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
"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導讀:這些年製造“新榜樣”的節目從未缺席,但關於“新榜樣”的敘事卻大都新瓶舊酒。在尚顯乏力的市場中,《明日之子》水晶時代卻在“她力量”的塑造下,通過青春力、追夢力和共情力書寫著新榜樣節目的真正價值。

文 | 黎河

十幾年前,以“超快”系列為代表,中國大陸第一代電視音樂榜樣選拔節目激發起全民參與的熱情。那個時代,儘管水平參差不齊,但人人可以參與,選手們的發願詞是“音樂夢想”。原來,一檔節目也能連接起每一個偉大而又平凡的夢想,這是屬於草根夢想的榮光。

有人說:“這些節目如同時代的頁岩,是一種關於時間的記錄方式。”十幾年過去,縱使大部分年輕觀眾從電視熒屏遷移到了互聯網,但節目卻始終在現實與夢想之間有種微妙的關係,有人見娛樂,有人見啟迪。

很多年過去,喧囂之上,層出疊見的此類節目如同“舊瓶新酒”,對於大多數的呈現而言,多花式的包裝卻也難掩其“秀”成分的過度。是否,還能有一個普通女孩能在多年後說出,我是看了哪一檔節目,看了哪一個選手的成長經歷,我的人生被改變了?

真正的榜樣力量塑造正在消失,青春正能量有口號難落地。

"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導讀:這些年製造“新榜樣”的節目從未缺席,但關於“新榜樣”的敘事卻大都新瓶舊酒。在尚顯乏力的市場中,《明日之子》水晶時代卻在“她力量”的塑造下,通過青春力、追夢力和共情力書寫著新榜樣節目的真正價值。

文 | 黎河

十幾年前,以“超快”系列為代表,中國大陸第一代電視音樂榜樣選拔節目激發起全民參與的熱情。那個時代,儘管水平參差不齊,但人人可以參與,選手們的發願詞是“音樂夢想”。原來,一檔節目也能連接起每一個偉大而又平凡的夢想,這是屬於草根夢想的榮光。

有人說:“這些節目如同時代的頁岩,是一種關於時間的記錄方式。”十幾年過去,縱使大部分年輕觀眾從電視熒屏遷移到了互聯網,但節目卻始終在現實與夢想之間有種微妙的關係,有人見娛樂,有人見啟迪。

很多年過去,喧囂之上,層出疊見的此類節目如同“舊瓶新酒”,對於大多數的呈現而言,多花式的包裝卻也難掩其“秀”成分的過度。是否,還能有一個普通女孩能在多年後說出,我是看了哪一檔節目,看了哪一個選手的成長經歷,我的人生被改變了?

真正的榜樣力量塑造正在消失,青春正能量有口號難落地。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在各種青春態榜樣節目被過度消費的情況下,《明日之子》水晶時代反而成為那個突然被打開的寶盒,成為時代頁岩上突然閃亮的一層。因為它又重新鏈接起節目與選手、觀眾與夢想的真實關係,展現出節目的全新力量“她力量”——青春力、追夢力、共情力。

來自這些女生真切的“她力量”,讓節目和觀看節目的人同時完成著身份升級。因為這個詞語不僅是單方面的傳遞,而是通過更為精準的敲打,讓“她們”也能影響“我們”,讓“一個夢想”也能觸碰“多個夢想”。

青春力:

面對現實,夢想才能肆意生長

別以為新榜樣節目只有勵志故事,《明日之子》水晶時代第一集便把人們打回了現實。

第一期裡,吳兆弦以0星止步面試。這個出生於2000年的中法混血兒9歲出道,當過演員,做過組合出過唱片,還當過主持,曾是紅極一時的童星代表。但她在唱跳間已經不知不覺形成了一種固定模式。

"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導讀:這些年製造“新榜樣”的節目從未缺席,但關於“新榜樣”的敘事卻大都新瓶舊酒。在尚顯乏力的市場中,《明日之子》水晶時代卻在“她力量”的塑造下,通過青春力、追夢力和共情力書寫著新榜樣節目的真正價值。

文 | 黎河

十幾年前,以“超快”系列為代表,中國大陸第一代電視音樂榜樣選拔節目激發起全民參與的熱情。那個時代,儘管水平參差不齊,但人人可以參與,選手們的發願詞是“音樂夢想”。原來,一檔節目也能連接起每一個偉大而又平凡的夢想,這是屬於草根夢想的榮光。

有人說:“這些節目如同時代的頁岩,是一種關於時間的記錄方式。”十幾年過去,縱使大部分年輕觀眾從電視熒屏遷移到了互聯網,但節目卻始終在現實與夢想之間有種微妙的關係,有人見娛樂,有人見啟迪。

很多年過去,喧囂之上,層出疊見的此類節目如同“舊瓶新酒”,對於大多數的呈現而言,多花式的包裝卻也難掩其“秀”成分的過度。是否,還能有一個普通女孩能在多年後說出,我是看了哪一檔節目,看了哪一個選手的成長經歷,我的人生被改變了?

真正的榜樣力量塑造正在消失,青春正能量有口號難落地。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在各種青春態榜樣節目被過度消費的情況下,《明日之子》水晶時代反而成為那個突然被打開的寶盒,成為時代頁岩上突然閃亮的一層。因為它又重新鏈接起節目與選手、觀眾與夢想的真實關係,展現出節目的全新力量“她力量”——青春力、追夢力、共情力。

來自這些女生真切的“她力量”,讓節目和觀看節目的人同時完成著身份升級。因為這個詞語不僅是單方面的傳遞,而是通過更為精準的敲打,讓“她們”也能影響“我們”,讓“一個夢想”也能觸碰“多個夢想”。

青春力:

面對現實,夢想才能肆意生長

別以為新榜樣節目只有勵志故事,《明日之子》水晶時代第一集便把人們打回了現實。

第一期裡,吳兆弦以0星止步面試。這個出生於2000年的中法混血兒9歲出道,當過演員,做過組合出過唱片,還當過主持,曾是紅極一時的童星代表。但她在唱跳間已經不知不覺形成了一種固定模式。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表演結束,星推官龍丹妮問:“你覺得你跟剛出道時有什麼區別嗎?”吳兆弦顯然沒有聽出其中的深意,就回答說:“嗓音有些變化。”但華晨宇卻一語道破,“我已經快感受不到你的靈魂了。我可能讓你再唱一遍,你還是會跟上一遍一模一樣,連微笑的時間節點都一樣。它已經讓你失去了一個最早熱愛音樂的那個狀態了。”

除了Restart賽道里的“原地踏步”,也有Start賽道里的“不思進取”。一位自稱“划水怪”女生敷衍地表演,加上跑調,隨意,一臉大寫的不認真。星推官孟美岐感慨,“我不討厭幸運的人,但是不應該抱僥倖的心理,你的態度一定是要認真的”。

"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導讀:這些年製造“新榜樣”的節目從未缺席,但關於“新榜樣”的敘事卻大都新瓶舊酒。在尚顯乏力的市場中,《明日之子》水晶時代卻在“她力量”的塑造下,通過青春力、追夢力和共情力書寫著新榜樣節目的真正價值。

文 | 黎河

十幾年前,以“超快”系列為代表,中國大陸第一代電視音樂榜樣選拔節目激發起全民參與的熱情。那個時代,儘管水平參差不齊,但人人可以參與,選手們的發願詞是“音樂夢想”。原來,一檔節目也能連接起每一個偉大而又平凡的夢想,這是屬於草根夢想的榮光。

有人說:“這些節目如同時代的頁岩,是一種關於時間的記錄方式。”十幾年過去,縱使大部分年輕觀眾從電視熒屏遷移到了互聯網,但節目卻始終在現實與夢想之間有種微妙的關係,有人見娛樂,有人見啟迪。

很多年過去,喧囂之上,層出疊見的此類節目如同“舊瓶新酒”,對於大多數的呈現而言,多花式的包裝卻也難掩其“秀”成分的過度。是否,還能有一個普通女孩能在多年後說出,我是看了哪一檔節目,看了哪一個選手的成長經歷,我的人生被改變了?

真正的榜樣力量塑造正在消失,青春正能量有口號難落地。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在各種青春態榜樣節目被過度消費的情況下,《明日之子》水晶時代反而成為那個突然被打開的寶盒,成為時代頁岩上突然閃亮的一層。因為它又重新鏈接起節目與選手、觀眾與夢想的真實關係,展現出節目的全新力量“她力量”——青春力、追夢力、共情力。

來自這些女生真切的“她力量”,讓節目和觀看節目的人同時完成著身份升級。因為這個詞語不僅是單方面的傳遞,而是通過更為精準的敲打,讓“她們”也能影響“我們”,讓“一個夢想”也能觸碰“多個夢想”。

青春力:

面對現實,夢想才能肆意生長

別以為新榜樣節目只有勵志故事,《明日之子》水晶時代第一集便把人們打回了現實。

第一期裡,吳兆弦以0星止步面試。這個出生於2000年的中法混血兒9歲出道,當過演員,做過組合出過唱片,還當過主持,曾是紅極一時的童星代表。但她在唱跳間已經不知不覺形成了一種固定模式。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表演結束,星推官龍丹妮問:“你覺得你跟剛出道時有什麼區別嗎?”吳兆弦顯然沒有聽出其中的深意,就回答說:“嗓音有些變化。”但華晨宇卻一語道破,“我已經快感受不到你的靈魂了。我可能讓你再唱一遍,你還是會跟上一遍一模一樣,連微笑的時間節點都一樣。它已經讓你失去了一個最早熱愛音樂的那個狀態了。”

