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苟活,不如尊嚴逝去——改變生死觀念

美文 孤獨的香氣 2018-12-01

總看到很多的報道,誰得重病無錢醫治,然後是各種募捐,也有假借生病哭窮騙捐的,其實,人都是貪生怕死的,留戀人世,以前我也是,面對親人離世,無法接受,尤其是我的母親離世,讓我幾年都沉浸在痛苦中。

當你回想下人的生老病死過程,人生充滿著“苦”,這個世界也不美好,雖然有快樂,但更多的是“苦”,有的人看似風光,其實內心仍然不安,患得患失。比如首富,人生贏家,其實風險更大,只是層面不同的不安。

與其苟活,不如尊嚴逝去——改變生死觀念

這個世界不值得過於留戀,可能很多人會罵我,那快去“死”吧,其實人生就是一個欠債還債的過程,我還完債自然會離開,但我不會貪念“生”,非要弄個家庭債臺高築,然後讓家人承受“人財兩空”的痛苦,我不想再欠債,來世還得“還債”。

一個人得了重病,與其痛苦的活,不如尊嚴的逝去。

活著就是一個享受生活承受痛苦的過程,如果不能自理,或者“生不如死”,沒必要苟活。

有些國家有“安樂死”,這值得提倡,沒必要痛苦的活著。

與其苟活,不如尊嚴逝去——改變生死觀念

目前中國已是“老齡化”國家,很多人總是拿“孝道”綁架,非要救治老人,不能正常逝去,否則就成了“不孝子”。老人也應在健康時寫好遺囑,做好善後安排,不必那麼“貪生”,尊嚴逝去挺好的。

前段時間看到一位國外老者一直堅持工作到90多歲,發現不能工作了,選擇“安樂死”離開,親人們送別,優雅離去,多好!

但中國大約沒有這意識吧,老人們嘴上說不想拖累祖孫,另一方面又希望祖孫盡孝,但實際是祖孫被“孝”綁架,尤其是中國的社保不健全,很多老人必須依靠兒女生活,更是沒有安全感,老了指望“孝”,這樣就演繹著一個個悲劇。

與其苟活,不如尊嚴逝去——改變生死觀念

如果我們能正確看待生死,死對每個人就不那麼恐懼與擔憂 了,當然這也涉及到宗教信仰,生與死一直困擾著我們,我們沒有正確的生死觀,更缺乏臨終關懷。辯證唯物主義只是世間生活法則,不能解決生死問題。ZZ口號就更不是信仰。

願我們每個人都有信仰,有正確的生死 觀,那人生也就簡單多了,沒有那麼多的爾虞我詐。

親們,你怎麼看待“生死”?

相關推薦

推薦中...