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次皇帝大婚,16歲的她入主中宮,成為明朝患難帝后的典範

明朝第一次皇帝大婚,16歲的她入主中宮,成為明朝患難帝后的典範

導讀:宮門深深復幾許,多少紅顏相思盡。多少女子為了家族利益、榮華富貴被送入宮廷。後宮三千佳麗各有特色,極盡風華。花無百日紅,有多少人能一枝獨秀?帝王富有四海,坐擁後宮,他的目光又能在一個女子身上停留多久?愛情在宮廷中似乎只是微薄的奢望。但有這麼一個女子,用自己的所作所為贏得了身為君王的丈夫的愛情和尊敬,她的丈夫甚至為她廢除了宮妃殉葬的陋俗,開明朝先河。她就是明英宗皇后錢氏。

明朝第一次皇帝大婚,16歲的她入主中宮,成為明朝患難帝后的典範

我們從錢氏入宮開始說起,明朝為防外戚干政,皇后的人選都是從小門小戶的清白女子中甄選,而錢氏是英宗的祖母太皇太后張氏精心為孫兒挑選的。人選確定後,就到了婚禮環節,我們想象中皇帝的婚禮應該十里紅妝,普天同慶,比現在的各種世紀婚禮還要風光百倍。但事實上不一定是這樣的。在英宗之前的明朝皇帝們早在即帝位之前就已經完成了終身大事,冊後只不過是登基以後打個過場而已,錢氏的冊後儀式,也是明王朝有史以來皇帝的第一次初婚儀式,可稱的上名副其實的世紀婚禮,所以極為隆重。

明朝第一次皇帝大婚,16歲的她入主中宮,成為明朝患難帝后的典範

在諸位德高望重的大臣至錢府行納采問名之禮、納吉納徽告期禮 、率領儀仗大樂和放置著皇后冊寶的龍亭以及文武百官,再至錢府行發冊奉迎禮後在文武百官和內外命婦的叩頭如儀中,十六歲的錢氏走進了深宮,來到了他的丈夫身側。事實證明張氏的眼光果然沒錯。

明朝第一次皇帝大婚,16歲的她入主中宮,成為明朝患難帝后的典範

錢氏果真有母儀天下的風範:她深明大義,堅決拒絕了英宗給自己的父親加官進爵的提議;有容人之量,雖自己多年沒有子嗣,依然不阻撓英宗親近其它宮人,善待其它宮人所出子嗣;最為難得的是堅貞不屈,與丈夫共患難,不離不棄。舉世震驚的“土木之變”中,英宗也成了瓦剌軍的俘虜,朝廷為了不受威脅,立了英宗的弟弟為帝。

明朝第一次皇帝大婚,16歲的她入主中宮,成為明朝患難帝后的典範

面對這樣的局面她無能為力,遙想身陷敵國,不知會遭受到什麼的丈夫,她肝腸寸斷。從此,每晚她都哀泣求告磕頭求天,祈望上天能夠垂憐自己的誠意,放丈夫一條生路。她就這樣晝夜不停地祈求,甚至幾乎不上床休息。過度的勞累、粗陋的飲食、冰冷的地面、冬天的嚴寒致使她的一條腿受了重傷,一隻眼睛也哭瞎了。或許她的誠意真的打動了上天,瓦剌歸還了她的丈夫,但此時她的丈夫被迫成為了太上皇,新帝的猜疑忌憚,宮人的刁難,丈夫的焦躁都沒有打倒這個女人,她成為了丈夫的精神支柱。

明朝第一次皇帝大婚,16歲的她入主中宮,成為明朝患難帝后的典範

她一面百般寬慰遷就丈夫,一面支撐著病體帶領南宮中的嬪妃宮娥趕製繡品,以此換些食用,這樣度過了漫長的七年,終於等到了英宗復位。她的付出終於有了回報,英宗感念妻子所為執意復立已經殘疾且沒有生育能力的錢氏為後,在臨終時依然記掛著她,保住她的名分,甚至為她罷宮妃殉葬,叮囑大臣錢氏死後一定要與他同葬,他要與他深愛的妻子生同衾死同穴。這時的錢氏無疑是滿足的,可憲宗並沒有遵循父親的遺願,固執自私的把自己的生母同英宗葬在了一起,錢氏最終也沒有能與深愛的丈夫同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