除了Restart賽道里的“原地踏步”,也有Start賽道里的“不思進取”。一位自稱“划水怪”女生敷衍地表演,加上跑調,隨意,一臉大寫的不認真。星推官孟美岐感慨,“我不討厭幸運的人,但是不應該抱僥倖的心理,你的態度一定是要認真的”。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那幾道層層打開的大門,似乎就隔著夢想和現實,有的人被擋在一星房外,有的人直達六星房,更多的人被稀疏分佈在不同的房間。在現實中,有的人確實因為經歷、天賦等原因,稍微領先一點,這既重要,又不重要。

讓人“認清現實”,找準定位,是“青春力”的底色,也是重塑“她力量”的第一步。

所謂“青春力”,並不只是“青春無所不能”,而是要在敢想敢做的年紀裡有直面殘酷和現實的勇氣,由此在認清自己的同時再來尋找到青春的差異和獨特性。《明日之子》水晶時代的舞臺提供了這樣一種讓自己重新審視年輕力量的機會,在這裡,無關年齡、身份,真正的起跑線其實才剛剛畫好。藉由多維度的“星級評定”、小考大考,每位選手能夠真正在殘酷的現實裡認清自己的位置,在一個原點之上,沒有包袱,充滿現實意味的完成歷練,抵達新的彼岸。

"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導讀:這些年製造“新榜樣”的節目從未缺席,但關於“新榜樣”的敘事卻大都新瓶舊酒。在尚顯乏力的市場中,《明日之子》水晶時代卻在“她力量”的塑造下,通過青春力、追夢力和共情力書寫著新榜樣節目的真正價值。

文 | 黎河

十幾年前,以“超快”系列為代表,中國大陸第一代電視音樂榜樣選拔節目激發起全民參與的熱情。那個時代,儘管水平參差不齊,但人人可以參與,選手們的發願詞是“音樂夢想”。原來,一檔節目也能連接起每一個偉大而又平凡的夢想,這是屬於草根夢想的榮光。

有人說:“這些節目如同時代的頁岩,是一種關於時間的記錄方式。”十幾年過去,縱使大部分年輕觀眾從電視熒屏遷移到了互聯網,但節目卻始終在現實與夢想之間有種微妙的關係,有人見娛樂,有人見啟迪。

很多年過去,喧囂之上,層出疊見的此類節目如同“舊瓶新酒”,對於大多數的呈現而言,多花式的包裝卻也難掩其“秀”成分的過度。是否,還能有一個普通女孩能在多年後說出,我是看了哪一檔節目,看了哪一個選手的成長經歷,我的人生被改變了?

真正的榜樣力量塑造正在消失,青春正能量有口號難落地。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在各種青春態榜樣節目被過度消費的情況下,《明日之子》水晶時代反而成為那個突然被打開的寶盒,成為時代頁岩上突然閃亮的一層。因為它又重新鏈接起節目與選手、觀眾與夢想的真實關係,展現出節目的全新力量“她力量”——青春力、追夢力、共情力。

來自這些女生真切的“她力量”,讓節目和觀看節目的人同時完成著身份升級。因為這個詞語不僅是單方面的傳遞,而是通過更為精準的敲打,讓“她們”也能影響“我們”,讓“一個夢想”也能觸碰“多個夢想”。

青春力:

面對現實,夢想才能肆意生長

別以為新榜樣節目只有勵志故事,《明日之子》水晶時代第一集便把人們打回了現實。

第一期裡,吳兆弦以0星止步面試。這個出生於2000年的中法混血兒9歲出道,當過演員,做過組合出過唱片,還當過主持,曾是紅極一時的童星代表。但她在唱跳間已經不知不覺形成了一種固定模式。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表演結束,星推官龍丹妮問:“你覺得你跟剛出道時有什麼區別嗎?”吳兆弦顯然沒有聽出其中的深意,就回答說:“嗓音有些變化。”但華晨宇卻一語道破,“我已經快感受不到你的靈魂了。我可能讓你再唱一遍,你還是會跟上一遍一模一樣,連微笑的時間節點都一樣。它已經讓你失去了一個最早熱愛音樂的那個狀態了。”

除了Restart賽道里的“原地踏步”,也有Start賽道里的“不思進取”。一位自稱“划水怪”女生敷衍地表演,加上跑調,隨意,一臉大寫的不認真。星推官孟美岐感慨,“我不討厭幸運的人,但是不應該抱僥倖的心理,你的態度一定是要認真的”。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那幾道層層打開的大門,似乎就隔著夢想和現實,有的人被擋在一星房外,有的人直達六星房,更多的人被稀疏分佈在不同的房間。在現實中,有的人確實因為經歷、天賦等原因,稍微領先一點,這既重要,又不重要。

讓人“認清現實”,找準定位,是“青春力”的底色,也是重塑“她力量”的第一步。

所謂“青春力”,並不只是“青春無所不能”,而是要在敢想敢做的年紀裡有直面殘酷和現實的勇氣,由此在認清自己的同時再來尋找到青春的差異和獨特性。《明日之子》水晶時代的舞臺提供了這樣一種讓自己重新審視年輕力量的機會,在這裡,無關年齡、身份,真正的起跑線其實才剛剛畫好。藉由多維度的“星級評定”、小考大考,每位選手能夠真正在殘酷的現實裡認清自己的位置,在一個原點之上,沒有包袱,充滿現實意味的完成歷練,抵達新的彼岸。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第三期節目,小考採用了隨機推麥的方式,誰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會成為下一個被重點聆聽的對象。在如此賽制下,有學員走向更高星級,贏得solo舞臺或水晶舞臺,有學員面對新的失利,這是真實的磨礪也都讓夢想的成就有了更堅實的基礎。

因為有了這樣的立意進階,“肆意生長,熱愛無休”才能在節目裡找到更進一步的張力。最新一期節目中,每個人都有機會在表演前請教星推官,於是總否定自己的馮希瑤終於更大膽地在唱歌時放開自己,做慣了商演歌手的蘇北北也終於在唱歌時融入了更多的情感。被批評得越狠,她們對自我的重新審視也越徹底,在《明日之子》水晶時代舞臺上最後的呈現往往也越理想。

"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導讀:這些年製造“新榜樣”的節目從未缺席,但關於“新榜樣”的敘事卻大都新瓶舊酒。在尚顯乏力的市場中,《明日之子》水晶時代卻在“她力量”的塑造下,通過青春力、追夢力和共情力書寫著新榜樣節目的真正價值。

文 | 黎河

十幾年前,以“超快”系列為代表,中國大陸第一代電視音樂榜樣選拔節目激發起全民參與的熱情。那個時代,儘管水平參差不齊,但人人可以參與,選手們的發願詞是“音樂夢想”。原來,一檔節目也能連接起每一個偉大而又平凡的夢想,這是屬於草根夢想的榮光。

有人說:“這些節目如同時代的頁岩,是一種關於時間的記錄方式。”十幾年過去,縱使大部分年輕觀眾從電視熒屏遷移到了互聯網,但節目卻始終在現實與夢想之間有種微妙的關係,有人見娛樂,有人見啟迪。

很多年過去,喧囂之上,層出疊見的此類節目如同“舊瓶新酒”,對於大多數的呈現而言,多花式的包裝卻也難掩其“秀”成分的過度。是否,還能有一個普通女孩能在多年後說出,我是看了哪一檔節目,看了哪一個選手的成長經歷,我的人生被改變了?

真正的榜樣力量塑造正在消失,青春正能量有口號難落地。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在各種青春態榜樣節目被過度消費的情況下,《明日之子》水晶時代反而成為那個突然被打開的寶盒,成為時代頁岩上突然閃亮的一層。因為它又重新鏈接起節目與選手、觀眾與夢想的真實關係,展現出節目的全新力量“她力量”——青春力、追夢力、共情力。

來自這些女生真切的“她力量”,讓節目和觀看節目的人同時完成著身份升級。因為這個詞語不僅是單方面的傳遞,而是通過更為精準的敲打,讓“她們”也能影響“我們”,讓“一個夢想”也能觸碰“多個夢想”。

青春力:

面對現實,夢想才能肆意生長

別以為新榜樣節目只有勵志故事,《明日之子》水晶時代第一集便把人們打回了現實。

第一期裡,吳兆弦以0星止步面試。這個出生於2000年的中法混血兒9歲出道,當過演員,做過組合出過唱片,還當過主持,曾是紅極一時的童星代表。但她在唱跳間已經不知不覺形成了一種固定模式。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表演結束,星推官龍丹妮問:“你覺得你跟剛出道時有什麼區別嗎?”吳兆弦顯然沒有聽出其中的深意,就回答說:“嗓音有些變化。”但華晨宇卻一語道破,“我已經快感受不到你的靈魂了。我可能讓你再唱一遍,你還是會跟上一遍一模一樣,連微笑的時間節點都一樣。它已經讓你失去了一個最早熱愛音樂的那個狀態了。”

除了Restart賽道里的“原地踏步”,也有Start賽道里的“不思進取”。一位自稱“划水怪”女生敷衍地表演,加上跑調,隨意,一臉大寫的不認真。星推官孟美岐感慨,“我不討厭幸運的人,但是不應該抱僥倖的心理,你的態度一定是要認真的”。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那幾道層層打開的大門,似乎就隔著夢想和現實,有的人被擋在一星房外,有的人直達六星房,更多的人被稀疏分佈在不同的房間。在現實中,有的人確實因為經歷、天賦等原因,稍微領先一點,這既重要,又不重要。

