個年輕人,他幾乎沒有什麼功勞,卻能在開國六公爵中排行第三,這是為什麼呢?

他是土匪出身的元帥:戰場拿長矛練撐杆跳,一人硬剛五萬大軍!

明代開國第一功臣李善長

這位年輕人叫常茂,他並不是因為自己有多少功勞而封爵,純粹是因為自己的父親功勞太大又英年早逝,才享受公爵待遇的。他的父親,就是明初第一猛將、死後被追封為開平王的常遇春。

他是土匪出身的元帥:戰場拿長矛練撐杆跳,一人硬剛五萬大軍!

常遇春

常遇春字伯仁(和東晉名臣、被王導“我不殺伯仁,而伯仁因我而死”的周顗同字),也是淮西人,和朱元璋是老鄉。常遇春身體素質極好,力氣很大,胳膊很長,弓馬嫻熟。元末天下大亂,常遇春也腦子一熱去當了土匪,但是很快他就覺得當土匪沒前途,便去和縣投奔了朱元璋。相傳常遇春在沒有抵達朱元璋大營的時候,先在和縣城郊睡了一覺,夢裡聽見有仙人對他說:“快醒醒,你的主上來了!”驚醒的常遇春納頭便拜,正巧此時朱元璋趕來,便把他當成是到軍中討口飯吃的流浪漢收留了下來。

不久,朱元璋發動了奪取採石磯(即馬鞍山)的戰役。常遇春請求做先鋒,還把他當混飯吃的朱元璋笑了:“你是因為餓肚子來我軍中討口飯吃的,就不要去做這麼危險的事情啦。”常遇春堅持,朱元璋還是不同意:“等到過了長江你再侍奉我也不遲嘛。”戰鬥開始以後,元軍在河灘上佈下重兵,船隻在距離河岸十米多遠的地方就沒有辦法再往前開了。焦頭爛額的朱元璋看見常遇春還在躍躍欲試,就讓他開始他的表演。

只見常遇春取出一隻長矛,奮力向岸上一投。岸上元軍立刻接住,常遇春順勢一躍,抓住矛尾借力上岸。上岸後的常遇春大喊“跳蕩(就是爽的意思)”,其他將士也一擁而上,順利攻佔採石磯。這一戰後,朱元璋也徹底意識到常遇春的能力,迅速把他提為主力軍將領。

常遇春沒有辜負朱元璋的信任,在保衛朱元璋大後方和縣、二奪採石磯、圍攻集慶(南京)的戰鬥中,常遇春都是主力前鋒、首功之臣。他和他一生的親密搭檔徐達一起,為朱元璋掃平皖南、蘇南以及浙東,只是在作為主帥攻打杭州的時候兵敗,隨後又繼續作為徐達的副手,在留守江州、奪取安慶的過程中都有大功,是朱元璋在初創時期最主要的三位武將之一(其他兩位是徐達和邵榮)。

他是土匪出身的元帥:戰場拿長矛練撐杆跳,一人硬剛五萬大軍!

徐達

為朱元璋打下了江東一帶作為根據地以後,常遇春又在擊敗陳友諒的戰爭中立下了重要功勞:鄱陽湖水戰中,陳友諒手下大將乘坐快船想要偷襲擱淺的朱元璋的旗艦,常遇春一箭射中了他才幫助朱元璋脫險。擊敗陳友諒的主力部隊以後,其敗軍依然實力強大,正欲沿江而上逃走。此時其他將領都認為窮寇莫追,只有常遇春堅持出擊,與其激戰數日,打死了陳友諒,極大縮短了朱陳之間的爭霸戰爭的時間。

常遇春的勇猛是朱元璋非常欣賞的,但是與此同時他身上的殺氣也是朱元璋頭痛的。一旦城池久攻不下,城破以後常遇春就要屠城,這對於胸懷天下的朱元璋而言實在是大忌。在贛州圍城戰中,朱元璋特意給常遇春下命令:“拿下城池以後不要殺太多人,有了地盤沒有百姓那有什麼用呢?”在常遇春聽了領導的話沒有殺人以後,朱元璋還特別高興,狠狠誇了他一頓。可見常遇春之前屠了多少城,殺了多少人?

