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說真話

美文 人民網 2018-11-29

現實生活中,人人都希望活在一個純樸、真實而不虛偽的世界裡,都希望自己聽到的每一句話都是真話,都不願意被欺騙,然而理想真的很豐滿,現實又常常很骨感。

希望生活在一個說真話的環境裡的想法可以理解,在這樣的環境里人活得不累的原因是少了猜忌、揣摩。反之,就會老是要人去辨別對方的假意和真心,去猜想哪一句是真話,哪一句是假話,哪一句是真心讚美,哪一句是假意奉承,哪一句是實話,哪一句是空話,哪一句是知己話,哪一句是客套話,哪一句是自己心裡的話,哪一句是迎合別人的話……同樣是嘴裡出來的話,其中的寓意千變萬化,話裡有話,話外有話,如此費人思量,豈不累煞人也!

倘若生活在假話橫行的環境裡,聽者累,說者也不會輕鬆。說話者得要揣度聽者的喜好,不敢直抒胸臆,該明說的要繞道說,該直白的要試探著說,該一言而盡的變成了半遮半掩,該一吐為快的變成了虛與委蛇。說假話的,還要臉部表情配合,不論是喜形於色還是怒形於色抑或是鎮定自若都得“裝”。何況說了一句假話,過後有時還要用十句假話來幫助圓場。說假話的累,累在違背良心,累在私下裡不認可自己,累在心理扭曲。當然有些人可能例外,這樣的人心裡想的和嘴上說的已然形成了兩套可以屏蔽的系統,說起假話張口即來,得來全不費功夫。天長日久,講假話成了習慣,有時自己都不能清晰地分清哪句是真話哪句是假話,甚至自己都能被自己的假話所感動。人做到這個份上,真可謂是不能自認了。

如果發現自己身處一個講假話的情景裡,每個人都當捫心自問,究其原因。有人從老祖宗那裡去找依據,如《增廣賢文》中言“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但是這裡沒有讓人說假話的意思。而防人之心不可有的古訓確實讓人常常不敢直抒胸臆,因為說真話容易得罪人,所以有人就明哲保身;因為說真話常被人認為是不合時宜的愣頭青,所以就少有人甘願被“斬衝頭”;更因為說真話的常遭人記恨,說假話的偏遭人喜歡,所以存在決定意識,使得原本習慣於講假話的講得更溜,原本喜歡講真話的卻心存顧忌。所以與其抱著一個真話環境的美好願望,不如身體力行,共同去創造一個說真話的環境,在這裡每個人都不能只是一個理想者,而應是一個踐行著,懷著一份坦誠之心,讓自己領略到說真話的愉悅,帶著一份謙卑之情,鼓勵人講真話,讓說者享受到一吐真言的快感。

人之初性本善,我們每個人都是從童言無忌中走過來的,為何涉世越深忌憚越多呢?可能慾望使然吧。人走出本源易,迴歸本源難,比較現實的是儘可能地守住本真。我們言談時的一些口頭語:“其實吧……”“老實說……”“說句心裡話……”等這些過度性的語氣詞,不都是各自的本源在心裡冒泡嗎?!

說真話是迴歸自我的自然生態,從中可以體會到何為“得大自在”。說真話必定會給我們所處的生活環境帶來一份正能量,同時也會讓我們自己經常能聽到來自於靈魂深處的聲音。與人相處,談吐之間大家不如說真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