讓人“認清現實”,找準定位,是“青春力”的底色,也是重塑“她力量”的第一步。

所謂“青春力”,並不只是“青春無所不能”,而是要在敢想敢做的年紀裡有直面殘酷和現實的勇氣,由此在認清自己的同時再來尋找到青春的差異和獨特性。《明日之子》水晶時代的舞臺提供了這樣一種讓自己重新審視年輕力量的機會,在這裡,無關年齡、身份,真正的起跑線其實才剛剛畫好。藉由多維度的“星級評定”、小考大考,每位選手能夠真正在殘酷的現實裡認清自己的位置,在一個原點之上,沒有包袱,充滿現實意味的完成歷練,抵達新的彼岸。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第三期節目,小考採用了隨機推麥的方式,誰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會成為下一個被重點聆聽的對象。在如此賽制下,有學員走向更高星級,贏得solo舞臺或水晶舞臺,有學員面對新的失利,這是真實的磨礪也都讓夢想的成就有了更堅實的基礎。

因為有了這樣的立意進階,“肆意生長,熱愛無休”才能在節目裡找到更進一步的張力。最新一期節目中,每個人都有機會在表演前請教星推官,於是總否定自己的馮希瑤終於更大膽地在唱歌時放開自己,做慣了商演歌手的蘇北北也終於在唱歌時融入了更多的情感。被批評得越狠,她們對自我的重新審視也越徹底,在《明日之子》水晶時代舞臺上最後的呈現往往也越理想。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在“直面現實”的基礎上,不斷的蛻變就是“青春力”的另一種註腳。

追夢力:

“職業化”訓練不止,“榜樣”的修煉之路

屏幕的右下角,《明日之子》水晶時代不斷滾動更新著來自節目的“職場要則”。

已播出的四集,節目整體性地完成了一次“職業化”訓練生態的建構,從最開始的“職場面試”到職場“實習期”,再到“大項目歷練”,她們經歷的訓練愈加精準專業,也是追夢力變成可能的最踏實路徑——這是一檔新榜樣節目的現實落腳點。

"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導讀:這些年製造“新榜樣”的節目從未缺席,但關於“新榜樣”的敘事卻大都新瓶舊酒。在尚顯乏力的市場中,《明日之子》水晶時代卻在“她力量”的塑造下,通過青春力、追夢力和共情力書寫著新榜樣節目的真正價值。

文 | 黎河

十幾年前,以“超快”系列為代表,中國大陸第一代電視音樂榜樣選拔節目激發起全民參與的熱情。那個時代,儘管水平參差不齊,但人人可以參與,選手們的發願詞是“音樂夢想”。原來,一檔節目也能連接起每一個偉大而又平凡的夢想,這是屬於草根夢想的榮光。

有人說:“這些節目如同時代的頁岩,是一種關於時間的記錄方式。”十幾年過去,縱使大部分年輕觀眾從電視熒屏遷移到了互聯網,但節目卻始終在現實與夢想之間有種微妙的關係,有人見娛樂,有人見啟迪。

很多年過去,喧囂之上,層出疊見的此類節目如同“舊瓶新酒”,對於大多數的呈現而言,多花式的包裝卻也難掩其“秀”成分的過度。是否,還能有一個普通女孩能在多年後說出,我是看了哪一檔節目,看了哪一個選手的成長經歷,我的人生被改變了?

真正的榜樣力量塑造正在消失,青春正能量有口號難落地。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在各種青春態榜樣節目被過度消費的情況下,《明日之子》水晶時代反而成為那個突然被打開的寶盒,成為時代頁岩上突然閃亮的一層。因為它又重新鏈接起節目與選手、觀眾與夢想的真實關係,展現出節目的全新力量“她力量”——青春力、追夢力、共情力。

來自這些女生真切的“她力量”,讓節目和觀看節目的人同時完成著身份升級。因為這個詞語不僅是單方面的傳遞,而是通過更為精準的敲打,讓“她們”也能影響“我們”,讓“一個夢想”也能觸碰“多個夢想”。

青春力:

面對現實,夢想才能肆意生長

別以為新榜樣節目只有勵志故事,《明日之子》水晶時代第一集便把人們打回了現實。

第一期裡,吳兆弦以0星止步面試。這個出生於2000年的中法混血兒9歲出道,當過演員,做過組合出過唱片,還當過主持,曾是紅極一時的童星代表。但她在唱跳間已經不知不覺形成了一種固定模式。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表演結束,星推官龍丹妮問:“你覺得你跟剛出道時有什麼區別嗎?”吳兆弦顯然沒有聽出其中的深意,就回答說:“嗓音有些變化。”但華晨宇卻一語道破,“我已經快感受不到你的靈魂了。我可能讓你再唱一遍,你還是會跟上一遍一模一樣,連微笑的時間節點都一樣。它已經讓你失去了一個最早熱愛音樂的那個狀態了。”

除了Restart賽道里的“原地踏步”,也有Start賽道里的“不思進取”。一位自稱“划水怪”女生敷衍地表演,加上跑調,隨意,一臉大寫的不認真。星推官孟美岐感慨,“我不討厭幸運的人,但是不應該抱僥倖的心理,你的態度一定是要認真的”。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那幾道層層打開的大門,似乎就隔著夢想和現實,有的人被擋在一星房外,有的人直達六星房,更多的人被稀疏分佈在不同的房間。在現實中,有的人確實因為經歷、天賦等原因,稍微領先一點,這既重要,又不重要。

讓人“認清現實”,找準定位,是“青春力”的底色,也是重塑“她力量”的第一步。

所謂“青春力”,並不只是“青春無所不能”,而是要在敢想敢做的年紀裡有直面殘酷和現實的勇氣,由此在認清自己的同時再來尋找到青春的差異和獨特性。《明日之子》水晶時代的舞臺提供了這樣一種讓自己重新審視年輕力量的機會,在這裡,無關年齡、身份,真正的起跑線其實才剛剛畫好。藉由多維度的“星級評定”、小考大考,每位選手能夠真正在殘酷的現實裡認清自己的位置,在一個原點之上,沒有包袱,充滿現實意味的完成歷練,抵達新的彼岸。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第三期節目,小考採用了隨機推麥的方式,誰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會成為下一個被重點聆聽的對象。在如此賽制下,有學員走向更高星級,贏得solo舞臺或水晶舞臺,有學員面對新的失利,這是真實的磨礪也都讓夢想的成就有了更堅實的基礎。

因為有了這樣的立意進階,“肆意生長,熱愛無休”才能在節目裡找到更進一步的張力。最新一期節目中,每個人都有機會在表演前請教星推官,於是總否定自己的馮希瑤終於更大膽地在唱歌時放開自己,做慣了商演歌手的蘇北北也終於在唱歌時融入了更多的情感。被批評得越狠,她們對自我的重新審視也越徹底,在《明日之子》水晶時代舞臺上最後的呈現往往也越理想。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在“直面現實”的基礎上,不斷的蛻變就是“青春力”的另一種註腳。

追夢力:

“職業化”訓練不止,“榜樣”的修煉之路

屏幕的右下角,《明日之子》水晶時代不斷滾動更新著來自節目的“職場要則”。

已播出的四集,節目整體性地完成了一次“職業化”訓練生態的建構,從最開始的“職場面試”到職場“實習期”,再到“大項目歷練”,她們經歷的訓練愈加精準專業,也是追夢力變成可能的最踏實路徑——這是一檔新榜樣節目的現實落腳點。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在面試階段,兩個賽道的新人學員和前輩選手,都需要進行限時的毛遂自薦和自我展示,並接受來自6位星推官的審核,儼然一個大型職場面試會的現場;在小考階段,節目組從音域、音準、節奏、情感四大聲樂演唱基本功出發,選擇四首不同的歌制定考核標準,又把節目變成了一次職場的精準績效考核,節目力圖培養“音樂各方面綜合素養”的導向更加明確;在大考公測階段,大眾評審的引入,讓每位學員不再是溫室養的自家花朵,市場評判讓這種“職場化”又顯示出幾分殘酷。

最新一期中,Veegee憑《Bad Guy》鼓動全場,唱得有特色,表演得也有張力,並得到了星推官們的一致認可。但遺憾的是,她最終卻沒進前九,成為當晚最大冷門。

這是“職業化”訓練對構建追夢力的助推。《明日之子》水晶時代雖然不是一檔職場綜藝,但節目滲透著一以貫之的“職業化”思維——藝人需要經過面試決定自己未來職場站位;需要證明自己才有可能成為優秀員工;她們接納前輩的引領可以成長更快;只有做自己熱愛的事情才能不知疲倦、走得更遠。

職業化,也意味著多維角度的考察和審視。就像Veegee在初面試時,她從5星到6星的路上也僅差龍丹妮一票。龍丹妮似乎特意維持了5星的局勢,進而去打磨去選手心裡的急躁,使她可以更好地綜合成長。

"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導讀:這些年製造“新榜樣”的節目從未缺席,但關於“新榜樣”的敘事卻大都新瓶舊酒。在尚顯乏力的市場中,《明日之子》水晶時代卻在“她力量”的塑造下,通過青春力、追夢力和共情力書寫著新榜樣節目的真正價值。

文 | 黎河

十幾年前,以“超快”系列為代表,中國大陸第一代電視音樂榜樣選拔節目激發起全民參與的熱情。那個時代,儘管水平參差不齊,但人人可以參與,選手們的發願詞是“音樂夢想”。原來,一檔節目也能連接起每一個偉大而又平凡的夢想,這是屬於草根夢想的榮光。

有人說:“這些節目如同時代的頁岩,是一種關於時間的記錄方式。”十幾年過去,縱使大部分年輕觀眾從電視熒屏遷移到了互聯網,但節目卻始終在現實與夢想之間有種微妙的關係,有人見娛樂,有人見啟迪。

很多年過去,喧囂之上,層出疊見的此類節目如同“舊瓶新酒”,對於大多數的呈現而言,多花式的包裝卻也難掩其“秀”成分的過度。是否,還能有一個普通女孩能在多年後說出,我是看了哪一檔節目,看了哪一個選手的成長經歷,我的人生被改變了?