南方全部平定以後,常遇春再一次作為徐達的副手,北上伐元,去抄蒙古人的老家。臨出征以前,生怕常遇春老毛病又犯了的朱元璋再次告誡常遇春:“披堅執銳、攻城略地,誰也不如你。朕不擔心你不能打仗,擔心你輕易言戰。像一個大頭兵一樣隨隨便便就開打,這可不是朕對你的期望。”常遇春虛心接受皇帝的批評教育,但是就是沒改。在河南戰場,常遇春面對洛河北岸五萬元軍,身為大軍副統帥的常遇春一個人就敢去打:他一箭射死元軍前鋒,一個人與二十多蒙古騎兵纏鬥還不落下風。領導一帶頭,麾下的將士哪有不用命的道理?明軍立刻一起掩殺過去,數萬元軍被追的逃了五十多裡,河南戰場很快就取得了全面勝利。

常遇春和徐達一起攻下元大都以後,繼續向西進攻太原。騎兵出身的常遇春沒有等到步兵大部隊趕到,在徐達批准以後帶著騎兵部隊夜襲元軍大本營,直接把元軍守將打的鞋都沒穿好帶著十八名親兵狼狽逃走。

一路得勝的常遇春從太原向西打到了鳳翔,又從鳳翔回師北平,而後再向東打到錦州,整個北國都留下了他英勇的身影。在元順帝逃到開平以後,常遇春也尾隨而至,將順帝嚇得向北逃竄了數百里,擒獲蒙古親王公主、車馬財寶無數,常遇春也達到了他人生的頂峰。

但是常遇春的人生也就到此為止了。他在班師回朝的時候突然暴亡,年僅四十歲。消息傳到南京,朱元璋為之痛苦,並在靈柩抵達南京城內後親自出迎。常遇春的葬禮按照北宋名相趙普的規格施行,其本人也被追封為開平郡王,以紀念他生命中最偉大的開平大捷。常遇春的長子常茂也因為父親的功勳位列開國六公爵之列,僅次於第一文臣李善長和第一武將徐達。

他是土匪出身的元帥:戰場拿長矛練撐杆跳,一人硬剛五萬大軍!

常茂

會有人問,開頭說常遇春是第一猛將,為什麼剛剛又說徐達是第一武將?因為猛將不一定是最優秀的武將。常遇春確實勇猛異常,打仗時也經常身先士卒,對手下士兵也非常好。但是他土匪出身的習氣一直不曾有過改變,其打仗雖然是一把好手,但是他的政治頭腦相對於軍事才幹而言就很有點小學生了。作為大軍統帥,喜歡屠城並不是好事,尤其是在爭奪天下的關鍵時期,這麼做很容易盡失民心(能讓殺人不眨眼的朱元璋都覺得過分,可見常遇春殺人有多殘忍)。而在領導一再提點自己以後,還老是喜歡冒泡,犯急功冒進的毛病,雖然打了勝仗也容易受處分。身為指揮官,一再帶頭衝鋒雖然能起到鼓舞士氣的作用,但是也極大提高了自己受傷的可能性。實際上,雖然史書未明確常遇春死因,但考慮到大戰後不久就暴亡,且其個人又沒有什麼生活作風上面的不良嗜好,很有可能就是負傷以後傷口急性感染所導致的死亡。

常遇春如此好戰尚武,自然也就疏於對兒子的管教。常茂就很驕縱而且幼稚,他被授予公爵,又娶了另一位公爵馮勝的女兒,尾巴就有點翹了。在和岳父一起北伐的過程中,常茂沒有什麼著名的戰功,反而把本來已經打算歸降的蒙古太師趕跑。朱元璋念及常遇春的功勞,只是把常茂改封在廣西龍州。常茂不久以後病死,連兒子都沒有,由他的弟弟繼承爵位。這位弟弟倒是極其有種,在靖難之役中和老兄弟、徐達的兒子徐輝祖一起並肩作戰,並最後戰死。

他是土匪出身的元帥:戰場拿長矛練撐杆跳,一人硬剛五萬大軍!

徐輝祖

儘管“報應”什麼的都是虛言,但是徐達平時多修善行,對自己的孩子教育甚嚴,徐家最後也算是富貴綿長。常遇春殺人放火太多,最後自己暴死,兒子也不得善終,這不能說不是他造業太多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