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城市不屬於中國,使用人民幣講漢語,如今被政府強制“戒”中文

在緬甸與中國交界處的撣邦高原上,有一個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的城市,人口大約25萬人左右,是緬甸的一個自治區城市。

雖然這個城市屬於緬甸管轄,但是在這個城市裡面卻充斥著“不一樣的風采”:整個城市大街小巷上張貼的廣告語都是漢子,人們交流使用漢語,就連貨幣使用的都是人民幣。當你行走在果敢大街上,就彷彿自己依舊處在中國的領土,這個城市叫做果敢。

此城市不屬於中國,使用人民幣講漢語,如今被政府強制“戒”中文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果敢明明是緬甸的領土啊,為何使用的不是緬甸語,緬甸貨幣呢?

早在唐朝時期,果敢就屬於唐朝的附屬國,秉承唐朝天國的氣運,對大唐俯首稱臣。後來元朝版圖空前擴大,將果敢直接納入自己的版圖之中,自此之後果敢就屬於我國領土,屬於雲南省管轄範圍。明末時期,南明永曆皇帝更是帶領一些明朝殘餘力量,躲進果敢地區,雖然最後被清朝剿滅統治,但是依舊在當地留下了很多明朝血脈。在經過幾百年時間的同化,果敢地區血脈已經完全被我國同化,這裡的居民也都非常認同自己是中國人。

此城市不屬於中國,使用人民幣講漢語,如今被政府強制“戒”中文

然而清末以後,由於清政府無能,遭到西方多個國家的侵略,整個版圖被分割出了很多份,果敢就在其中。1897年(清朝光緒二十三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續議滇緬條約附款》,條款中明確將果敢地區劃分到緬甸領土之中,屬緬甸統轄。而其中的漢族同胞,也被迫改為“果敢族”。

後來隨著新中國的成立,我國國力也得到飛速發展,已經有能力追回當年喪失的領土。但是我國並沒有追回果敢地區,本著“尊重歷史,照顧現實”的精神,1960年,我國與緬甸正式劃分國界之時,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政府邊界條約》,條約之中放棄收復果敢的權利,同意果敢繼續留在緬甸版圖。

此城市不屬於中國,使用人民幣講漢語,如今被政府強制“戒”中文

自此,果敢再也回不到我國“懷抱”了。

然而身處“異國他鄉”的果敢,雖然依舊沒有擺脫緬甸的統治,但是果敢民眾卻自行發動了許多場“獨立”以及“反緬甸”爭鬥。尤其是楊振材及其家族深度把持著果敢地方政府權利,與緬甸政府一直相互掣肘。無奈之下,1959年,緬甸政府許諾以金錢補償的“和平方式”,讓楊氏家族交出果敢的控制權,並許諾果敢地區擁有自治權。最終,果敢成為緬甸領土中一個擁有高度自治權的城市,全稱“緬甸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

此城市不屬於中國,使用人民幣講漢語,如今被政府強制“戒”中文

住在這裡的居民一直以中國人自居,他們學習漢字、講漢語,使用中國貨幣,並且姓氏習慣以及多種風俗都與中國一般無二,堪稱另外一個“中國”。

為了改善這一情況,2015年3月26日,緬甸政府對外宣稱採用軍事力量控制整個果敢自治區,強制要求他們融入緬甸政策,並且大量引入緬甸本土教師,採用緬甸語教學,並且一直採用緬甸語教材,採取強制性措施改變果敢地區“中國習俗”,強制戒掉“中國語言”。

此城市不屬於中國,使用人民幣講漢語,如今被政府強制“戒”中文

果敢大街小巷都有中文

不知各位看官,對此有何看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