真正的榜樣力量塑造正在消失,青春正能量有口號難落地。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在各種青春態榜樣節目被過度消費的情況下,《明日之子》水晶時代反而成為那個突然被打開的寶盒,成為時代頁岩上突然閃亮的一層。因為它又重新鏈接起節目與選手、觀眾與夢想的真實關係,展現出節目的全新力量“她力量”——青春力、追夢力、共情力。

來自這些女生真切的“她力量”,讓節目和觀看節目的人同時完成著身份升級。因為這個詞語不僅是單方面的傳遞,而是通過更為精準的敲打,讓“她們”也能影響“我們”,讓“一個夢想”也能觸碰“多個夢想”。

青春力:

面對現實,夢想才能肆意生長

別以為新榜樣節目只有勵志故事,《明日之子》水晶時代第一集便把人們打回了現實。

第一期裡,吳兆弦以0星止步面試。這個出生於2000年的中法混血兒9歲出道,當過演員,做過組合出過唱片,還當過主持,曾是紅極一時的童星代表。但她在唱跳間已經不知不覺形成了一種固定模式。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表演結束,星推官龍丹妮問:“你覺得你跟剛出道時有什麼區別嗎?”吳兆弦顯然沒有聽出其中的深意,就回答說:“嗓音有些變化。”但華晨宇卻一語道破,“我已經快感受不到你的靈魂了。我可能讓你再唱一遍,你還是會跟上一遍一模一樣,連微笑的時間節點都一樣。它已經讓你失去了一個最早熱愛音樂的那個狀態了。”

除了Restart賽道里的“原地踏步”,也有Start賽道里的“不思進取”。一位自稱“划水怪”女生敷衍地表演,加上跑調,隨意,一臉大寫的不認真。星推官孟美岐感慨,“我不討厭幸運的人,但是不應該抱僥倖的心理,你的態度一定是要認真的”。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那幾道層層打開的大門,似乎就隔著夢想和現實,有的人被擋在一星房外,有的人直達六星房,更多的人被稀疏分佈在不同的房間。在現實中,有的人確實因為經歷、天賦等原因,稍微領先一點,這既重要,又不重要。

讓人“認清現實”,找準定位,是“青春力”的底色,也是重塑“她力量”的第一步。

所謂“青春力”,並不只是“青春無所不能”,而是要在敢想敢做的年紀裡有直面殘酷和現實的勇氣,由此在認清自己的同時再來尋找到青春的差異和獨特性。《明日之子》水晶時代的舞臺提供了這樣一種讓自己重新審視年輕力量的機會,在這裡,無關年齡、身份,真正的起跑線其實才剛剛畫好。藉由多維度的“星級評定”、小考大考,每位選手能夠真正在殘酷的現實裡認清自己的位置,在一個原點之上,沒有包袱,充滿現實意味的完成歷練,抵達新的彼岸。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第三期節目,小考採用了隨機推麥的方式,誰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會成為下一個被重點聆聽的對象。在如此賽制下,有學員走向更高星級,贏得solo舞臺或水晶舞臺,有學員面對新的失利,這是真實的磨礪也都讓夢想的成就有了更堅實的基礎。

因為有了這樣的立意進階,“肆意生長,熱愛無休”才能在節目裡找到更進一步的張力。最新一期節目中,每個人都有機會在表演前請教星推官,於是總否定自己的馮希瑤終於更大膽地在唱歌時放開自己,做慣了商演歌手的蘇北北也終於在唱歌時融入了更多的情感。被批評得越狠,她們對自我的重新審視也越徹底,在《明日之子》水晶時代舞臺上最後的呈現往往也越理想。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在“直面現實”的基礎上,不斷的蛻變就是“青春力”的另一種註腳。

追夢力:

“職業化”訓練不止,“榜樣”的修煉之路

屏幕的右下角,《明日之子》水晶時代不斷滾動更新著來自節目的“職場要則”。

已播出的四集,節目整體性地完成了一次“職業化”訓練生態的建構,從最開始的“職場面試”到職場“實習期”,再到“大項目歷練”,她們經歷的訓練愈加精準專業,也是追夢力變成可能的最踏實路徑——這是一檔新榜樣節目的現實落腳點。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在面試階段,兩個賽道的新人學員和前輩選手,都需要進行限時的毛遂自薦和自我展示,並接受來自6位星推官的審核,儼然一個大型職場面試會的現場;在小考階段,節目組從音域、音準、節奏、情感四大聲樂演唱基本功出發,選擇四首不同的歌制定考核標準,又把節目變成了一次職場的精準績效考核,節目力圖培養“音樂各方面綜合素養”的導向更加明確;在大考公測階段,大眾評審的引入,讓每位學員不再是溫室養的自家花朵,市場評判讓這種“職場化”又顯示出幾分殘酷。

最新一期中,Veegee憑《Bad Guy》鼓動全場,唱得有特色,表演得也有張力,並得到了星推官們的一致認可。但遺憾的是,她最終卻沒進前九,成為當晚最大冷門。

這是“職業化”訓練對構建追夢力的助推。《明日之子》水晶時代雖然不是一檔職場綜藝,但節目滲透著一以貫之的“職業化”思維——藝人需要經過面試決定自己未來職場站位;需要證明自己才有可能成為優秀員工;她們接納前輩的引領可以成長更快;只有做自己熱愛的事情才能不知疲倦、走得更遠。

職業化,也意味著多維角度的考察和審視。就像Veegee在初面試時,她從5星到6星的路上也僅差龍丹妮一票。龍丹妮似乎特意維持了5星的局勢,進而去打磨去選手心裡的急躁,使她可以更好地綜合成長。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孫燕姿、華晨宇、宋丹丹、龍丹妮、毛不易、孟美岐,每位星推官都代表了一種審視的視角。從職場面試開始,到對職場新人的培育、打造,以至於後續的小考大考前像父母般的關心,都讓這些藝人預備役加深對這一職業的懂得,進而對日後的職業生涯也有更為精準的久遠規劃。

“你知道你的《藍》彈了哪些和絃嗎?”“我不知道。”在星推官華晨宇手把手的和聲訓練下,葉禹含不僅成為課後作業完成最好的選手,新作《黑》也得到了華晨宇的協助,從混音到設計和聲,所以舞臺展現出極強的完整性,併成功俘獲現場觀眾。

像葉禹含這樣的選手,或許有對音樂感知的天賦,也有對未來執著的努力,但正是缺少專業的“職業化”訓練,離成為一個真正的好歌手還有一步之遙。

但藝人本質是一個職業,只有真正的職業化才能促進行業良性發展、才能誕生真正的榜樣。《明日之子》水晶時代通過塑造一個嚴格的職場生態,能夠可期的是,在嚴格的職業化訓練下,一定會有人從實習生變成“職場精英”。

共情力:

從“她們”到“我們”,讓更多青年力量可以被發現

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渴望著“不一樣”,但他們有勇氣去展示自我嗎?

李澤瓏在寫完《殆》後甚至都不敢給孫燕姿看,因為有點“另類”的音樂讓她承受了不小壓力。她初登場的原創音樂《無病呻吟》和這首《殆》將自我的釋放做到了極致化。

但孫燕姿偷偷看了她的彩排,兩人擁抱,並鼓勵道,“真的很獨一無二,要相信自己。”在屏幕前聽到這句話,也突然愣了一下,是啊,獨一無二有什麼不好?

"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導讀:這些年製造“新榜樣”的節目從未缺席,但關於“新榜樣”的敘事卻大都新瓶舊酒。在尚顯乏力的市場中,《明日之子》水晶時代卻在“她力量”的塑造下,通過青春力、追夢力和共情力書寫著新榜樣節目的真正價值。

文 | 黎河

十幾年前,以“超快”系列為代表,中國大陸第一代電視音樂榜樣選拔節目激發起全民參與的熱情。那個時代,儘管水平參差不齊,但人人可以參與,選手們的發願詞是“音樂夢想”。原來,一檔節目也能連接起每一個偉大而又平凡的夢想,這是屬於草根夢想的榮光。

有人說:“這些節目如同時代的頁岩,是一種關於時間的記錄方式。”十幾年過去,縱使大部分年輕觀眾從電視熒屏遷移到了互聯網,但節目卻始終在現實與夢想之間有種微妙的關係,有人見娛樂,有人見啟迪。

很多年過去,喧囂之上,層出疊見的此類節目如同“舊瓶新酒”,對於大多數的呈現而言,多花式的包裝卻也難掩其“秀”成分的過度。是否,還能有一個普通女孩能在多年後說出,我是看了哪一檔節目,看了哪一個選手的成長經歷,我的人生被改變了?

