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與將軍解戰袍”背後的君臣祕聞

“朕與將軍解戰袍”背後的君臣祕聞

圖片來自網絡

網絡真是個好東西,許多有才華的精英都可以上來秀一把自己的創意。幾年前,網上流行過給古詩“拉郎配”的,其中一首有名的“配郎詩”是關於一個皇上與將軍的戰友情、同志愛的,現特錄如下:

朕與將軍解戰袍,芙蓉帳暖度春宵。

但使龍城飛將在,從此君王不早朝。

雖然知道這首詩是被高人重新複製、粘貼的,但讀後仍讓人心旌搖盪,曖昧之情油然而生。會心一笑之後,你總得鬧明白,“朕與將軍解戰袍”到底出自何人之手,它的本來面目究竟如何?其實,這首詩的普及率是很高的,喜愛郭德綱的人,對於全詩肯定是耳熟能詳的。說單口時的郭德綱,開書前總會來上一或兩段定場詩的,其中大部分都是不著調的調侃,唯有這首“朕與將軍解戰袍”到是沒兌一點假的原汁原味,可能,郭大俠也不敢輕易篡改皇上的詩句吧?要知道,假傳旨意,那可是滅族重罪啊?

“朕與將軍解戰袍”背後的君臣祕聞

嘉靖帝劇照

好了,穩下心神,來聽聽老郭的這首定場詩吧。

大將生來膽氣豪,腰橫秋水雁翎刀。

風吹鼉鼓山河動,電閃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種,穴中螻蟻豈能逃。

太平待詔歸來日,朕與將軍解戰袍。

好了,定場詩唸完了,閒話別過,該書歸正捲了。

首先來說說這首詩的作者,明朝人,姓朱,名厚熜,他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叔伯兄弟。如果你不瞭解明武宗朱厚照是啥樣人物,說起他的年號你一定會有所瞭解——正德。對了,這個朱厚照就是明朝皇帝中最愛玩的那位正德帝。

“朕與將軍解戰袍”背後的君臣祕聞

朱厚照劇照

為了好玩,自己封自己為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還改名朱壽,帶領一支親衛隊兵到宣府、大同、延綏巡邊。結果卻碰上騷擾大明邊境多年的小王子率領五六萬人來侵擾。朱厚照本來只是想玩玩的,沒想到真遇勁敵了,只是他帶的那點兵根本不夠用,沒辦法只好四處調兵遣將,弄得整個國家都為了這一不期而遇的戰爭動一發而牽全身。這讓我想起了《亮劍》中李雲龍的那一仗,一個小小的團長,為了救被小鬼子抓走的老婆,竟把整個戰區的兵力都調動起來了,那個過癮的打法,堪稱經典。

這個正德帝其實也不是平常之輩,為了揚威邊疆,他竟放下皇帝的架子,與士兵同吃住,甚至親自衝上戰場,極大地提高了士氣,最終,討不到便宜的敵人自動撤退了。這一本來足可讓朱厚照揚名的輝煌戰績,結果卻被歷史學家一黑再黑,因為他不按照理出牌,置國家與個人安全於不顧,涉身犯險,是為越規。

“朕與將軍解戰袍”背後的君臣祕聞

嘉靖帝劇照

玩性不改的正德帝最終因為駕船出江打魚落水,驚嚇而死,年僅31歲。因光顧著玩了,臨死時連個兒子也沒能留下,所以,這皇位就讓他的堂叔伯兄弟朱厚熜給撿了,史稱明世宗。由於他坐朝時的年號為嘉靖,所以又稱嘉靖帝。他的治下,有許多著名的歷史人物,嚴嵩就是他最信任的人之一。並且,他還是中國史最“悲催”的皇帝之一,差點被幾個宮女給勒死(史稱“壬寅宮變”)。結果是,老朱嚇得二十多年不敢回宮睡覺。嘉靖,得,又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難怪老郭不敢亂改他的詩句了。

“朕與將軍解戰袍”背後的君臣祕聞

宮女承露

那麼,問題又來了,能讓皇帝佬兒親自寫詩鼓勵的人物,也不是一般人物啊,當然,這首詩是送給一個姓毛的人的,題目就叫《送毛伯溫》。那麼,毛伯溫又是何許人也?

毛伯溫(1482年-1545年),江西吉水(吉水縣八都鎮圳上毛家村人)人,正德三年(1508年)進士。說起來,這個毛進士的為官之路並不順暢,一直是在波折動盪中生存。嘉靖初年,升為大理寺丞,誤判李福達重罪被革職。後來因為他人推薦恢復舊職,讓毛伯溫巡撫山西,又改為巡撫順天,他都沒有上任。後來,朝廷又安排毛伯溫為辦理都察院的事務,並提升為左副都御史。在左副都御史任上,他又受到趙王府的族人朱佑椋的攻擊,被解除官職聽候考察,最後又被開了。

“朕與將軍解戰袍”背後的君臣祕聞

《送毛伯溫》

嘉靖十五年(1536年),因為安南(現越南,時為明朝的附屬國)多年不朝,明世宗要出兵征討安南,毛伯溫被任命為兵部尚書,親自督師南進。監行前,嘉靖為鼓舞士氣,才寫下了那首《送毛伯溫》的。結果,老毛真沒辜負嘉靖的厚望,嘉靖十九年(1540年),毛伯溫不費一刀一劍便討平安南歸朝。老毛也因功被封太子太保。

但是,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君臣二人的蜜月期一過,毛伯溫又被人誣陷,最終落了個發放邊疆的處分。在赴邊途中被赦免還鄉,還鄉後不久,便病發去世。

嘉靖死後,明穆宗給毛伯溫恢復了官職,並賜予卹典,天啟初年,明熹宗追諡他為"襄懋"。萬曆元年(1573年),明神宗下詔誇獎毛伯溫功績。這下,老毛才算是徹底評反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