真正的榜樣力量塑造正在消失,青春正能量有口號難落地。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在各種青春態榜樣節目被過度消費的情況下,《明日之子》水晶時代反而成為那個突然被打開的寶盒,成為時代頁岩上突然閃亮的一層。因為它又重新鏈接起節目與選手、觀眾與夢想的真實關係,展現出節目的全新力量“她力量”——青春力、追夢力、共情力。

來自這些女生真切的“她力量”,讓節目和觀看節目的人同時完成著身份升級。因為這個詞語不僅是單方面的傳遞,而是通過更為精準的敲打,讓“她們”也能影響“我們”,讓“一個夢想”也能觸碰“多個夢想”。

青春力:

面對現實,夢想才能肆意生長

別以為新榜樣節目只有勵志故事,《明日之子》水晶時代第一集便把人們打回了現實。

第一期裡,吳兆弦以0星止步面試。這個出生於2000年的中法混血兒9歲出道,當過演員,做過組合出過唱片,還當過主持,曾是紅極一時的童星代表。但她在唱跳間已經不知不覺形成了一種固定模式。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表演結束,星推官龍丹妮問:“你覺得你跟剛出道時有什麼區別嗎?”吳兆弦顯然沒有聽出其中的深意,就回答說:“嗓音有些變化。”但華晨宇卻一語道破,“我已經快感受不到你的靈魂了。我可能讓你再唱一遍,你還是會跟上一遍一模一樣,連微笑的時間節點都一樣。它已經讓你失去了一個最早熱愛音樂的那個狀態了。”

除了Restart賽道里的“原地踏步”,也有Start賽道里的“不思進取”。一位自稱“划水怪”女生敷衍地表演,加上跑調,隨意,一臉大寫的不認真。星推官孟美岐感慨,“我不討厭幸運的人,但是不應該抱僥倖的心理,你的態度一定是要認真的”。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那幾道層層打開的大門,似乎就隔著夢想和現實,有的人被擋在一星房外,有的人直達六星房,更多的人被稀疏分佈在不同的房間。在現實中,有的人確實因為經歷、天賦等原因,稍微領先一點,這既重要,又不重要。

讓人“認清現實”,找準定位,是“青春力”的底色,也是重塑“她力量”的第一步。

所謂“青春力”,並不只是“青春無所不能”,而是要在敢想敢做的年紀裡有直面殘酷和現實的勇氣,由此在認清自己的同時再來尋找到青春的差異和獨特性。《明日之子》水晶時代的舞臺提供了這樣一種讓自己重新審視年輕力量的機會,在這裡,無關年齡、身份,真正的起跑線其實才剛剛畫好。藉由多維度的“星級評定”、小考大考,每位選手能夠真正在殘酷的現實裡認清自己的位置,在一個原點之上,沒有包袱,充滿現實意味的完成歷練,抵達新的彼岸。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第三期節目,小考採用了隨機推麥的方式,誰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會成為下一個被重點聆聽的對象。在如此賽制下,有學員走向更高星級,贏得solo舞臺或水晶舞臺,有學員面對新的失利,這是真實的磨礪也都讓夢想的成就有了更堅實的基礎。

因為有了這樣的立意進階,“肆意生長,熱愛無休”才能在節目裡找到更進一步的張力。最新一期節目中,每個人都有機會在表演前請教星推官,於是總否定自己的馮希瑤終於更大膽地在唱歌時放開自己,做慣了商演歌手的蘇北北也終於在唱歌時融入了更多的情感。被批評得越狠,她們對自我的重新審視也越徹底,在《明日之子》水晶時代舞臺上最後的呈現往往也越理想。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在“直面現實”的基礎上,不斷的蛻變就是“青春力”的另一種註腳。

追夢力:

“職業化”訓練不止,“榜樣”的修煉之路

屏幕的右下角,《明日之子》水晶時代不斷滾動更新著來自節目的“職場要則”。

已播出的四集,節目整體性地完成了一次“職業化”訓練生態的建構,從最開始的“職場面試”到職場“實習期”,再到“大項目歷練”,她們經歷的訓練愈加精準專業,也是追夢力變成可能的最踏實路徑——這是一檔新榜樣節目的現實落腳點。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在面試階段,兩個賽道的新人學員和前輩選手,都需要進行限時的毛遂自薦和自我展示,並接受來自6位星推官的審核,儼然一個大型職場面試會的現場;在小考階段,節目組從音域、音準、節奏、情感四大聲樂演唱基本功出發,選擇四首不同的歌制定考核標準,又把節目變成了一次職場的精準績效考核,節目力圖培養“音樂各方面綜合素養”的導向更加明確;在大考公測階段,大眾評審的引入,讓每位學員不再是溫室養的自家花朵,市場評判讓這種“職場化”又顯示出幾分殘酷。

最新一期中,Veegee憑《Bad Guy》鼓動全場,唱得有特色,表演得也有張力,並得到了星推官們的一致認可。但遺憾的是,她最終卻沒進前九,成為當晚最大冷門。

這是“職業化”訓練對構建追夢力的助推。《明日之子》水晶時代雖然不是一檔職場綜藝,但節目滲透著一以貫之的“職業化”思維——藝人需要經過面試決定自己未來職場站位;需要證明自己才有可能成為優秀員工;她們接納前輩的引領可以成長更快;只有做自己熱愛的事情才能不知疲倦、走得更遠。

職業化,也意味著多維角度的考察和審視。就像Veegee在初面試時,她從5星到6星的路上也僅差龍丹妮一票。龍丹妮似乎特意維持了5星的局勢,進而去打磨去選手心裡的急躁,使她可以更好地綜合成長。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孫燕姿、華晨宇、宋丹丹、龍丹妮、毛不易、孟美岐,每位星推官都代表了一種審視的視角。從職場面試開始,到對職場新人的培育、打造,以至於後續的小考大考前像父母般的關心,都讓這些藝人預備役加深對這一職業的懂得,進而對日後的職業生涯也有更為精準的久遠規劃。

“你知道你的《藍》彈了哪些和絃嗎?”“我不知道。”在星推官華晨宇手把手的和聲訓練下,葉禹含不僅成為課後作業完成最好的選手,新作《黑》也得到了華晨宇的協助,從混音到設計和聲,所以舞臺展現出極強的完整性,併成功俘獲現場觀眾。

像葉禹含這樣的選手,或許有對音樂感知的天賦,也有對未來執著的努力,但正是缺少專業的“職業化”訓練,離成為一個真正的好歌手還有一步之遙。

但藝人本質是一個職業,只有真正的職業化才能促進行業良性發展、才能誕生真正的榜樣。《明日之子》水晶時代通過塑造一個嚴格的職場生態,能夠可期的是,在嚴格的職業化訓練下,一定會有人從實習生變成“職場精英”。

共情力:

從“她們”到“我們”,讓更多青年力量可以被發現

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渴望著“不一樣”,但他們有勇氣去展示自我嗎?

李澤瓏在寫完《殆》後甚至都不敢給孫燕姿看,因為有點“另類”的音樂讓她承受了不小壓力。她初登場的原創音樂《無病呻吟》和這首《殆》將自我的釋放做到了極致化。

但孫燕姿偷偷看了她的彩排,兩人擁抱,並鼓勵道,“真的很獨一無二,要相信自己。”在屏幕前聽到這句話,也突然愣了一下,是啊,獨一無二有什麼不好?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我們也會開始反思,一檔新榜樣節目究竟有多大的力量?回到節目與大眾的關係,《明日之子》水晶時代已經超脫出第一代選秀節目鼓勵“全民參與”的範圍了。能夠明顯感覺到,觀眾不再只是受到一種音樂表達上的鼓舞,而在“她力量”的聯結下開始“全民追夢”——而這是一種情感體驗上受到的鼓舞。

在對“人”的共情上,不管是初入職場的新人,還是再次出發的人同樣會經歷緊張、焦慮、努力等,但具體情況又完全不同,這給現實中不同身份和境遇的人都有參考價值,尤其是節目給予每個選手獨立、個體的眼光,平視、尊重差異和軟肋,這種對個體價值的張顯表達能夠真正實現大眾覆蓋。

"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導讀:這些年製造“新榜樣”的節目從未缺席,但關於“新榜樣”的敘事卻大都新瓶舊酒。在尚顯乏力的市場中,《明日之子》水晶時代卻在“她力量”的塑造下,通過青春力、追夢力和共情力書寫著新榜樣節目的真正價值。

文 | 黎河

十幾年前,以“超快”系列為代表,中國大陸第一代電視音樂榜樣選拔節目激發起全民參與的熱情。那個時代,儘管水平參差不齊,但人人可以參與,選手們的發願詞是“音樂夢想”。原來,一檔節目也能連接起每一個偉大而又平凡的夢想,這是屬於草根夢想的榮光。

有人說:“這些節目如同時代的頁岩,是一種關於時間的記錄方式。”十幾年過去,縱使大部分年輕觀眾從電視熒屏遷移到了互聯網,但節目卻始終在現實與夢想之間有種微妙的關係,有人見娛樂,有人見啟迪。

很多年過去,喧囂之上,層出疊見的此類節目如同“舊瓶新酒”,對於大多數的呈現而言,多花式的包裝卻也難掩其“秀”成分的過度。是否,還能有一個普通女孩能在多年後說出,我是看了哪一檔節目,看了哪一個選手的成長經歷,我的人生被改變了?

真正的榜樣力量塑造正在消失,青春正能量有口號難落地。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在各種青春態榜樣節目被過度消費的情況下,《明日之子》水晶時代反而成為那個突然被打開的寶盒,成為時代頁岩上突然閃亮的一層。因為它又重新鏈接起節目與選手、觀眾與夢想的真實關係,展現出節目的全新力量“她力量”——青春力、追夢力、共情力。

來自這些女生真切的“她力量”,讓節目和觀看節目的人同時完成著身份升級。因為這個詞語不僅是單方面的傳遞,而是通過更為精準的敲打,讓“她們”也能影響“我們”,讓“一個夢想”也能觸碰“多個夢想”。

青春力:

面對現實,夢想才能肆意生長

別以為新榜樣節目只有勵志故事,《明日之子》水晶時代第一集便把人們打回了現實。

第一期裡,吳兆弦以0星止步面試。這個出生於2000年的中法混血兒9歲出道,當過演員,做過組合出過唱片,還當過主持,曾是紅極一時的童星代表。但她在唱跳間已經不知不覺形成了一種固定模式。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表演結束,星推官龍丹妮問:“你覺得你跟剛出道時有什麼區別嗎?”吳兆弦顯然沒有聽出其中的深意,就回答說:“嗓音有些變化。”但華晨宇卻一語道破,“我已經快感受不到你的靈魂了。我可能讓你再唱一遍,你還是會跟上一遍一模一樣,連微笑的時間節點都一樣。它已經讓你失去了一個最早熱愛音樂的那個狀態了。”

除了Restart賽道里的“原地踏步”,也有Start賽道里的“不思進取”。一位自稱“划水怪”女生敷衍地表演,加上跑調,隨意,一臉大寫的不認真。星推官孟美岐感慨,“我不討厭幸運的人,但是不應該抱僥倖的心理,你的態度一定是要認真的”。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那幾道層層打開的大門,似乎就隔著夢想和現實,有的人被擋在一星房外,有的人直達六星房,更多的人被稀疏分佈在不同的房間。在現實中,有的人確實因為經歷、天賦等原因,稍微領先一點,這既重要,又不重要。

讓人“認清現實”,找準定位,是“青春力”的底色,也是重塑“她力量”的第一步。

所謂“青春力”,並不只是“青春無所不能”,而是要在敢想敢做的年紀裡有直面殘酷和現實的勇氣,由此在認清自己的同時再來尋找到青春的差異和獨特性。《明日之子》水晶時代的舞臺提供了這樣一種讓自己重新審視年輕力量的機會,在這裡,無關年齡、身份,真正的起跑線其實才剛剛畫好。藉由多維度的“星級評定”、小考大考,每位選手能夠真正在殘酷的現實裡認清自己的位置,在一個原點之上,沒有包袱,充滿現實意味的完成歷練,抵達新的彼岸。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第三期節目,小考採用了隨機推麥的方式,誰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會成為下一個被重點聆聽的對象。在如此賽制下,有學員走向更高星級,贏得solo舞臺或水晶舞臺,有學員面對新的失利,這是真實的磨礪也都讓夢想的成就有了更堅實的基礎。

因為有了這樣的立意進階,“肆意生長,熱愛無休”才能在節目裡找到更進一步的張力。最新一期節目中,每個人都有機會在表演前請教星推官,於是總否定自己的馮希瑤終於更大膽地在唱歌時放開自己,做慣了商演歌手的蘇北北也終於在唱歌時融入了更多的情感。被批評得越狠,她們對自我的重新審視也越徹底,在《明日之子》水晶時代舞臺上最後的呈現往往也越理想。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在“直面現實”的基礎上,不斷的蛻變就是“青春力”的另一種註腳。

追夢力:

“職業化”訓練不止,“榜樣”的修煉之路

屏幕的右下角,《明日之子》水晶時代不斷滾動更新著來自節目的“職場要則”。

已播出的四集,節目整體性地完成了一次“職業化”訓練生態的建構,從最開始的“職場面試”到職場“實習期”,再到“大項目歷練”,她們經歷的訓練愈加精準專業,也是追夢力變成可能的最踏實路徑——這是一檔新榜樣節目的現實落腳點。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在面試階段,兩個賽道的新人學員和前輩選手,都需要進行限時的毛遂自薦和自我展示,並接受來自6位星推官的審核,儼然一個大型職場面試會的現場;在小考階段,節目組從音域、音準、節奏、情感四大聲樂演唱基本功出發,選擇四首不同的歌制定考核標準,又把節目變成了一次職場的精準績效考核,節目力圖培養“音樂各方面綜合素養”的導向更加明確;在大考公測階段,大眾評審的引入,讓每位學員不再是溫室養的自家花朵,市場評判讓這種“職場化”又顯示出幾分殘酷。

最新一期中,Veegee憑《Bad Guy》鼓動全場,唱得有特色,表演得也有張力,並得到了星推官們的一致認可。但遺憾的是,她最終卻沒進前九,成為當晚最大冷門。

這是“職業化”訓練對構建追夢力的助推。《明日之子》水晶時代雖然不是一檔職場綜藝,但節目滲透著一以貫之的“職業化”思維——藝人需要經過面試決定自己未來職場站位;需要證明自己才有可能成為優秀員工;她們接納前輩的引領可以成長更快;只有做自己熱愛的事情才能不知疲倦、走得更遠。

職業化,也意味著多維角度的考察和審視。就像Veegee在初面試時,她從5星到6星的路上也僅差龍丹妮一票。龍丹妮似乎特意維持了5星的局勢,進而去打磨去選手心裡的急躁,使她可以更好地綜合成長。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孫燕姿、華晨宇、宋丹丹、龍丹妮、毛不易、孟美岐,每位星推官都代表了一種審視的視角。從職場面試開始,到對職場新人的培育、打造,以至於後續的小考大考前像父母般的關心,都讓這些藝人預備役加深對這一職業的懂得,進而對日後的職業生涯也有更為精準的久遠規劃。

“你知道你的《藍》彈了哪些和絃嗎?”“我不知道。”在星推官華晨宇手把手的和聲訓練下,葉禹含不僅成為課後作業完成最好的選手,新作《黑》也得到了華晨宇的協助,從混音到設計和聲,所以舞臺展現出極強的完整性,併成功俘獲現場觀眾。

像葉禹含這樣的選手,或許有對音樂感知的天賦,也有對未來執著的努力,但正是缺少專業的“職業化”訓練,離成為一個真正的好歌手還有一步之遙。

但藝人本質是一個職業,只有真正的職業化才能促進行業良性發展、才能誕生真正的榜樣。《明日之子》水晶時代通過塑造一個嚴格的職場生態,能夠可期的是,在嚴格的職業化訓練下,一定會有人從實習生變成“職場精英”。

共情力:

從“她們”到“我們”,讓更多青年力量可以被發現

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渴望著“不一樣”,但他們有勇氣去展示自我嗎?

李澤瓏在寫完《殆》後甚至都不敢給孫燕姿看,因為有點“另類”的音樂讓她承受了不小壓力。她初登場的原創音樂《無病呻吟》和這首《殆》將自我的釋放做到了極致化。

但孫燕姿偷偷看了她的彩排,兩人擁抱,並鼓勵道,“真的很獨一無二,要相信自己。”在屏幕前聽到這句話,也突然愣了一下,是啊,獨一無二有什麼不好?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我們也會開始反思,一檔新榜樣節目究竟有多大的力量?回到節目與大眾的關係,《明日之子》水晶時代已經超脫出第一代選秀節目鼓勵“全民參與”的範圍了。能夠明顯感覺到,觀眾不再只是受到一種音樂表達上的鼓舞,而在“她力量”的聯結下開始“全民追夢”——而這是一種情感體驗上受到的鼓舞。

在對“人”的共情上,不管是初入職場的新人,還是再次出發的人同樣會經歷緊張、焦慮、努力等,但具體情況又完全不同,這給現實中不同身份和境遇的人都有參考價值,尤其是節目給予每個選手獨立、個體的眼光,平視、尊重差異和軟肋,這種對個體價值的張顯表達能夠真正實現大眾覆蓋。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在對“成長經歷”的共情上,看節目的觀眾不僅能夠欣賞到表演,更能從更多議題中理解真正的專業素質,讓這種可行性路徑被更多人感受到,才能在各自的“平行世界”中共同逐夢。

新人選手馮希瑤,面試時從不被注意到一路進入六星房,獲得了每個星級房選手的矚目。而最新一期節目,當她穿著白裙站在舞臺中央唱《那個男人》時,燈光剛好從背後打過來,像一顆通透的鑽石。

"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導讀:這些年製造“新榜樣”的節目從未缺席,但關於“新榜樣”的敘事卻大都新瓶舊酒。在尚顯乏力的市場中,《明日之子》水晶時代卻在“她力量”的塑造下,通過青春力、追夢力和共情力書寫著新榜樣節目的真正價值。

文 | 黎河

十幾年前,以“超快”系列為代表,中國大陸第一代電視音樂榜樣選拔節目激發起全民參與的熱情。那個時代,儘管水平參差不齊,但人人可以參與,選手們的發願詞是“音樂夢想”。原來,一檔節目也能連接起每一個偉大而又平凡的夢想,這是屬於草根夢想的榮光。

有人說:“這些節目如同時代的頁岩,是一種關於時間的記錄方式。”十幾年過去,縱使大部分年輕觀眾從電視熒屏遷移到了互聯網,但節目卻始終在現實與夢想之間有種微妙的關係,有人見娛樂,有人見啟迪。

很多年過去,喧囂之上,層出疊見的此類節目如同“舊瓶新酒”,對於大多數的呈現而言,多花式的包裝卻也難掩其“秀”成分的過度。是否,還能有一個普通女孩能在多年後說出,我是看了哪一檔節目,看了哪一個選手的成長經歷,我的人生被改變了?

真正的榜樣力量塑造正在消失,青春正能量有口號難落地。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在各種青春態榜樣節目被過度消費的情況下,《明日之子》水晶時代反而成為那個突然被打開的寶盒,成為時代頁岩上突然閃亮的一層。因為它又重新鏈接起節目與選手、觀眾與夢想的真實關係,展現出節目的全新力量“她力量”——青春力、追夢力、共情力。

來自這些女生真切的“她力量”,讓節目和觀看節目的人同時完成著身份升級。因為這個詞語不僅是單方面的傳遞,而是通過更為精準的敲打,讓“她們”也能影響“我們”,讓“一個夢想”也能觸碰“多個夢想”。

青春力:

面對現實,夢想才能肆意生長

別以為新榜樣節目只有勵志故事,《明日之子》水晶時代第一集便把人們打回了現實。

第一期裡,吳兆弦以0星止步面試。這個出生於2000年的中法混血兒9歲出道,當過演員,做過組合出過唱片,還當過主持,曾是紅極一時的童星代表。但她在唱跳間已經不知不覺形成了一種固定模式。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表演結束,星推官龍丹妮問:“你覺得你跟剛出道時有什麼區別嗎?”吳兆弦顯然沒有聽出其中的深意,就回答說:“嗓音有些變化。”但華晨宇卻一語道破,“我已經快感受不到你的靈魂了。我可能讓你再唱一遍,你還是會跟上一遍一模一樣,連微笑的時間節點都一樣。它已經讓你失去了一個最早熱愛音樂的那個狀態了。”

除了Restart賽道里的“原地踏步”,也有Start賽道里的“不思進取”。一位自稱“划水怪”女生敷衍地表演,加上跑調,隨意,一臉大寫的不認真。星推官孟美岐感慨,“我不討厭幸運的人,但是不應該抱僥倖的心理,你的態度一定是要認真的”。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那幾道層層打開的大門,似乎就隔著夢想和現實,有的人被擋在一星房外,有的人直達六星房,更多的人被稀疏分佈在不同的房間。在現實中,有的人確實因為經歷、天賦等原因,稍微領先一點,這既重要,又不重要。

讓人“認清現實”,找準定位,是“青春力”的底色,也是重塑“她力量”的第一步。

所謂“青春力”,並不只是“青春無所不能”,而是要在敢想敢做的年紀裡有直面殘酷和現實的勇氣,由此在認清自己的同時再來尋找到青春的差異和獨特性。《明日之子》水晶時代的舞臺提供了這樣一種讓自己重新審視年輕力量的機會,在這裡,無關年齡、身份,真正的起跑線其實才剛剛畫好。藉由多維度的“星級評定”、小考大考,每位選手能夠真正在殘酷的現實裡認清自己的位置,在一個原點之上,沒有包袱,充滿現實意味的完成歷練,抵達新的彼岸。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第三期節目,小考採用了隨機推麥的方式,誰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會成為下一個被重點聆聽的對象。在如此賽制下,有學員走向更高星級,贏得solo舞臺或水晶舞臺,有學員面對新的失利,這是真實的磨礪也都讓夢想的成就有了更堅實的基礎。

因為有了這樣的立意進階,“肆意生長,熱愛無休”才能在節目裡找到更進一步的張力。最新一期節目中,每個人都有機會在表演前請教星推官,於是總否定自己的馮希瑤終於更大膽地在唱歌時放開自己,做慣了商演歌手的蘇北北也終於在唱歌時融入了更多的情感。被批評得越狠,她們對自我的重新審視也越徹底,在《明日之子》水晶時代舞臺上最後的呈現往往也越理想。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在“直面現實”的基礎上,不斷的蛻變就是“青春力”的另一種註腳。

追夢力:

“職業化”訓練不止,“榜樣”的修煉之路

屏幕的右下角,《明日之子》水晶時代不斷滾動更新著來自節目的“職場要則”。

已播出的四集,節目整體性地完成了一次“職業化”訓練生態的建構,從最開始的“職場面試”到職場“實習期”,再到“大項目歷練”,她們經歷的訓練愈加精準專業,也是追夢力變成可能的最踏實路徑——這是一檔新榜樣節目的現實落腳點。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在面試階段,兩個賽道的新人學員和前輩選手,都需要進行限時的毛遂自薦和自我展示,並接受來自6位星推官的審核,儼然一個大型職場面試會的現場;在小考階段,節目組從音域、音準、節奏、情感四大聲樂演唱基本功出發,選擇四首不同的歌制定考核標準,又把節目變成了一次職場的精準績效考核,節目力圖培養“音樂各方面綜合素養”的導向更加明確;在大考公測階段,大眾評審的引入,讓每位學員不再是溫室養的自家花朵,市場評判讓這種“職場化”又顯示出幾分殘酷。

最新一期中,Veegee憑《Bad Guy》鼓動全場,唱得有特色,表演得也有張力,並得到了星推官們的一致認可。但遺憾的是,她最終卻沒進前九,成為當晚最大冷門。

這是“職業化”訓練對構建追夢力的助推。《明日之子》水晶時代雖然不是一檔職場綜藝,但節目滲透著一以貫之的“職業化”思維——藝人需要經過面試決定自己未來職場站位;需要證明自己才有可能成為優秀員工;她們接納前輩的引領可以成長更快;只有做自己熱愛的事情才能不知疲倦、走得更遠。

職業化,也意味著多維角度的考察和審視。就像Veegee在初面試時,她從5星到6星的路上也僅差龍丹妮一票。龍丹妮似乎特意維持了5星的局勢,進而去打磨去選手心裡的急躁,使她可以更好地綜合成長。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孫燕姿、華晨宇、宋丹丹、龍丹妮、毛不易、孟美岐,每位星推官都代表了一種審視的視角。從職場面試開始,到對職場新人的培育、打造,以至於後續的小考大考前像父母般的關心,都讓這些藝人預備役加深對這一職業的懂得,進而對日後的職業生涯也有更為精準的久遠規劃。

“你知道你的《藍》彈了哪些和絃嗎?”“我不知道。”在星推官華晨宇手把手的和聲訓練下,葉禹含不僅成為課後作業完成最好的選手,新作《黑》也得到了華晨宇的協助,從混音到設計和聲,所以舞臺展現出極強的完整性,併成功俘獲現場觀眾。

像葉禹含這樣的選手,或許有對音樂感知的天賦,也有對未來執著的努力,但正是缺少專業的“職業化”訓練,離成為一個真正的好歌手還有一步之遙。

但藝人本質是一個職業,只有真正的職業化才能促進行業良性發展、才能誕生真正的榜樣。《明日之子》水晶時代通過塑造一個嚴格的職場生態,能夠可期的是,在嚴格的職業化訓練下,一定會有人從實習生變成“職場精英”。

共情力:

從“她們”到“我們”,讓更多青年力量可以被發現

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渴望著“不一樣”,但他們有勇氣去展示自我嗎?

李澤瓏在寫完《殆》後甚至都不敢給孫燕姿看,因為有點“另類”的音樂讓她承受了不小壓力。她初登場的原創音樂《無病呻吟》和這首《殆》將自我的釋放做到了極致化。

但孫燕姿偷偷看了她的彩排,兩人擁抱,並鼓勵道,“真的很獨一無二,要相信自己。”在屏幕前聽到這句話,也突然愣了一下,是啊,獨一無二有什麼不好?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我們也會開始反思,一檔新榜樣節目究竟有多大的力量?回到節目與大眾的關係,《明日之子》水晶時代已經超脫出第一代選秀節目鼓勵“全民參與”的範圍了。能夠明顯感覺到,觀眾不再只是受到一種音樂表達上的鼓舞,而在“她力量”的聯結下開始“全民追夢”——而這是一種情感體驗上受到的鼓舞。

在對“人”的共情上,不管是初入職場的新人,還是再次出發的人同樣會經歷緊張、焦慮、努力等,但具體情況又完全不同,這給現實中不同身份和境遇的人都有參考價值,尤其是節目給予每個選手獨立、個體的眼光,平視、尊重差異和軟肋,這種對個體價值的張顯表達能夠真正實現大眾覆蓋。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在對“成長經歷”的共情上,看節目的觀眾不僅能夠欣賞到表演,更能從更多議題中理解真正的專業素質,讓這種可行性路徑被更多人感受到,才能在各自的“平行世界”中共同逐夢。

新人選手馮希瑤,面試時從不被注意到一路進入六星房,獲得了每個星級房選手的矚目。而最新一期節目,當她穿著白裙站在舞臺中央唱《那個男人》時,燈光剛好從背後打過來,像一顆通透的鑽石。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從悄然無名到備受存眷,真的有可能。

“前輩”蘇北北的故事就酸澀不少。來節目之前她加入了一個樂隊,曾經因為覺得太丟人,不敢讓樂隊朋友知道她去商演接活了。來節目之後,她也更覺得自己完全不懂音樂。孫燕姿說,“我覺得現在年輕人真的很辛苦。我的意思是你們現在要出人頭地,是要全部把所有的武器,全部掏出來的。”

"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導讀:這些年製造“新榜樣”的節目從未缺席,但關於“新榜樣”的敘事卻大都新瓶舊酒。在尚顯乏力的市場中,《明日之子》水晶時代卻在“她力量”的塑造下,通過青春力、追夢力和共情力書寫著新榜樣節目的真正價值。

文 | 黎河

十幾年前,以“超快”系列為代表,中國大陸第一代電視音樂榜樣選拔節目激發起全民參與的熱情。那個時代,儘管水平參差不齊,但人人可以參與,選手們的發願詞是“音樂夢想”。原來,一檔節目也能連接起每一個偉大而又平凡的夢想,這是屬於草根夢想的榮光。

有人說:“這些節目如同時代的頁岩,是一種關於時間的記錄方式。”十幾年過去,縱使大部分年輕觀眾從電視熒屏遷移到了互聯網,但節目卻始終在現實與夢想之間有種微妙的關係,有人見娛樂,有人見啟迪。

很多年過去,喧囂之上,層出疊見的此類節目如同“舊瓶新酒”,對於大多數的呈現而言,多花式的包裝卻也難掩其“秀”成分的過度。是否,還能有一個普通女孩能在多年後說出,我是看了哪一檔節目,看了哪一個選手的成長經歷,我的人生被改變了?

真正的榜樣力量塑造正在消失,青春正能量有口號難落地。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在各種青春態榜樣節目被過度消費的情況下,《明日之子》水晶時代反而成為那個突然被打開的寶盒,成為時代頁岩上突然閃亮的一層。因為它又重新鏈接起節目與選手、觀眾與夢想的真實關係,展現出節目的全新力量“她力量”——青春力、追夢力、共情力。

來自這些女生真切的“她力量”,讓節目和觀看節目的人同時完成著身份升級。因為這個詞語不僅是單方面的傳遞,而是通過更為精準的敲打,讓“她們”也能影響“我們”,讓“一個夢想”也能觸碰“多個夢想”。

青春力:

面對現實,夢想才能肆意生長

別以為新榜樣節目只有勵志故事,《明日之子》水晶時代第一集便把人們打回了現實。

第一期裡,吳兆弦以0星止步面試。這個出生於2000年的中法混血兒9歲出道,當過演員,做過組合出過唱片,還當過主持,曾是紅極一時的童星代表。但她在唱跳間已經不知不覺形成了一種固定模式。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表演結束,星推官龍丹妮問:“你覺得你跟剛出道時有什麼區別嗎?”吳兆弦顯然沒有聽出其中的深意,就回答說:“嗓音有些變化。”但華晨宇卻一語道破,“我已經快感受不到你的靈魂了。我可能讓你再唱一遍,你還是會跟上一遍一模一樣,連微笑的時間節點都一樣。它已經讓你失去了一個最早熱愛音樂的那個狀態了。”

除了Restart賽道里的“原地踏步”,也有Start賽道里的“不思進取”。一位自稱“划水怪”女生敷衍地表演,加上跑調,隨意,一臉大寫的不認真。星推官孟美岐感慨,“我不討厭幸運的人,但是不應該抱僥倖的心理,你的態度一定是要認真的”。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那幾道層層打開的大門,似乎就隔著夢想和現實,有的人被擋在一星房外,有的人直達六星房,更多的人被稀疏分佈在不同的房間。在現實中,有的人確實因為經歷、天賦等原因,稍微領先一點,這既重要,又不重要。

讓人“認清現實”,找準定位,是“青春力”的底色,也是重塑“她力量”的第一步。

所謂“青春力”,並不只是“青春無所不能”,而是要在敢想敢做的年紀裡有直面殘酷和現實的勇氣,由此在認清自己的同時再來尋找到青春的差異和獨特性。《明日之子》水晶時代的舞臺提供了這樣一種讓自己重新審視年輕力量的機會,在這裡,無關年齡、身份,真正的起跑線其實才剛剛畫好。藉由多維度的“星級評定”、小考大考,每位選手能夠真正在殘酷的現實裡認清自己的位置,在一個原點之上,沒有包袱,充滿現實意味的完成歷練,抵達新的彼岸。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第三期節目,小考採用了隨機推麥的方式,誰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會成為下一個被重點聆聽的對象。在如此賽制下,有學員走向更高星級,贏得solo舞臺或水晶舞臺,有學員面對新的失利,這是真實的磨礪也都讓夢想的成就有了更堅實的基礎。

因為有了這樣的立意進階,“肆意生長,熱愛無休”才能在節目裡找到更進一步的張力。最新一期節目中,每個人都有機會在表演前請教星推官,於是總否定自己的馮希瑤終於更大膽地在唱歌時放開自己,做慣了商演歌手的蘇北北也終於在唱歌時融入了更多的情感。被批評得越狠,她們對自我的重新審視也越徹底,在《明日之子》水晶時代舞臺上最後的呈現往往也越理想。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在“直面現實”的基礎上,不斷的蛻變就是“青春力”的另一種註腳。

追夢力:

“職業化”訓練不止,“榜樣”的修煉之路

屏幕的右下角,《明日之子》水晶時代不斷滾動更新著來自節目的“職場要則”。

已播出的四集,節目整體性地完成了一次“職業化”訓練生態的建構,從最開始的“職場面試”到職場“實習期”,再到“大項目歷練”,她們經歷的訓練愈加精準專業,也是追夢力變成可能的最踏實路徑——這是一檔新榜樣節目的現實落腳點。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在面試階段,兩個賽道的新人學員和前輩選手,都需要進行限時的毛遂自薦和自我展示,並接受來自6位星推官的審核,儼然一個大型職場面試會的現場;在小考階段,節目組從音域、音準、節奏、情感四大聲樂演唱基本功出發,選擇四首不同的歌制定考核標準,又把節目變成了一次職場的精準績效考核,節目力圖培養“音樂各方面綜合素養”的導向更加明確;在大考公測階段,大眾評審的引入,讓每位學員不再是溫室養的自家花朵,市場評判讓這種“職場化”又顯示出幾分殘酷。

最新一期中,Veegee憑《Bad Guy》鼓動全場,唱得有特色,表演得也有張力,並得到了星推官們的一致認可。但遺憾的是,她最終卻沒進前九,成為當晚最大冷門。

這是“職業化”訓練對構建追夢力的助推。《明日之子》水晶時代雖然不是一檔職場綜藝,但節目滲透著一以貫之的“職業化”思維——藝人需要經過面試決定自己未來職場站位;需要證明自己才有可能成為優秀員工;她們接納前輩的引領可以成長更快;只有做自己熱愛的事情才能不知疲倦、走得更遠。

職業化,也意味著多維角度的考察和審視。就像Veegee在初面試時,她從5星到6星的路上也僅差龍丹妮一票。龍丹妮似乎特意維持了5星的局勢,進而去打磨去選手心裡的急躁,使她可以更好地綜合成長。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孫燕姿、華晨宇、宋丹丹、龍丹妮、毛不易、孟美岐,每位星推官都代表了一種審視的視角。從職場面試開始,到對職場新人的培育、打造,以至於後續的小考大考前像父母般的關心,都讓這些藝人預備役加深對這一職業的懂得,進而對日後的職業生涯也有更為精準的久遠規劃。

“你知道你的《藍》彈了哪些和絃嗎?”“我不知道。”在星推官華晨宇手把手的和聲訓練下,葉禹含不僅成為課後作業完成最好的選手,新作《黑》也得到了華晨宇的協助,從混音到設計和聲,所以舞臺展現出極強的完整性,併成功俘獲現場觀眾。

像葉禹含這樣的選手,或許有對音樂感知的天賦,也有對未來執著的努力,但正是缺少專業的“職業化”訓練,離成為一個真正的好歌手還有一步之遙。

但藝人本質是一個職業,只有真正的職業化才能促進行業良性發展、才能誕生真正的榜樣。《明日之子》水晶時代通過塑造一個嚴格的職場生態,能夠可期的是,在嚴格的職業化訓練下,一定會有人從實習生變成“職場精英”。

共情力:

從“她們”到“我們”,讓更多青年力量可以被發現

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渴望著“不一樣”,但他們有勇氣去展示自我嗎?

李澤瓏在寫完《殆》後甚至都不敢給孫燕姿看,因為有點“另類”的音樂讓她承受了不小壓力。她初登場的原創音樂《無病呻吟》和這首《殆》將自我的釋放做到了極致化。

但孫燕姿偷偷看了她的彩排,兩人擁抱,並鼓勵道,“真的很獨一無二,要相信自己。”在屏幕前聽到這句話,也突然愣了一下,是啊,獨一無二有什麼不好?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我們也會開始反思,一檔新榜樣節目究竟有多大的力量?回到節目與大眾的關係,《明日之子》水晶時代已經超脫出第一代選秀節目鼓勵“全民參與”的範圍了。能夠明顯感覺到,觀眾不再只是受到一種音樂表達上的鼓舞,而在“她力量”的聯結下開始“全民追夢”——而這是一種情感體驗上受到的鼓舞。

在對“人”的共情上,不管是初入職場的新人,還是再次出發的人同樣會經歷緊張、焦慮、努力等,但具體情況又完全不同,這給現實中不同身份和境遇的人都有參考價值,尤其是節目給予每個選手獨立、個體的眼光,平視、尊重差異和軟肋,這種對個體價值的張顯表達能夠真正實現大眾覆蓋。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在對“成長經歷”的共情上,看節目的觀眾不僅能夠欣賞到表演,更能從更多議題中理解真正的專業素質,讓這種可行性路徑被更多人感受到,才能在各自的“平行世界”中共同逐夢。

新人選手馮希瑤,面試時從不被注意到一路進入六星房,獲得了每個星級房選手的矚目。而最新一期節目,當她穿著白裙站在舞臺中央唱《那個男人》時,燈光剛好從背後打過來,像一顆通透的鑽石。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從悄然無名到備受存眷,真的有可能。

“前輩”蘇北北的故事就酸澀不少。來節目之前她加入了一個樂隊,曾經因為覺得太丟人,不敢讓樂隊朋友知道她去商演接活了。來節目之後,她也更覺得自己完全不懂音樂。孫燕姿說,“我覺得現在年輕人真的很辛苦。我的意思是你們現在要出人頭地,是要全部把所有的武器,全部掏出來的。”

“她們”到“我們”,《明日之子3》如何創新建構“她力量”綜藝

這一段真正動人的原因可能是,許多人都不喜歡自己現在做的事情,大家都有一兜子的理由,我要養家,我沒辦法,我不知道做什麼,但是你必須努力,才能掙脫。

對於《明日之子》水晶時代來說,“她力量”帶著兩層基本邏輯:一方面,淬鍊選手通往專業化道路的標準,讓每個有成名想象的女生真正理解要觸達夢想必須要有勇氣打破自己、重塑自己,無論是所謂優秀的過去或者此刻稚嫩的自己;

另一方面,這種力量能夠啟發更廣泛的青年觀眾,讓關注節目的人,從傳統形態意味的“全民創始人”變身創新形態下的“全民追夢人”,大眾的身份也實現了從點贊選手到能夠共情於選手,並從中找到普遍的關於情感和夢想的投影。

這不僅形成了節目製作層面找到一大突破口,也在立意上詮釋出了此類節目的真正價值立意——以明妹們為代表的“她力量”,作為女性追夢道路上的一塊版圖,縮影的恰恰是整個當代青年群體的精神力量。

第四期剛播完,有一條帶有#明日之子#話題的微博讓人感動——“彷彿看到或想象年輕如18歲時、求職面試時、爭取奮鬥的自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